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阯橇燴笙-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星探”,比别人还要早发现股市的明日之星,记得他第
一次告诉我亿丰窗帘这支股票时,我的刻板印象是做窗帘能
有什么题材和爆发力?但是,事实证明,当时亿丰却成为连
续三年在股票市场蝉连投资报酬率居冠的个股。
    为什么一家做窗帘的公司都能挤进上市公司获利前二十
名的行列?而且投资报酬率可以打败主流的电子股?主要在
于亿丰在产业的供应链中已跳脱单做代工的角色;像台湾目
前无论是PC、手机、晶圆等工业,都只是代工的角色,所以
一旦市场打起价格战,美国大厂的订单即可从A公司移转到
B公司。
    但亿丰的定位,除了代工外,并且在产业链中扮演多重
角色,使自身地位不易被取代,所以目前几乎已经是美国
Home Depot的策略伙伴;加上该行业特性与电子业不同,不
像电子业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本支出。
     这位国民党操盘人在1999年初,在亿丰每股19元时发现
这块瑰宝,当时亿丰一个月的成交量在6,000张以下,可以说
相当冷门,即使历经了两国论、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恐怖
攻击、九一七纳莉台风等,仍然每年稳定地每股赚进逾4
元,同时年年填权填息,到了2003年的2月时更达到高峰八
15元。虽然它是不起眼的传统产业股,可是投资报酬率却相
当惊人。
    我认识亿丰这支股票,已经是2001年九一一美国恐怖攻
击事件之后,当时在经济日报的证券版经常推荐亿丰,主要
的着眼点是当年度亿丰每股获利约4.87元,与一些电子公
司,包括思源和正崴相同,但是股价上却是天南地北的差
距,当时那二家电子股的股价近150元,但亿丰却不到45
元。试问,一家每年ROE逾30%的公司,经营规模优于电子
业的公司,只因挂在传统产业类下,就应该被冷漠对待吗?
    当时我也曾经告诉许多朋友可以投资亿丰窗帘这家好公
司,但是多数人对非科技股都持不屑一顾的态度,只有报社
某位同事听进去,因为他长期投资,投资报酬率是以倍数计
算,而更令人喷饭的是,就在亿丰让他获利倍数之际,台湾
股市的大盘却普遍呈现负报酬率。
    有了这个实例,奉劝各位,下次如果有人告诉你一档没
听说过的股票,如果是融资比率低、成交量小,千万不要因
此看不起它,说不定它就是一辆可以让你在屏东站上车,直
接奔驰到台北的直达车。
    (注:本章中所举例的个股,是有其时空背景的小故
事,并不代表是未来投资的标的。)

*理财密码
   *吕宗耀的投资秘诀在于:买在相对低点,而当月线或周线在平台
     之上二支涨停板便立即卖出。
   *投资股票就像选旅馆一样,不一定要住高价的五星级饭店,便
     宜、干净且老板有责任感的旅馆也是值得尝试。
   *买一档相对低点的股票要有过人的勇气,因为通常这样的股票不
     会有任何买进讯号,而且买了它之后还要抱得牢,有时侯却往往
     能为你赚钱。


轻易可得的东西最危险

在股市阵亡的人总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只老鼠,
他们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但
往往莫非定律就是这样灵验。
    有一年的春天,我们全家正好在夏威夷度假,我的手机
简讯中有一通留言,是大学时代社团的朋友,平日我们不常
联络,可是他却说有要紧的事要我回电。
    听到这样的留言,真令人担心,即使远在太平洋的彼
岸,我还是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拨了一通回台湾的电话。
    电话那一头的老友小伟,带着兴奋的语气问我:“有人
要卖给我台湾固网的股票,可不可以买?”小伟是位才子,
虽然大学念国贸,却是对文学比商业精通,毕业后没有买过
半张股票,这时突然想买台湾固网,事情还真有些蹊跷。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交通部刚开放三家固网公司的执照,
即是东森宽频、台湾固网和新世纪资通。固网就是电信局,
中华电信垄断台湾的电信市场多年,只要是台湾人都知道中
华电信很赚钱,所以社会大众对于固网执照的发放自然是充
满期待,当时有不少科技公司加入投资固网的狂潮中,其中
也包括科技首富:鸿海集团的郭台铭。
市井小民盲目跟进
    连郭台铭都投资,市井小民怎么能放弃这种机会,而且
有鉴于当时太电集团的孙道存在行动通讯台湾大哥大创
造高获利,一战成名后,原来只计划募集400亿元的台湾固
网,在超额认购下,竟然有1,000亿元的资金等着认购,成为
国内最大的吸金案。
    这个当时看来是 “好康”的投资案,引来不少立委共襄
盛举,固网的股条满天飞,立委诸公的如意算盘是以每股10
元参与认购,再以溢价在市场上卖给亲朋好友,赚取仲介利
润,立委助理帮着老板卖股票胜于整理法案,转手间进帐金
额从数百万到数千万都有,因而在固网大战中狠狠捞了一
笔。                                                        
    就这样,立委们各显神通,向固网的老板要货,再转手
以11、12元卖给桩脚,桩脚又再卖给下手。于是,固网的价
码愈转愈高,甚至曾传出南部有人出价20元预约固网股条,
立法院俨然成为固网股票的交易中心,一时间,买卖固网股   
条几乎成为全民运动。
别当最后一只老鼠
    小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认购固网股条的 “特
权”,自然是十分兴奋,况且社会上能与立委接上线的并非
多数,更让没买过股票的他很心动。虽然我没跑过立法院,
但对于立委的行径多少了解几分,所以在电话另一端劝他要
冷静,由于他取得股条的价格是12.5元,我不得不跟他分
析:试想赚钱的大好机会怎会无端送上门?何况他是一个不
作股票的人,连他都能和固网股条牵上线,那很可能他会是
最后一只老鼠,此外,卖给他股条的人都已经先赚了25%,
他还能期待赚多少钱?
    或许是快速致富的梦想让他听不进去我的建言,从此我
就没有再去追问他后来的行动。直到几年后的一次聚会上,
他告诉我,他买了XX立委卖出的股条,至今仍住在 “套
房”。
    类似固网股条的热潮,早在欧洲十七世纪初的追逐郁金
香、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淘金热就已经存在,所反映的就是人
类不变的贪婪。追逐固网股条的现象跟民国78年开放新银行
时的盛况很相像,当时我先生的大姊、桃园的医师帮在新银
行成立时,也以每股10元买了宝岛银行 (后更名为日盛银
行,并与日盛证券合组日盛金控),当初觉得是特权的认
购,结果一套却套了十年。
    美国网路股起涨之初,一位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任职的朋
友曾前往美国参观,见证了Yahoo的飙涨,回台湾后他就做
起员外梦,希望能投资到一档像Yahoo的股票,从此过着员
外般的富裕生活,后来他任职外商科技公司的太太,因为熟
识光碟业的一位电子大亨,进而有机会认购美国一家HCD
(在台湾叫矽连)的公司,就在员外梦作祟下,他以每股2美
元买下5万美元的HCD股票,并且期待这会是Yahoo的翻版。
莫非定律谨记在心
    后来发生一个有趣的事情:我在一些采访中,总会碰到
HCD或是矽连的股东,其中有位企业家第二代,不但投资了
美国HCD,也投资了台湾矽连,甚至他们银行的总经理、副
总全都参一脚;而我那移民加拿大的大姐,她在温哥华最好
的朋友,更是矽连的大股东,投资金额逾亿元。
    那位企业小开要我打听一下矽连的近况,究竟回收有没
有望?我跟那位少东说,虽然我不知道它的经营状况,但从
全世界的股东都碰在一起来看,不要有太多的期待,因为好
东西不会到处都是。
    在股市阵亡的人总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只老鼠,他们
相信万分之一的机会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但往往莫非定律
就是这样灵验,霸菱事件的发生也就是那万分之一。
*理财密码
   *好东西不会众人皆知,如果众人皆知就不是好东西。。
   *要评估消息来源是否够专业,不要被名人喊价、贪婪冲昏头。
   *享受特权通常是假象,因为大多人享受特权就不是特权了。


不要开股票杂货店

股票市场如同战场,除了比技术,还要比谁的粮
草、子弹多,因此资金要花在刀口上,千万不要让
自己的股票成为“不动产”。
    台湾证券市场有一个特色.,就是消息特别多,试想你周
围有多少从事与证券相关的行业?又有多少亲友在上市上柜
公司上班?许多人很容易一听到别人推荐某某股票,就进场
买进,时间一久,摊开所有持股,俨然就成了十足的杂货
店。
    曾经有一个朋友,摊开他的投资持股,如同看到台湾50
指数型股票基金 (ETF),有一回盘中发生大震荡,慌乱中,
他突然不知所措:“那时候我真不知要从哪一档股票开始卖
起。”所以要用心照顾你买的股票,个人持股都不宜超过五
至十档股票。
    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飘,台湾的上市上柜公司逾一千一
百家,千万不能开杂货店,能够在股市致胜的专家,他们的
投资标的不会超过五档,否则下起大雨便来不及救。大部分
的菜篮族之所以成为输家,很大的原因是出在没有精挑细选
个股。
    即使国际上杰出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全球的资产配置上
也是万中选一,例如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WELLING…
TON在全球股票投资决策的过程,第一步就是从全球二十七
个国家、二十四个产业中,根据所设定的选股条件挑出一千
一百家公司;第二步进入研究分析,由各国和各产业分析师
联合评选,列出相对具有吸引力的三百家股票;第三步则是
将这三百家公司依照公司的决策进行排名;最后一步便是建
立投资组合。最后能被选入全球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只剩下七
十到一百档股票。

精挑细选投资获胜
    避免开杂货店的方法,就是要精挑细选个股,考过试的
人都明白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用功是达成好成绩的唯一
方式”,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股票投资要致胜,也必须用
功选股,并且等待合理的价位。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往往是
必须付出代价。
    选股的第一步就是要锁定自己能够掌握的公司。有一位
投资公司的总经理最近五年只投资十七个案子,可是几乎每
一档都是全垒打,他说就算奇美、友达是好公司,也不会在
他的投资组合中,因为他只选那种一通电话就可以直接找到
老板的公司,因为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等到每月10日公
布营收或是一季的法说会,对他来说会有时间的落差,因
此,他投资哲学是与老板搏感情,一通手机就可直达老板,
不用透过公司的发言人、财务长,而是第一手向老板请教产
业前景和公司的营运概况。这位总经理常与上市柜老板共赴
大陆考察,曾经有一次遇到一家上柜公司发生火灾,也陪着
老板一同救火。
    如果你没有与老板搏感情的管道,还是有正规的管道去
锁定要投资的股票。一位投信公司总经理说他每年年初都会
去买一本股票的工具书,那是一本产业的百科全书,这本万
用手册让他对当年度的产业趋势、个股、公司的领导者,以
及每家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有初步的认识。
    有了大概的方向,就可以选出有产业前景的个股,或是
有亲朋好友在里面工作的公司,然后一一寻找个股的资料,
台湾证券交易所的网站 (tse。tw/)就是他的
资料库,有财务数字、基本面、筹码面、股东结构等资料,
而他的基本动作是将公司的公开说明书、股东会年报列印出
来,并逐字阅读。
    这位总经理过去曾是一位相当杰出的操盘人,他回忆自
己曾经发生的投资错误就在于无知,他曾在大三时听别人说
可以买一档叫和信兴的食品股,当时他完全不知道这家公司
的实际状况就去买股票,等参加股东会很开心领了罐头纪念
品时,却看到罐头表面有生锈的痕迹,便有一股不祥的预
感。果然在投资不到一年后公司就出事了,他的投资自然血
本无归。早期的投资经验,让他不再轻易碰自己不了解的公
司。
    选定股票进场,通常这是一般投资人认为最复杂,也最
难的部分。我问过一位曾为国民党党营事业操盘股票,一年
赚进数十亿元的操盘人如何选股,他很酷的说了一句英文:
“right pany in the right industry”,就是在对的产业中选择
好的公司。这个方法对于投资股票入门的人来说就比较容
易,也就是挑选各产业的龙头股。一位上市公司的财务长在
投资国外股票时,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可乐公司就买可口可
乐,科技股就买英特尔。
小心评估设停损点
    散户开杂货店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买了股票被套牢,却
舍不得设停损,如同将卖不掉的货品囤积,仓库就越堆越
多,越堆越杂。买股票会被套牢,大部分是因为价格买得太
高。有时选到好公司,也必须要等待好价格。投资人最容易
有的迷思就是听到一档好公司,就立即买进,但好公司未必
是好股票,因为有的好公司,其股价已经充分反应过了,价
格太高的好公司,就不是一个好标的,投资人在一股200元
买台积电与一股40元买进台积电的投资下场将会大相迳庭。
    所以要判断一档持股,最好以本益比 (PE=股价/每股获
利)和股价净值比 (PB=股价/每股净值)来选股,尤其是跟
该公司过去的历史和同业作比较。如果PE、PB值都在历史
的低档区,那么你投资的风险就相对偏低。
    另一个造成开杂货店的原因也跟摊平有关,很多人除了
不喜欢设停损外,当股价下跌时还会去摊平,有一位公务员
在博达200多元时听信明牌买进1张,当时他认为从368元下
跌,已经很便宜;等下跌到100元,他想已经够便宜了,再
买进1张,50元的时候,想要使平均成本下降,再买进2张,
虽然只买了4张股票,但当博达下市,他却整整亏掉了半年
的薪水。
    股票市场如同战场,除了比技术,还要比谁的粮草、子
弹多,因此资金要花在刀口上,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股票成为
“不动产”。

*理财密码
*股票投资要致胜,必须用功选股,并且等待合理的价位。
*选股的第一步就是要锁定自己能够掌握的公司,其次是选出有产
 业前景的个股,并且详读该个股的资料。
*要判断一档持股,最好以本益比(PE二股价/每股获利)和股价净
 值比(PB二股价/每股净值)来选股,如果PE、PB值都在历史的低
 档区,那么投资的风险就相对偏低。

可以曾经拥有 ,但不要天长地久
在台湾,一家公司的高毛利和高成长通常很难超过
五年,获利佳的生意很容易让竞争者蜂拥而至,因
此,股市的股王也常常只是一代拳王,难以长久。
    股袖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哲学备受推崇,但却不一定是放
诸四海皆准,朋友之间常会问到一个问题:“如果巴菲特在
台湾……。”由于台湾至今难有百年企业,或是具有利基的
国际级企业,因此就算巴菲特在台湾,大概也难以创造出傲
人的成绩。
    一位投资银行界的朋友,因为身分敏感,投资股票必须
向国外总公司申报,因此他的投资相当单纯,就是长抱台积
电,虽然成本不过10多元,现在可以说是随便卖随便赚,但
他还是遗憾未能在台积电突破200元时获利了结,将资金转
向新兴产业,追求更大的投资报酬率。
    在台湾,一家公司的高毛利和高成长通常很难超过五
年,获利佳的生意很容易让竞争者蜂拥而致产生蚂蚁搬象,
因此股市的股王也常常只能一代,难以长久,许多投资人说
起股王,也都有一页沧桑更可谈 ,甚至有人家中的保险柜中
还锁着当年以、张近200万元买进的国泰人寿股票呢!
    每一个时期股王的诞生都有当时的时空背景,70年代国
泰人寿当道的年代,代表解严后资金移动与自由经济的萌芽
阶段,当时新台币汇率由40元新台币兑换1美元快速升值,
新台币转强让金融活动开始活跃,但当时的投资管道无法满
足资金的需求,因此,代表资产价值与资金供给源头的金融
股成为投资人追逐的焦点。国泰人寿在民国78年曾以1,975元
创下天价,彰银、一银、华银等三商银的股价也曾逾千元,
但随着新银行开放与金融逐渐自由化,金融股的股工时代随
之绝迹。
    近十年来电子股独领风骚,但由于电子产业变化快速,
多数股王都成为 “一代股王”,PC大量需求,造就生产主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