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255-全球中产阶级报告-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兜哪承┨卣鞲袷恰炒拥奈薏准丁切┲С肿笠碚澈凸せ岬南墓と耍恿硪桓龇矫胬纯矗堑奶卣饔纸咏车睦现胁准叮ㄓ幸恍┥踔两咏持谓准叮P轮胁准渡缁岬匚坏淖蠲飨缘奶卣魇遣还潭ā⒛:驮菔毙浴!盧oos;JP& Keijo Rahkonen;opcit; 1985(28), p272由于贫富差距较小,北欧社会无论是社会的上层与中层,还是社会的中层与下层之间都没有明确的界限。    
    


第四部分:北欧 福利政策下的新中产阶级二模糊的边界(2)

    谈到北欧中产阶级的划界,苏尔肯认为,其中存在着一种“边界的困扰”。他指出:“要说新兴中产阶级已经为大家所熟知,这是一种欺骗。人们很难给新兴中产阶级作个定位,因为它无所不在。……而且,人们很难简单地指出它的存在方式。”Pekka Sulkunen;opcit; 1992;p3    
    对于美国学者以收入或者是说以财富为标准的阶级划分,苏尔肯并不认同。他说:“如果只是把收入形式作为(划分的)标准,那么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可能真的不存在阶级。”在北欧福利国家,苏尔肯有这样的认识是不足为奇的。苏尔肯似乎也并未认可职业划分的方法,在他看来,米尔斯之后,属于新中产阶级的新兴职业在欧洲不断涌现,新中产阶级已经“渗透到依然现存的各种社会部门中……新中产阶级没有一个确定的人群,虽然有些群体更适于用中产阶级来定义他们”,因而从职业的角度进行界定,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苏尔肯更不同意单纯从生活方式对新中产阶级进行界定,他说,新中产阶级“也不是一种对生活的鉴定方式,虽然有些生活方式比其他方式更适于培养出中产阶级。”Ibid; pp22,3    
    如果说上述界定有什么特别之处,主要是源于苏尔肯对社会本质的认识。他认为:“社会不仅是结构也是一种行为。”这种看法显然受到了20世纪社会学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应当说,这种看法,比米尔斯的理论有着更丰富的社会学理论背景。从这个视角出发,他对新中产阶级作了一个两重性的定义。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他把新中产阶级界定为大量类似的人,“新兴中产阶级是由大量的人构成的,在这些人中,对自身、对社会和对社会中的人的理解有着相似的观点。”Ibid,p3而从社会行为的角度出发,他又把新中产阶级定义为一种相同的思想方法、一种文化气质、一种道德取向。    
    上述界定看似比前人更复杂,但是实际上也存在着问题。从社会结构的方式来看,苏尔肯把新中产阶级看作是一种大众社会无处不在的存在显然几乎消解了“新中产阶级”这个概念。既然新中产阶级像原子似的无处不在,渗透在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群体互动,那么,即使他们对于某一问题具有相同的观点和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也不会产生互动或走到一起,他们彼此间也不会形成统一的阶级意识。他们就不是一个阶级,而仅仅是一类人。这一点连苏尔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指出:“构成该阶级的大多数群体并没有把自己认可成一个单一的阶级。”Pekka Sulkunen;opcit; p3    
    苏尔肯的二重性定义与福塞尔和米尔斯的定义标准并不一样,所面临的经验事实也并不相同。然而,殊途同归。欧美的学者在界定新中产阶级概念时似乎都遇到了一种两难的境地:由于新中产阶级这个对象物的多元特征,用一种维度进行定义,无法准确地界定新中产阶级的边界;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维度定义,又会彼此矛盾,甚至彼此消解对方的划分。看看米尔斯对新中产阶级整个阶层的形容,与40年后的苏尔肯多么相似,“组成新中产阶级的雇员,并没有形成一个单一紧凑的阶层。他们虽然没有出现在一个单一的水平层面,但却同时从现代社会的各个层次脱身而出;现在,他们像以往那样,与其说形成了一个水平的层面,不如说在整个社会的旧金字塔内部形成了一个新金字塔。”Mills;op cit; p6440年过去了,对北欧新中产阶级的界定,依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部分:北欧 福利政策下的新中产阶级三当代北欧新中产阶级的特征(1)

    由于北欧新中产阶级的界限相当模糊,因此直接从概念入手分析当代北欧新中产阶级的特征是有一定难度的。鉴于北欧各国的社会发展变迁与美国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从北欧各国与美国新中产阶级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更清晰地描绘出当代北欧新中产阶级的特征。    
    成长时间较短    
    尽管欧洲很早就有中产阶级的概念,然而说到北欧新中产阶级的大量涌现,不过是近30年的事。在许多学者看来,北欧新中产阶级的出现晚于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时的欧洲新中产阶级有些类似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新中产阶级。正像苏尔肯指出的那样:他所讨论的北欧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实际上与美国30年前的情况很相似”。Pekka Sulkunen;opcit; 1992,p22从一个方面来讲,北欧的新中产阶级还没有成熟,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北欧的新中产阶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表面上经济稳定发展,但社会深层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时代。美国原来是一个由老中产阶级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独立的商人、农场主、小企业主和独立的专业阶层如领取执照的个人诊所和律师事务所是美国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大规模生产盛行以后,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小商人、农场主、小企业家急剧减少。与此同时,大规模的生产以及更为专业的劳动分工导致了庞大社会机构的大量涌现,这些机构要求有更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实现科层式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被迅速地吸收进入医院、公司和政府机构,各种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多,这被米尔斯称为“一场管理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结果就是白领的大量涌现,就是新中产阶级接替了几乎退出历史舞台的老中产阶级,就是“操纵家伙(things)的人越来越少,而与人和符号打交道的人越来越多”。Mills;op cit; p65“自1920年以来,白领工人一直是增长最快的社会职业集团,而且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在1956年,这个集团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的就业人数。”〔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第146页。而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欧就像是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场管理革命正在当时形势极其复杂的欧洲兴起。而这场革命在30年前,曾使美国步入白领时代和后工业社会。因此,5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和80年代的欧洲中产阶级状况之所以相似,与其面临的相似的社会背景是息息相关的。    
    直到今天,北欧的新中产阶级仍然处于上升期,新中产接替老中产的过程仍在继续。不但新中产阶级已经成为北欧社会最庞大的阶层,而且其个体社会地位的升迁是社会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以芬兰为例,“多数社会个体社会职业有明显升迁,无论是与其父母的地位相比,还是与其完成学业时的初始社会地位相比。这可以说是芬兰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Roos;JP& Keijo Rahkonen;opcit; 1985(28), p265许多学者在论及美国中产阶级时甚至称其为贫困的大多数,在他们看来,与美国的巨富相比,当代美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已经越来越像是无产阶级,许多白领今天已经越来越接近于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Hoff,Jens & Andersen,Jorgen Goul;op cit; p25可以说,美国新中产阶级已经没有什么上升的空间。但是,新中产阶级欣欣向荣的情景目前至少在北欧还是可以看到的。    
    清教传统的影响    
    清教对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被马克斯·韦伯高度推崇,然而,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这种传统价值观正在某些领域逐渐被美国等国家的中产阶级所抛弃。北欧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北欧五国的大多数中产阶级依然把清教伦理奉为生活的信条,也正因为如此,北欧的中产阶级在生活中尤其在业余生活方式方面表现出了自身独有的特色。    
    在考察新中产阶级的生活现状时,有两样内容是一定要考察的,一是新中产阶级的工作方式,另一是新中产阶级的业余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两者不仅描绘出新中产阶级的全貌,而且也有着相当的因果关联度。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北欧,新中产阶级的工作方式都有相似之处。在米尔斯那里,由于受到马克思观点的影响,因此白领的工作被看作是异化劳动。米尔斯甚至认为,新中产阶级中的许多成员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文件和符号的处理上,枯燥而单调,有点像19世纪俄罗斯作家笔下的命运悲惨的小人物。这种机械的劳动,必然对人性产生压抑。这种情况在当代的北欧几乎是一样的。尽管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工作就可以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但多数家庭的成年劳动力还是遵循了清教伦理的教导,认真工作。    
    然而,美国人和北欧人在业余生活和消费方式上的态度却有相当大的不同。    
    早在米尔斯的时代,一种放纵自我的生活方式已经在美国的中产阶层初露端倪。由于工作的异化,使许多新中产阶级必然地放纵自己的业余生活尤其是夜生活,通过酗酒、赌博等方式自我发泄和自我解脱的现象时有发生。米尔斯认为,对于美国新中产阶级来说,“工作的必要性和工作的异化形成了工作对人的磨难,磨难越多,越需要在现代闲暇活动的欢乐和梦幻模式中找到解脱。”Mills;op cit; p237这种放纵与美国建国时清教伦理所教导的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四部分:北欧 福利政策下的新中产阶级三当代北欧新中产阶级的特征(2)

    然而北欧的情况有所不同。北欧的新中产阶级是个人主义的浪漫和清教伦理相结合的二重人格的产物,清教伦理的影响沁入骨髓。尽管对于生活的个人主义浪漫理想从来没有失去过,但即使是在休闲的时候,新中产阶级也更多地受到清教伦理的约束而显得相对比较理性。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尤其是芬兰和挪威,小酒店都以经营餐饮业为主,很少有人在小酒店喝酒和约会,酒吧几乎不存在。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赫尔辛基才有了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酒吧,然而“酒吧概念的变迁是一个渐进和缓慢的过程”。Sulkunen;Pekka,opcit; p68即使今天在北欧酒吧已经非常普遍,但这些酒吧并不是中产者工作之余自我放纵的场所。很少有人在这些场所酗酒或者流连忘返。舞厅也是如此,直到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在赫尔辛基的大街上,夜总会和舞厅的数量依然非常稀少。    
    在一项实地研究中,苏尔肯和他的同事实地考察了一个名叫“天空”(Sky Bar)的酒吧。该酒吧由三个子店构成。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酒吧在赫尔辛基代表着一种休闲方式的新概念,因此,它很快成为消费前卫的新中产阶级愿意驻足的地方。他得到的结论是,欧洲新中产阶级不是因失意或因酗酒成癖而泡酒吧的那一类人,但他们的大部分业余生活离不开在酒吧里饮酒和交谈。这种饮酒和交谈存在着信息交流的因素,甚至与某些参与者的事业息息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它被赫尔辛基的新中产阶级看作是一种休闲和娱乐的最佳方式,这种休闲方式不会因为过于低俗而使自己自降身价和格调,并违背清教伦理的教导。    
    从消费方式的情况来看,北欧的新中产阶级也更符合清教伦理的观念。北欧的新中产阶级较为看重收支平衡,而不是一味的超前消费。在瑞典,2002年,瑞典妇女人均年收入(税前,个人所得税大约平均为30%)为235万瑞典克朗,男性年收入305万克朗。而瑞典人均年消费1108万克朗。杨宜勇:《关于瑞典和德国中产阶级的调查报告》,wwwdajuncn/ruidianshehuihtm。根据丹麦官方1997年的年度统计资料,在丹麦,1997年人均年消费(购买力平价)约11500美元,其中各项费用支出的大体比例是:房屋、燃料热电占28%,房屋修缮占6%,通讯交通占18%,食品占14%,饮料、烟草占6%,娱乐、教育占10%,穿衣占5%,外出用餐占5%,医药占2%,银行保险费用占2%,其他费用占4%。从中可以看出,北欧的新中产阶级在消费问题上主张的是适度消费。这一情况与学者们在美国所观察到的情况有较大的不同。沙利文等人在其研究报告《脆弱的中产阶级》一书中指出:当代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陷入财政危机。1996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实际收入已经退回到1989年以前的水平。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部分表现出一种泡沫,这种泡沫潜伏在郊区别墅后面、表现于离婚的财产分割中、隐藏在儿科医生诊所的消费债务中。“中产阶级的生活是与镜中月、水中花以及许多信用卡一起维持的。”中产阶级大量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承担的消费债务。过度的日常消费使美国的中产阶级不堪重负。参见Sullivan;Teresa A& Warren;Elizabeth & Westbrook;Jay Lawrence;The Fragile Middle Class(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0)。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有着与美国类似消费习惯的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的中产阶级也面临着大量破产的窘境。    
    因此,无论从消费还是休闲的角度来看,清教伦理对北欧的中产阶级有着相当重要的而且是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中间层结构较为稳定    
    福利国家所推行的高税收和高福利政策,由于给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负担,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瑞典、芬兰等国的中产阶级总是抱怨政府征收的税款金额过高。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政策,瑞典等国的中产阶级比例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况。中间层结构与发展的稳定,是北欧国家中产阶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从美国的情况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美国家庭收入两极分化达到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程度。1947~1980年,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以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来衡量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多少变化,美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1947年为0374,1960年为0364,1970年为0353,1980年为0365;但1980年以后,收入差距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基尼系数1990年增加到0396,1995年美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增加到0421,住户收入的基尼系数则达到0450。与此同时,从1989~1994年,90%美国家庭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间20%家庭的收入下降幅度最大,年均下降2390美元,只有10%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有所增长,而5%最富有家庭的收入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其家庭年均收入每年增长17231美元。近年来,美国中间家庭收入水平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1979年以前,美国中间家庭收入水平一直是上升的,1947年是19088美元,1967年是33305美元,1973年是38910美元,1979年是40339美元,此后一直停滞不前,到1989年是42049美元,但是到1995年,中间家庭收入水平反而下降到40611美元。以上关于美国家庭的统计资料转引自李培林《美国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big5chinacn/chinese/ch…wzh/1doc。    
    


第四部分:北欧 福利政策下的新中产阶级三当代北欧新中产阶级的特征(3)

    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福利政策的改变(美国较早放弃了福利国家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大幅降低了税收的转移支付率),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政策,给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尽管考虑到中产阶级人数众多,美国政府在中产阶级的税收和税收转移支付率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近些年来,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破产的现象依然越来越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蜂涌走向破产法庭的家庭数目创下了新的破产申请纪录。参见Sullivan;Teresa A& Warren;Elizabeth & Westbrook;Jay Lawrence;opcit,p3。    
    其实,正如我们在下文要谈到的,近年来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一种滞胀状态,但根据目前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