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笑星的爱-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到笑星,人们自然会冠以他们“搞笑专家”,“幽默大师”、“欢乐的使者”。“人类灵魂工程师”、精神世界的领袖群伦等等,诸如此类的喻美之词。    
    是的,他们灵牙利齿。舌灿莲花,谑浪笑敖,妙语天下……    
    他们给失败者以跌倒爬起,继续奋进,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勇气;他们给成功者以猛著先鞭、跬步千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鼓舞和激厉。    
    他们像一抹阳光,在人们脸上洒下灿烂如花的笑影;他们像一缕春风,在人们悠悠地心海里荡起甜美丽又温馨的浪花……    
    他们像敲金戛石,响遏行云的歌手。用歌声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怅惘;他们像才情卓越的画家,用飞来之笔,点亮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有道,笑一笑十年少,此话不无道理。笑,是激情的释放;笑,是感慨的舒发,笑,是喜悦的渲泄;笑,是美好的升华、更可以说,笑,是免疫力的助力器;笑,是祛除百病的一剂灵丹妙药……    
    言而,当我们工余饭后,或坐在剧场,或面对莹屏,欣赏笑星们的精彩表演而为之拊掌,为之捧腹、甚至为主喷饭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就为换取您那一笑,他们可要废寝忘食,剑及履及、积日累劳、殚精竭虑。换句话说,他们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血。    
    做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的姜昆,二十多年来,他创作演出了上百个段子,几乎每一个段子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大家说姜昆五十刚过,比起他太太李静民要老了许多,甚至怀疑是不是原配?其原因就在于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他挚爱终生的相声事业。就像一个慈爱的母亲,把她全部的乳汁都给了嗷嗷待哺的儿女,而她自己却未老先衰了一样。可以说,姜昆对相声事业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    
    这位笑星的人生是灿烂辉煌的,是生动感人的,虽然有许多波折……    
    翻开这部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大开本图书“笑星.人生”你可以通过书中为您提供的四面八方的视角,窥侧到一个大明星鲜为人知的,也可以说近于绝版的人生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侧面;——爱情,亲情。交友、经商;奔走五大洲、穿梭海内外,演出,采风。主持节目.拍电视,作广告、开发网络,研究曲艺改革与发展等等,内容极其丰富、让你目不暇给,百感交集。    
    一百余幅从未公布于众,也从未见于报端的绝版照片,五花入门.琳琅满目。有同演艺圈那些一代名流的;有港澳台那些名声大振的歌王,天后的;有企事业榜上有名的成功人士的;有同娇妻、爱女,亲戚朋友的等等……    
    这些照片,姜昆都用他生花的妙笔,按着时问,地点,当时的情景。配上了他别具一格的幽默恢谐,带几分调侃的、足以调起你胃口的注释,这一幅幅别出新裁的杰作,还未排列成文,就引起了书刊界的广泛关注;我深信,看过这部书的人定会拍案叫绝、爱不释手,不信试试。    
    青汶    
    二○○四年    
    于北京中秋    
    


家情第1节 爷爷

         
    这是我和我爷爷、奶奶拍摄的唯一一张照片。我的爷爷是跨世纪的人物,他过去参加过“义和团”。我记得他跟我说过他参加义和团不知道是起义组织,他只知道是练武术的班儿,叫“义和拳”。    
    我的爷爷家庭成份是雇农。小时侯家太穷,徒步沿着火车道走,逃荒从青岛来到北京,当了饭店的小伙计。挣了点钱,开了山东馒头铺,一点儿一点儿干,又开了“同福斋”饭馆儿,从小伙计到小业主,从小业主变成资本家了。         
    听老人跟我讲,爷爷是“大善人”。有一个从蒙古草原来的学生天天在饭馆吃晚饭,后来吃着没钱了要赊帐,柜上的先生对我爷爷说:“把他轰走算了!哪有吃饭不给钱的!”我爷爷想了一会儿说:“孩子求学不容易,以后把钱记在我的帐上,要不就让他跟我一块儿吃。”这一吃就是三个月,所有的人都急了,劝我爷爷,我爷爷还是我行我素。后来,这个学生不见了,一点儿音讯都没有,几乎全家人都数落我爷爷“没长眼”。半年以后,我爷爷突然接到一张银票,附上写了几个字儿:“姜掌柜,这是该您的饭钱,奉上,多谢关照。蒙古学生”柜上的先生拿着算盘一扒拉,这张银票给的钱,整是那位学生欠的饭钱的一百倍!连地址都没有,所有的人都傻了,没见过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爷爷还是不言不语,用这钱把饭馆重新装修了一遍。从此,爷爷还落了个“大善人”的称号,爷爷也是信奉善有善报的人。    
    奶奶去世早,50多岁就死了。听我妈妈说,她可厉害了,家里成份是地主,但是从没吃过好东西、穿过好东西,抠的要命,典型的守财奴。我大姑为了参加革命剪短了头发,我奶奶气的要拿麻绳上吊,寻死寻活,我听着特别像电影里的情节。    
    我印象的奶奶除了这张照片以外,还有两个镜头,一个是她带着我在街上玩儿,她坐在小板凳儿上,只要一有救火车,    
    救护车过来,她就学着车笛儿的声音唱“靠边———、靠边———。”在有一个镜头,就是她死了,我陪着妈妈在她的棺材边儿    
    上跪着,进来一个人磕头,我们也磕头,整整磕了两天,我是磕一会儿,玩一会儿,弄的妈妈老得起来四处找我去。


家情第2节 妈妈(1)

         
    在我看来,大凡一个功诚命就的人物、都沾一个孝字。提起大孝子姜昆,用允推独步、加人一等、德配天地,罕有其匹来形容他决不过分。    
    姜昆的爷爷奶奶,接近生命旅途的终点的时候,才见到他们的隔辈人——姜昆。这唯一的大孙子,可是爷爷奶奶的心尖儿,真可谓,头顶着怕吓着,嘴含着怕化了,吃咸的怕齁着,吃辣椒怕辣着……    
    少年时代的爷爷,因为家里太穷,为了脱贫,他告别了家乡,独闯京门,从青岛沿着铁道线,踩着枕木,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北京,他从饭店小伙计做起,口掖肚攒,先开了一个山东馒头铺,接下来又开了同福斋小饭店,当上了小业主。到解放时,化为资本家了。    
    爷爷是出了名的大善人,佛家讲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个辨证唯物主义,在爷爷身上,得到了验证,也许是积因的影响。    
    姜昆所行之善举,比其爷爷,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革中,因为爷爷应了个资本家的名,被清除出京,远去乡下,劳动改造,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姜昆,心里也始终牵挂着年迈的爷爷,他曾不止一次的徒步跋涉上百里,去看望老人家,把家里啃咸菜疙瘩节省下来的一点钱,买些好吃的带给爷爷。    
    奶奶陪他的时间不长,她的人生之旅只有五十年,奶奶在世的时候,姜昆还穿开裆裤哪!但记忆力超凡的姜昆,还依稀记得奶奶的模样,奶奶的语音,以及奶奶哄他玩耍的一幕幕情景,特别奶奶给他讲的故事:一家哥俩,老大糕,老二傻……直到现在他还记忆犹新。他想把奶奶的故事传给他的下一代。他的爱女姜姗对太奶奶的故事不感兴趣,她说,什么老大糕老二傻,如今医学科学这么发达,哪有几个傻子……    
    对他的慈母,姜昆更是尊敬备至,关爱有加。母亲是位了不起的母亲,她平凡而又伟大,因为姜昆的外祖父、外祖母英年早逝,做为他们长女的母亲,八九岁立志,她那稚嫩的肩膀,便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她身下,肩儿挨肩儿的几个弟弟妹妹,都是由她一手带大的,都说老姐如母,确实不假。    
    嫁到姜家之后,她肩上的重荷更加重了,上奉公婆,下待丈夫,还要侍候孩子。让她在纷繁的家务劳动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家情第3节 妈妈(2)

    因为其父亲姜祖禹是著名书法家,母亲同父亲在一起,耳濡目染,对书法也深谙其道    
    姜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长大,母爱,高尚的母爱,像过甜的乳汁一样哺育了他,像阳光雨露滋润了他。使他从孩提时长,便懂得了孝顺这两个字的特殊的、和极为深刻的含意。    
    通过母亲在最艰难困苦时唱的那首小白菜、叶叶黄,七岁八岁没了娘的歌曲,品尝着母亲唱歌时流出的那一大滴、一大滴的泪水,他深谙母亲埋藏在内心深处,不为人知,也不想让人所知的、一般人难以忍受、也无法忍受的、创巨痛深的苦楚……    
    做为父母的长子,他知道主动去分担母亲的痛苦,他也像母亲当年对待弟弟妹妹那样,影响和带动他身后,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弟弟妹妹。    
    如今母亲已经到了八十高龄,但做为大忙人的姜昆,尽管工作任务繁重,外出活动频多,奔走五洲、穿梭海外,可他从来没疏忽对母亲的关爱和行孝、他把唯一一栋别墅,让给母亲居住,还顾人服侍母亲的衣食起居,每周,他只要在京,他都带上娇妻爱女,去同老人家团聚一下;每每这个时候,老太太总要亲自下厨,为儿子做一顿,她最拿手、也是儿子最爱吃的老北京炸酱面……    
    小的时候,他考少年宫文艺班的时候,妈妈是他的第一个观众,如今成了全中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每当上演新的相声段子,他也不忘了把母亲接到演出现场去,接受老人家的审阅;连写毛笔字的时候,他也请母亲指点。    
    姜昆对妈妈的评价极高,他说:    
    “妈妈当初有工作,后来孩子多辞掉了,因为挣的工资还不够孩子上    
    儿所的费用。街道选了妈妈做街道治保主任。三十多岁的妈妈做的那个    
    好就甭提了。可“文化大革命”一来,不让妈妈做了。原因是我爸爸家里是    
    资本家,爸爸本身是教师,属于“资产阶级”。过去管人家,现在被人    
    管。妈妈一点也不往心里去。    
    在中国,尽管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一浪又一浪,但老百姓心里的秤总    
    没倒个儿。尤其在街道上,开会的时候“阵线”分明,一回到家里,乡里乡    
    亲,左邻右舍,家长里短的依然照旧。我记得妈妈这时候的主要工作    
    是:帮不认字的林奶奶读信;帮对门的王大妈往家寄钱;替出于“阶级斗    
    争“的惊吓,神经上受到了刺激的赵妈妈开心;新结婚的小两口吵架也找    
    我妈来。    
    “文革”过去以后。街道选举,妈妈当了街道居民委员会的主任,还被    
    评为全国〃五好家庭〃的先进代表。”    
    老太太已年逾八十、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结实、精神头足、报刊、杂志、影视、每天都要接触政治、    
    经济、文化、科学、谈起来都不落伍,前些天,为了要一本姜昆外传,我给老人家所在的八仙别墅打了一个电话,253、正是老人家接的电话。    
    因为我有几年没到八仙去了。姜昆的朋友多,来往频繁,我想老人家不会记得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是,事实完全出乎我意料,    
    还没等我报上名来,老人家就知道我是哪位了,当时我十分震惊,竟老半天没说出话来。    
    老人家八十高龄,还能有这样非凡的记忆力,真让感佩不已。


家情第4节 爸爸(1)

        
    我爸爸是个老学究,最喜欢中国古代文学。他给我起名叫昆,管我第第起名叫仲,他说取自春秋,昆仲为兄弟之称。当我们家有了老三的时候,正是自然灾害最厉害的时候,吃不上穿不上。可能他老人家也饿的脑子不好使了,想不起老三该叫什么了。我们前楼的徐妈妈添了女儿,起名徐大薇。他就随大笼儿,给我的弟弟起名也叫威,不过是威风的威,    
    我妈说他:这倒好,傻子过节看街坊吃什么,我吃什么。老人家最得意的是有了我这么个有名气的儿子,所以学校里搞活动,他准带我回去让我给老师同学们好好说相声。大家哈哈大笑,他特得意,好像我说的相声都是他教的是的。    
    爸爸是老知识分子,成天钻在古文学的堆里,“之乎者也”不离口。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国贫民穷,家里经常吃不上饭,每月的24日早上,是大家最不愿意起床的时候。因为这一天,要等下午四点钟以后,才能用下个月的粮票买粮食吃,而此时,家里是一点可以进口的东西都没有。    
     不同阶层饿着肚子等吃的有不同的等法。弟弟、妹妹们哭;我这个岁数的依然到门口疯跑,疯玩;妈妈安然地在家里一边哄孩子,一边缝补破衣服;而爸爸则在家里的咫尺之地地背着手,踱着步,高声朗诵古诗: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凭妈妈的文化水平,她可不知道这“兮”字只有有声无意的一种感叹,听爸爸饿着肚子老那么嚷嚷,    
    她就说:“别兮啦,要说稀,咱们家的粥最稀,一个米粒都没有。”说得自恃清高的爸爸也赞同:“妙,妙!”    
    


家情第5节 爸爸(2)

    我是爸爸唯一的书法学生(1987)    
    姜昆的父亲姜祖禹,是位宏儒硕学之士,老人家以其妙绝古今的学识和良金美玉、冰清玉润的品格,为他的儿女们树立了北斗之望,尤为见长的是老人家那手尺幅千里、力透纸背、颜筋柳骨、腾蛟起凤的书法,更是让人赞叹不已。他的书法为国家的一些主要部分所收获,他的横平竖直的做人法则,在深深地影响和启教着他的下一代。    
    姜昆在严父的调教下,不仅掌握了老人家的董狐之笔,练得一手铁画银钩的好书法,更主要的是他具备其父亲人格的魅力,继承和发扬了其父亲树立的一代家风。    
    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正在外地演出。尽管在父亲患病期间,他请了国内最有名的中医西医,用了最好的中药西药,怎奈父亲所患之症,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正在通力攻关的课题,实在找不到回天之术的高手。只有含着痛泪,看着慈爱的父亲玉楼赴召,骑鲸西去了。    
    出于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孝子姜昆,笔醮泪水,撰文祭父。    
    祭文发在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上,使成千上万的孝男孝女,在他的真情感动下为之垂泪。


家情第6节 《忆父亲》

        
    墨花托起慈父的脸庞,拳头捶着怀念——安抚激颤的胸膛,泪水成串,挂着无尽的悲伤……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可听见儿子忏悔的呼唤?是我无能,没有解数救您出病魔的深渊,没有办法圆您对生活、对事业、对这个世界的梦想。    
    怎么是梦想?难道你有什么奢望?    
    回忆过往,您从没有想去尝试踏红地毯的喜悦,您也没有试图想每天去淋浴鲜花的芬芳。您甚至从来没有时间去琢磨生活应该怎样去报答一个辛勤的儿子对他的奉献,您也从来没有因为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而怨恨怅惘。一切都没有——梦是什么梦?想是什么想?    
    “家有半石粮,不当小孩王”。敬爱的父亲,每当您听见孩子叫您“老师”时,由衷的喜悦溶进满是希望的目光。在狭小的斗室中,在破旧的方寸桌上,您在孩子一摞的作业本上的批阅,是您对未来的蓝图的最美的构想。在破旧庙宇改成的教室,在小煤炉抵挡不住严寒包围的课堂,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讲课,是您对人生最铿锵的歌唱。每晚十一点半钟的就寝入睡送去旧日,每早六点钟开拔去校舍迎接朝阳。四十年风风雨雨的洗浴,一万四千六百天朝朝夕夕的奔忙。突然有一天,您乘公共汽车时,一位售票员认出了您是他儿时的老师,一声呼叫,叫你欢欣鼓舞,居然泪花儿盈眶。又如,您的一位您记不住姓名的学生一封长信,把自己的工作成绩分一份给了您,也使您望着那几页信笺激动万分,几夜不入梦乡。    
    就是如此的梦,就是如此的想?    
    困难时期,饥肠辘辘,您垂眼房中踱方步,“帝高阳之苗裔兮……”踏唱诗歌送辰光;十年浩劫,天昏地暗,您五七干校显身手,“迎来了春色换人间……”几声高唱补凄凉。蓦然间,您信手挥出“斯是陋室,唯吾独馨”,装置框挂中堂……    
    爸爸,您有您的世界!您每天挥毫,常年弄墨,巧耍竹管,平铺纸张。您抒发您的宁静,您展现您的胸膛,您挥就您的追求,您刻画您的理想。从赵朴初的“园丁颂”,到廖公致小蒋的文章;从屈原畅诉的“离骚”,到李清照华彩的诗行。我读着那一字字,我看着那一张张。看到了,看到父亲的如此的希冀、企盼、理想;您要的是没有砖瓦的大厦,您要的是没有梁木的殿堂。您用您的清高纯洁的情感去铸造象牙之塔,自己去攀登,一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