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不说是一种尖锐的讽刺。
其实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这种外在的财富与内在的品质之间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人们更不能因为自己是穷人就大肆抨击有钱人是“为富不仁”,也不能因为自己的腰包中有一些金钱就嘲笑穷人是“人穷志短”。
真正的品质高洁者不论贫富都会显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赢得众人尊敬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势,而是内在的高尚品质。有的人家徒四壁,但是其内心却无比充实,别人与其在一起时也能感受到他的博学多知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社会发展的一个促进;有的人虽然家境富裕,但是其言行举止却极不入流,他们的内心有如荒芜的沙漠,缺少纯正心灵的滋润;有的人真的是人穷志短,越穷他们越是自暴自弃,成天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结果就越是被人看不起; 有的人富有却不乏仁慈,他们的财富靠的是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日积月累,他们理财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一样值得人们学习和颂扬。
第二部分:生存方略服装表现风格
尽你的财力购买贵重的衣服,却不要标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展现个人形象。
波洛涅斯,《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三场
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讲究穿着的时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摒弃了中世纪讲求实用的束腰外衣和马裤,给欣欣向荣的欧洲带来了一系列华丽的服装。波洛涅斯对将去法国旅行的儿子雷欧提斯建议,如果你有钱,能够买一套不错的外套或衣服,那你就这么去做吧!这也反映了莎士比亚的观点:要注意着装,注意形象。
在现代社会,得体的着装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一个人展示风度的需要。它常常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对个人魅力的培养具有极大影响。
所以,你在仪容仪表上要做到整洁、体面、大方。外在的服装往往是内心世界的写照,你要通过适当的仪表来塑造自己的最佳形象。如上班应穿着与职业相适应的服装,头发洁净整齐,要养成在洗手间、休息室整理仪容的习惯。
如果你对穿着不是那么讲究,莎士比亚提醒你,“服装往往可以展现个人”,因此,你要学会用得体大方的着装表现你的自我风格!
另外,你还要弄清楚富丽和“华而不实”之间的区别,不要标新立异,那样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第二部分:生存方略避免流言蜚语
我何必拔出我的剑呢?这封信已经把他的咽喉割断了!不,那是谣言,它的锋刃比刀剑更锋利,它的长舌比尼罗河中所有的毒蛇更毒,它的呼吸驾着疾风,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散播它恶意的诽谤;宫廷之内、政府之中、少女与妇人的心头,甚至幽暗的坟墓,都是恶毒的谣言伸展它势力的所在。
毕萨尼奥,《辛白林》第三幕第四场
当对爱情忠贞的伊摩琴公主苦苦思念自己的丈夫波塞摩斯,并且无时无刻不盼着丈夫回到自己身边时,居然接到了一封来自丈夫的信。在这封信中,她被丈夫称为“娼妓”,这对于伊摩琴公主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她的内心已经痛苦到了无法言说的极点,就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已经听见说我是个娼妓,我的耳朵早被谎话所刺伤,任何的打击都不能使它感到更大的痛苦,也没有哪一根医生的探针可以探测我的伤口有多么深。”当女主人被谣言所中伤时,这谣言甚至还威胁到了毕萨尼奥的声誉——男主人波塞摩斯在信中说,如果毕萨尼奥不肯用利剑斩向伊摩琴公主,他就会被波塞摩斯看成一个不忠实的仆人,还说伊摩琴公主的“丑行”是和毕萨尼奥一起进行的。
被自己钟情和思念的丈夫所诽谤,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的伊摩琴公主是无法接受这一切的,而深知公主品性的毕萨尼奥同样万分痛苦,所以一向忠实的他忍不住发出了对流言蜚语的痛骂。
各种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的确值得人痛恨,因为它不仅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和十分恶劣的影响,而且还会使人们在传播流言蜚语的过程中变得互相猜疑,进而引发出一些互相伤害的事。流言蜚语对于人们内心的伤害有时会很严重,如果当事人想要站出来澄清或进行解释的话,往往是越解释越说不清楚。也许听之任之,等待时间和事实的检验是一个最省心、也是一个最无奈的办法。可是那些散播流言蜚语的人却不会因此而罢休,他们也许会说当事人是“因为心怀鬼胎,而不敢声张”,总之他们怎么说怎么有理,等到事情被证明清楚之后,这些人可能又会掉转枪头,将污水泼到其他人身上。
散播谣言者从来都是不甘寂寞的,莎士比亚本人就曾经遭受过谣言的攻击。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曾被一位不是很重要的剧作家、小册子的作者罗伯特·格林诽谤。他恶意地称呼莎士比亚为“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后来由于公众的抱怨,小册子的出版商又印发了收回这些话的声明……这在过去是很罕见的事。
莎土比亚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种恶毒的谣言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最多只能让人发笑,但它却可能毁掉受害者的生活。用恶意的话来诽谤一个人,当道歉声明出来时,受害者可能已经被摧毁了。
你如果平时喜欢制造并传播谣言、搬弄是非,说话又含沙射影的,不免让跟你说话的人怀疑你在他背后也会这样搬弄他的是非。所以,谣言只会离间大家的感情,甚至会惹来争端和嘲讽,这样会把气氛愈弄愈僵。
避免流言蜚语,你会生活得更快乐。
第二部分:生存方略凡事要务实
就算是那些写惯洋洋洒洒文章的哲学家们,藐视着人生的灾难痛苦,可一旦他们的牙齿痛起来也是会忍受不住的。
里奥那托,《无事生非》第五幕第一场
做人处世一定要务实。想要做大事情,就该从做好小事情开始。那些哲学家们连自己牙痛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又怎么能说要藐视人生的灾难痛苦呢?
许多希望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抱着一种共同的心态,那就是他希望能把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完成他伟大的构想而逃避许多小事情,因为他害怕做这些小事情会占用他宝贵的时间。实际上这是一种过于理想的社会分工的想法,是不可能达到的,无论是谁都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贴身相关的小事情。与其逃避做这些小事情,最终弄得为此所羁绊,何不从一开始就重视这些小事情呢?
说起务实就必须提起以务实精神而著称的德国人,有这样一件关于德国人务实精神的真实事情:有一个中国人在德国问路,没想到德国人根本不理他,他觉得这个人很傲慢。可是当他往前走了二、三十米时,德国人突然追上来说到那儿大概要12分钟。这个中国人很奇怪地说那你刚才为什么不告诉我。德国人说,因为你问我多长时间能到,所以我要看看你走路的速度才能决定。
日常小事尚且如此,其他事情就更不要说了。德国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重视务实、强调务实的国家,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才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与德国人交往时,必须坚持严谨、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否则就会被他们认为是没有诚意。
我们应该学习和研究德国人的这种务实精神,在为人处世时要如此,在实现理想、成就事业时同样要如此。
要想研究人生苦难的大学问,还是先注意一下自己的事,走好每一步路吧,免得牙痛都没办法。一切从成就小事做起,这是几千年来人类得到的共同结论,从来没有也不会出现“英雄”可以超越得了这个道理。
第二部分:生存方略如何以德报怨
我只有用沉默忍受他的愤怒,静心地等待着他残暴的处置。
安东尼奥,《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
《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条教义:当有人打你的右脸时,你应该把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真正信仰耶稣的基督教徒们却将其奉为圭皋。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是一个基督教盛行的国度,所以无论是莎士比亚本人,还是当时的人们都对基督教的教义十分推祟。当安东尼奥面临着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以偿还夏洛克债务的命运时,他放弃了旧约中“以牙还牙”的逻辑,而遵循了新约中“以德报怨”的教诲。安东尼奥在决定从自己身上割下一磅肉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从一个普通人到高尚者的升华。
以德报怨作为一条高高在上的道德准则来说,它无可厚非,但要讲求实用性的话,以德报怨不一定能带给你最大的利益,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它都是最优的处世准则。
以德报怨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第一,引起对方的内疚感,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想弥补过失的愿望;第二,对方可能会认为你好欺负,从而变本加厉地伤害你。而以怨报怨也会产生两种结果:第一,可能会使得对方认为你不是好欺负的,他以后再不敢伤害你;第二,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愤恨,他会想办法再报复你。
对于采取何种方式对待伤害你的人,莎士比亚提醒我们要放弃会使事态恶化的举措,冷静下来处理事情,找到一条最佳方案,不能盲目地采取以德报怨或以怨报怨的做法,那是迂腐的。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宽容的方式:
——对方是有意伤害你,但是对方本质上还不是特别坏,这时你就先忍气吞声,以德报怨,博取对方的醒悟和愧疚。
——对方并非恶意伤害你,只是由于误会或其他原因造成了你的损失,这时你应该以德报怨,对方越内疚,你就能获得对方越大的补偿。
——伤害你的一方对你的前途具有决定性作用,比如是你的上司,这时也得采取以德报怨的方式,争取博得上司的愧疚。
而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对方的怨:
——对方故意伤害你且不知悔改,即使以德报怨也不可能使对方醒悟,这时就采取以怨报怨的方式。说这段台词时,安东尼奥所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对于夏洛克那样的人是不能以德报怨的。
——对方势力非常强大,并且其目的是欲置你于死地,这时你就应该多多提防,想办法远离对方。
第二部分:生存方略看准并抓紧时机
福斯塔夫:我很高兴把这火种这样打发走了;他的偷窃太公开啦,他在偷偷摸摸的时候,就像一个不会唱歌的人一样,一点不懂得轻重快慢。
尼姆:做贼的唯一妙诀,是看准下手的时刻。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一幕第三场
即使是小偷也懂得看准时机对于偷窃成功的妙处,可是从事更高尚职业的现代人却常常忽略看准并抓紧时机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做事常常磨磨蹭蹭,该决断的时候犹豫不决,该行动的时候又拖延耽搁,那这个人就永远不会获得事业的成功。其实大多数时候人们不能成功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抓住成功的机会,这不一定是因为成功的机会转瞬即逝,而是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抓紧时机的意识,他们以为机会可以落在自己门前不再走开,或者以为即使这次错过了,下一次还会赶上另外的机会。可是就以这种态度,即使机会下次真的再降临,难道他们就真的能抓住吗?
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掌握时机,随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时机一旦降临马上抓住不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因为错过时机而导致失败的人不计其数,比如那个错过三次上帝挽救生命机会的传教士:这位传教士因为坚信上帝而得到了上帝的青睐,并且答应他在危难时刻会三次挽救他的生命。当洪水来临时,所有的人都往高处跑,只有传教士一个人坐在教堂里等待上帝的降临,他坚信仁慈的上帝会来救他。一艘小艇过来救他,他拒绝了;一艘大船过来救他,他又拒绝了;第三次来了一艘直升飞机,可是他仍然拒绝了。最终他被洪水淹没,在进入天堂的门口,他遇到了上帝,他指责上帝没有遵守诺言挽救他的生命。上帝回答说:“我曾经三次去救你,第一次派一艘小艇,第二次派一艘大船,第三次甚至派了直升飞机,可是你都错过了。当时我只答应救你三次,所以最后当你向我呼救时我也无能为力。”
只要看准了时机就要马上行动,不要有丝毫的延误,否则很可能用尽一生的力气去悔恨也于事无补。
第二部分:生存方略守时为良好行为
宁可早三分钟,也不可迟到一分钟。
法兰西斯·福德,《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二幕第二场
很多人参加聚会经常迟到,认为别人也不会准时入场,这是个不好的“习惯”。
守时就是遵守承诺,按时到达要去的地方,没有例外,没有借口,任何时候都得做到。如果你对别人的时间不表示尊重,你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
在亨利八世统治英国时期,如果一个信差没有按时把政府的信件送到指定的地方,他就会被处以绞刑。有人问一位政绩卓著的法国官员:“为什么你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这位官员回答:“我从来不把今天可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
不能准时赴约,不能遵守约定和时间表的人,是得不到别人信任的。而守时的人会取得职员、助手、供货商、顾客等每一个人的好感。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一向以遵守时间为第一要则,他一生中历经劫难,但是他还是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拼搏精神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即使在他成为美国总统之后,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无论约会多么频繁,他依然尽最大可能地做到遵守时间。据说,有一次他约了一些新闻记者到白宫接受采访,可是就在他准备去白宫的路上,他的胃痛病犯了,司机和秘书随即决定取消这次采访。可是,罗斯福却不同意,他要求司机迅速把自己送到白宫,而秘书则替他到自己的私人医生那里开一些胃药。就这样,罗斯福忍着病痛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当时采访的内容人们已经忘记了,但是所有的记者都深深地记住了罗斯福当时流着汗珠回答问题时的痛苦模样。
尊重别人的时间和尊重别人的意见、财产、权利和合同是同样重要的。不守时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许多不良品格。许多你想打交道的成功人士,并没什么准则去判断与谁做生意、帮助或信任谁。如果你不是守时者,别人就会对你作负面评价。
遵守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十分值得人们尊敬的品德。如果没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只要你与别人约定了时间,就不能有一丝拖延和怠慢,这既是对你自己的爱护,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第二部分:生存方略有效的时间管理
在正午以前,必须完成大事。
赫卡忒,《麦克白》第三幕第五场
也许赫卡忒,这个擅长魔法的女巫,并不是为我们做事提供建议的最佳人选。但是,她的这个建议的确是正确的,能促使我们在今天的社会获得成功。这条咒语提醒了我们,在工作日要尽早开始工作,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
有人说,成功的人在早餐前所做的事情比大多数人一整天做的还要多,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有时候,我们起床时间太晚,慢慢喝着清茶、读着报纸、回电子邮件,然后开始考虑中午要在什么地方吃饭,两个多小时就匆匆过去了,工作却一点儿也没有做。所以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重视时间管理,他告诫自己说:“你的前程就系于每天的日子。”“我当时还不到二十一岁,人家就早早地称呼我为‘洛克菲勒先生’!”他回忆道,“在我年轻时,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桩严肃的生意。”
惟一能使洛克菲勒流露出年轻人应有的快乐,是在做成一笔获利甚丰的买卖时。洛克菲勒与事业伙伴加德纳和克拉克发生冲突,就因为对方是好玩而不知疲倦的人。他就像个须臾不离的品行督察,非常瞧不起克拉克和加德纳那种懒散的生活方式和不敬业的态度。
因此,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第二部分:生存方略切勿过河拆桥
……可是卑微往往是初期野心的阶梯,凭借着它一步步爬上了高处;当他一旦登上了高峰,他便不再回顾那梯子,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