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灭、过去的喜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
      衡所生起之念的清净。他如此思惟、知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是因缘和合
      的、思惟所成的。凡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的,都是无常的,会灭没的。’住立
      于此,他成就烦恼的断尽。如果他没有成就烦恼的断尽,那么因为法欲与法喜,他
      断尽五种较粗的,会导致生死轮回的束缚之后,他会成为化生者,在彼处涅槃,不
      从彼处还来。”
  11。 “复次,居士!多闻圣弟子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
      ,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
      间成就游。如是悲、喜,心与舍(107)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
      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彼依此处,观法如法。彼依此处,观法如法,住彼得漏尽者
      ,或有是处。若住彼,不得漏尽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静法,爱乐欢
      喜,断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终不还此。是谓如来、无所著
      、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说有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
      “居士!广泛学习的圣弟子内心充满慈,遍满一方,具足〔慈心〕而生活。同理,
      二三四方乃至四维上下十方,遍满一切,内心充满慈,没有烦恼与怨恨,没有瞋恚
      与诤论,心量甚广甚大,无量地修习,遍满一切世间具足〔慈心〕而生活。同理,
      内心充满悲、喜、舍,没有烦恼与怨恨,没有瞋恚与诤论,心量甚广甚大,无量地
      修习,遍满一切世间具足〔悲、喜、舍心〕而生活。他如此思惟、知道:‘慈、悲、
      喜、舍都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的。凡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的,都是无常的

五○九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一○ 例品第十八(217)八城经第六

      ,会灭没的。’住立于此,他成就烦恼的断尽。如果他没有成就烦恼的断尽,那么
      因为法欲与法喜,他断尽五种较粗的,会导致生死轮回的束缚之后,他会成为化生
      者,在彼处涅槃,不从彼处还来。居士!这就是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正等
      正觉者曾经宣说的一法,如果比丘不放逸、热忱、努力而住于其中,则尚未解脱的
      心可以解脱,尚未灭尽的烦恼可以灭尽,并且成就尚未成就的无上安隐。”
  12。 “复次,居士!多闻圣弟子度一切色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897)成就游。彼于此处
      ,观法如法。彼于此处,观法如法,住彼得漏尽者,或有是处。若住彼,不得漏尽
      者,或因此法,欲法、爱法、乐法、静法,爱乐欢喜,断五下分结尽,化生于彼而
      般涅槃,得不退法,终不还此。是谓如来、无所著、正尽觉成就慧眼,见第一义,
      说有一法,若圣弟子住漏尽无余,得心解脱。”
      “居士!广泛学习的圣弟子超越一切色界想,灭除感觉反应,不起种种想,只想‘
      空是无边的’,成就空无边处而住;超越空无边处,只想‘识是无边的’,成就识无
      边处而住;超越识无边处,只想‘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超越无所有处,成
      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住,他如此思惟、知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
      有想非无想处都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的。凡是因缘和合的、思惟所成的,都是
      无常的,会灭没的。’住立于此,他成就烦恼的断尽。如果他没有成就烦恼的断尽
      ,那么因为法欲与法喜,他断尽五种较粗的,会导致生死轮迥的束缚之后,他会成
      为化生者,在彼处涅槃,不从彼处还来。居士!这就是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曾经宣说的一法,如果比丘不放逸、热忱、努力而住于其中,则尚未
      解脱的心可以解脱,尚未灭尽的烦恼可以灭尽,并且成就尚未成就的无上安隐。”
  13。 于是,第十居士八城即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白曰:“尊者阿难!甚奇!甚特!
      我问尊者阿难一甘露门,而尊者阿难一时为我说于十二甘露法门。今此十二甘露法
      门必随所依,得安隐出。尊者阿难!犹去村不远,有大屋舍,开十二户。若人所为
      故,入彼屋中,复一人来,不为彼人求义及饶益,不求安隐而烧彼屋。尊者阿难!
      彼人必得于此十二户随所依出,得自安隐。如是我问尊者阿难一甘露门,而尊者阿
      难一时为我说于十二甘露法门。今此十二甘露法门必随所依,得安隐出。尊者阿难
      !梵志法律中说不善法律,尚供养师,况复我不供养大师尊者阿难耶?”
      于是,八城人,第十居士便从座起身,偏袒右肩,合掌告诉尊者阿难:“尊者阿难!

五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一二 例品第卡八(217)八城经第六

      真是奇特!我向尊者阿难请问一甘露法门,而尊者阿难为我解说十二种甘露法门。
      这十二种甘露法门,任何一种法门均可令人成就无上安隐。尊者阿难!譬如离此村
      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开有十二个窗户的大屋舍。有人因为有事,进入此大屋含,另
      有一人不为入屋之人求利益、求安隐快乐,放火烧此大屋舍。尊者阿难!入屋之人
      可以从这十二个窗户中的任何一个窗户逃出屋舍,平安脱险。同理,我向尊者阿难
      请问一甘露法门,而尊者阿难为我解说十二种甘露法门。这十二种甘露法门,任何
      一种法门均可令人成就无上安隐。尊者阿难!即使是在教说不善之教法与戒律的婆
      罗门法律中,也有供养尊师,更何况是对大师尊者阿难,我怎么能不供养呢?”
  14。 于是,第十居士八城即于夜中,施设极妙净美丰饶食瞰含消(394),施设食已,平旦敷座
      ,请鸡园众及鞞舍离众皆集一处,自行澡水,则以极妙净美丰饶食瞰含消,手自斟
      酌,令得饱满。食讫收器,行澡水竟,持五百种物买屋别施尊者阿难。尊者阿难受
      已,施与招提僧(2179)。
      于是,八城人,第十居士过夜后准备各种极妙的硬食、软食、米饭、汤汁、佐料。
      天亮后准备好座位,便前往鸡园及鞞舍离城,邀请比丘众前往应供。等到比丘众都
      已经就坐,他便亲自准备洗手的水,亲手为比丘众奉上各种极妙的硬食、软食、米
      饭、汤汁、佐料,直到比丘众饱满为止。饮食过后,又亲自准备洗手的水给比丘众
      洗手,之后再将用五百种物品之价值买来的屋舍供养尊者阿难。尊者阿难接受之后
      ,再转布施给四处游行的僧众。
  15。 尊者阿难所说如是,第十居士八城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奉行。
      尊者阿难如是说完之后,八城人,第十居士对于尊者阿难所说,很欢喜地接受。

五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一四 例品第十八(217)八城经第六

      (二一八)中阿含例品阿那律陀经(上)第七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诸比丘则于脯时(79)从燕坐(80)起,往诣尊者(77)阿那律陀(472)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
      白曰:“我等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有一次,比丘众在午后接近黄昏时,从禅坐中起来,前去拜见尊者阿那律陀,见过
      尊者阿那律陀作礼之后,便坐在一旁,说:“尊者阿那律陀!我们有问题想请教你,
      你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问题?”
   3。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120)!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你们可以提出你们的问题,我听了之后会想想
      看。”
   4。 时,诸比丘即便问曰:“云何比丘贤死、贤命终耶?”
      比丘众便问:“比丘应该如何才能得到善终,在有福德的情况中而命终呢?”

五一五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一六 例品第十八(218)阿那律陀经(上)第七

   5。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若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20)……至得第四禅成就游者
      (23),是谓比丘贤死、贤命终也。”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如果比丘因为远离欲,远离邪恶不善之法,具足
      初禅而生活,即有觉、有观,而且从远离〔欲、不善之法〕生起喜乐;因为觉观的
      息灭,具足第二禅而生活,即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且从无觉无观的定生起喜乐;
      因为远离喜而达到内心平衡,并且有正念正智,会以身体经验圣者所宣说之乐,即
      ‘内心平衡,并具足正念者,其生活是快乐的’,具足第三禅而生活;因为乐灭、苦
      灭、过去的喜与忧已经灭,具足第四禅而生活,即不苦、不乐、〔只有〕由内心平
      衡所生起之念的清净。如此,比丘便能得到善终,在有福德的情况中而命终。”
   6。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贤死、贤命终耶?”
      比丘众又问:“如此,比丘便能得到究竟的善终,在有福德的情况中而命终吗?”
   7。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比丘不极是贤死、贤命终也。复次!诸贤!若比丘得
      如意足(104)、天耳、他心智(483)、宿命智(501)、生死智、漏(3)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24),于
      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
      真(25),是谓比丘贤死、贤命终也。”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如此,比丘尚未能得到究竟的善终,在有福德的
      情况中而命终。各位贤者!如果比丘〔在得到如此的禅定后,他的内心清净,没有
      污秽与烦恼,内心柔软,不受影响,〕成就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
      眼通、漏尽通,断尽烦恼,没有贪欲与无明,当下能够以自己的智慧,亲身体验、
      知道:没有再生,尽苦之道已经圆满成就,应做之事已经完成,命终之后没有来生
      。如此,比丘便能得到善终,在有福德的情况中而命终。”
   8。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贤死、贤命终耶?”
      比丘众又问:“如此,比丘便能得到究竟的善终,在有福德的情况中而命终吗?”
   9。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比丘极是贤死、贤命终也。”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如此,比丘便能得到究竟的善终,在有福德的情
      况中而命终。”
  10。 于是,诸比丘闻尊者阿那律陀所说,善受持诵已,即从⊕座起,稽首尊者阿那律陀足
      ,绕三匝(303)而去。

五一七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一八 例品第十八(218)阿那律陀经(上)第七

      于是,比丘众听完尊者阿那律陀的话后,谨记在心,从座起身,顶礼尊者阿那律陀
      足,右绕三圈后离去。
  11。 尊者阿那律陀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阿那律陀所说,欢喜奉行。
      尊者阿那律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尊者阿那律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二一九)中阿含例品阿那律陀经(下)第八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诸比丘则于晡时(79)从燕坐(80)起,往诣尊者(77)阿那律(472)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
      白曰:“我等欲有所问,听乃敢陈。”
      有一次,比丘众在午后接近黄昏时,从禅坐中起来,前去拜见尊者阿那律陀,见过
      尊者阿那律陀作礼之后,便坐在一旁,说:“尊者阿那律陀!我们有问题想请教你,
      你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问题?”
   3。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120)!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你们可以提出你们的问题,我听了之后会想想
      看。”
   4。 时,诸比丘即便问曰:“云何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比丘众便问:“比丘应该如何才能得到清凉的善终,在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呢?”

五一九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二○ 例品第十八(219)阿那律陀经(下)第八

   5。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若比丘见质直及得圣爱戒(2180)者,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
      烦热命终。”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如果比丘是正直者,并且对于戒律有坚固不移的
      信心。如此,比丘便能得到清凉的善终,在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
   6。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比丘众又问:“如此,比丘便能得到究竟清凉的善终,在究竟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
      吗?”
   7。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比丘不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复次,诸贤!若
      比丘观内身如身……乃至观觉、心、法如法(521),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如此,比丘尚未能得到究竟清凉的善终,在究竟
      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各位贤者!如果比丘于身体观照身体、于感受观照感受、于
      内心观照内心、于现象观照现象。如此,比丘便能得到清凉的善终,在清凉的情况
      中而命终。”
   8。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比丘众又问:“如此,比丘便能得到究竟清凉的善终,在究竟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
      吗?”
   9。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比丘不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复次,诸贤!若
      比丘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
      ,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如是悲、喜
      ,心与舍(107)俱,无结无怨,无患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如此,比丘尚未能得到究竟清凉的善终,在究竟
      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各位贤者!如果比丘的内心充满慈,遍满一方,具足〔慈心
      〕而生活。同理,二三四方乃至四维上下十方,遍满一切,内心充满总,没有烦恼
      与怨恨,没有瞋恚与诤论,心量甚广甚大,无量地修习,遍满一切世间,具足〔慈
      心〕而生活。同理,,他的内心充满悲、喜、舍,没有烦恼与怨恨,没有瞋恚与诤论,
      心量甚广甚大,无量地修习,遍满一切世间,具足〔悲、喜、舍心〕而生活。如
      此,比丘便能得到清凉的善终,在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

五二一 中阿含经卷第六十

五二二 例品第十八(219)阿那律陀经(下)第八

  10。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比丘众又问:“如此,比丘便能得到究竟清凉的善终,在究竟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
      吗?”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比丘不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复次,诸贤!若
      比丘度一切色想……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897)成就游,是谓比丘不烦热死,不烦热命
      终。”
      尊者阿那律陀回答说:“各位贤者!如此,比丘尚未能得到究竟清凉的善终,在究竟
      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各位贤者!如果比丘超越一切色界想,灭除感觉反应,不起
      种种想,只想‘空是无边的’,成就空无边处而住;超越空无边处,只想‘识是无边
      的’,成就识无边处而住;超越识无边处,只想‘无所有’,成就无所有处而住;超
      越无所有处,成就非有想非无想处而住。如此,比丘便能得到清凉的善终,在清凉
      的情况中而命终。”
  12。 时,诸比丘又复问曰:“比丘极是不烦热死、不烦热命终耶?”
      比比丘众又问:“如此,比丘便能得到究竟清凉的善终,在究竟清凉的情况中而命终
      吗?”
  13。 尊者阿那律陀答曰:“诸贤!比丘不极是不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