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物质时,如果他的识不跟随物质的相,则不会因为执取物质的相而被系缚、被束
      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物质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识被称为不向
      外分散、散乱。同理,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也是一样,当比丘以意念认知到概
      念时,如果他的识不跟随概念的相,则不会因为执取概念的相而被系缚、被束缚,

一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四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不会因为来自执取概念之相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识被称为不向外分
      散、散乱。各位贤者!这样的识被称为不向外分散、散乱。”
  14。 “诸贤!云何比丘心不住内(1563)?诸贤!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
      喜、乐,得初禅成就游(20)。彼识着离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1564) 。复次
      诸贤!比丘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21)
      。彼识着定味(1565),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离于喜欲,舍
      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
      (22)。彼识着无喜味(1566),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乐灭、苦
      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23)。彼识着舍及念清
      净味(1567),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
      “各位贤者!什么样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呢?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邪
      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
      喜乐。如果他的识跟随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则会因为执取从远离
      〔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从远离〔欲、不善
      之法〕生起之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
      者!比丘因为觉观的息灭,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
      无观的定生起喜乐。如果他的识跟随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则会因为执取从
      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
      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
      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
      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生活。如果他的识跟随内
      心平衡,则会因为执取内心平衡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内心平衡所生的
      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乐灭、苦灭
      、过去的喜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衡
      所生起之念的清净。如果他的识跟随不苦不乐,则会因为执取不苦不乐而被系缚、
      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不苦不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
      于内。”
  15。 “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949),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897) 

一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六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成就游。彼识着空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度一
      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识着识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
      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所有处成就游。彼识
      着无所有智味,依彼住彼,缘彼缚彼,识不住内。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所有
      处,非有想非无想,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识着无想智味,依彼住彼,缘彼
      缚彼,识不住内。诸贤!如是比丘心不住内。”
      “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一切色界想,灭除感觉反应,不起种种想,只想‘空是
      无边的’,成就空无边处而住。如果他的识跟随‘空是无边的’,则会因为执取‘空
      是无边的’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空是无边的’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
      ,〔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空无边处,只想‘识
      是无边的’,成就识无边处而住。如果他的识跟随‘识是无边的’,则会因为执取‘
      识是无边的’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识是无边的’所生的束缚而被结
      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识无边处,只想‘
      无所有’,成就无所有而住。如果他的识跟随‘无所有’,则会因为执取‘无所有
      ’而被系缚、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无所有’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
      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无所有处,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
      住。如果他的识跟随‘非有想非无想’,则会因为执取‘非有想非无想’而被系缚、
      被束缚,因为来自执取‘非有想非无想’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
      称为耽着于内。各位贤者!这样的心被称为耽着于内。”
  16。 “诸贤!云何比丘心住内(1568)?诸贤!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
      ,得初禅成就游。彼识不着离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
      ,诸贤!比丘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
      游。彼识不着定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诸贤!比丘
      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
      第三禅成就游。彼识不着无喜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
      ,诸贤!比丘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
      就游。识不着舍及念清净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
      “各位贤者!什么样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呢?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

一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一八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邪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
      起喜乐。如果他的识不跟随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则不会因为执取
      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从远离
      〔欲、不善之法〕生起之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
      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觉观的息灭,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喜乐。如果他的识不跟随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
      则不会因为执取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
      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之喜乐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
      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
      圣者所宣说之乐,即‘内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
      生活。如果他的识不跟随内心平衡,则不会因为执取内心平衡而被系缚、被束缚,
      不会因为来自执取内心平衡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
      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乐灭、苦灭、过去的喜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
      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衡所生起之念的清净。如果他的识不跟随不苦不
      乐,则不会因为执取不苦不乐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不苦不乐所生
      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
  17。 “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
      就游。彼识不着空智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诸贤!
      比丘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识不着识智味,不依彼不住
      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是无
      所有处成就游,彼识不着无所有智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
      复次,诸贤!比丘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彼
      识不着无想智味,不依彼不住彼,不缘彼不缚彼,识住内也。诸贤!如是比丘心住
      内也。”
      “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一切色界想,灭除感觉反应,不起种种想,只想‘空是
      无边的’,成就空无边处而住。如果他的识不跟随‘空是无边的’,则不会因为执取
      ‘空是无边的’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空是无边的’所生的束缚
      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空无边处

一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只想‘识是无边的’,成就识无边处而住。如果他的识不跟随‘识是无边的’,则
      不会因为执取‘识是无边的’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识是无边的
      ’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些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
      超越识无边处,只想‘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如果他的识不跟随‘无所有’
      则不会因为执取‘无所有’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无所有’所
      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些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各位贤者!比丘因为超越
      无所有处,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住。如果他的识不跟随‘非有想非无想’,则不会
      因为执取‘非有想非无想’而被系缚、被束缚,不会因为来自执取‘非有想非无想
      ’所生的束缚而被结缚,〔如此〕他的心被称为不耽着于内。各位贤者!这样的心
      被称为不耽着于内。”
  18。 “诸贤!云何比丘不受而恐怖(1569)?诸贤!比丘不离色染,不离色欲,不离色爱,不离
      色渴。诸贤!若有比丘不离色染,不离色欲,不离色爱,不离色渴者,彼欲得色、
      求色、着色、住色,色即是我,色是我有(1570)。○彼欲得色、着色、住色,色即是我,
      色是我有已,识扪摸色。识扪摸已,变易彼色时,识转于色。识转于色已,彼生
      恐怖法,心住于中。因心不知故,便怖惧烦劳,不受而恐怖(1571)。如是觉、想、行,比
      丘不离识染,不离识欲,不离识爱,不离识渴。诸贤!若有比丘不离识染,不离识
      欲,不离识爱,不离识渴者,彼欲得识、求识、着识、住识,识即是我,识是我有
      。彼欲得识、求识、着识、住识,识即是我,识是我有已,识扪摸识。识们摸识已
      ,变易彼识时,识转于识。识转于识已,彼生恐怖法,心住于中。因心不知故,便
      怖惧烦劳,不受而恐怖。诸贤!如是比丘不受恐怖。”
      “各位贤者!什么是因执着而有恐惧?各位贤者!比丘不断除对色的染着,不断除
      对色的欲望,不断除对色的贪爱,不断除对色的渴望。各位贤者!如果比丘不断除
      对色的染着,不断除对色的欲望,不断除对色的贪爱,不断除对色的渴望,而想要
      得到色、乞求色、贪着色、耽着于色,认为色是我,认为我是有色者,认为色在我
      中,认为我在色中。因为他想要得到色、乞求色、贪着色、耽着于色,认为色是我
      ,认为我是有色者,认为色在我中,认为我在色中,所以他的识执着色。因为他的
      识执着色,当色变异时,他的识会随转于色的变异。因为随转于色的变异,他会有
      不善法的生起,而且〔因执着色而生的〕恐惧在攫取他的心之后会存留下来。同理

一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二二 根本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受、想、行也是一样,比丘不断除对识的染着,不断除对识的欲望,不断除对识
      的贪爱,不断除对识的渴望。各位贤者!如果比丘不断除对识的染着,不断除对识
      的欲望,不断除对识的贪爱,不断除对识的渴望,而想要得到识、乞求识、贪着识
      、耽着于识,认为识是我,认为我是有识者,认为识在我中,认为我在识中。因为
      他想要得到识、乞求识、贪着识、耽着于识,认为识是我,认为我是有识者,认为
      识在我中,认为我在识中,所以他的识执着识。因为他的识执着识,当识变异时,
      他的识会随转于识的变异。因为随转于识的变异,他会有不善法的生起,而且〔因
      执着识而生的〕恐惧在攫取他的心之后会存留下来。各位贤者!这就是因执着而有
      恐惧。”
  19。 “诸贤!云何比丘不受不恐怖!诸贤!比丘离色染,离色欲,离色爱,离色渴。诸
      贤!若有比丘离色染、离色欲、离色爱、离色渴者,彼不欲得色,不求色,不着色
      ,不住色,色非是我,色非我有。彼不欲得色,不求色,不着色,不住色,色非是
      我,色非我有已,识不扪摸色。识不扪摸色已,变易彼色时,识不转于色。识不转
      于色已,彼不生恐怖法,心不住中。因心知故,便不怖惧,不烦劳,不受,不恐怖,
      。如是觉、想、行,比丘离识染,离识欲,离识爱,离识渴。诸贤!若有比丘离识
      染,离识欲,离识爱,离识渴者,彼不欲得识,不求识,不着识,不住识,识非是
      我,识非我有。彼不欲得识,不求识,不着识,不住识,○识非是我,识非我有已,
      识不们摸识。识不扪摸识已,变易彼识时,识不转于识。识不转于识已,彼不生恐
      怖法,心不住中。因心知故,便不怖惧,不烦劳,不受,不恐怖。诸贤!如是比丘
      不受不恐怖。”
      “各位贤者!什么是因不执着而无恐惧?各位贤者!比丘断除对色的染着,断除对
      色的欲望,断除对色的贪爱,断除对色的渴望。各位贤者!如果比丘断除对色的染
      着,断除对色的欲望,断除对色的贪爱,断除对色的渴望,不想要得到色、不乞求
      色、不贪着色、不耽着于色,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我是有色者,不认为色在我中
      ,不认为我在色中。因为他不想要得到色、不乞求色、不贪着色、不耽着于色,不
      认为色是我,不认为我是有色者,不认为色在我中,不认为我在色中,所以他的识
      不执着色。因为他的识不执着色,当色变异时,他的识不会随转于色的变异。因为
      不随转于色的变异,他不会有不善法的生起,而且没有〔因执着色而生的〕恐惧在

一二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

一二四 根木分别品第十三(164)分别观法经第三

      攫取他的心之后会存留下来。同理,受、想、行也是一样,比丘断除对识的染着,
      断除对识的欲望,断除对识的贪爱,断除对识的渴望。各位贤者!如果比丘断除对
      识的染着,断除对识的欲望,断除对识的贪爱,断除对识的渴望,不想要得到识、
      不乞求识、不贪着识、不耽着于识,不认为识是我,不认为我是有识者,不认为识
      在我中,不认为我在识中。因为他不想要得到识、不乞求识、不贪着识、不耽着于
      识,不认为识是我,不认为我是有识者,不认为识在我中,不认为我在识中,所以
      他的识不执着识。因为他的识不执着识,当识变异时,他的识不会随转于识的变异
      。因为不随转于识的变异,他不会有不善法的生起,而且没有〔因执着识而生的〕
      恐惧在攫取他的心之后会存留下来。各位贤者!这就是因不执着而无恐惧。”
  20。 “诸贤!谓世尊略说此义,不广分别,即从座起,入室燕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