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不颠倒的、清净的空性之显现。”
   9。 “复次,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无量识处想,莫念无所有处想,当
      数念一无想心定(1772)。彼如是知:‘空无量识处想,空无所有处想,然有不空,唯一无
      想心定。若有疲劳,因无量识处想故,我无是也。若有疲劳,因无所有处想故,我
      亦无是。唯有疲劳,因一无想心定故。’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若彼有
      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阿难!如果比丘想要经常住于空性,那么他不应作意识无边处想,不应作意无所
      
五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五二二 双品第十五(190)小空经第九
      
      有处想,应当作意以非想非非想处想为缘的单一。他的心于非想非非想处想,得到
      欢喜、清净、安住、解脱。如是,他知道:‘我没有识无边处想,没有无所有处想,
      现在只有这个不空,即以非想非非想处想为缘的单一。所有由识无边处想而生起的
      扰乱都不存在,所有向无所有处想而生起的扰乱都不存在,只有这么多的扰乱,即
      以非想非非想处想为缘的单一。’如是,凡是那里没有的,他就视为空,但是凡是
      有余留在那里的,他便知道那个存在的〔事物〕:‘这是存在的。’阿难!如是,对
      他而言,这是真实的、不颠倒的、清净的空性之显现。阿难!如果比丘想要经常住
      于空性,那么他不应作意无所有处想,不应作意非想非非想处想,应当作意以无相
      心定为缘的单一。他的心于无相心定,得到欢喜、清净、安住、解脱。如是,他知
      道:‘我没有无所有处想,没有非想非非想处想,现在只有这个不空,即以无相心定
      为缘的单一。所有由无所有处想而生起的扰乱都不存在,所有由非想非非想处想而
      生起的扰乱都不存在,只有这么多的扰乱,即以此身、命为缘的六处。’如是,凡
      是那里没有的,他就视为空,但是凡是有余留在那里的,他便知道那个存在的〔事
      物〕:‘这是存在的。’阿难!如是,对他而言,这是真实的、不颠倒的、清净的空 
      性之显现。”
  10。 “彼作是念:我本无想心定,本所行、本所思,若本所行、本所思者,我不乐彼,
      不求彼,不应住彼(1773)。如是知、如是见,欲漏(3)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
      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饰。彼如是知:‘
      空欲漏(1774),空有漏,空无明漏,然有不空,唯此我身六处命存。若有疲劳,因欲漏故
      ,我无是也。若有疲劳,因有漏、无明漏故,我亦无是。唯有疲劳,因此我身六处
      命存故。’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
      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谓漏尽、无漏、无为、心解脱(1775)。”
      “阿难!比丘不作意无所有处想,不作意非想非非想处想,只作意以无相心定为缘
      的单一。他的心于无相心定,得到欢喜、清净、安住、解脱。如是,他知道:‘此无
      相心定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的。然而,凡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的都是无常
      的、会消失。’因为如此的知见,便解脱爱欲的烦恼、执着再生的烦恼及未证悟真
      理的烦恼。当他解脱时,便知道解脱:‘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
      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如是,他知道:‘我没有爱欲烦恼的想,没有
      
五二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五二四 双品第十五(190)小空经第九
      
      执着再生烦恼的想,没有未证悟真理烦恼的想,现在只有这个不空,即以此身、命
      为缘的六处。所有由爱欲的烦恼而生起的扰乱都不存在,所有由执着再生的烦恼及
      未证悟真理的烦恼而生起的扰乱都不存在,只有这么多的扰乱,即以此身、命为缘
      的六处。’如是,凡是那里没有的,他就视为空,但是凡是有余留在那里的,他便
      知道那个存在的〔事物〕:‘这是存在的。’阿难!如是,对他而言,这是真实的、
      不颠倒的、清净的、最上的、无上的空性之显现。”
  11。 “阿难!若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109),彼一切行此真实、空、不颠倒,谓漏尽
      、无漏、无为、心解脱。阿难!若当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彼一切行此真实
      、空、不颠倒,谓漏尽、无漏、无为、心解脱。阿难!若今现在我如来、无所著、
      等正觉,我亦行此真实、空、不颠倒,谓漏尽、无漏、无为、心解脱。阿难!汝当
      如是学:‘我亦行此真实、空、不颠倒,谓漏尽、无漏、无为、心解脱。’是故,阿
      难!当学如是!”
      “阿难!过去世的诸佛曾经成就此真实的、不颠倒的、清净的、最上的、无上的空
      性之显现。阿难!未来世的诸佛曾经成就此真实的、不颠倒的、清净的、最上的、
      无上的空性之显现。阿难!我身为现世的佛陀,也成就此真实的、不颠倒的、清净
      的、最上的、无上的空性之显现。阿难!你们应当学习:‘我们也要成就此真实的、
      不颠倒的、清净的、最上的、无上的空性之显现。’阿难!这就是你们应当学习的
      。”
  12。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五二五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五二六 双品第十五(190)小空经第九

      (一九一)中阿含双品大空经第十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释中迦维罗卫(162),在尼拘类园(163)。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释迦族迦毗罗卫城的尼拘类园。
   2。 尔时,世尊过夜平旦,着衣持钵,入迦维罗卫而行乞食。食讫中后,往诣加罗差摩
      释精舍(1776)。尔时,加罗差摩释精舍敷众多床座,众多比丘于中住止。彼时,世尊从加
      罗差摩释精舍出,往诣加罗释精舍(1777)。
      有一次,佛陀在夜过天亮后,着衣持钵进入迦毗罗卫城乞食。佛陀乞食后,过了中
      午,便前往释迦族加罗差摩所建的精舍。此时,在释迦族加罗差摩所建的精舍中,
      准备有许多的床座,提供给住在精舍的众多比丘。于是,佛陀便离开释巡迦族加罗差
      摩所建的精舍,前往释迦族加塔所建的精舍。
   3。 尔时,尊者(77)阿难(314)与众多比丘在加罗释精舍中集作衣业,尊者阿难遥见佛来,见已
      出迎,取佛衣钵,还敷床座,汲水洗足。佛洗足已,于加罗释精舍坐尊者阿难所敷
      之座,告曰:“阿难!加罗差摩释精舍敷众多床座,众多比丘于中住止。”
      
五二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五二八 双品第十五(191)大空经第十
      
      此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五在释迦族加塔所建的精舍中缝制衣服,尊者阿难看见佛
      陀从远处走来,就前往迎接佛陀,接过佛陀的衣钵,为佛陀铺上垫布,取水给佛陀
      洗脚。佛陀洗过脚后,坐在释迦族加塔所建精舍中,尊者阿难铺好的座位,问说:“
      阿难!在释迦族加罗差摩所建的精舍中,准备有许多的床座,是否有许多的比丘住
      在那里呢?”
   4。 尊者阿难白曰:“唯然,世尊!加罗差摩释精舍敷众多床座,众多比丘于中住止。
      所以者何?我今作衣业。”
      尊者阿难回答说:“是的,佛陀!在释迦族加罗差摩所建的精舍中,准备有许多的床
      座,提供给住在精舍的众多比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缝制衣服。”
   5。 时,世尊复告阿难曰:“比丘不可欲哗说、乐于哗说、合会哗说、欲众、乐众、合
      会于众、不欲离众、不乐独住远离之处(1778)。若有比丘欲哗说、乐于哗说、合会哗说、
      欲众、乐众、合会于众、不欲离众、不乐独住远离处者,谓有乐、圣乐、无欲之乐
      、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之乐、非生死乐即,若得如是乐,易不难得者,终无
      是处。阿难!若有比丘不欲哗说,不乐哗说,不合会哗说,不欲于众,不乐于众,
      不合会众,欲离于众,常乐独住远离处者,谓有乐、圣乐、无欲之乐、离乐、息乐
      、正觉之乐、无食之乐、非生死乐,若得如是乐,易不难得者,必有是处。”
      佛陀便告诉阿难:“阿难!以聚会为乐、以聚会为喜、耽着于聚会之乐、以群众为乐
      、以群众为喜、以群众为满足的比丘,不会发出光亮。阿难!如果有比丘以聚会为
      乐、以聚会为喜、耽着于聚会之乐、以群众为乐、以群众为喜、以群众为满足,想
      要随所欲求,很容易得到出离乐、远离乐、寂静乐、正觉乐,这是不可能的。阿难
      !如果有比丘不以聚会为乐、不以聚会为喜、不耽着于聚会之乐、不以群众为乐、
      不以群众为喜、不以群众为满足,想要随所欲求,很容易得到出离乐、远离乐、寂
      静乐、正觉乐,这是有可能的。”
   6。 “阿难!比丘不可欲哗说、乐于哗说、合会哗说、欲众、乐众、合会于众、不欲离
      众、不乐独住远离之处。若有比丘欲哗说、乐于哗说、合会哗说、欲众、乐众、合
      会于众、不欲离众、不乐独住远离处者,得时爱乐心解脱,及不时不移动心解脱者(1780)
      ,终无是处。阿难!若有比丘不欲哗说,不乐哗说,不合会哗说,不欲于众,不乐
      于众,不合会众,欲离于众,常乐独住远离处者,得时爱乐心解脱,及不时不移动
      
五二九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五三○ 双品第十五(191)大空经第十
      
      心解脱者,必有是处。所以者何?我不见有一色令我欲乐,彼色败坏变易,异时生
      愁戚啼哭、忧苦懊恼(1781),以是故我此异住处正觉尽觉,谓度一切色想行于外空(1782)。”
      “阿难!以聚会为乐、以聚会为喜、耽着于聚会之乐、以群众为乐、以群众为喜、
      以群众为满足的比丘,不会发出光亮。阿难!如果有比丘以聚会为乐、以聚会为喜
      、耽着于聚会之乐、以群众为乐、以群众为喜、以群众为满足,想要成就暂时的爱
      乐心解脱而住,或非暂时的、不动的〔爱乐心解脱而住〕,这是不可能的。阿难!
      如果有比丘不以聚会为乐、不以聚会为喜、不耽着于聚会之乐、不以群众为乐、不
      以群众为喜、不以群众为满足,想要成就暂时的爱乐心解脱而住,或非暂时的、不
      动的〔爱乐心解脱而住〕,这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呢?阿难!因为我没有看到于色
      ,即使只是一个色,有贪染、欢喜的人,当色发生变化与改变时,他不会生起忧愁
      、悲泣、痛苦、懊恼、绝望。但是,阿难!这个住处已被如来现等觉,即因为不作
      意一切相,成就内空而住。”
   7。 “阿难!我行此住处已,生欢悦(290) ,我此欢悦,一切身觉正念正(22),生喜(20)、生止(291)、
      生乐(20)、生定,如我仳定,一切身觉正念正智。阿难!或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私(176)共来诣我,我便为彼行如是如是心,远离,乐无欲,我亦复为彼说法,劝助
      于彼(1783)。阿难!若比丘欲多行空者,彼比丘当持内心住止令一定。彼持内心住止令一
      定已,当念内空(1784)。阿难!若比丘作如是说:‘我不持内心住止,不令一定,念内空
      ’者,当知比丘大自疲劳。”
      “阿难!我成就如此的住处之后,生起正念正智,以身体经验欣悦、内心的喜悦、
      镇静、身体的轻安、禅定。阿难!当我如此安住时,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夷来到我的住处,我便以倾向远离、趋向远离、趣向远离、远离、欢喜远离
      、可以灭尽一切烦恼根源之法的心,对他们说关于远离之法。因此,阿难!如果比
      丘希望:‘愿我能成就内空而住。’那么,阿难!他应使心住止于内、平静、专一、
      安定。阿难!如果比丘希望:‘愿我能成就内空而住。’但是,他不使心住止于内、
      平静、专一、安定,那么他便不可能成就内空而住。”
   8。 “阿难!云何比丘持内心住止令一定耶?比丘者,此身离生喜乐(20),渍尽润渍,普遍
      充满,离生喜乐无处不遍。阿难!犹人沐浴,器盛澡豆(874),以水浇和,和令作丸,渍
      尽润渍,普遍充满,内外周密,无处有漏。如是,阿难!比丘此身离生喜乐,渍尽
      
五三一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五三二 双品第十五(191)大空经第十
      
      润渍,普遍充满,离生喜乐无处不遍。阿难!如是比丘持内心住止令得一定。彼持
      内心住止令一定已,当念内空。彼念内空已,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
      住不解于内空也(1785)。阿难!若比丘观时,则知念内空,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
      澄,不住不解于内空者。”
      “阿难!比丘如何使心住止于内、平静、专一、安定呢?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邪
      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
      喜乐,使全身浸润于初禅中,让喜乐普遍充满于全身。阿难!譬如沐浴师把沐浴粉
      放入桶中,加水混合,使之彻底溶化,普遍充满于水中。同理,阿难!比丘因为远
      离欲,远离邪恶不善之法,具足初禅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
      善之法〕生起喜乐,使全身浸润于初禅中,让喜乐普遍充满于全身。阿难!如此,
      他便能使心住止于内、平静、专一、安定。当他能使心住止于内、平静、专一、安
      定之后,他作意内空。当他作意内空时,〔他的〕心于内空不满足、不欢喜、不安
      住、不解脱。阿难!于是,他知道:‘当我作意内空时,〔我的〕心于内空不满足、
      不欢喜、不安住、不解脱。’〔这就是正知。〕”
   9。 “彼比丘当念外空。彼念外空已,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解于外
      空也。阿难!若比丘观时,则知念外空,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
      解于外空者。”
      “他便作意外空。当他作意外空时,〔他的〕心于外空不满足、不欢喜、不安住、
      不解脱。阿难!于是,他知道:‘当我作意外空时,〔我的〕心于外空不满足、不欢
      喜、不安住、不解脱。’〔这就是正知。〕”
  10。 “彼比丘当念内外空。彼念内外空已,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解
      于内外空也。阿难!若比丘观时,则知念内外空,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
      ,不住不解于内外空者。”
      “他便作意内外空。当他作意内外空时,〔他的〕心于内外空不满足、不欢喜、不
      安住、不解脱。阿难!于是,他知道:‘当我作意内外空时,〔我的〕心于内外空不
      满足、不欢喜、不安住、不解脱。’〔这就是正知。〕”
  11。 “彼比丘当念不移动(1786)。彼念不移动已,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不住不解
      于不移动也。阿难!若比丘观时,则知念不移动,其心移动,不趣向近,不得清澄

五三三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五三四 双品第十五(191)大空经第十

      ,不住不解于不移动者。”
      “他便作意不动。当他作意不动时,〔他的〕心于不动不满足、不欢喜、不安住、
      不解脱。阿难!于是,他知道:‘当我作意不动时,〔我的〕心于不动不满足、不欢
      喜、不安住、不解脱。’〔这就是正知。〕”
  12。 “彼比丘彼彼心于彼彼定,御复御,习复习,软复软,善快柔和,摄乐远离(1787)。若。
      彼彼心于彼彼定,御复御,习复习,软复软,善快柔和,摄乐远离已,当以内空成
      就游。彼内空成就游已,心不移动,趣向于近,得清澄住,解于内空。阿难!如是
      比丘观时,则知内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