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鹦鹉摩纳都题子从寄宿居士的家出发,前住竹林精舍。鹦鹉摩纳都题子从远
      处看见佛陀坐在树林中,端正美好,如众星之中的明月,光明照耀,犹如金山之明
      亮,相貌庄严,有大威神,六根寂静,不受干扰,内心调伏,平静默然。鹦鹉摩纳
      都题子看见之后,便来到佛陀的前面,问讯作礼之后,坐在一旁,说:“佛陀!我有
      问题想请教你,你是否愿意接受我的问题?”
   7。 世尊告曰∶ “恣汝所问。”
      佛陀回答说:“如果你有疑问,你可以提出你的问题。”
   8。 鹦鹉摩纳问曰∶ “瞿昙!如我所闻,若在家者,便得善解,则知如法。出家学道者
      ,则不然也(138)。我问瞿昙此事云何?”
      鹦鹉摩纳都题子便问:“佛陀!我听说:在家者能成就善法真理,出家者无法成就善
      法真理。佛陀!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9。 世尊告曰:“此事不定。”
      佛陀回答说:“这是不一定的。”

四七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四八○ 梵志品第十二(152)鹦鹉经第十一

  10。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愿今为我分别此事。”
      鹦鹉摩纳都题子说:“佛陀!请你为我详细解说。”
  11。 世尊告曰:“摩纳!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具分别说。”鹦鹉摩纳受教而听。
      佛陀说:“鹦鹉摩纳都题子!我现在就为你详细解说,你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
      惟义理。”鹦鹉摩纳都题子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12。 佛言:“摩纳!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邪行者,我不称彼。所以者何?若有在家及
      出家学道行邪行者,不得善解,不知如法。是故,摩纳!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邪
      行者,我不称彼。摩纳!若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正行者,我称说彼。所以者何?若
      有在家及出家学道行正行者,必得善解,则知如法。是故,摩纳!若有在家及出家
      学道行正行者,我称说彼。摩纳!我如是说,说此二法,如是分别,如是显示。若
      有沙门、梵志有力坚固深入,一向专着,而说此为真谛,余者虚妄。”
      佛陀说:“鹦鹉摩纳都题子!不论在家者或出家者,如果造作邪恶的行为,我不会称
      叹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不论在家者或出家者,如果造作邪恶的行为,就无法成就
      善法真理。所以,鹦鹉摩纳都题子!不论在家者或出家者,如果造作邪恶的行为,
      我不会称叹他们。鹦鹉摩纳都题子!不论在家者或出家者,如果造作正当的行为,
      我会称叹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不论在家者或出家者,如果造作正当的行为,就能
      成就善法真理。所以,鹦鹉摩纳都题子!不论在家者或出家者,如果造作正当的行
      为,我会称叹他们。鹦鹉摩纳都题子!这二法就是我对此事的看法,我对此事的解
      说,对你所做的解释。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能够努力、坚定、专心、深入于此的
      话,我说这才是真理,其他的都是虚妄不实的。”
  13。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如我所闻,若在家者,便有大利,有大功德。出家学道者
      ,则不然也(1382)。我问瞿昙此事云何?”
      鹦鹉摩纳都题子又问:“佛陀!我听说:在家生活的作业有许多的事情、许多的责任
      、许多的作务、许多的劳力,〔所以〕有大果报;出家生活的作业只有少许的事情
      、少许的责任、少许的作务、少许的劳力,〔所以〕只有小果报。佛陀!你对此事
      有什么看法?”
  14。 世尊告曰∶ “此事不定。”
      佛陀回答说:“这是不一定的。”

四八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四八二 梵志品第十二(152)鹦鹉经第十一

  15。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愿复为我分别此事。”
      鹦鹉摩纳都题子说:“佛陀!请你再为我详细解说。”
  16。 世尊告曰:“摩纳!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具分别说。”鹦鹉摩纳受教而听。
      佛陀说:“鹦鹉摩纳都题子!我现在就为你详细解说,你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
      惟义理。”鹦鹉摩纳都题子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17。 佛言:“摩纳!若在家者,有大灾患,有大斗诤,有大怨憎,行邪行者,不得大果
      ,无大功德(1383)。犹如田作,有大灾患,有大斗诤,有大怨憎,行邪行者,不得大果,
      无大功德。如是,摩纳!若在家者亦复如是。摩纳!出家学道少有灾患,少有斗诤
      ,少有怨憎,行邪行者,不得大果,无大功德。犹如治生(648),少有灾患,少有斗诤,
      少有怨憎,行邪行者,不得大果,无大功德。如是,摩纳!出家学道亦复如是。”
      佛陀说:“鹦鹉摩纳都题子!在家生活的作业有许多的事情、许多的责任、许多的作
      务、许多的劳力,如果失败的话,只有小果报。譬如耕作田地有许多的事情、许多
      的责任、许多的作务、许多的劳力,如果失败的话,只有小果报。同理,鹦鹉摩纳
      都题子!在家生活也是一样。鹦鹉摩纳都题子!出家生活的作业只有少许的事情
      、少许的责任、少许的作务、少许的劳力,如果失败的话,只有小果报。譬如经商
      买卖只有少许的事情、少许的责任、少许的作务、少许的劳力,如果失败的话,只
      有小果报。同理,鹦鹉摩纳都题子!出家的生活也是一样。”
  18。 “摩纳!若在家者,有大灾患,有大斗诤,有大怨憎,行正行者,得大果报,有大
      功德。犹如田作,有大灾患,有大斗诤,有大怨憎,行正行者,得大果报,有大功
      德。如是,摩纳!若在家者亦复如是。摩纳!出家学道少有灾患,少有斗诤,少有
      怨憎,行正行者,得大果报,有大功德。犹如治生,少有灾患,少有斗诤,少有怨
      憎,行正行者,得大果报,有大功德。如是,摩纳!出家学道亦复如是。摩纳!我
      如是说,说此二法,如是分别,如是显示。若有沙门、梵志有力坚固深入,一向专
      着,而说此为真谛,余者虚妄。”
      “鹦鹉摩纳都题子!在家生活的作业有许多的事情、许多的责任、许多的作务、许
      多的劳力,如果成功的话,会有大果报。譬如耕作田地有许多的事情、许多的责任
      、许多的作务、许多的劳力,如果成功的话,会有大果报。同理,鹦鹉摩纳都题子
      !在家的生活也是一样。鹦鹉摩纳都题子!出家生活的作业只有少许的事情、少许

四八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四八四 梵志品第十二(152)鹦鹉经第十一

      的责任、少许的作务、少许的劳力,如果成功的话,会有大果报。譬如经商买卖只
      有少许的事情、少许的责任、少许的作务、少许的劳力,如果成功的话,会有大果
      报。同理,鹦鹉摩纳都题子!出家的生活也是一样。鹦鹉摩纳都题子!这二法就是
      我对此事的看法,我对此事的解说,对你所做的解释。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能够
      努力、坚定、专心、深入于此的话,我说这才是真理,其他的都是虚妄不实的。”
  19。 鹦鹉摩纳白曰∶ “瞿昙!彼诸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1384)。”
      鹦鹉摩纳都题子又说:“佛陀!为了功德的实践,为了善法的成就,婆罗门规定了五
      法。”
  20。 世尊告曰:“若诸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汝在此众,今
      可说耶?”
      佛陀便问:“如果为了功德的实践,为了善法的成就,婆罗门规定了五法,那么你是
      否可以在此大众中宣说那五法呢?”
  21。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我无不可。所以者何?瞿昙!于今现坐此众。”
      鹦鹉摩纳都题子回答说:“佛陀!当然可以。为什么呢?佛陀!因为我现在就坐在这
      里。”
  22。 世尊告曰:“汝便可说。”
      佛陀说:“请说。”
  23。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善听!瞿昙!梵志施设第一真谛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
      ,作福得善;第二诵习,第三热行,第四苦行。瞿昙!梵志施设第五梵行(1385),有大果
      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
      鹦鹉摩纳都题子便说:“佛陀!请专心听!佛陀!为了功德的实践,为了善法的成就
      ,婆罗门规定了真实语、学习、施舍、苦行、梵行等五法。”
  24。 世尊告曰:“若有梵志施设五法,有大果报,有大功德,作福得善,彼梵志中颇有
      一梵志作如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已,施设果(1386)’耶?”
      佛陀又问:“既然婆罗门为了功德的实践,为了善法的成就,而规定了这五法,那么
      是否有任何一位婆罗门曾经说过:‘我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之后,才说这五法的
      果报’呢?”
  25。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r 无也,瞿昙!”

四八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四八六 梵志品第十二(152)鹦鹉经第十一

      鹦鹉摩纳都题子回答说:“没有,佛陀!”
  26。 世尊告曰:“颇有师及祖师,至七世父母,作如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
      觉,自作证已,施设果’耶?”
      佛陀又问:“那么,你的婆罗门老师,乃至往上七代的老师,是否曾经说过:‘我以
      自已的智慧,亲身体验之后,才说这五法的果报’呢?”
  27。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无也,瞿昙!”
      鹦鹉摩纳都题子回答说:“没有,佛陀!”
  28。 尔时,世尊问曰:“摩纳!若昔有梵志,寿终命过,诵持经书,流布经书,诵习典经
      ,一日夜吒,二曰婆摩,三曰婆摩提婆,四曰毗奢蜜哆罗,五日夜婆陀揵尼,六曰
      应疑罗婆,七曰婆私吒,八曰迦叶,九曰婆罗婆,十曰婆和,谓今诸梵志即彼具经
      诵习持学(1387),彼颇作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已,施设果’
      耶?”
      佛陀又问:“鹦鹉摩纳都题子!那些过去的婆罗门仙人,〔即〕经典的作者、经典的
      说者,他们过去被唱、被说、被收集的圣句,今天的婆罗门依旧在唱,依旧在说,
      他们重覆说过去所说的,他们重覆唱过去所唱的。〔那些过去的婆罗门仙人〕,例
      如夜吒、婆摩、婆摩提婆、毗奢蜜哆罗、夜婆陀揵尼、应疑罗婆、婆私吒、迦叶、
      婆罗婆、婆和,是否曾经说过:‘我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之后,才说这五法的果
      报’呢?”
  29。 鹦鹉摩纳白世尊曰:“无也,瞿昙!但诸梵志因信受持。”
      鹦鹉摩纳都题子回答说:“没有,佛陀!婆罗门是因为相信,而接受这个说法。”
  30。 世尊告曰:“若于诸梵志,无一梵志而作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
      作证已,施设果报。’亦无师及祖师,乃至七世父母,而作是说:‘我此五法,于
      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己,施设果报。’若昔有梵志,寿终命过,诵持经书,流
      布经书,诵习典经,一日夜吒,二曰婆摩,三曰婆摩提婆,四曰毗奢蜜哆⊕罗,五曰
      夜婆陀揵尼,六曰应疑罗婆,七曰婆私吒,八曰迦叶,九曰婆罗婆,十曰婆和,谓
      今诸梵志即彼具经诵习持学,彼无作是说:‘我此五法,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
      证已,施设果报。’摩纳!彼诸梵志不以此故,于信向中无根本耶?”
      佛陀说:“如果没有任何一位婆罗门曾经说过:‘我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之后,

四八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四八八 梵志品第十二(152)鹦鹉经第十一

      才说这五法的果报。’你的婆罗门老师,乃至拄上七代的老师,也没有说过:‘我以
      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之后,才说这五法的果报。’那些过去的婆罗门仙人,〔即
      〕经典的作者、经典的说者,他们过去被唱、被说、被收集的圣句,今天的婆罗门
      依旧在唱,依旧在说,他们重覆说过去所说的,他们重覆唱过去所唱的。〔那些过
      去的婆罗门仙人,〕例如夜吒、婆摩、婆摩提婆、毗奢蜜哆罗、夜婆陀揵尼、应疑
      罗婆、婆私吒、迦叶、婆罗婆、婆和,也没有说过:‘我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之
      后,才说这五法的果报。’那么,鹦鹉摩纳都题子!婆罗门所相信的事是否根本不
      存在?”
  31。 鹦鹉摩纳白曰:“瞿昙!实无根本,但诸梵志闻己受持。”
      鹦鹉摩纳都题子回答说:“佛陀!的确是不存在,婆罗门是因为听说,而接受这个说
      法。”
  32。 世尊告曰:“犹众盲儿各相扶持,彼在前者,不见于后,亦不见中;彼在中者,不
      见于前,亦不见后;彼在后者,不见于中,亦不见前。摩纳!所说诸梵志辈亦复如
      是。摩纳!前说信而后复说闻。”
      佛陀又说:“譬如众多盲人排在一起,在前面的人,看不见后面,也看不见中间;在
      中间的人,看不见前面,也看不见后面;在后面的人,看不见中间,也看不见前面
      。鹦鹉摩纳都题子!你所说的婆罗门也是一样。鹦鹉摩纳都题子!你先前说他们是
      因为相信,而接受这个说法;复来又说他们是因为听说,而接受这个说法。”
  33。 鹦鹉摩纳瞋恚世尊,憎嫉不悦,诽谤世尊,指⊕摘世尊,骂詈世尊:应诽谤瞿昙,应
      指瞿昙,应堕瞿昙,语世尊曰:“有一梵志,名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1388),彼作是说
      :‘若有沙门、梵志,于人上法(1297)有知有见,现我得者,我闻是已,便大笑之,意不
      相可,虚妄不真,亦不如法。云何人生人中,自说得人上法?若于人上法言我知我
      见者,此事不然。’”
      鹦鹉摩纳都题子对于佛陀所说的盲人喻,感到愤怒、不喜,并且在心中指责、辱骂
      佛陀:他应受到诽谤,他应受到指责,他应受到轻视,然后对佛陀说:“有一位住在
      幸运林,姓乌婆摩那的弗袈罗娑帝婆罗门,他说:‘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宣称已经
      知见或证得超越凡夫之法,我听了之后只会大笑,因为那是空洞不实的说法。凡夫
      怎能宣称已经证得超越凡夫之法呢?因为凡夫不可能知见或证得超越凡夫之法。’”

四八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

四九○ 梵志品第十二(152)鹦鹉经第十一

  34。 于是,世尊便作是念∶鹦鹉摩纳都题子瞋恚于我,憎嫉不悦,诽谤于我,指摘于我
      骂詈于我:应诽谤瞿昙,应指瞿昙,应堕瞿昙,而语我曰:“瞿昙!有梵志名弗
      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彼作是说:‘若有沙门、梵志,于人上法有知有见,现我得
      者,我闻是已,便大笑之,意不相可,虚妄不真,亦不如法。云何人生人中,自说
      得人上法?若于人上法言我知我见者,此事不然。’”
      佛陀心里想:鹦鹉摩纳都题子对于我所说的盲人喻,感到愤怒、不喜,并且在心中
      指责、辱骂我:他应受到诽谤,他应受到指责,他应受到轻视,然后对我说:“有一
      位住在幸运林,姓乌婆摩那的弗袈罗娑帝婆罗门,他说:‘如果有修行人、婆罗门宣
      称已经知见或证得超越凡夫之法,我听了之后只会大笑,因为那是空洞不实的说法
      。凡夫怎能宣称已经证得超越凡夫之法呢?因为凡夫不可能知见或证得超越凡夫之
      法。’”
  35。 世尊知已,告曰:“摩纳!梵志弗袈裟裟罗姓直清净化,彼知一切沙门、梵志心之
      所念,然后作是说∶‘若有沙门、梵志,于人上法有知有见,现我得者,我闻是已
      ,便大笑之,意不相可,虚妄不真,亦不如法。云何人生人中,自说得人上法?若
      于人上法言我知我见者,此事不然’耶?”
      佛陀知道了之后,便说:“鹦鹉摩纳都题子!住在幸运林,姓乌婆摩那的弗袈罗娑帝
      婆罗门,他是否能够用他的心了知所有修行人、婆罗门的心,然后说:‘如果有修行
      人、婆罗门宣称已经知见或证得超越凡夫之法,我听了之后只会大笑,因为那是空
      洞不实的说法。凡夫怎能宣称已经证得超越凡夫之法呢?因为凡夫不可能知见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