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半夜三更到金桥上等着。宫门两摆放着皇帝的全副驾。

  好像同往年一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七阿哥身后。不再是八阿哥九阿哥。八阿哥了。九阿哥卧病未朝。其他的皇子阿哥脸上。也看不出定点笑意。

  曹站在队列中。听康熙颁布年历。听着六部九卿的上奏。自己也不的自己想什么。

  十六阿哥站在十五阿哥身后。往曹这边望了一眼。脸上添了些许担忧。

  直到天近午时。繁的朝会才完。

  十六阿哥还想着是下找曹。的过会去衙门他。问问他前几日〃感染风寒〃之事。将曹朝自走来。

  〃十六爷。现下有空么?曹问道。

  十六阿哥点点头。:〃我正要寻你呢。〃

  两人也没出宫。踱往内务府衙门这边过来。直到进了屋子。十六阿哥才扶住曹肩膀。上下打量了几。道:〃听说你被九哥打了。可是伤到哪来?〃

  曹摇摇头。道:〃是皮外伤。不碍事。已经好了。〃

  十六阿哥放下胳膊。皱眉道:〃殴打朝廷大臣。这是多大的罪过?九哥他真是太过了。〃说到这里。伸出手来。并上大拇指。带着几分踌躇道:〃这边。也是真被打了。〃

  〃嗯。〃曹点点头。应了。

  十六阿哥叹了口气。道:〃都是手足兄弟。何至于此。九哥只是看着聪明。却是糊涂人这一下子痛苦。能顶什么。是埋下祸患。〃

  这问题实在沉重。曹不想细说。他从怀里掏出一纸来。送到十六阿哥面前。道:〃这是我使人专程往同仁堂那边求的方子。只治旱烟瘾用的。十六爷先用两副试试。京城吸鸦片的多。但是去戒的少。所以也没有人淘换那个药。这两日。我程往同仁堂走一遭。他们是内行。更应明白鸦片的危害。若是能研出解毒的方子。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因几日事多。十六阿哥还没顾上想这个。

  见曹将这个放在上。这几日就给弄到药方子。十六阿哥接过方子。笑着说道:〃劳烦若费心。那就领情了。不管用处如何。先喝着。总比真关起来。强戒瘾头要强多。〃

  〃对了。有件事前日忘了同你说。〃十六阿哥将药方子塞进衣袖。抬头说道:〃太后她老人家好像格外留心你们家的事儿。之前还叫我过去两遭。都是问的家常。例如你家有多少的。多少什么的……还问了姨丈有几房妾侍。先前你那个没了的庶出小兄弟都问了……我也不过知道个大概齐。就含糊的说了。〃

  这番话听的曹也涂。道:〃这是哪跟哪儿?〃

  〃我若是晓。不直接同你说了。瞧着也不像坏事。你回去问问姨丈。说不定他那边晓的。〃十阿哥道。

  曹几日没到衙门。这边也有不少公务。案上堆了一尺来高。十六阿哥这边瞧着曹忙。就没有久留。起身回阿哥所去了。

  曹这边。将公务理完毕。已是黄昏时分。

  回到府时。过了影壁。就将客厅亮着灯光。曹见状。回头问门房道:〃家中有客?〃

  门房回道:〃大爷。是内务府董总管来了。跟老在客厅说话。〃

  曹这才想起。几日前董殿邦递过拜帖。董家与曹家如今已经是姻亲。还能有什么事儿。肯定是下大定之事。

  想着那个梳着大辫子的少女。曹有些恍然。

  这会儿功夫。就将曹寅送董殿邦出来。见了曹。董殿邦拱手道:〃曹大人回来了。〃

  曹躬身回礼道:原来是大人到了。小子才回。怠慢。〃

  曹寅在旁。听他们两个对答。笑着摸了摸胡子道:〃又不是在衙门里。亲家不要太多礼。曹他是晚辈。〃

  董殿邦这边。虽说是将孙女嫁个曹的堂弟。但是心里可不敢讲曹当成孙辈看。礼数半分未少。脸上多了亲近。一切到好处。

  曹寅见了。也不强求。同曹一道。将董殿邦送到大门外。

  〃父亲。议了下定日子?〃曹问道。

  〃嗯。月底下定。宫里传出的消息。说是这几个月太后身子也不好。董殿邦怕赶上国孝。想年底前将喜事办了。〃曹背着手。答道。

  听提及太后。曹将十六阿哥上所说之事说了。

  曹寅这边听了。只是点点头。道:〃晓的了。不要胡思乱想。后日就是圣寿节。太后是何意也就该晓的……〃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一十二章 懿旨(上)(泪奔求月票)

  门内,大江胡同,董宅。

  董素芯如今在这边待嫁,日子过得甚是单调,每日里不是做针线,就是同嫂子、妹妹们闲话。这不,炕上支了绣屏,上面是绣了一半的富贵花开图。

  素芯捏着竹针,望着绣屏发呆,丝毫没有发觉有人在门口看半晌了。

  素芯的堂嫂,也就是她的表姐尚氏见她这清减的模样,也有些不忍心,笑着说道:〃听说姑娘打早忙到现下,也当歇歇。〃

  素芯闻言,这才发现有人进来,忙站起身来,道:〃大嫂子。〃

  尚氏从身后丫鬟手中亲自接过一个青花盖碗,撂在炕桌上,道:〃这是刚熬好的冰糖燕窝,姑娘快趁热吃了。都说这个东西滋补,多吃些总是好的。〃

  这番盛情,却使得董素芯有些不好意思,迟了一下,道:〃嫂子,明儿还是别熬了。家里长辈多,妹妹又身康体健的,怎么好日日用这个?还是留给长辈们用吧。〃

  尚氏撂下碗,在炕边坐了,拉着素芯的手,笑着说道:〃多金贵的东西,又不是吃不起。别说是一盅,就算每天是十盅,咱们家也供得起。〃说到这里,拍了拍她的手,道:〃姑娘就放心吧,是老太爷交代下来的,要给你出阁前,给你好生滋补滋补。就算别人眼馋,也不会挑出错来。因怕姑娘心思重,才没告诉你这个。〃

  董素芯闻言,已经是红了眼圈,低头不语。

  说起同曹家这门亲事,尚氏心里是不乐意的。新姑爷是曹家子弟不假,却是隔房的,年龄又相差太多,身上又没有什么功名。

  曹家长房除了曹,虽然还有个儿子,还在襁褓之中。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联姻到二房那边。

  其实,董家就算想要同曹家结亲,也不应该是素芯这头。这年头,女大男小的婚姻也有,但是大五岁地就少之又少了。素芯有几个堂妹,都是豆蔻年华,说起来才同曹年纪相当。

  但是,董殿邦念及孙女是宫里当过差地,同李氏婆媳也相投,所以还是定了长孙女。

  看着绣了半拉的绣屏,尚氏心里叹了口气,面上仍笑道:〃还没同妹妹说呢,二叔来了,现下正跟老太爷在前厅吃茶。一会儿,说不定也要见妹妹。〃

  她口中的二叔,就是广储司郎中尚志舜。

  素芯闻言,抬起头来,道:〃二舅来了?〃

  尚氏点点头,笑着说道:〃是啊,听说老太爷叫帐房过去了,我估摸着,是商定姑娘的嫁妆。曹家二房虽平平,前头进门的奶奶都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妆奁丰盈。咱们虽是寻常人家,比不得她们,也不好太过寒酸。要不然,往后妯娌之间,也不好相处。〃

  听提及这个,却不是董素芯好相问地,只能缄默听了……

  *

  前院,客厅。

  尚志舜坐在椅子上,手中正拿着一册颜色发黄的账簿翻看。待翻看完毕,他将账目搁在桌子上,抬头对坐在对面地董殿邦道:〃亲家老爷,舍妹昔日出嫁时,兄长同晚辈虽尽心筹划,但是多是家慈旧物。当年还好,现下有些都太过陈旧,用不得了。〃

  董殿邦点点头,道:〃老朽也是这般想的,这半年也使人添置了些物什,亲家二爷瞧瞧,可有需要添减之处?〃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个纸折,递给尚志舜。

  尚志舜接到手里看了,上面从家具摆设,到绫罗绸缎,到四季衣裳,到珠宝首饰,一应俱全。

  尚志舜〃咳〃了一声,道:〃前两年富察家同侍郎府的陪嫁,晚辈是亲见的,端的体面。家兄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做舅舅的,也要为甥女添些嫁妆,省得她到婆家难做。〃说话间,从袖子里掏出两张纸来,送到董殿邦跟前。

  原来是两张房契,一张是三进的宅子,一张是隆福寺那边地一处铺面。这宅子就是西城,同曹府隔了两条街。

  董殿邦面上没什么,心里却是有些不自在。

  虽说是好重地礼,孙女多了两处房产做陪嫁也体面,但是曹是幼子,上头有兄长,往后指定要分家的。待到那个时候,若是去陪嫁的这处房产住,那这姑爷到底算是董家地姑爷,还是尚家的姑爷?

  尚家没出几个银子,却是得了体面。

  〃真是劳烦亲家两位老爷费心了,老朽这就使人唤素芯出来,让她给亲家二爷请安。〃董殿邦露出几分感激,说道。

  尚志舜摆摆手,道:〃今儿还有些俗务,要抽身去办,今儿就不见了。内子这两日正张罗着接甥女回去住几日,也好骨肉团圆团圆,到时候再见吧。〃说话间,起身拱手告辞。

  董殿邦亲自送到门外,见尚志舜上马走了,才收起笑脸。

  回到厅上,他拿着那两张地契看了许久,叫小厮去将管家与帐房唤来。

  〃西城是有座宅子,三进地,如今三爷住的就是。〃管家俯身回道:〃挨着西直门了,有些老旧,前些年三老爷搬过去前,修缮过一遭。〃

  董家子孙众多,虽没有分家,但是这边宅子住不开,行三、行五地两个庶子就挪到外头住去了。

  〃太远了。〃董殿邦摇摇头,对管家吩咐道:〃使人出去打听打听,在曹家附近,有没有要出出售的房产,三进的宅子。实是没有,四进的也好。〃

  管家俯身应了,董殿邦又对帐房道:〃府里的银库里还有多少银子?前两日叫你支些银钱来,去钱庄换些金子,如何了?〃

  〃老爷,如今世面上少金子。官兑比例虽还是十两黄金兑一两银子,黑市里已经涨到十二两。小的已经使人四处打听,看能不能寻个便宜的地方。〃帐房回道。

  董殿邦闻言,心里〃哼〃了一声。

  虽不晓得宗人府筹集那些金子做什么买卖,但是能获利几何?若是囤积在手中,现下放下来,就是一两成的利。

  不过只是想想罢了,黑市里兑换个十两八两金子还成,若是真多了,那些钱庄里地大爷能眼看着?加上他们背后地主子,还不定要寻个什么罪过,将这买卖给断了……

  *

  曹府,兰院。

  曹寅、曹父子换了常服,坐在屋子里闲话。李氏坐在炕边,眼睛则是看

  的长生。长生快满周岁,已经开始能站着了,只是

  李氏怕摔疼儿子,使人在炕上铺了两层炕毡。饶是如此,她眼睛也是离不开。

  初瑜这边,则是亲手给公婆与丈夫倒茶,送上,随后陪着婆婆在一旁说话。

  今儿是二房曹硕遗腹子天护抓周的日子,天护一手抓了毛笔,一手抓了砚台。曹寅见了,想起逝去的侄儿,也是唏嘘不已。

  天护是十月初二生的,长生是十月二十五。

  李氏想着今儿天护抓周时情景,低声对媳妇道:〃小孩子都贪嘴,要是长生什么也不抓,就去抓饽饽的话,岂不是叫人笑话?〃

  原来,小儿地抓周仪式上,除了放着文房四宝、经书与代表着各行各业的小物件外,还要在旁边搁上两盘子糕点。

  初瑜听到婆婆相问,犹豫了一下,道:〃那太太说如何好?〃

  〃是不是也让长生先认认这些东西,瞧瞧到底稀罕什么。〃李氏说道。

  曹寅听到妻子所说,转过头来,道:〃抓周是要考校儿子往后地志向,弄虚作假的话,那不是蒙人,是蒙自己个儿。不晓得孩子天性喜好,如何能因材施教?〃

  丈夫这么一说,李氏越发担心了。

  万一儿子抓个胭脂、针线的话,岂不是要被老子看成不务正业?

  只是,在儿子媳妇面前,她也不好跟丈夫争辩,便点点头,柔声道:〃老爷说的是。〃

  这时,将见长生晃晃悠悠地过来,小嘴里嘟囓着:〃娘……〃

  李氏这边,已经是怔住了,连曹寅、曹都望过来。

  长生这还是头一次说话,李氏欢喜不已,一把将儿子抱过来,哄着道:〃长生乖,再唤一声。〃

  长生却是伸出小手来,要抓李氏的耳钳子。

  曹寅摸了摸胡子,道:〃日子过得真快,好像昨儿他才落地,转眼就到了牙牙学语之时。〃

  虽说堂兄弟不少,但是同胞兄弟,只有这一个,曹也打心眼里稀罕长生。

  虽说高门大户里,生活条件好些,不像寻常百姓家那么艰难,但是小孩子打落地,也叫人费心。周岁了,才算硬实些。

  不管李氏如何哄劝,长生就是不肯再喊第二声,嘴里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说什么。他的小手往李氏胸前摸来,小脑袋瓜子也不安分,使劲往李氏怀里钻。

  见李氏要避闪,长生小嘴一咧,哭出声来。

  李氏见状哭笑不得,晓得儿子是饿了,抬头吩咐丫鬟唤**将长生抱下去喂奶。

  屋子里这才算安静了,曹寅问初瑜道:〃明儿就是太后圣寿节,贡品都预备好了?〃

  初瑜站起身来,回道:〃都预备好了,除了一尊檀香佛、一尊象牙观音外,还有太太亲手缝制的中衣两套。〃

  曹寅点点头,看着李氏道:〃难为你有心,礼轻情意重,太后会喜欢地。〃

  李氏笑着说道:〃这两年,得了太后她老人家太多赏赐,心里感激得紧。虽说按照之前地规矩,花大银钱置办的寿礼体面,但是太后她老人家也缺那个。春日里觐见时,就听太后念叨过一句喜欢我的针线,我便做这个了。虽比不得宫里内造地,但也选得最好的料子。软乎服帖,老人家用着应该会舒坦。〃

  曹在旁,听着父母对答,想着太后对曹家地赏赐,心里有些没底。

  如今曹家父子同为京堂,已经是惹眼,太后会不会闹出〃认亲〃戏码?

  想到这里,他心里又否认。不管母亲的身份是公主,还是郡主,都牵扯到皇家秘辛,以康熙那个爱名声、爱面子地秉性,指定不会愿意掀开皇室丑闻。

  从热河回来后,太后就一直住在畅春园,没有回宫。今日,圣驾也移驻畅春园。

  次日,圣寿节。

  曹寅夫妇与曹夫妇都是半夜就起来了,按照品级装扮,要赶在丑正(凌晨两点)从西直门出城,往畅春园去贺寿。

  不知何时,外头已经纷纷扬扬地下起雪来。

  李氏与初瑜两个都有自己的马车,裹着直毛披风,捧着手炉,也算是暖和。曹寅这边,每次夜里出行,也都是乘车的。只有曹,是骑马。

  曹颂今儿并不是当值,但是因圣寿节的缘故,也要过去给太后贺寿,就过来跟伯父、堂兄同行。

  曹寅抬头看了看天,叫曹、曹颂两个与自己同车。

  将要到西直门时,就见前面已经堵了半条街,灯火通明,都是等着出城的命官诰命。

  等了两刻钟,才到了开城门的时间;又挨过了半盏茶的功夫,曹家的马车才出了城门。

  曹颂本不是爱静的性子,但是在大伯面前,就带了几分拘谨,老实许多。

  曹见气闷,开口问了几句侍卫处那边的事儿。曹颂这边,一一答了,马车里又是缄默。

  到抵畅春园外时,天色已经蒙蒙亮。

  王公贝勒与文武大臣都到箭厅等着传召,外命妇们则有宫侍领着到二宫门那边待命去了。

  曹往宗室那边看了一眼,还是不见九阿哥。不晓得他是真病得厉害,还是怨愤太大,竟然没有来。

  等了半个时辰,将近辰初(早上七点),在响鞭开道后,圣驾才至。

  随后,康熙率领宗室、百官、侍卫等,往太后宫外行礼。

  少一时,有太后的懿旨传下来,停止筵席,省下的银两,捐到几处皇家寺院庙宇,做香火之资。

  康熙率领百官们叩首完毕,只留下几位大学士御前对答,其他的臣子就退出了园子。

  随后,才是贵妃佳氏带着内命妇到太后宫行礼,贺寿。最后,才是在二宫门外候着的外命妇到太后宫。

  太后盛装装扮,穿着吉服,只是因入秋病了几个月的缘故,清减许多,不如原来瞅着富态。

  看着雍容华贵的后宫,又看看跪在另一侧的外命妇,太后的眼睛扫过人群,满满地落在李氏身上……

  *

  下一更,C点前后,泪奔求月票,大家点点吧,说不定第二张月票出来了捏……()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一十三章 懿旨(下)

  z

  春园,皇太后宫。
  各种繁琐的仪式过后,这边渐渐地肃静下来。太后被人扶着,去暖阁换下大礼服,换了家常的衣服,到炕上坐下,笑咪咪地看着眼前诸人。

  那模样,没有一国之母的架子,倒像是寻常人家的老封君,看着儿孙们。

  德妃与宜妃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些惑。贺寿的诰命都已经退出太后宫,只留下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