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种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阿罗汉证得的。诸法总相,总相是什么?总相是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讲总相,也就是今天量子力学里发现的,一切法是什么?总相,是意念累积连续的现象。所以一切相都能够回归到某一种的光的频率,光速的频率就是量子群,都能够回归。这是说明万法皆空。所以阿罗汉知道空,不知道有,他晓得万法皆空,所以他不执着了。菩萨比他更进一步,知道空,也知道这一切万法什么道理变现出来的,怎么这么复杂,怎么这么多。那这里面《华严经》讲无量因缘,无量因缘归纳为这十大类,所以在任何一法里面你都能看出来。我们身体可以看出来,而且很明显,甚至于身体里头一个器官,在一个器官里头也能看到完全的。乃至于像《还源观》里面贤首国师给我们举一尘,一尘是什么?一尘就是量子里面的一个小光子,或许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那一念有形,这个形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同时它有精神现象。这一念里面也具足无量缘起,为什么?那一尘里面有宇宙、有世界,遍法界虚空界就在那一微尘里面,尘尘如是,每一粒微尘都如是,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华严经》末后,“普贤行愿品”四十卷经文给我们说这个境界。你看它的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这是它的品题,普贤菩萨入这个境界,一微尘里面的世界。微尘世界里面还有微尘,那个微尘还有世界,重重无尽,这个现在科学家没有说到,只讲到发现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有微尘,微尘里头还有世界,这个科学家没讲到。所以,一微尘具足无量缘起。这样子我们才能体会到菩萨的智慧,比阿罗汉高明太多!

  如来的智慧叫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什么?阿罗汉是一切智,知空;菩萨,道种智,知有;道种智跟一切智合起来,真正达到究竟圆满,这是佛的智慧,这才叫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所证得的叫无上正等正觉。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所说的一切都是说我们自己,这一定要搞清楚。从来没有说到自己以外的,这一切经典都是说自己,自己跟自己生活的环境,就是依报跟正报。但是一定要记住佛说的一句话,依正是一不是二,这句话太重要了!依正是一不是二,我们才真正体会到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我们六和敬里头“见和同解”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是大圆满。我今天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体!众生幸福,我就幸福;众生快乐,我就快乐;众生受苦,我就受苦,一体。我们是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很不容易体会。我们举母子之缘,你看母亲对儿子的那种关心爱护,那是一体,实际上还是两个体。可是在中国观念上是一体的,母子是一体。母子一体,在母亲是真的,在儿子不知道,他体会不到。在母亲确实是真的,是一体,所以她那个爱是无私的,是付出的、不求回报的。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教什么?就是教儿子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才会孝顺父母,他才会感恩,以父母对他那个爱心,他来对待父母。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第一个目标,真的是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族群里头找不到。生在中国,做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千万年前的祖宗那种恩德、那种情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如果你不知道一体的话,这种爱心、情感生不出来,他迷了。这种爱心、情感是你本有的,自性里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也不是学来的。老师教导你、启发你,让你从自性里头把这个性德浮现出来而已,不是老师给你的,老师启发你的,把你的障碍慢慢教你排除。你内心的这种真诚、真情,它就会显露。一法如是,法法如是。

  我们看最后一条,“同异圆满义。同异圆满者,谓前九义有同有异,总合为一,成大缘起”。这个大缘起,在佛法里面讲法界虚空界,在我们现在一般讲就是宇宙,这个大宇宙,宇宙的出现,宇宙里面的一切,这个一切在佛法里通常叫十法界依正庄严,在科学家讲真的是无数的星系、星球。星球里面有生物,没有一个星球没有,我们太空人到外面去探险,到别的星球上去,发现没有人。在佛法里面讲,不是没有人,有不同维次空间,那里面有人,我们看不见他,他看不见我们。他的维次比我们高,我们看不见他,他看得见我们。这三维空间,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圣人住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他,他能看到我们。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圣人住在那里,我们凡夫见不到他,他会见到我们。特殊因缘,有时候你见到他了,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法照,唐朝时候人,到五台山去参访文殊菩萨,见到了,见到道场殊胜庄严,大圣竹林寺。文殊菩萨正在那里讲经,他进去就是听了一堂课,向文殊菩萨请教:现在已经到末法时期了,众生(就是一般大众)学哪一个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而且还念了几声佛号,他学会了,传下来,叫五会念佛,就是念佛的方法。现在有个五会念佛的谱,但是这个谱是后人编的;法照所传的,文殊菩萨教法照的,大概已经失传,已经没有人会了。五会念佛,这是念佛的方法。他离开竹林寺,沿途做记号,准备下次再来的时候不要迷了路,出去做了几次记号,回头一看没有了,道场没有了,一片荒山,他只好向山上拜了几拜离开。有缘见到的菩萨道场。

  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见到悟达国师到那边去拜的迦诺迦尊者,阿罗汉的道场,在四川,也是这样情形。一片荒山树林里面,他跟尊者有缘,尊者说到他那里看到两棵大树,你就在那个树旁边站住,道场浮现出来了。这位罗汉帮他治人面疮,治好之后离开了,回头再看看,一片荒山,道场不见了。所以我们地球上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有灾难,他们没有灾难,为什么?念头不一样!人家念念跟自性相应,我们今天念念跟烦恼相应,你怎么行?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名闻利养、都是五欲六尘、都是贪瞋痴慢,这还得了!跟自性完全相违背,自性里头,这些东西统统没有。佛菩萨教我们放下,放下什么?自性里头没有的全放下就对了。

  自性里有什么?告诉诸位,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自性里头统统都包含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自性圆满的性德,总名称。如果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离开你的心,不离开你的口,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得到平安,你都得到诸佛如来的护念、龙天善神的保佑。为什么?你完全跟性德相应,这是从理上讲。从事上讲,你真正是弥陀弟子。阿弥陀佛在十方世界没有一尊佛不尊敬他、不赞叹他的。做弥陀弟子光荣!十方如来赞叹老师,当然也赞叹学生,对学生是特别礼遇。你干不干?如果要干,真干,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什么杂念都没有。身体还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不会攀缘,随缘自在,对人、对事、对物自自然然大而化之,不放在心里。这样你就转烦恼成菩提,转无始劫来的恶业都变成善业,这一下就转掉了。转过来之后,你的心情就不一样,自在快乐无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令多义门,同时具足”,多义门就是无量因缘,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具足;“皆悉圆满也”,任何一法里头,都具足同异圆满义,大到虚空法界,小至一微尘、一毛端。这是缘起十义,这十义都是解释“玄门无碍十因”的第三句,“缘起相由”。我们把这一句念一念,“谓缘起之法,递相由藉。然法界缘起,义门无量,略举十义”,这我们前面学的十义,“缘起方成,故云缘起相由也。”故彼此必有可圆融之理,和融之理。所以自性是和谐的,自性是和平的,平是平等,和是和睦、和谐。我们要真正有这个认知,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你能不和谐吗?你不和谐就错了。你为什么不和谐?迷了自性。你为什么会和谐?悟了自性。迷了是凡夫,悟了就是佛菩萨。学佛学什么?学开悟,不是学别的。佛法在今天,这个社会大众对它误会太深,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误会?原因很多,原因很复杂。我们今天有缘得到真正善知识的引导,我们明白了,佛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搞清楚了,太不容易了,这个缘分。我们真正认识佛教,佛陀教育,我们要认真好好的学,对我们利益太大了!在这个世间没有任何利益能跟学佛相比较,没有。这个利益真的是离苦得乐,现在世间人都叫苦,为什么不学佛?学佛就乐了。他说佛是迷信,学佛是宗教,不愿意接触。难怪他,为什么?我们在没有遇到方东美先生之前,也是这样想的,跟他们没有两样,非常固执。

  这个老师不容易,这个老师是要你自己心目当中最尊敬的、最仰慕的,你真听他的话,他真教你,这才行。你要心目当中对老师没有恭敬心不行,真的,这个东西像印光大师所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对老师有十分尊敬心,实在讲,我十分还不够,应该五、六分差不多。所以我要搞到就是快搞到六十年了,这个信心一年比一年加深,对老师那个感恩也一年比一年情义要重,想到没有老师指引怎么会接触,纵然接触了,不懂!看不懂!所以这个恩德无与伦比,报不尽!唯一报恩的方法,把自己学到的好处与一切大众分享,这就是报恩。大众当中有善根成熟的,在分享当中他也觉悟了,他也明白,他也真干。我们总希望同学当中有真正学佛,三年五载成就在我之上,我就成功了!如果不如我,那我就很悲哀了。

  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这个“无碍十因”,这才第三条,从这个地方我们真正能了解“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观念是真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一体,这个观念比什么都重要。我们才真正能做出牺牲奉献,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舍己为人,就像什么?慈母为儿女不惜牺牲生命,她能做得到。我们在大地震当中可看到的,母亲保护她的婴儿,用自己的身体护着小孩,自己生命死了,小孩存活下来。我们今天修六和敬,我们今天帮助地球上苦难众生,要有这种精神,要有这种爱心,真诚的爱心,我们要能做到。为什么?是一体。现在我们也明白了,有没有生死?没有,所谓生死是身体,灵性不灭。我们今天不讲灵魂,灵性,灵魂是迷,灵性是觉悟,学了这么多年,应该把灵魂转变成灵性,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六十九集)  2010/6/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玄门无碍十因”:

  第四条,“法性融通。谓法界之性,圆融通达无碍。然一切事法,依性建立,不异真性。性既融通,事亦如之。故一一微尘,各含法界”。这个给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相,这个法相就是我们讲的现象,太多了,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但是若把它分成三大类就全包了,都包含了。这三大类,第一个精神现象,这法相,第二个是物质现象,第三个是自然现象,这三大类都包括尽了。也包括不同维次空间,那是属于自然现象。法性跟法相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体,法相就是现象,现象从哪里生的?是依体而生的。体既然是圆融通达无碍,这事相上还会有障碍吗?在理论上讲应该是没有障碍。可是就我们眼前这些事相上来观察,它真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这障碍是真、是假的?佛告诉我们,没有障碍。一切众生所感觉的障碍不是真的,是从他的妄想分别执着而生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障碍自己。实际上所有的事物真没有障碍,你要说没有障碍,我们在这个房子里面,隔壁房间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不就障碍了吗?为什么有一道墙挡住,我们就过不去?这不就是障碍吗?没错,我们人有执着它造成障碍。我们看看幽冥界的众生,天道的众生,他对这个没障碍,这个墙隔着他进出自如,我们人间这个障碍,障碍不了他,可是他在幽冥界他自己有障碍。由此可知,障碍是出于分别执着。

  人要到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有没有障碍?给诸位说,没有障碍了,即使是暂时的,刹那之间你心里没有动念头,你就发现有奇迹出现,我们一般人讲奇迹出现,实际上很平常。我们读圆锳法师《圆觉经讲义》的序文,圆锳法师一生有两样东西很有价值,这两样东西是他老人家成熟之后的作品,不是年轻时候作品,七十岁以后。一部是《楞严经讲义》,一部是《圆觉经讲义》,最后的一部《圆觉经讲义》。他在《讲义》里面给我们讲一个故事,这是《圆觉经讲义》序文里说的,决定不是假的,老和尚不会造谣生事。有一天他在房间里面,在方丈室突然有一桩事情想起来,立刻要去办,他从座位起来之后就走出去。走出去之后,突然想起来:我房间门关的,我好像没有开门,怎么就出来了?回头一看,门真的是关的,再推就进不去。这没有障碍,门没有障碍,在那一刹那之间他没有想到门是关的,他没想到门,他就走出来。第二个念头,分别执着的念头起来就不行,就进不去了。这就是我们人的意识当中,这是个房子,这是个门,这是个窗,你这样的分别、这样的执着,它就起作用。

  所以幽冥界跟天界他对我们这个,没有这个观念,所以他来去自如。他们自己的房子,我们没有这个概念,鬼住的房子我们走进走出,就跟他走我们人间一样没障碍,因为你没有想到它有障碍。真的是人鬼杂居,房子重叠在一起,他的障碍他过不去,我们的障碍我们过不去;我们的障碍他能过去,他们的障碍我们无碍。这不就是说明障碍从哪里来的吗?分别执着而来的。没有分别执着障碍就没有,这种在佛法里面叫神足通。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什么人证得?三果罗汉。我们知道罗汉有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三果罗汉没障碍,所以这个能力叫神足通。由此可知,三果圣人对于执着放下不少,还有一些,那个再放下他就证四果阿罗汉。三果叫阿那含,四果叫阿罗汉,他还差一点点,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没有障碍。菩萨就更不必说了,菩萨所证的超过阿罗汉。天人没有障碍我们能理解,所以确确实实无障碍。我们如果把分别执着淡化,当然叫你不执着这不可能的事情,你要看得淡,不要过分,先淡化,慢慢就能把它断掉。烦恼减一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就增加一分,就这么个道理;烦恼减两分,到极乐世界品位就加两分,有大利益。如果你真的把执着放下,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同居土,是在方便土的上辈往生。如果能不分别,于一切法都不分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生实报庄严土,不在方便有余土,所以你就想到,放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放下不是事上的放下,为什么?做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你错误的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错误的念头,与做事不相干。真的是意念主宰一切,你看看你有这种分别执着,一天要吃三顿饭,一顿不吃就饿得慌,这执着。如果你一天吃一餐,你就没有想到还有什么早饭、晚饭,没有了。饿不饿?不饿,没这个念头。佛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也看到,这是最近看到的新闻,好像是一个印度人,听说有六、七十年没吃东西、没喝水,他也没有大小便,人活得很正常,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可能?法性融通,性相不妨碍。他为什么能做到?他没这个念头。这个在我们现在讲,他清净心现前。佛也对我们六道凡夫了解得很清楚,叫你完全不吃东西你做不到。所以佛给我们示现的一餐,佛当年在世每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餐够不够?够。我们现在够不够?不够,你们决定不够。什么原因?你们消耗能量太多,必须要补充。消耗能量最多的是什么?不是劳心也不是劳力,而是妄念,妄念消耗能量最多。

  我早年,那时候二十几岁,学了佛,我就练习晚餐这一顿断掉。我的方法是减食,一天减一点、一天减一点,大概两个多月晚上东西断掉了,是慢慢减就变成习惯。省很多事,省很多时间。我是三十一岁跟李老师,跟李炳南老居士,知道李老师日中一食,好像在台中住了一段时期之后,我就跟他学习,我把早餐这一顿也断掉,不难。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已经一天吃一餐。”他说:多久了?“八个月了。”怎么样?“很正常。”桌子一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