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茶地图-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袁枚《随园食单》)。更有上者〃七泡有余香〃。武夷岩茶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成茶茶条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称为〃宝色〃。部分叶面呈现蛙皮状白点,俗称〃蛤蟆背〃。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中央淡绿带黄,称〃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品岩茶重在〃岩韵〃,滋味浓醇,鲜爽回甘,所谓〃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也。    
    咏武夷茶    
    元杜本    
    春从天上来,嘘弗通宾海。    
    纳纳此中藏,万斛珠蓓蕾。    
    谢尚书惠腊面茶    
    唐徐夤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斗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名茶传说    
    大红袍的来历    
    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僧人们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的。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    
    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乌龙茶茶艺欣赏    
    第一道恭请上座:请客人到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彻茶、把壶泡茶、斟茶待客。    
    第二道孟臣沐霖:即烫洗茶壶。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第三道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第四道悬壶高冲: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茶叶翻动。    
    第五道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洁静。    
    第六道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茶壶,既洗净壶外表面,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云窝一石刻。    第七道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    
    第八道玉液回壶:把冲泡出的茶汤再倒回壶中,以均匀茶汤。    
    第九道关公巡城: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    
    第十道请品岩茶:请尊贵的客人品尝岩茶、领悟岩韵。    
    小贴士    
    乌龙茶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茶类,温性,无绿茶的苦涩、青味,也无全发酵的红茶的热性;对人体的作用有生津止渴、提神醒酒、利尿解毒、消炎灭菌、清心明目、防蛀牙、助消化、降血压、防辐射等,还可防癌、美容。


第五部分第十一站 建阳 政和白毫银针 白牡丹

    站点特色    
    建阳市位于武夷山脉南麓,别称潭城。这里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地沃物丰。建阳是古代闽北历史文明的摇篮,史称朱熹、蔡元定等〃七贤过化〃之乡。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建阳被称为〃理学之乡〃。    
    建阳山岳之灵和人文之秀相辉映,成为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半月形旅游网中的重要景点。建阳名胜古迹有革命遗址3处、古文化遗址132处、古建筑12处、古墓6处、古石刻3处。著名的有朱熹墓、宋慈墓、建窑遗址、将口唐窑遗址;还有青铜器时代的牛山遗址、汉代平山遗址,以及唐代西山石城遗址、宋代书坊积墨池、明代鲤鱼山多宝塔、水吉大觉寺等等。    
    白毫银针    
    名茶鉴赏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肩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主产地有福鼎和政和,尤以福鼎生产的白毫银针品质为高。白毫银针外形芽壮肥硕显毫,色泽银灰,熠熠有光。汤色杏黄,滋味醇厚回甘,冲泡后,茶芽徐徐下落,慢慢沉至杯底,条条挺立。白毫银针性寒,有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    
    名茶传说    
    白毫银针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无数。在洞宫山上有一口龙井,龙井旁长着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要救众乡亲,除非采得仙草来。当时有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因路途艰险,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刚,二哥叫志诚,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见人回,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见回,则由三妹寻找下去。这一天,大哥志刚出发前把祖传的鸳鸯剑拿了出来,对弟妹说:〃如果发现剑上生锈,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接着就出发了。走了三十六天,终于到了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问他是否要上山采仙草,志刚答是,老爷爷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可上山时只能向前千万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身后传来喊叫声,他不予理睬,只管向前,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这一天志诚兄妹在家中发现剑已生锈,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于是志诚拿出铁簇箭对志玉说,我去采仙草了,如果发现箭簇生锈,你就接着去找仙草。志诚走了四十九天,也来到了洞宫山下遇见白发老爷爷,老爷爷同样告诉他上山时千万不能回头。当他走到乱石岗时,忽听身后志刚大喊〃志诚弟,快来救我〃,他猛一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志玉在家中发现箭簇生锈,知道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老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给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背着弓箭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来到龙井旁,射死看守仙草的黑龙,采下仙草。志玉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帮助乡亲躲过了灾难。这种仙草便是茶树,于是这一带年年采摘茶树芽叶,晾晒收藏,广为流传,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白牡丹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20世纪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白牡丹。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市。    
    白牡丹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    
    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香味鲜醇。    
    白毛猴    
    白毛猴,福建政和县的传统名茶,当地又称〃白绿〃,因条索粗壮卷曲、披覆白毫,形似毛猴而得名。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就以生产银针著称。1910年,当地茶商范昌义创制了白毛猴,远销广东及香港、澳门,深受消费者喜爱。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外形重〃保毫〃和〃做形〃。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色泽铁灰,白毫显露,状若毛猴静伏,汤色橙黄清澈,味醇香清。


第六部分第一站 信阳毛尖

    站点特色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是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扼控江淮,屏蔽中原,是东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信阳市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山上风景秀丽,遍布奇峰怪石。鸡公山位于信阳市南面与湖北省交界处,是大别山的一支余脉,主峰报晓峰海拔744米,远望犹如一只昂首向天、引颈报晓的雄鸡,峰名和山名俱是由此而来。鸡公山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这里植被丰茂,种类繁多,1700多种植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可入药的植物有600多种,珍贵的有灵芝、九死还阳草、马蹬草、何首乌、七叶一枝花等。山上还有各种珍禽异兽,仅野生鸟类就有17目、109种之多,野兽类有豹、鹿、野羊、赤狐、豹猫、花面狸等。    
    此外,信阳市的旅游景点还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豫南明珠南湾湖,也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治淮工程。湖的上游,还有龙潭瀑布、五座云山,茶叶珍品信阳毛尖就出产在这里。此外,还有灵山寺、净居寺、贤隐寺等古迹以及大量的革命历史纪念地,美不胜收,来此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茶导游    
    信阳毛尖的主要产自信阳西南区;俗称〃五云两潭一寨〃,即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五云两潭一寨〃海拔多在500~800米之间;这里高山峻岭,峰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所产毛尖茶质量最优。    
    名茶鉴赏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毛尖漂洋过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夺得金奖;1959年,信阳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浓〃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信阳毛尖不仅走俏国内,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远销日本、美国、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阳毛尖品质高上,外形细秀匀直,显峰苗,色泽翠绿,白毫遍布。内质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嫩高爽,叶底嫩绿明亮、细嫩、匀齐。特级品展开呈一芽一叶初展。    
    名茶传说    
    信阳茶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长着救命树叶的大树。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送给春姑一颗种子,并告诉姑娘,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信阳一带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小贴士    
    如何鉴选茶叶    
    一、干看评外形。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气;二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三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是优质茶。其次,抓一把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凡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二、湿看识内质。湿看,就是开汤审评。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一般先取茶叶3-5克,放入白色瓷杯中,然后冲上滚沸适度的开水200毫升左右。开汤后,应先嗅香气,接着看汤色,先尝滋味,后评叶底。(1)嗅香气。茶叶经杯中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好茶。(2)看汤色。看汤色应及时进行。一般在茶叶冲泡3-5分钟后,倾出杯中茶汤于另一碗内,在嗅香气前后立即进行。凡属上乘的茶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3)尝滋味。滋味是靠人的味觉器官来区别的。一般认为,绿茶茶汤浓醇爽口,属上等绿茶;如果平淡涩口,多为粗老绿茶。(4)评叶底。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第六部分第二站 雅安蒙山 蒙顶甘露

    站点特色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地处青藏高原过渡带,距省会成都120公里,是中国西部的生态乐园。这里山川秀丽,空气清新,山、水、桥、城交相辉映。全市有2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之誉的名茶蒙顶甘露,就产于雅安境内的蒙山。蒙山又叫蒙顶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蒙山位于雅安名山县城西,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西南带状分布。蒙顶山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远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溪涧纵横,风景如画。蒙山山麓有着浓郁的川西乡村特色,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环抱农舍。在海拔800~1100米左右的中部地带,由西向东,片片茶园,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座落于茶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主峰蒙顶的古银杏群,树龄超过千年,高大挺拔,春夏有如青盖,秋日宛若金云,十里可见,煞是奇特。    
    茶史溯源    
    蒙顶甘露属历史名茶。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时名山人吴理真亲手种七株茶于上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