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没有宗教,要说中国有宗教,那中国拜祖宗,这个拜祖宗是纪念祖宗,不忘祖宗的恩德。更重要的意思,孔子说得很好,这种风气在社会普遍推行,能够收到民德归厚。你看,千百年的老祖宗念念不忘,对于眼前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纪念祖先是启发人的孝心,启动人的孝行,这个意义多深。孝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传统教学的根,没有根,那怎么会有成就。所以这个意义非常之深长。一缘有力就是说的这个,它就能持多一。多一无力,那就依彼一缘,所以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哪一门,没有不依孝敬的。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的法门八万四千,那是多一;一法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净业三福的第一福,这是一法。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佛法也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儒跟佛是同一个根。根本既然相同,哪有不和融的道理,自然和融。这些年来,我们接触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宗教,把他们经典展开来看看,也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换句话说,全世界的宗教必有和融之理,这是理,理就在此。宗教从这里生,你细细再观察,这个世间哪一法不是从这里生的。我们今天人人都希望社会和谐、族群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再像佛教说的宇宙和谐,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同一个自性。孝亲尊师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这是一法,这一法有力,不是无力,一切法都能够依这一法,那就有福了;如果背弃这一法,那灾难就来了,就这么回事。所以佛门常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要是违背了性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就苦海无边。我们今天看到社会的动乱、地球的变异,什么都不正常了,你回头,把这个有力的找到。这个有力,在中国讲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佛法里面讲,三皈五戒、十善业道。我们真正能够学习,你立刻能得到的效果,自己身心健康、烦恼少、智慧长,你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效果马上就看到了。

  所以一定要记住,法没有定法,随着念头转。今天世人念头都转错了,很难得,我们在这个时代得人身、能闻正法,能学习传统文化、亲近诸佛菩萨,这是多大的福报,这是多么殊胜的因缘!我们回头了,我们找到方向、找到目标了,我们回归到有力,这一缘有力,我们认真学,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力了。真正发心,大家一起来修六和敬的这个人,个个都有力。希望你这个力量你要能在一家发挥,你自己一个人修六和,回家你一家修六和;再慢慢的,让你的亲朋好友修六和,你的邻居修六和,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弟子规》干起,从礼敬诸佛干起,头一个学的有礼貌。以前我们疏忽了,见到人不打招呼,现在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和睦,我不要求别人跟我和,我要要求我跟别人和,我跟别人和,见到别人要亲切打个招呼。这个东西要有智慧,分寸要拿捏得很准。尤其居住在都市,现在住的都是公寓房子,同住一栋大楼的人,见面点个头,微笑问个好,这是分寸。这种态度做三个月,三个月之后可以跟他深深鞠个躬,慢慢让他习惯。如果一开头九十度鞠躬礼会把他吓倒了,他说这怎么回事情,会吓住,所以慢慢来。那我们相信半年到一年的时候,那个大楼和睦了,你一个人带动这个群体,得真干才行!诚心诚意,真诚心,主动的为大众服务,跟大众结缘。

  就像我们过去,往年在台中学教,李老师告诉我们,讲经弘法的人法缘非常重要。有的人没法缘,讲得是不错,很好,听的人很少,没什么人听;有些人讲得并不怎么样,法缘好,听众特别多,这什么道理?老师给我们讲法缘不一样,你得要跟人结缘。怎么结缘法?老师在这边讲经,讲经的这一天,我们这些学经教的同学都到大门口做招待、做接待,特别是看到新面孔的这些同修,或者是初来的,或者是从外地来的,我们亲切的接待他,带他找座位,照顾他,亲切照顾他,这就结了法缘。老师还告诉我们,买一点糖果放在身上,来听经的一个人送一块小糖果,结缘。所以得让人有好感,别人到你这个道场来,觉得你道场人都非常亲切,宾至如归。这些都是在修六和敬。你平常在家,居家亦如是,特别是住在公寓里,家家户户要懂得照顾,佛法里面讲要知道问讯。这个小点心一个星期可以送个一、二次,花费不多,非常有限,也欢喜。我们这边有些光碟,结缘的一些小册子,在我们居住地方都可以赠送,他喜欢就给他介绍。问题是在你真有心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心是菩提心,度众生的心。有心当然就要有行为,我们一个人没有力,我们依团体,我们依靠团体,团体有力。下面说,是故一能摄多,多便入一。一能摄多,这是我们讲道场,这个场有道,道是一,能摄多,许许多多人,许许多多人都到这里来了。多能摄一,一就入多,自然就融入这个团体。这是同体相入的意思。

  我们再看底下,下面第八“同体相即义。同体相即者,谓本一多一,同是一体,故相即也”。譬如本一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多一是大众;或者我们从教学里面来讲,用这个比喻也好,本一是老师,多一是学生,同是一体,所以它相即。“盖本一有体”,这个体就是智慧、技能,“能作多一”,就是能给众人,就是指导众人,有这个能力来指导大众,多一是大众。“多一无体”,这些学生没有老师的智慧,也没有老师的技术能力,“由本一成”,老师指导他、教导他,学生都成就了,这统统都属于缘起。“多一即本一也”,学生学成之后,学生跟老师的智慧能力就相等。“故本一有体,则多一无体,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这话怎么说?最初老师教学生,到后来的结果好,学生超过老师,我们中国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教学成功了。如果这个好老师一生教学,学生都不能超过老师,这个教学是失败的,为什么?这个世代、大时代水平往下降落,一代不如一代。一代不如一代,责任谁负?老师负,老师没有尽心尽力,老师没教导好。你看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总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超过自己,家庭的福;如果一代不如一代,衰了;家如此,事业也是如此,你经营一个行业,你下一代不如你,再下一代更不如你,你的事业就完了,你如何能保持一代比一代超越。没有一行不是这样的,政治也是如此。

  你看从前作官的戴的那个帽子,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前面一层低,后面一层高起来,代表什么?前面这一层是我这一代,后面是我底下的一代,希望我底下一代的成就要高过我。怕你忘掉,让你处理公务戴上这个帽子你就想起来。学生不能超过老师,这是教育失败,老师惭愧。所以学生超过老师是应该的,为什么?学生踩在老师的肩膀上上去了,这是好老师,这真正的老师。可是我们也曾经看到,听到的就更多,老师不愿意学生超过他。学生超过了,老师嫉妒,有没有?有,自古就有,历史上记载的例子就很多,这不是好老师。可是那个老师都很有德行、很有学问,嫉妒的烦恼太重,很不容易把它化掉。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从哪来的?从我慢来的。我慢是末那识里面的四大烦恼之ㄧ,这个东西不好,障道,造罪业。父母对儿女有责任,要抚养、要教导他、要成就他,老师对学生亦复如是。可是今天老师不容易找到,今天学校的老师,学店,老师都变成商人,问题是贩卖知识,拿钱才教,不拿钱就不教;拿的钱再多,也未必真教你,这太难太难了。这就是世风日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我们就晓得、就明白了。我们自己怎么个做法也就知道了,尽心尽力去帮助人。

  可是,老师想找一个学生,真正肯学的,也不是容易事情。从前李老师跟我讲过好几次,一个好学的学生想找一个老师(好老师)真正教他,可遇不可求。你在一生当中真正遇到了,你肯定会成就,可以说没有不成就的。哪一个好老师不希望自己有传人,而且希望传人一定在他之上,为什么?老师把所有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除了承传老师的,他一定还学其他东西,那他就会在老师之上,无论在德能上,肯定要超过,这是老师欢喜。老师找一个这样的传人难,到哪里去找?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所以在过去,一个好老师一生找不到传人,只有一个方法,著作,著书立说,希望后世有人读到他的书,跟着他的教诲学习。眼前找不到,寄托于将来,这是著书立说的本意。所以我们看看古人的用心多么善良、多么纯真,在现在真找不到了。我这一生还遇到三个老师,非常非常不容易,冷静去想想,无比殊胜的缘分。我遇到这三个老师不是学商,三个老师我都没有缴一分钱的学费,跟着他都学了很长的时间,没缴学费,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再也找不到了。所以这末后一句是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多一有体,学生当中有得三昧的、有开悟的、有证果的,老师有的时候没开悟,老师有的时候没证果,学生成就了。

  下面这一段,第九,“俱融无碍义。俱融无碍者,谓融前同体相入相即,二种皆无碍也”。它无碍主要就是因为没有自性,一切法无有自性,无性之性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能说它无,也不能说它有,一切法的变化是由于意念,就是念头,念头转变得太快,所以就没有定法。善,一刹那可以变成恶,恶,刹那之间可以变成善,关键就在意念。这个事情被现代的科学家发现了,我们讲量子物理学家,他们发现了,证明古圣先贤所讲的这桩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能改变你家庭的命运,能改变世界的命运,能改变地球的命运,就这条愿力。念头,我们为什么不想善,要去想恶?你要想恶,没有一法不恶;你要想善,没有一法不善。染净、善恶全在一念之间,一念贪瞋痴慢疑就是魔,一念戒定慧就是佛菩萨。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真的要想求得真正圆满的幸福,念念都是善念,这个多好。什么念头是大善?什么念头是永恒?什么念头是世出世间第一个福报?给诸位说,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念头。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德号,不是别人。很多同学都参加过三时系念,《三时系念》是中峰禅师做的,他是元朝时候人,你看他在开示里面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谁?是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叫做阿弥陀,阿弥陀是梵语,什么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自性。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讲,自性里面有无量智慧、有无量德能、有无量相好,只要你想得出来,你能说得出来,全是无量的,无量无边无尽无数,这一句阿弥陀佛全包了,总名称。你念谁?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密宗讲三密相应,其中有观想,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全包了。那你就晓得,你念这一部《阿弥陀经》,或者念这一部《无量寿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教全在这一部经中。你真把这部经念通,通什么?通到自性。诸位要晓得,开悟的秘诀就是一,多就没法子开悟。多是什么?你的心力不集中,你学很多东西,你的力量分散了,那开悟就很难。你始终学一样,古人说得好,用多少时间?三年。你看《传灯录》、《五灯会元》,那里面开悟的人用的时间多少?也不过就三年、五年,三年、五年什么都不想,都放下了,就想一样,他得定,定能开悟!一定是先得定,然后就开悟,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大悟。如果学多,多了就不行,多了,你精神分散、念头分散,念力不能集中,时间也分散了。那你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今天人所讲的佛学,不是学佛。你是搞佛学,佛学搞的是知识,不是智慧;学佛人他是求智慧,智慧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能得到。无论是宗门教下、大乘小乘,道理是一个,原理是一个。宗门是讲参悟,它不用经典,古时候达摩祖师刚到中国来传的是观心,以后祖师改为参话头。在教下,就是一部经、一部论,锲而不舍,专攻。这一门东西开悟了,悟了之后再广学多闻,不是不广学。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开悟不行,不开悟不能学,因为你学多了,你永远不会开悟,悟了之后才学,再学就太容易了。那你就像龙树菩萨一样,一部《大藏经》要多少时间学完?三个月就学完了。龙树菩萨如是,再告诉诸位,六祖惠能大师亦如是,因为见性了,六根一接触就明白了,哪要费功夫!这些道理我们要懂。

  最简单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也是最快速的方法,我什么都不求,我就一心一意求往生。祖师大德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只要一见阿弥陀佛就开悟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祖师大德不是骗人的。在这里开悟很不容易,到极乐世界去开悟太容易了。那怎么样?一句阿弥陀佛你念三年,你决定得生净土。一心一意,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看看黄忠昌不是给我们做了例子吗?就在深圳,前几年,这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十几岁的年轻人。他听到佛门有这些方法,他很高兴,我来试试,他来做试验。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他,给他护关。他定期三年,结果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圆满,他预知时至走了,走得多自在、多潇洒,没有生病。这三年一心念佛,他是每天一部《无量寿经》,佛号不间断。我讲的谛闲法师的方法他学去了,谛闲法师教锅漏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着念,你看一点压力都没有,一点拘束都没有,自在,两年十个月就成功了,到极乐世界真的去作佛去了。我们在这边讲经教学,这是三转法轮里“劝转”,劝大家;黄忠昌表演这一招是“作证转”,他给我们做个证明。你看,就这一句佛号管不管用?真管用!每天念一部经,他听都不听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还有哪一法有障碍,还有哪一法不能成就!我们学他那个样子,自己成就了,他要不往生的话,道场成就了,这样的大德主持道场,道场能不成就!真正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你说能不能救世界?肯定能够消灾息难。我们要发大心,要认真去做,学了之后最重要的是真干,学了不干等于没学。

  净宗学人,净宗的经典是各个宗派里面最少的,只有六样东西,“五经一论”,一论是《往生论》。我们是不是都要学?不一定,能都学很好,不能都学,这六样东西只要学一样就行了。学经教的目的在哪里?也是消业障,帮助我们信愿,经教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真正信了之后,发愿求生净土,真信,真愿往生,经教就可以不必要了,一句佛号就行了。每天还要念一部经,念一部经是摄心,我们还有烦恼习气,这一部经念下来,心就定了,把妄想分别伏住,作用在此地。所以《无量寿经》的分量很好,不多不少,能把你的习气降伏住,你这一天的阿弥陀佛里头不夹杂妄想,是这么个意思。年岁大了,念《无量寿经》有困难,分量太多了,就改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短,念个一遍、二遍、三遍都可以,念多少遍自己可以决定。你晓得念这个干什么?念这个就是降伏习气的,一遍就能伏住,就行了,一遍就行;一遍还有习气、还有妄念,二遍。所以要懂得为什么要念,这个要搞清楚,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完全是为自己,这一点要知道。

  同体当然相入相即,都无障碍。“盖体无不用,则有同体相入”,有体当然有用,有用当然有体,体用是离不开的,肯定它有作用,所以它有同体相入,“而无相即之义”。下面说,“用无不体,则有同体相即,而无相入之义”。这两个合起来,“今既全体全用,则亦入亦即也。”有体有用,有用有体,所以相即相入。“缘起十义”在一切法里面都能够见得到,在我们一个身体里面都可以见到,譬如身体里面有体有用,眼是体,作用是见;耳是体,作用是闻。眼耳鼻舌身包括里面五脏六腑,各有各的体,但是同一个身体,同在一身。所以相入相即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体无不用,它有同体相入,而无相即,可是作用?用一定有体,它就有同体相即。所以你在任何一个器官里面你都能看出相容、相即、相入,你都能看到,你从方方面面去观察,你才真正能看到缘起的现象。整个现象在三种智慧里面叫道种智,就是一切法什么道理现这个现象,这个智慧是菩萨的智慧。

  三种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