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的人的性格一般偏刚硬、偏倔强。比如山东人就比较倔强;而山西人爱吃面食,性格当中自然就有柔和的一面。南北的水土差别很大,所以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差异也比较大。
◆水是万化之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道:“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我们人身体的运化全靠水,生长全靠土。人的饮食均滋于水土,而饮食又是人生存的命脉,水对人来说太重要了,是命根子。
《本草纲目》首篇就是关于水的内容。李时珍把水分成两大类43种:“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他甚至提到用药会用到屋漏水、雪水、植物枝叶上的露珠等各种各样的水。比如半天河,也叫上池水、竹藜头水,指没落到地面的水。一般的水偏阴性,而这种没落到地面的水则偏阳性。在《史记·扁鹊传》中记载扁鹊的师傅在传授其医术时先让扁鹊吃点药,而这药一定要用上池之水冲服,扁鹊服过药后就有了奇妙的特异功能,这是关于上池之水的通灵的一种传说。其实竹藜头当中或者是树洞里,经常会藏有毒蛇,所以这种水常有微毒,常人不要去随便服用。
“水”如何养生防病?
前面我们诠释了“水”字的文化本义,提及了水在中医用药中的重要性。其实,人们对水的养生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略知一二,但并不完全清楚。下面我们从中医原理上讲一讲如何用“水”养生防病。
◆洗冷水澡的三忌
中医认为,大病之后勿洗冷水澡,否则会损伤心包经,导致心的病变。
大汗过后勿洗冷水澡。有的人喜欢在运动后冲冷水澡,觉得这样舒服,其实也会引发很严重的病症,比如很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心率不齐的问题。
夏天勿洗冷水澡。夏天天气热,很多人贪凉快,爱洗冷水澡,而夏天我们的毛孔都是宣开的,被冷水一激后就会损伤皮毛和气机,很容易造成寒证。
◆勿过食冷饮
我一再强调的一个养生要则就是夏天不要过食冷饮。过食冷饮是自古以来就十分忌讳的生活恶习。
“冰”字的大篆
冰字的大篆写做“冰”,里面的这两个点是凝聚的象。在中国专门讲食谱的书里面,强调夏天用冰主要是为了让食物变得凉一点,其实冰就是使食物变凉的东西而已,古人利用的是它的凉气,而不可直接食冰,否则必久而成疾。历史上因为吃冰而得病的大有人在,北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宋徽宗的琴棋书画都很出色,尤其在书画方面堪称一代大师。他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食冰,经常成天到晚地吃冰,时间一长脾胃就受到很大的损伤,得了脾病,痛苦不堪。无数御医都束手无策,无法医治。后找到一个叫杨介的医生,用了理中丸来调理中焦脾胃,才彻底治愈了宋徽宗的病。
此外,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喝酒以后常会感觉很热,有的人就爱要杯冰水喝,这样做就会使人体的精血受伤,出现手颤、手抖等症状。所以我们也要十分注意。
中医认为,人要顺应天地的气候变化。夏天天气热,恰恰要吃热的东西,比如喝水就要喝热水,起码是喝温水,这才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
◆泡温泉要掌握好度
自然界中的温泉水我们现在都比较熟悉了,在古代叫做温汤或汤泉。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泡温泉,拿北京来说,周边郊区的度假村中很多都有泡温泉的服务项目,很受老百姓欢迎。那么,泡温泉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中医认为,泡温泉可以治疗痹症(筋骨挛缩之症)和皮肤顽症。温泉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以及硫磺,这些东西有温通经脉、开腠理的作用,所以对人体是比较有好处的。
适度地泡温泉还可减缓我们内心的压力,可治疗失眠症。
常年在空调环境下的人,毛孔都闭塞住了,到温泉里泡一泡,开皮毛腠理,对身体会很有好处。
但是泡温泉有一个原则:就是冬天不要泡太多的温泉,没病的人更不要泡过多的温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冬天的时候人的气机全部都内收在里面,如果老泡温泉,我们的皮肤腠理就会过分开泄,会把气机全都生生地调出来,损伤身体的阳气。此外,温泉含有硫磺,没有皮肤病的话,这种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我们一定要记住,任何东西都有其好坏两个方面,我们要有一个分寸,掌握一个度的问题。把握好这个度,会对身体有益;而过分的话,反而会伤害身体。
◆我们该喝什么样的水?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喝水的习惯都不相同,有的人喜欢喝热水,有的人喜欢喝凉白开,还有的人就喜欢喝冰水。那么到底喝什么水更养生呢?
中医认为,喝阴阳水对人体最好。
阴阳水这名字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能将普通的水调成阴阳水。
我们只要把头天晚上煮沸的水自动晾凉,经过一个晚上,第二天喝的时候加点热水进去就是阴阳水了。因为热水是阳性的,而夜主阴气,水晾凉了经过一夜它就有偏阴性了,喝时再兑点热水进去就成阴阳水了。
古人管阴阳水又叫做生熟汤,就是一半生一半熟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喝阴阳水对人体有好处呢?
因为这种水本身就具有阴阳二性。中医认为,这种水可调理中焦脾胃,帮助人体消化食物,治疗腹胀。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五脏六腑之间的连缀筋膜形成的网络叫“三焦”。人体内心肝脾肺肾等脏器不是凭空悬在胸腔当中,它们之间通过无数的网膜状系挂相连,这个系挂就叫三焦。三焦顾名思义,它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主要联络的是心和肺,主收纳气机;中焦主要联络脾胃,主腐化食物;下焦主要联络肝肾,主出路。
三焦通利,则阴阳调和。如果三焦不通,就会出现很多病症,最典型的就表现为阴阳升降功能的失常。比如上焦不主纳了,胃气就会上逆,出现口臭、呕吐等现象。中焦腐化能力不够的话,就无法消化食物,引发很多病症。
中医认为,阴阳水的特性可以调理三焦不通的问题。
阴阳水分阴阳二性,进入人体后会自然根据人体内的阴阳特性去走,该升的就升,该降的就降。所以阴阳水对三焦很有好处,我们平时可以自己调些来喝,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有的人会觉得调阴阳水很麻烦,那喝热水行不行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古代的医书里把热水叫热汤,或叫“百沸水”,又叫做太和汤。喝热水也是对人体有好处的:第一是可以扶助阳气;第二是可以温通经络。所以喝热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我们一定不要随便喝很凉的水,尤其是冰水。咱们中国人的体质跟西方人不同,我们是以吃纤维性的食物为主,我们的体质是偏寒凉的;而西方人以牛羊肉等高热量食物为主,他们的身体偏湿热。他们喝些冰水可中和一些体热,所以危害不是很大,但中国人的体质就不适合喝冰水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不要老看电影里老外直接从冰箱里拿了冰水、冰牛奶大口地喝就去学,很多事情是不能学的,我们要明医理。
水的哲学启示
古人对水的认识不仅限于汉字层面、中医层面,在哲学层面对水也有很深的理解。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实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水对万物都有好处,而它却处在低位,不争其高位,这是水的一个特性。
孔子也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喜欢水呢?
水具有灵动的特性,它善于改变自己,随物而化,能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比如有什么样的地形,它就按照什么样的地形去走,不断顺应环境变化。你拿个盆儿来装水,它就是盆儿的形状,你拿个三角容器来装水,它就是三角形的,就是水能够随时调整自己。这是智者的一种表现。
所谓有智慧的人,就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达到随物而化的状态。而没智慧的表现就是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一味地按自己的方式行事,那么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样对你的人生,对你的养生都很不利。
仁者为什么乐山?山的特性是厚重、踏实,且山是积少成多而成。仁爱的人就需要具有这样厚重、踏实、宅心仁厚的性格,而且不拒绝别人的意见,只要是好的、可用的,都可以拿来取长补短。能承载万物,是山的特性,也是仁者的一个特性。
关于水的不好的一面,我们在社会当中经常会谈到的有“水往低处流”,就是不求上进的意思。还有“水性杨花”,指有的女人爱随波逐流,没有定性,原则性不强,缺少坤德。
所以关于水,我们既要认识它好的一面,去学习它;也要认识坏的一面,以便我们不断地修正自我,防微杜渐。
从汉字的角度认识“水”,是在学习文化;从中医的角度了解“水”,能够养生防病;从哲学的角度领悟“水”,就能使我们更明白为人处事之道。这就是水赐给我们的智慧。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少不了酒,而中医更将酒誉为“百药之长”。这都充分说明了酒的神奇。但喝酒误事,喝酒伤身,甚至因喝酒亡国的事也没少发生。
那么酒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又该如何喝酒,如何用酒治病呢?本节我们就讲讲酒。
酒的起源
“酒”字的大篆
“酒”的大篆书太形象了——酒,就是一个酒坛子的样子。
《说文解字》中解释“酒”为:“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意思是说,酒可以成就人性的善,也能助长人性的丑恶。
酒到底是谁发明的有很多种说法,现在已无从考究,讲一个《战国策》里关于酒的传说。
说上天让一个叫仪狄的女人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就进献给夏禹,夏禹喝后觉得味道确实非常好,但夏禹说:“后世君王一定有因为喝了美酒而亡国的。”从此他就疏远了仪狄,也不再碰酒。
一个喝酒的问题,夏禹居然把它上升到了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这是不是太过了呢?其实夏禹的意思是过度喝酒会造成人大脑的不理智、不清醒,就会作出非理性的判断,干出蠢事。
酒到底是什么呢?中国的酒主要是由谷物酿造的,属于水谷之精华。
中医认为酒气彪悍,酒入到胃中,会使胃胀,然后气上逆满于胸中,造成肝胆的浮越。平常我们的肝胆都是耷拉着的,人喝完酒后,肝胆马上就横起来了。这就是俗话所说的“酒壮人胆”。人在喝完酒以后,胆量往往成倍增加,平时不敢说的话也敢说了,不敢干的事也敢干了。但往往是说了、做了,酒醒后追悔莫及,为时晚矣。
从
字
到
人
:
养
生
篇
酒
酒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酒之功过
◆酒有药效
“医”字的小篆
把握好度,酒就能成为良药。中医最初对酒的认识其实就是把酒当成药来用,酒有“百药之长”的美称。而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的“医”(医)字中就含有“酉”(酒)字。
中医认为:酒可以使人通神明,还可以通行经脉。所以酒通常是用来做引经药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常食用的米酒,在古代就是非常好的药引子。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有一剂名方叫做当归四逆汤,该药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而这个方子就一定要用到酒。
当归四逆汤主要治的是厥阴肝经的病变,而酒是走肝经的,所以酒是引经药,通过酒把药带过去,酒在这里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清朝陈士铎写的《本草新编》中讲道:“少饮有节,养脾扶肝,驻颜色,荣肌肤,通血脉,厚肠胃,此酒之功也。”这里就说了饮酒有诸多好处,但也再一次强调了饮酒要有节度。
酒要“少饮有节”,每天稍微喝一点点,对脾胃是有好处的,因为酒可以通血脉、厚肠胃、御风寒,同时还可以消愁,因为酒有宣散的作用。但如果喝得太多,就成了借酒消愁愁更愁,那就会加重情志的问题。
“无酒不成席”其实是说两点:一是酒能助兴,调节吃饭时的气氛;二是酒有化肉食的功效。有的人说吃山楂丸可化掉肉食,我没见哪个古代文献记载过一摆宴席就每人先发个大山楂丸的,都是吃肉喝酒。
我们在吃日本料理和韩国料理时,要喝点清酒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会发现,吃生鱼片的时候,一定要喝清酒,以及沾芥末,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有宣散和化肉食的作用。
韩餐现在也比较流行,韩餐中烤肉很多,所以配一些酒喝也是很科学的。同时韩餐都有大麦茶,大麦茶也是化肉食的饮料。
所谓医食同源,药食同源,吃什么、怎么吃,食物的相互搭配,都是要遵循互补的原则。
吃海鲜要配的是黄酒和姜,除了可以抵消海鲜的寒凉之外,从味道上还有些讲究。就是黄酒的味道和海鲜的味道有点犯冲,口感不太好。但正因为口感不好,恰恰是救了你。因为口感不好,所以你就少吃,少吃就不生病。
人都有饕餮之心,就是人是很贪嘴的,总怕亏着了这张嘴,什么都想吃,吃什么就吃多,这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中国传统文化讲“食为半饱无兼味”,吃饭要吃半饱,别一吃就吃个沟满壕平;“酒至三分莫过频”,酒喝到三分就可以了,不能再多,再多就有害处。
在冬季养生当中,也建议大家喝一点酒,酒要加热喝,不能凉喝。对女性而言,醪糟是最能补女性气血的,对女性身体有好处,可经常吃些。
另外还要说的是,肝经在人体当中是最奇特的,它直接绕生殖器循行。肝病以及中度糖尿病人都属于肝受到了损伤,这就会影响到患病者的性功能。所以此类病人要注意对酒有所规避。
◆酒可乱性伤身
从古到今,中国人传承了喝酒的习俗。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人喝酒是很注重节奏的,他们喝酒的方式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推杯换盏、狂饮无度,而是常把喝酒作为一种仪式,一定要有歌舞助兴,在观赏中慢慢品味,有意放缓节奏。
此外,古代喝酒一定是烫过的,边饮佳酿,边吟诗作画,不仅情致高雅,还十分有利于健康。现代人常常忽略了酒在养生中的奇妙功用,仅将其当做应酬之物,滥饮无度。《黄帝内经》讲“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说的就是如果你滥饮无度的话,必将会导致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古人提出的“食饮有节”就强调了要注意喝酒的问题,喝酒一定要有节度,否则就会伤身。比如古语说的“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就是人喝醉酒后行房,会耗散掉人的真精,对身体非常不好。
《本草新编》中说:“若恣饮助火,则乱性损身,烂胃腐肠,蒸筋溃髓,伤生减寿,此酒之过也。”这里也是在强调过度的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使人短寿。因此喝酒一定要有节度,要少饮。
饮酒过度就会乱性损身,尤其对胃肠有影响。很多人喜欢痛饮,觉得那样显得特豪爽,但殊不知觥筹交错中,酒已悄悄地伤神耗血、损胃亡精。
人如果在喝酒上不节制,必将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尤其是男性。从生理上讲,男性没有月经,因此,男性肝疏泄的能量和渠道就少;而女性有月经,女性的疏泄渠道就比男性多了一道,女性可以通过月经把肝郁疏泄掉一部分,所以有句俗话叫“女子天生三分酒性”。
喝酒的禁忌
在喝酒时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要与冰水同饮,二是不要与乳品同饮。
前面我们讲过,喝酒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容易伤精血,导致手打颤。
另外,喝酒的时候不适合喝乳品,比如牛奶类的东西,酒和牛奶类的东西一起喝会“令人气结”,就是使人的气机凝聚,阻碍了正常的气机流动。现在很多宴席上都爱提供酸奶,我们要注意避免酸奶和酒混着喝。
苦酒非酒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个药方叫苦酒汤,用来治疗咽部溃烂,可这里所说的苦酒并不是酒。
很多人以为苦酒是酒,其实苦酒是醋。《本草纲目》中记载:“醋,苦酒,主治霍乱吐泻,牙齿疼痛,蜈蚣咬毒,汤火伤等。”
醋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可以消臃肿;咽喉有些溃烂的时候,喝醋也可辅助治疗;还有胃不舒服的时候,喝一点醋也有助于消化。
此外,假如有人出现吐血或者毛孔往外渗血的病症,中医里有一个方子可以医治:把两升醋煮开,然后稍微放凉一点用来泡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发挥酸的涩收之性,使吐血或流血的现象有所收敛。
酒是把双刃剑,关键看你是否会喝酒、用酒,懂得控制。古人一直在强调“度”的问题,人生和喝酒一样,掌握好度,生命和生活都将有序。
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