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脱:‘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
      生。’”
      说此法时,晡利多居士远尘离垢,诸法法眼(293)生。于是,晡利多居士见法、得法,觉
      白净法,断疑度惑,更无余尊,不复由他,无有犹豫,已住果证,于世尊法得无所
      畏,稽首佛足,白曰∶“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84),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
      塞(176)!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世尊!我本着白净衣,白巾裹头,拄杖执盖
      ,及着俗屣,从园至园,从观至观,从林至林,遍游行彷徉。若见诸沙门、梵志者
      ,便作是语:‘诸贤!我离俗断俗,舍诸俗事。’彼诸沙门、梵志濡软柔和,语我
      言:‘唯然,贤晡利多离俗断俗,舍诸俗事。’世尊!我于尔时,彼实无智安着智
      处,实无智祠,又无智食,实无智奉事如智慧人。世尊!我从今日,诸比丘众及世
      尊弟子,此实有智,安着智慧处,实有智祠,又有智食,实有智奉事智慧人也(1997)。世
      尊!我今再自归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
      乃至命尽。世尊!我本所信敬重外道沙门、梵志者,从今日断。世尊!我今三自归
      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当佛陀在说这个法的时候,晡利多居士远离烦恼污秽,生起清净的智慧,能够了知
      缘起法。于是,晡利多居士亲自体证佛陀所说的法,断除一切的疑惑,不会再接受

二三七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五

二三八 晡利多品第十七(203)晡利多经第二

      其他的宗教导师及其说法,不再有犹豫,证得初果,对于佛陀的教法有坚定的信心
      ,没有丝毫的疑惑犹豫。他从座起身,顶礼佛足,告诉佛陀:“佛陀!请接受我成
      为你的在家弟子,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能够以佛陀、佛陀的教法、比丘
      僧团做为我归依的对象。佛陀!以前我身着干净的白衣,用白巾包裹头顶,扶着拐
      杖拿着伞盖,脚穿鞋子,游行于各个园林或森林之中。如果看到修行人、婆罗门,
      便说:‘各位贤者!我已经舍离一切家业,断除一切俗事。’修行人、婆罗门听了之
      后,便以温和柔软的口气回答说:‘是的,贤者晡利多已经舍离一切家业,断除一切
      俗事。’佛陀!在以前,虽然外道的游行者不是高贵者,我们却把他们视为高贵者
      :虽然他们不是高贵者,我们却以高贵者的饮食供养他们;虽然他们不是高贵者,
      我们却把他们置于高贵者的地位。然而,佛陀!虽然比丘是高贵者,我们却把他们
      视为非高贵者;虽然他们是高贵者,我们却以非高贵者的饮食供养他们;虽然他们
      是高贵者,我们却把他们置于非高贵者的地位。现在,佛陀!因为外道的游行者不
      是高贵者,我们将会知道他们不是高贵者;因为他们不是高贵者,所以我们将会以
      非高贵者的饮食供养他们;因为他们不是高贵者,所以我们将会把他们置于非高贵
      者的地位。而且,佛陀!因为比丘是高贵者,我们将会知道他们是高贵者;因为他
      们是高贵者,所以我们将会以高贵者的饮食供养他们;因为他们是高贵者,所以我
      们将会把他们置于高贵者的地位。佛陀!我再次请求你,请接受我成为你的在家弟
      子,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能够以佛陀、佛陀的教法、比丘僧团做为我归
      依的对象。佛陀!我过去因为无知,信仰敬奉外道的修行人、婆罗门,我从现在起
      舍断对外道修行人、婆罗门的信仰敬奉。佛陀!我第三次请求你,请接受我成为你
      的在家弟子,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能够以佛陀、佛陀的教法、比丘僧团
      做为我归依的对象。”
  53。 佛说如是,晡利多居士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晡利多居士及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二三九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

二四○ 晡利多品第十七(203)晡利多经第二

      (二○四)中阿含晡利多品罗摩经第三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于东园鹿子母堂(294)。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东园鹿母讲堂。
   2。 尔时,世尊则于晡时(79)从燕坐(80)起,堂上来下,告尊者(77)阿难(314):“我今共汝至阿夷罗婆
      提河(1034)浴。”
      有一次,佛陀在午后接近黄昏时,从禅坐中起来,告诉阿难:“阿难!我们到阿夷罗
      婆提河沐浴。”
   3。 尊者阿难白曰∶ “唯然。”
      尊者阿难回答说:“是的,佛陀!”
   4。 尊者阿难执持户钥,遍诣诸屋而彷徉(167) ,见诸比丘,便作是说:“诸贤(120)!可共诣梵
      志(9)罗摩(1998)家。”诸比丘闻已,便共往诣梵志罗摩家。
      尊者阿难就到每个房间,告诉诸比丘:“各位贤者!赶快前往罗摩婆罗门的住处。
      ”于是,诸比丘听完尊者阿难的话之后,便前往罗摩婆罗门的住处。

二四一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

二四二 晡利多品第十七(204)罗摩经第三

   5。 世尊将尊者阿难往至阿夷罗婆提河,脱衣岸上,便入水浴,浴已还出,拭体着衣。
      于是,佛陀便与尊者阿难一起前往阿夷罗婆提河,脱去衣物置于岸上,入河沐浴,
      沐浴后回到岸上,擦干身体,穿着衣物。
   6。 尔时,尊者阿难立世尊后,执扇扇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日:“世尊!
      梵志罗摩家极好整顿,甚可爱乐,唯愿世尊以慈愍故,往至梵志罗摩家!”世尊为
      尊者阿难默然而受,于是世尊将尊者阿难往至梵志罗摩家。
      当时,尊者阿难站在佛陀身后,以扇子扇佛,合掌告诉佛陀:“佛陀!罗摩婆罗门的
      住处整理的很好,令人欢喜,请佛陀慈悲前往罗摩婆罗门的住处。”佛陀默然地接
      受尊者阿难的要求,与尊者阿难一起前往罗摩婆罗门的住处。
   7。 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众多比丘
      寻说法讫,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1999)敲门。诸比丘闻,即往开门,世尊便入梵志
      罗摩家,于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当时,在罗摩婆罗门的住处有许多比丘共坐在一起说法,佛陀便待在门外,直到比
      丘众说法结束。比丘众说法结束之后,就默默地坐着,佛陀知道之后,便咳嗽敲门
      。比丘众听见之后,便开门请佛陀进入罗摩婆罗门的住处,坐在比丘众前面已准备
      好的座位,问说:“诸比丘!你们今天在这里集会谈论什么事情呢?你们为什么在这
      里集会呢?”
   8。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比丘众回答说:“佛陀!我们今天在这里集会,是在谈论佛法,因为要谈论佛法,
      所以在这里集会。”
   9。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
      我亦为汝说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佛陀赞叹说:“很好!很好!比丘众集会时,应行二事,一是说法,二是默然。我现
      在要为你们说法,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
  10。 时,诸比丘白日:“唯然,当受教听。”
      比丘众回答说:“是的,佛陀!”
  11。 佛言∶“有二种求,一曰圣求,二曰非圣求。云何非圣求?有一实病法、求病法,
       实老法、死法、愁忧戚法,实秽污法、求秽污法(2000)。云何实病法、求病法?云何病法

二四三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

二四四 晡利多品第十七(204)罗摩经第三

      耶?儿子、兄弟是病法也。象马、牛羊、奴婢、钱财、珍宝、米谷是病害法。众生
      于中触染贪着,憍傲受入,不见灾患,不见出要,而取用之(2001)。云何老法、死法、愁
      忧戚法、秽污法耶?儿子、兄弟是秽污法。象马、牛羊、奴婢、钱财、珍宝、米谷
      是秽⊕污害法。众生于中染触贪着,憍傲受入,不见灾患,不见出要,而取用之。彼
      人欲求无病无上安隐涅槃(48),得无病无上安隐涅槃者,终无是处:求无老、无死、无
      愁忧戚、无秽污无上安隐涅槃,得无老、无死、无愁忧戚、无秽污无上安隐涅槃者
      ,终无是处,是谓非圣求。”
      佛陀说:“有二种遍求,一是圣遍求,二是非圣遍求。什么是非圣遍求呢?此中,有
      一类人自己有生法又遍求生法,自己有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又遍求
      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什么是生法呢?儿子、兄弟、象马、牛羊、奴
      婢、钱财、珍宝、米谷是生法。诸比丘!这些执着的对象是生法,于此被束缚者、
      迷恋者、完全沉溺者,自己有生法又遍求生法。什么是老法、病法、死法、愁法、
      秽污法呢?儿子、兄弟、象马、牛羊、奴婢、钱财、珍宝、米谷是老法、病法、死
      法、愁法、秽污法。诸比丘!这些执着的对象是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
      ,于此被束缚者、迷恋者、完全沉溺者,自己有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
      ,又遍求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这一类人想要求得没有生法、老法、
      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的无上安隐涅槃,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非圣遍求。”
  12。 “云何圣求耶?有一作是念:我自实病法,无辜求病法。我自实老法、死法、愁忧
      戚法、秽污法,无辜求秽污法,我今宁可求无病无上安隐涅槃(2002),求无老、无死、无
      愁忧戚、无秽污法无上安隐涅槃。彼人便求无病无上安隐涅槃,得无病无上安隐涅
      槃者,必有是处;求无老、无死、无愁忧戚、无秽污无上安隐涅槃,得无老、无死
      、无愁忧戚、无秽污无上安隐涅槃者,必有是处。”
      “什么是圣遍求呢?此中,有一类人自己有生法,知道生法的危险之后,遍求没有
      生法的无上安隐涅槃。自己有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知道老法、病法
      、死法、愁法、秽污法的危险之后,遍求没有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的
      无上安隐涅槃。这一类人想要求得没有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的
      无上安隐涅槃,是有可能的。这就是圣遍求。”
  13。 “我本未觉无上正尽觉时,亦如是念:我自实病法,无辜求病法;我自实老法、死

二四五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

二四六 晡利多品第十七(204)罗摩经第三

      法、愁忧戚法、秽污法,无辜求秽污法,我今宁可求无病无上安隐涅槃,求无老、
      无死、无愁忧戚、无秽污无上安隐涅槃耶?我时年少童子,清净青发,盛年年二十
      九,尔时极多乐戏,庄饰游行。我于尔时,父母啼哭,诸亲不乐。我剃除须发,着
      袈娑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护身命清净,护口、意命清净(1311)。我成就此戒身已,
      欲求无病无上安隐涅槃,无老、无死、无愁忧戚、无秽污无上安隐涅槃故,更往阿
      罗罗伽罗摩(2003)所,问曰:‘阿罗罗!我欲于汝法行梵行(25),为可尔不?’阿罗罗答我
      曰:‘贤者!我无不可,汝欲行便行。’我复问曰:‘阿罗罗!云何汝此法自知自
      觉作证耶?’阿罗罗答我曰:‘贤者!我度一切识处,得无所有处(897)成就游,是故我
      法自知自觉自作证。’”
      “在我还未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时,心里想:‘我自己有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
      法、秽污法,知道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的危险之后,何不遍求
      没有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的无上安隐涅槃呢?’于是,在我二
      十九岁年轻盛壮的时候,有着像炭一般黑色的头发,强壮的身体,可以自在的享受
      娱乐,装饰自己,尽管父母亲及亲戚们对我爱护眷恋,舍不得我出家而悲伤哭泣,
      但是我依然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正当地从俗家离开,成为无家者,过着游行的修
      行生活,要求自己:‘要成为具戒者,要成为已遵守戒条规定的生活者,要成就正行
      的修习,见微小的过失,也要心生畏惧,以受持学处〔即戒条〕来训练〔自己〕。
      ’当我已经成为具戒者,成为已遵守戒条规定的生活者,成就正行的修习,见微小
      的过失,也会心生畏惧,以受持学处〔即戒条〕来训练〔自己〕之后,为了遍求没
      有生法、老法、病法、死法、愁法、秽污法的无上安隐涅槃,我便前往阿罗罗伽罗
      摩的住处,问他:‘阿罗罗!我想要在你的教法中修习梵行,可以吗?’阿罗罗回答
      说:‘贤者!你可以在我的教法中修习梵行。’我又问:‘阿罗罗!你以自己的智慧
      ,亲身体验的法是什么呢?’阿罗罗回答说:‘贤者!我已经超越识无边处,只想“
      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这就是我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的法。’”
  14。 “我复作是念:不但阿罗罗独有此信,我亦有此信;不但阿罗罗独有此精进,我亦
      有此精进;不但阿罗罗独有此慧,我亦有此慧。阿罗罗于此法自知自觉自作证,我
      欲证此法故,便独住远离,空安⊕静处,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我独住远离,空安静
      处,心无放逸,修行精勤已,不久得证彼法。证彼法已,后往诣阿罗罗⊕伽罗摩所,

二四七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

二四八 晡利多品第十七(204)罗摩经第三

      问曰:‘阿罗罗!此法自知自觉自作证,谓度一切无量识处,得无所有处成就游耶
      ?’阿罗罗伽罗摩答我曰:‘贤者!我是法自知自觉自作证,谓度无量识处,得无
      所有处成就游。’阿罗罗伽罗摩后语我曰:‘贤者!是为如我此法作证,汝亦然;
      如汝此法作证,我亦然。贤者!汝来共领此众。’是为阿罗罗伽罗摩师处,我与同
      等,最上恭敬,最上供养,最上欢喜。”
      “我心里想:‘不只是阿罗罗有信心,我也有信心;不只是阿罗罗有努力,我也有努
      力;不只是阿罗罗有智慧,我也有智慧。’为了要亲身体验阿罗罗以自己的智慧,
      亲身体验的这个法,我独自住在偏远空旷之处,心不放逸,努力不懈。因为我独自
      住在偏远空旷之处,心不放逸,努力不懈,不久之后便亲身体验到这个法。亲身体
      验到这个法之后,我又前往阿罗罗伽罗摩的住处,问他:‘阿罗罗!你以自己的智慧
      ,亲身体验的法,是否就是超越识无边处,只想“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呢?
      ’阿罗罗伽罗摩回答说:‘贤者!我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的法,就是超越识无边
      处,只想“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阿罗罗伽罗摩又说。‘贤者!你所亲身
      体验的法就是我所亲身体验的法;我所亲身体验的法也是你所亲身体验的法。贤者
      !与我一起领导徒众吧!’因此,在阿罗罗伽罗摩的住处,我与我的老师同等,得
      到徒众最上的恭敬、供养、欢喜。”
  15。 “我复作是念:此法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我今宁可舍此法,更求无病无上
      安隐涅槃,求无老、无死、无愁忧戚、无秽污无上安隐涅槃。我即舍此法,便求无
      病无上安隐涅槃,求无老、无死、无愁忧戚、无秽污无上安隐涅槃已,往诣郁陀罗
      罗摩子(1045)所,问曰:‘郁陀罗!我欲于汝法中学,为可尔不?’郁陀罗罗摩子答我曰
      :‘贤者!我无不可,汝欲学便学。’我复问曰:‘郁陀罗!汝罗摩子自知自觉自
      作证何等法耶?’郁陀罗罗摩子答我曰:‘贤者!度一切无所有处,得非有想非无
      想处成就游。贤者!我○罗摩自知自觉自作证,谓此法也。’”
      “我心里想:‘这个法不会导致通达、觉悟、涅槃,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