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员三个月内未到会共修,除本寺热心之护法外,即失去请求
权。


三、助念的意义

人都会死,但死後往那里去呢?若不解脱生死,便是轮回生死。生
死中又有两条路:一是上生天、人、神的三善道;一是下堕地狱、饿鬼
、畜生的三种恶趣。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
,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忙助念
。那是依靠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以及助念者的功德力量相扶助所共
同产生的功效。

对病危者而言,首先要使他知道并相信,只要念佛必生净土。因为
,一般人在临命终时,能得心不颠倒、意不贪恋是不多的,而助念者的
佛号,声声入耳,正可使病危者避免恐惧、焦虑、舍不得等颠倒妄想,
而将念头导入一心向往净土的正念。如果病危者心里尚有恐惧、焦虑、
舍不得等杂乱心,便会促使他下堕而难以上生。

至於佛的本愿力量,根据□'无量寿佛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最初
发愿时,曾开殊胜方便:虽十恶五逆之人,於临命终时,若遇善知识,
说法安慰,教令念佛,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南无阿弥陀佛」,即
得往生彼佛净土。今日的助念者,便是病危者的善知识,劝他念佛,也
助他念佛,助他至心称念弥陀圣号,此即是藉著助念者的力量,加上佛
的本愿力,而使临命终的人往生净土。如已解脱生死者,临终由人助念
,便是和他结净土缘,恭送他往生莲界。


四、助念所需法物

(1)两把引磬,敲上、下板,不需木鱼。

(2)准备一尊金色的阿弥陀佛接引像,佛像高度以病危者躺在床上所
能看到者为准。

(3)携带香炉,准备檀香或沉香制成的上等末香或线香。若烧线香,
则只需一柱即能使满室生香,长短大小约能燃四十分钟到一个小
时为佳。至於蜡烛,则可带可不带,因为现在到处都有电灯。

(4)若能带些素雅的鲜花最好,如果时间来不及,不带也无妨。

(5)助念者在一接到助念的通知後,即须心系佛号,恳切至诚,身心
肃穆,直到返家为止,不得轻举言笑。出家众衣袍须整齐,在家
众则穿海青。

(6)带供佛的清水及小杯子,以及助念者自己喝的饮水及杯子。


五、助念的方式

助念的方式,可分成两个段落:

第一、对神智清楚者,应先说法安慰,劝导一心念佛,由出家的法
师或助念团领众的居士来说。内容为:「某某居士,现在请
你什麽也不要想,清楚地听几句佛法。佛说人有生、老、病
、死,这是必然的现象。所以,生,不一定可喜;死,也不
一定可怕。离开人间後,若能够往生西方佛国,最最幸福。
现在,用你一生中所做一切善事的功德,求生佛国,一心称
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还不该往生,阿弥陀佛是大医
王,他会使你马上恢复健康的。现在大众来为你助念,你能
念,就小声地跟著我们念,不能念的话,就听著我们念的佛
号,心里跟著默念。什麽都不要想了,一心祈求阿弥陀佛来
接引你往生佛国净土的七宝莲池。」

同时,要劝告其家属,助念时不要向病人嘘寒问暖,或
让亲友摸头触脚,如果方便的话,家属最好随著我们一起念
佛。假如其家属根本不相信三宝,不同意我们助念,则不必
强求留下,当即刻离去,只有在心中为其助念。

另外,当助念者进入病危者的家里,千万不可检视其衣
物,或东张西望,或任意闯入其他房间。如此,则万一他们
家里丢失东西,我们也惹不上嫌疑了。所以,一进病家的门
,供妥佛像,就开始说法助念。


第二、如果病危者已经神智不清了,我们仍然要为他开示佛法。所
谓神智不清,可分两种,一是身体虽不能动、眼睛不能看、
嘴巴不能说,但心里还是清清楚楚,耳朵可能还听得见,所
以还是当他是神智清楚的人,可以对他作简短的开示。二是
已经断气了,但你不要失望地说:「他已经去了,我们走吧
。」既然来了,我们还是要说法及助念的。

人断气以後,有三种可能,一是造大恶业的人,一死以
後,马上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涂。二是净业深厚的人
,死後往生净土,禅定功夫深厚的人,死後往生禅定天;又
善业力量强的人,则往生人间及欲天。三是随各人的业力,
等待因缘而生於三界中的六道。死後与生前的过渡阶段,称
为中有身或中阴身。但是,有的人虽已断气,生理上已经死
亡,他的神识却可能认为自己仍然活著,或仍守住遗体而没
有离开。因此,人死之後十二小时内,不要移动死者的身体
;最好不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埋葬或火化,能在一星期之後则
更好。在遗体还没有全部冰冷,还有些温热的情况下,不要
去摸触、移动,或抚□痛哭,因为这样可能会扰乱亡者的神
识。因此我们到达丧家以後,最好能立刻开始念佛。再者,
亡者即使已於死後立即下堕、转生或往生,助念仍然有益於
亡者的超生、增福及莲品高升。



六、助念的规则

既然我们相信人死後,神识仍未离开身体,所以正常的助念时间是
十二个小时,不可以随便念几句就走了。要分成几组,轮流值班,一组
四个小时;或分两组,每两个小时轮流休息。

怎麽念法呢?不需要唱赞佛偈,一开始就举: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接下来连续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如
果我们刚到,病患就要断气了,则省略前面二句,就位以後,马上念「
南无阿弥陀佛」。念的时候,自己本身要专注一意,声音要整齐清越,
不要太快太高声,也不要悲戚或急躁,以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和谐、
安宁的声音,轻轻地念。使得病人能在安详、恬静、怡悦、自在的情况
下往生。至於引磬,也要轻轻地敲,不要太用力。

助念者如果是分成两组,那麽一组正在念时,另一组不可离开太远
;吃饭的时间,也由两组轮流交替著助念。能够维持十二个小时佛声不
断是最好,如果人员不足,而□能派人去助念两个小时的话,那也比无
人助念来得好。

连续念六字洪名,每次接替换班时,也维持同样的速度与声浪,直
到助念结束之前,始转「阿弥陀佛」四字佛号,然後接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唱毕回向偈,如果病患或亡者尚未皈依三宝,有法师同去时,当由
法师为之授三皈依。若仅居士前去,也可代某一特定的法师为之说三皈
。为亡者授三皈依时,当请他的全体家人或家人的代表代为接受。皈依
词是这样的:

(1)我某某人(病患、亡者的岫W),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

(2)我某某人(病患或亡者的岫W),已经皈依佛、已经皈依法
、已经皈依僧。(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

(3)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
。(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

三皈依完毕,接著念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如果亡者的家人不会拜佛,也不懂三宝的意义,应当先教他们拜佛
,并略说三皈要义。对於未受三皈的亡者说三皈,乃是必需的,应该列
为助念的条件之一。说完三皈回向,就可以离开了。

现在有人用念佛的录音带来助念,也不能说它没有用,□是录音带
是没有心的,所以也没有感应力,以人助念,则可由助念者的愿心、信
心,来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录音带也能带动病者念佛,然其气氛及功
效与人助念相比,则大不相同。除非不得已,最好不用录音带代替助念


另外有一项必须遵守的规矩是:助念的人,不接受病患及丧家的饮
食招待,不得收受红包。不仅在家居士没有理由收受红包,出家众也不
得因了助念而收红包,否则便成了变相的经忏应赴了。如果,有些人家
因为是他们主动请求我们去助念,不给钱,就好像欠了我们什麽,那就
告诉他们:为人助念,是我们修行的法门之一,目的不是为钱而来,若
有人要为病危者或亡故者作功德,可到寺院布施供养,但那已是另外的
事,当与助念无关。有的家属一定要给钱,那我们可收红纸袋而将钱还
给他,这种做法成习惯之後,大家便会感到自然。如果出外助念时,既
受饮食招待,又收红包作衬,便失去助念的意义了。


如果经过十二个小时的助念,病危者突然病况好转,该怎麽办?这
也正是助念的目的之一,能以助念功德为人植福延龄,岂非更好。佛法
本为活人的现实所需而设,岂仅为了人死之後的前途应世?


七、净土法门略释

最後,我要说明的是,由於农禅寺举办禅七、禅训等的活动,许多
人便认为我们专事禅修,跟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是无关的。其实我们一
年举办两次禅七,也举行两次佛七。本寺有禅坐会,也有念佛会。而且
净土可分为四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
。不论修禅、修净,其最终目的,皆是常寂光净土。修行而不生净土,
岂不是邪见的外道?常寂光净土是诸佛共证同在的大涅盘境,阿弥陀佛
称为法界藏身,当然不离四等净土。所以,禅的修行者,既不离弥陀,
也必生净土。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主张修持「念佛心是佛」的一行三昧;
明末的莲池大师普劝修行念佛三昧,并且主张持名念佛,事念见应身佛
,理念见法身佛,事持称名,理持体究,念佛至事一心得定心,至理一
心则明心。明末□益大师则以念佛时的断惑多少来配合往生四种净土。
此皆是禅与念佛法门同举并扬的例子。

助念固然是为协助病危者求生净土,同时也是促使助念者自己修行
的因缘,助念虽能利益他人,但受益最大的仍是念佛者本人。诸位应当
争取受派助念的因缘,并当以感恩之心,感激成就我们去助念的人;不
论为谁助念,无不是成就我们於莲邦培养莲胎的殊胜法会。所以,我希
望诸位都能发长远心,来参加念佛会助念团的活动。



八、问答

问:助念的时候,是不是愈快愈好?

师:不,不可愈念愈快,否则念的人太吃力,而听著默念的人,也会急
躁不安,最好是平缓的念。


问:有些人见到亡者的遗体会害怕,怎麽办?

师:没有关系的,刚去时会害怕,念佛时就不会害怕了。


问:有些人认为由於生辰八字不对,在遇到出殡的时候,就会被冲到或
煞到,而倒运害病,是真的吗?

师:那是民间信仰,在佛法里是没有这种禁忌的。皈依了三宝的人,便
有四大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助念是去念佛,不仅善神
护持,也得龙天护持。所以不必顾虑民间信仰的禁忌。

75。1。25。讲於农禅寺念佛会助念团.钱果苏整理



附录一:福慧念佛会唱诵内容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绕念数匝,再转四字佛号,归位毕坐念,止静)


三皈依

自 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 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 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活动

时间:每星期六晚上七时~九时。
内容:一般念佛的基本行持,指导修行的开示,及会员的修行体验、灵
感。
地点:台北市北投区大业路65巷89号农禅寺(TEL:893…2783.
894…8811)
交通:公车217、218、266、269、302,指南2及新店客运(新店-淡海
),於「大业路一」站下车。



附录二:农禅寺佛七规矩

一、殿堂

1。 七日内禁语,不得阅读、会客、收发电话及信件。

2。 每晨四时半起香,行者须事先进殿堂肃立等候,不得迟到,迟到者
应自动跪香。

3。 进出殿堂须事先问讯礼佛,问讯时弯腰过半,不得过与不及,他人
礼佛时,不应由头前经过。

4。 绕佛次序:(在家众不搭衣)未穿海青者垫後,男众在前、女众在
後。

5。 不得在佛殿穿脱海青,不得逗留佛殿看油灯。

6。 绕佛时,不得前後远隔距离,念六字佛号时两手平放在肚脐上三公
分处;四字佛号则两手合掌於胸前。

7。 唱诵本应两手捧之,不能卷摺及放在垫子、蒲团上面。

8。 唱念须合声装严,注意整齐,不得怪腔异调,不得高低嘶喊或闭口
默声。

9。 共修时间不得手捉念珠。静坐时男众拖鞋放在自己坐垫的右边,女
众则放在左边。

10。 止静时昏沉,请自动下座至指定地点拜佛,或自动请香板,但不得
擅自出堂。亦不得弄出声音妨碍他人。

11。 凡参加精进组者,个人每天固定功课:拜佛三百拜(各自利用休息
时间),开大静前如未拜满者应自动跪香,并於补足後方可入睡。


二、生活起居

1。 起床盥洗,启闭门户,须轻声,以免扰众。

2。 用斋时,不得嚼食出声,碗、筷、匙等不得碰击出声。应常视己碗
,挟面前菜,不应左右顾视,专挑美味捡食。食毕安详默念佛号,
等候结斋。

3。 随手熄灯、关水,节省用水,洗浴时不得恣意久洗,妨碍後人。浴
後请收拾乾净,免後人生恶。

4。 持午者,於第七支香结束後,可自行先去洗浴,但浴後切勿忘记自
己的工作。

5。 工作时禁语,除职务必要时,宜简短轻声交代。

6。 随喜参加者,於绕佛时方可进入。在殿外等候时应随声
默念佛号,切勿闲谈。

7。 寮房禁语;空闲时除规定时间,不得进寮房。

8。 须尊重、服从纠察师及护七人员之指导与纠正。

9。 休息时间自修不可出声念佛,只可默念。

八、您是佛教徒吗?

(一)民间信仰

中国人填写履历等各种表格时,对「宗教」一栏,多半会填「佛教」二字;换句话说,多数的中国人,自认是佛教徒,除了曾经受过洗,或已参加过入教仪式的天主、基督及依斯兰等各大小新旧教派的信徒,确知他们自己不是佛教徒外,其余多多少少,不论由于自己或亲属等的关系,都和佛教的信仰有点渊源。

这即是说,只要不否定佛教,不反对佛教的人,就算是佛教徒。所以在中国民间而言,佛教徒的涵义很广,这就说明中国人的信仰宗教,一向是开放、涵容、多元性的。例如对水、火、风、雨等的自然神崇拜,对儒家所谓慎终追远式的祖神崇拜,对历史伟人、名将、烈士、贞女的崇拜,对特定的石头、树木等的灵物崇拜,对历史演义及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及神仙崇拜,以及对各种神秘现象的鬼神崇拜等,都能互融共存。虽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民间大众对于这些神道的崇拜和信仰,则由来已久。这既为民间所需,纵然受到唯物论者及一神信仰者的反对,还是普遍地流行,这些并不是正统的佛教。



(二)多神崇拜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秦汉时代,当时,已经有著民间信仰的事实存在,《楚辞》之中即有各种自然神的名称。因此,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之初,也只是在群神的名目中,又添增了一位西方新到的神而已。虽然由于佛经的翻译、流通,日积月累形成了汉文的三藏教典,阐述了佛教不是一般民间信仰的流类,但那也只是属于研读佛经,及真正修学佛法的人士,才会了知的事。一般人接触佛教的诸佛菩萨,也和接触中国原有的祖神、民族神、自然神等的态度和观念相同。所以,在民间的小说、故事等的传说之中,神与佛并没有差别。例如,一般民间所知的如来佛、观世音,都是从通俗小说如《封神榜》、《西游记》,及民间故事如《观音得道》等书之中得知,不是直接从佛经的研读而了解的。


(三)灵媒与乩童

佛教的《华严经》、《地藏经》等,虽也载有各种天神地只之名,而中国民间信仰的多神崇拜,却不是出于佛经的传播,乃是来自所谓仙佛借窍等灵媒的降神,以及一般人所得灵异的感应,最普遍的是出于鸾坛,用扶鸾的方式,由乩童或笔生的口宣及鸾书等所示的诸神。最初多半是流传于民间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及神话故事中的诸种神明,但佛教在中国普及之后,也有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