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元璋传-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奉表10天之后,朱元璋率文武百官祭告上帝:“惟我中国人民之君, 自宋运告终, 帝命真人于沙漠??今运亦终。 其天下土地人民, 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 为臣之辅,遂戡定诸雄, 息民于田野。??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亦不敢不告上帝皇尊。
  是用明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备仪,昭告帝尊,惟简在帝心。 如臣可为生民主,告祭之日, 帝尊来临,天朗气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 。”
  既至正月四日这天,果然天朗气清,和风柔云,紫气东来,开国大吉。朱元璋喜不自禁,心想天命眷顾,子孙万代福寿安康,竟在玉辇中自个儿笑出声来。自古皇帝登基,都要封赠列宗列祖,然后祭告社稷。待到龙袍衮冕,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山呼万岁,南面而帝,始为“中国主”。
  接着是封赏宗亲,进爵功臣。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各文武功臣也都加官进爵。皇亲国戚,不管死活,全都封王。一时间纷纷攘攘,喜气洋洋,新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充满了蓬勃生机。大明王朝“奉天承运 ”,洪武世运“如日中天”。
  大明的国号,是由刘基提出来,经过了朱元璋及其臣僚们的仔细推敲的。一合于明教教义,二溶于儒家阴阳五行学说。
  明教有明王出世的传说,主要有大小明王出世经。经过了五百多年公开的和秘密的传播,明王出世的传说,已为民间所熟知并深信不疑。后来又与弥勒教混为一体,老百姓都普遍尊奉明王为救世主。朱元璋原属小明王部将,害死小明王后,继之而起,国号也用大明。表明皇朝也是明王的继承者,明朝是明教徒的明朝,天下明教徒是为一家,大家应携手共进,真心拥护大明王朝,积极为大明王朝的稳定繁荣竭诚尽力。
  在儒家阴阳五行说来,“明” 是光亮的意思,是火,分开来是“日”和“月 ”,古礼有祀“大明”朝“日”夕“月”的说法,千百年来“大明”和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无论是列作郊祭或特祭,都为历代皇家所看重,也是儒生所乐于讨论的。而且,新朝起于南方,和历代朝廷起于北方正好相反:南方为火,属阳,奉神祝融,色赤;北方是水,属阴,主神玄冥,色黑。元朝建都北平,起自更远的漠北,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正合天理。再者,历史上有大明宫大明殿, 古神话中,“朱明”一词正好把国姓和国号联在一起,尤为巧合。
  南征军福建一旅兵分三路:胡廷瑞、何文辉率步骑从江西度杉关出击为正兵,汤和廖永忠由明州以舟师取福州为奇兵;李文忠由浦城攻建宁为疑兵。陈有定的根据地延平和福州掎角,建宁则为延平外围据点,驻有重兵。三路大军分别同时出击:正兵寻敌人主力应战;奇兵使敌人不明所以;疑兵使敌人判断失据,分其兵力,乱其决策。
  陈有定,福清农人出身,沉着勇敢讲义气。一度统领地主民兵与西系红军作战,屡立战功,升为小兵官。攻城掠地,积官到福建行省平章,镇守闽中八郡。虽然福威自擅,赏罚自主,对元政权却很恭顺,年年运粮到大都。朱元璋占领婺州后,始与接壤。至正二十五年二月,有定进攻处州,为西吴大将胡深所败。深乘胜追击,元璋调发江西驻军南下,准备两路会师,一举攻下延平,不料胡深孤军深入,中伏被俘,为陈有定所杀,平闽之计受挫。世易时移,此次朱元璋水陆并进,三路同发,志在必得。
  方国珍投降后,朱元璋水师乘胜南下。有定与元朝本部完全隔绝,孤立无援,福州建宁先后失守,延平失去外围屏障,旋即被克。有定和僚属决别,服毒自杀不死,被俘到应天。朱元璋历数其攻处州杀胡深之罪,有定豪气冲天,厉声回答 :“国破家亡,死就算了,何必多说 !”朱元璋遂用一种铜马(也就是古代炮烙之刑)将其化为灰烬。其儿子也同时被杀。
  延平既克,福建沿海遂告平定。时在吴元年的次年正月,从吴元年十月发兵福建算起,平定福建费时4个月。从福建平定到天下安定,又用了近8个月的时间。
  平定两广的战略也是兵分三路:第一路杨□周德兴由湖南进入广西;第二路陆仲亨由韶州直捣德庆;第三路是平闽水师得胜后直取广州。第一路由吴元年十月出发,第二路于洪武元年二月出发。第一路由衡州到广西的进军途中,遇到了永州和全州两地守军的顽强抵抗,一路血战先后攻克宝庆、全州、永州,六月份进逼靖江。第二路军在3个月内平定北江和西江三角地带,隔断广州和靖江的交通要道,所遇抵抗不大。第三路军一路顺风,大军到达潮州,元江西行省左丞何真即送上印章图籍户口,奉表归附,广州附近州县不战而下,四月份,广东平定。廖永忠遂挥师北上,一路攻克梧州,浔、贵、郁林诸州皆降。六月份与第一路军会合,攻围靖江。七月廖永忠攻陷象州,广西全境平定。
  福建两广既平,南部只剩四川云南,皆不足为虑。半壁江山已固,兵精粮足,正可全力支援北伐。北伐大军出发前,朱元璋晓谕将士 :“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于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庶几上答民心,下慰人望,以副朕伐罪安民之意。不恭命者,罚无赦 。”
  北伐的战略战术和作战计划,事先经过了朱元璋与刘基的仔细推敲和商定,并拿到军事会议上与诸将商讨修正,让诸将充分理解其作战意图,以利于和保证战略战术在整个北伐过程中的有效实施。
  猛将常遇春提出,南方已定,可以集中兵力直取元都,以百战雄师,元都必下;元都既下,再分兵出击,以王师之威,其他城池可不战而下。朱元璋则指出:元朝百年都城,防御必严,工事必坚,假定大军孤军深入,元军断我粮道,攻城非一日可克,元朝四方援军可至,进退无据,大事去矣。仍宜采用取平江之法,先砍其枝叶,再动摇根本。先取山东,撤掉大都屏风;回师下河南,断其羽翼;进据潼关,占领他的门户。待彻底扫清其外围据点,确保粮道畅通,再进围大都,自然水到渠成,手到擒拿。此乃万全之策,稳扎稳打,确保立足于不败之地。
  为了确保北伐的胜利,一丝不苟地贯彻朱元璋的作战意图是关键。为此,对北伐军的统帅部也进行了严密的慎重的组织。徐达是朱元璋儿时伙伴,用兵持重,纪律严明,生性谨慎,朱元璋任为征虏大将军,统帅全军,甚是放心。常遇春冲锋陷阵,所向无敌,任为副帅。元璋担心常遇春勇斗轻敌,特别告诫徐达,如大敌当前,宜以遇春为前锋,和参将冯胜分左右翼,将精锐进击。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勇冠诸军,可使其独挡一面。大将军专主中军,只管战略决策,策励将士,不可轻动。
  为了瓦解敌军士气斗志,争取北方民众的理解支持,朱元璋发表了告北方官民的檄文: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无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宁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 :“胡虏无百年之运 ”,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悯。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乃忘中国祖宗之姓,仅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居,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寡隙,此关陕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沔,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人民未知,反为我仇,挈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贼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仪,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这是宋濂奉命而为,也是朱元璋幕僚儒生系统的杰作,代表了数千年来儒家正统思想。其中心思想有两点:一是民族革命,特别强调夷夏之分,中国应由中国人自己来治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 比之红军提出的“重开大宋之天 ”,更具号召力和革命性,以此为号召,自然更能普遍获得广大被压迫的汉人的拥护和支持,尤其是引起儒生士大夫的注意。二是恢复传统道德,尊崇儒家礼仪文化。大之治国,小之修身,从政治到生活,都应规范到千百年的儒家传统文化之中。 如今北伐,目的在于“立纲陈纪, 救济斯民 ”,一为恢复一度被蒙古胡族打乱的政治社会秩序,一为“救民于水火 ”,让“各安其土 ”,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富国强民。
  文告中还骂元政府败腐透顶,天理不容。骂元朝大将认贼作父。河洛指扩廓贴木儿,原为汉人,名王保保。关陕指李思齐等四将。他们飞扬跋扈,制造内乱,荼毒生灵,这两种人实力再大都只能是国家的不幸, 不可以做中华之主。“妖人” 自然指红军,“妖言”惑众,扰民太甚,乌合之众,自然也不能做中国主。 剩下的只有我“江淮布衣” 可秉承天意,而为“中华主 ”,“拯生灵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最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团结大多数人,减少蒙古色目人的反抗心理,提出了某种程度上的民族平等思想,只要认同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厦之人抚养无异”。
  文告的宣传效果是巨大的。尤其是得到了儒生士大夫的支持,旧官吏们,迅速投降到新政府中。吴军之来只为恢复生产,安定秩序。元军抵抗亦不顽强,北伐军进展迅速顺利。
  徐达军由淮入河是主力,征戍将军邓愈由襄阳北略南阳以北州郡是偏师,目的在引诱分散元军主力。
  从军事进展情况看,徐达忠实完美地执行了既定的战略方针。第一步从吴元年十月出师那天算起,到第二年洪武元年正月,前后3个月,平定山东。第二步由山东回师河南。一路由南面取归德许州,和邓愈偏军会师,抄汴梁后路。一路北上,由郓城渡黄河直达陈桥,两只铁钳死死夹住,汴梁守将左君弼不战而降,河南全境平定。四月,别将冯胜克潼关,李思齐张思道逃走。
  鲁豫既定,潼关一军堵住元关中军的出路,使其不能越雷池半步。
  第三步攻势目标是元大都。闰七月,徐达大会诸将于临清,重新检讨战略实施和战局进展状况。会后,令水陆大军沿运河直上,连下德州通州,元军连吃败仗,毫无斗志。顺帝怕被俘虏,赶紧于二十八日夜三鼓,率后妃太子逃奔上都。
  八月初二日,北伐军攻陷大都,沦陷了430年的历史名都,到这一天算是物归旧主了。从宋太祖到宋神宗以来, 一直没有能够实现的民族愿望, 算是彻底实现了。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对北方蛮族的国防线——长城,再一次成为中华人民的自卫保垒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的后人君临中国的政权,从此土崩瓦解了。若从灭金算起,也成长了134年,若从灭宋算起,他仅仅存活了90年,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了!
  元大都虽下,顺帝在上都依然可以发号施令,元军实力仍然强大完整。徐达常遇春移师进取关中,从洪武元年八月到第二年八月,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第四步战略目标。在这一年中,元军不断坚持抵抗,而且还作了几次大规模反攻。这是北伐中最艰苦的一段时间。
  西征军从河北进入山西南部,扩廓遣将来争泽州,大败西征军,又乘北平空虚,亲出雁门关偷袭。徐达得知,也不回救,竟率大军直捣扩廓总部太原。扩廓不得不救,回师途中,遭遇埋伏,不知所措,仓皇之中仅以18骑北走,山西遂平。
  洪武二年三月, 西征军进抵奉元路(今西安),李思齐逃奔凤翔,又奔临洮。西征大军跟踪追击,李思齐势穷力竭,只好投降。是年六月元军又乘虚进攻通州,北平无重兵,常遇春李文忠率步骑九万还救,围魏救赵直捣元上都,元顺帝北逃沙漠,北平转危为安。七月,常遇春暴卒于军中,李文忠领兵会合大军并力西征,大败围攻大同的元军,生擒元将脱列伯,杀孔兴。徐达大军继续西进,张良弼逃奔宁夏,为扩廓所执。其弟张良臣以庆阳降,不久又反,城破被杀,陕西遂告平定。
  原来横行河洛关陕的元朝大将,也就是朱元璋北伐檄文中所数骂的人物,这时只剩下一个扩廓贴木儿拥兵屯驻宁夏,不时出兵攻掠,闹得边境守军不得安逸。刘基警告说 :“不可轻看扩廓,此人真将材 。”洪武三年朱元璋又命大将军徐达总令大军出征沙漠,扩廓方围兰州,徐达被迫解围回救,被扩廓大败而奔和林。五年,朱元璋又动员大军分道进攻,到岭北为扩廓所大败。25年后,元璋想起此败,还非常伤心,写信告诉他的儿子朱棣说 :“吾用兵一世,指挥诸将,未曾败北,致伤军士。正欲养锐,以观胡变。夫何诸将日请深入沙漠,不免疲兵于和林,此盖轻信无谋,以致伤生数万 。”连同过去几次损失,合计死亡有四十多万人。
  朱元璋一直对扩廓又敬又恨。察罕死后,扩廓继掌兵权,朱元璋就曾多次奉使通好,但扩廓就是不表态,总是扣留使者,也不回信。既至北走塞外,扩廓家属被俘,朱元璋又遣使劝降,扩廓仍然不为所动。最后派李思齐劝降,扩廓以礼相待,临走时,还派骑士送上一程。正要分别,骑士说 :“奉总兵令,请留下一点东西作纪念 。”思齐不知所措 :“我为公差远来,无以留赠 。”骑士道 :“我要你一只手臂 !”思齐情知难免,乃挥刀砍下自己一只手臂,回去后不久就死了。朱元璋曾问 :“我朝谁为奇男子 ?” 众人都推常遇春。朱元璋则说 :“常遇春虽然是人杰,我还可以臣服他。可是王保保就决不肯,这人才是奇男子 !”
  直到洪武八年,扩廓贴木儿死于军中,西北守军才得以安宁,元璋和他的将军们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北方平定,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出兵伐夏。以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廖永忠为副将军,率舟师由瞿塘峡攻重庆;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率步骑由秦陇取成都。
  夏国自明玉珍死后,子升年幼继位,大权旁落,国势竟一天不如一天。既致大军压境,依仗瞿塘天险,以铁索横断关口,两岸置放大量硝石铁铳,层层布防,以为固若金汤,朱元璋水军难以突破。汤和水军果然被阻,三个月不能前进一步。
  夏人又把重兵配置于东线,北边防务空虚。傅友德趁机南下,连据名城,以克城之日写于木板上投于汉江中,顺流漂下,为廖永忠所知,即从间道绕过敌后,两面夹攻,断飞桥,毁铁索,水陆并进,夏兵抵敌不住,明升乞降。傅友得进攻成都,守军知重庆已失,抵抗无益,也就“缴枪不杀”了。十月汤和等全定川蜀郡县,夏国正式宣告灭亡。
  这时,元朝残留的军事力量还有两支:一支是云南的梁王,一支是东北的纳哈出。两者仍用元朝年号,孤军割据。洪武四年,当朱元璋灭夏以后,迅速把注意力转向云南。云南与元朝本部远远隔绝,势单力弱,孤立无援,朱元璋想以武力为后盾,争取和平解决。先后派遣使臣王祎吴云前往招降,都被梁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