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那位左贤王,还是否有着其他什么手段?不过之后各方传来的消息,都是喜讯。
本阵周围十里,已无大规模的匈奴骑军存在。近九万人主力直捣匈奴中军,也是战果辉煌,至少阵斩匈奴铁骑四万人以上。其余匈奴所部,尽皆溃散。
而大军阵列紧随其后,亦有不小的斩获。总计对面的匈奴骑军,已不足二十七万人,且大多数都已处在崩溃状态。
嬴冲颇为欣喜,他原本欲将铁龙骑,作为决胜的手段,在这一战中大方异彩。
可如今看来,这已毫无必要。玄鸟赤元旗这张牌,大可以暗藏到日后使用了。
ps:推荐大神瑞根的一本新书_《江山美人志》、《弄潮》、《官道无疆》作者瑞根新书《烽皇》,历史玄幻类,崛起于草莽,发迹于战场,纵横于庙堂,本书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玄幻感受。(未完待续。)
四零五章 阪泉大胜!(二更)
阪泉原西北方向,距离嬴冲四十七里外,左贤王老上满含无奈的,看着远方。
此时战场上各处,都只有零星的消息出来。可这恰恰证明,他们正处于极端的劣势。
他可断定这战场上,至少有七成骑军的建制,已处于崩溃状态,如今这黑雾,虽是掩盖住了他们的行踪,可也同样不利于他的驾驭指挥。
对面以破虏军为主力的一记左勾拳,实在过于狠辣。不但一开始的进袭,迫使他不得不移动了本阵的方位,之后的四面扫荡,也令各部骑军,都完全混乱。此时整个战场,已是将找不到兵,兵寻不到将,一片乱麻。
须臾之后,远处一阵马蹄声响起。几个略显狼狈的身影,正飞驰而来。而前面为首之人,正是呼韩邪。
“殿下!”
匆匆赶至到老上的身前,呼韩邪立时落马跪下,满脸的愧色:“呼韩邪无能,三万骑战损近七成!”
那是匈奴军三十余万骑中,最为精锐的一部。包括九千天山圣骑,还有两万四千王帐军——
可这部精锐,却在那嬴冲的本阵面前,几乎全军覆没。甚至连对手的面,都没有见到。
“此事本王已知,非你之过!”
老上摇了摇头,而后眼神伤感的看向了南面:“我军已败!通告各部,加速撤离战场!”
天山圣骑再次遭遇重创的消息,早就有权天位禀报他得知。这也确非是呼韩邪的过失,而是一开始就已注定。
责任在他,那位少年国公的预判,也过于精准。阴阳士锁定的方位,亦恰到好处。
听得这句,在场数十余人,则都一言不发。这场阪泉之战,确实是败了,且败得极惨。此时在战场上还存活的匈奴骑士,绝不超过三十万,其中还有近七成,已脱离了他们的控制。
至于道兵,天山圣骑再次折损近半,血狼天骑那边,据说也是伤亡惨重。
呼韩邪则再次低头俯首,目含决意:“臣自请断后!”
今日匈奴左翼七部的灭顶之灾,至少四分之一的责任在他呼韩邪。七十余万骑折戟冀州,让他如何有脸面,回归部族?倒不如战死在这里,可免受辱。
“无需如此,本王已有断后之法!这次你呼韩邪,确是责无旁贷,却还罪不致死!待得回归草原,本王自然会给你定罪。”
老上一声轻哼,又略含自嘲道:“且如这气雾散了,你又能拖延他们多久?人少了的话,效果微乎其微。人多了,本王也舍不得。”
呼韩邪面色忽青忽白,神情茫然怔忡的跪在原地,
老上却已手握马缰,将马首强行转向了北面,随后再用长鞭指向了一旁:“把他一起带走,这人还有用处!那位天圣帝,一定想要他的人头。”
在他的长鞭所指处,百里长息浑身颤抖着,仿佛是在筛糠,面上血色褪尽,眼神则惶恐惊惧。
左贤王他说错了,天圣帝暂时不会要他的人头,而是想要他百里长息活着回到咸阳,成为朝争的筹码。
如今真正想要他性命的,已换成了那些曾与他有过联系的大秦世族。
可无论是哪种结局,都一样的悲惨之至;无论匈奴人能否逃出冀州,他都一样是死。
这并无什么区别,他百里长息死局已定,煊赫数百年的百里家,即将烟消云灭。
可怎会如此?他怎就会落到这地步?明明一个多月前,才刚里应外合,大破冀门郡,近百万匈奴大军肆掠冀州,使大秦北境四州危如累卵。
可如今仅仅不到五十日,就已落到了败亡的境地。左谷蠡王成为阶下囚,他百里长息,则成了左贤王老上,与大秦交涉和议的筹码。
思及至此,百里长息的嘴里已经溢下一线血丝,然后状若疯癫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嬴冲!他到底还是输了,彻底输给了那个乳臭味干的小儿。自己还是小视了他,嬴神通的唯一血裔,果然无愧父名!
他的百里家,也完蛋了——这是报应!果然天道昭彰,报应不爽!
百里长息的狂笑声,使得所有人侧目,也将呼韩邪惊醒。这位面无表情的起身之后,就直接用刀背,将百里长息击晕,而后又粗鲁的将这人绑在了马背上。
殿下说得对,这个百里长息,确实还有用处。至少咸阳城内的某些人,会不计代价的想要此人性命,那位天圣帝与绣衣卫,也会极感兴趣的。
※※※※
当前方的战事,渐趋平静之后,嬴冲就开始按兵不动。只将游骑散出,覆盖二十里方圆地域,一旦遇敌,可以第一时间向中军示警。而秦军各部则在保持必要的警戒之余,尽力清扫周围残敌。
之前当灰雾开始的时候,嬴冲下达的军令堪称激进。可当胜局抵定,他的做法,却又趋向于保守。
只因灰雾的范围太广阔,按照王承恩的说法,这雾至少覆盖了周围百二十里地域。
此人之前才从九霄云外回归,在云空之上能够尽窥整个阪泉原战场,估测的准确性无需置疑。
于是嬴冲也就放弃了,继续追击的打算。此举固然有利于匈奴大军撤离,可他也不敢将麾下的士卒,置入险境。
老上擅于骑战,用兵变化多端,绝不缺反击的勇气。他们要在这黑雾中行进追击,可谓是寻死。
便是他自己,也可以想出数种方法,对追袭的秦军施以打击。这灰雾无疑是最佳的保护色,可令秦军蒙受重创而无可奈何。
如若他麾下这四十余万人,都是边军精锐,嬴冲就可无惧老上的手段。可惜不是,这里二十二个师加上一万禁军,有十九个师是暂编师,
只从这‘暂编’二字,就可知道,这不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冷静应对的精锐之师。
其中一大半,都才合训不到一个月——
故而嬴冲,宁愿将他麾下的大军,如乌龟壳一般收拢在附近,也不愿冒险。
不过这雾维持的时间,却比两位大阴阳师预计的还要长些。
嬴冲猜测对面,应当是又用了什么术法。使得阪泉原的黑雾,整整维持了一个半时辰,这才陆续消散。
嬴冲的龙视术,首先恢复了过来。他发现前方的匈奴铁骑,已经不见了踪影。
不过在前方战场上,倒下的尸首,至少达二十五万人以上。其中近八成,都是匈奴骑士。
还有大量无主的战马,散落在了战场上。或是哀鸣着,陪在他们的主人身边,或是受伤无力的卧倒在地。
此外各部,还有着零零散散大约三万左右的俘虏。而临河的坞堡那边,那些冀北世族之军,亦有大约九万人存活。
而整个战场,最惨烈的地方,就位于他的本阵之北。那个方向,赫然现出几个巨大的深坑,还有蜘蛛网般的沟壑,延展十里。
里面的匈奴人尸骨,足有两万余具,一部分已被烧焦,正散发着肉香。
嬴冲不由凝然,心想这土元之法,果然是阴阳术中,杀伤力最大的一种!云光海一人之力,也确可抵二师之众!
这里没有四万人,然而那九千天山圣骑的战力,又何止四万?
“军中书吏何在?”
王承恩亦将整个阪泉原,都映入到眼中,也是喜上眉梢:“安国公于阪泉原大溃匈奴一百一十万二人,斩首七十九万级,降获十二万众!还不速速拟稿?咱家要上奏陛下,露布告捷!”
赢冲闻言,只觉下巴都要掉落了下来。无不错愕的看向了王承恩:“有这么多?”
他刚才已仔细估算过,对面有匈奴骑军四十三万,步军十四万,总数才五十七万人出头而已。
降获十二万众倒是对的,可此时战场上匈奴人的尸体,最多也只二十九万人左右。
哪怕是加上一个月前的宿州城大胜,总数也只四十五万多一点。这个斩首七十九万级,未免也太夸张了——
“如今我秦军之内,都是如此,已成惯例。”
嬴宣娘却哑然失笑:“那枢密院赏罚苛刻,无论各处军功上报,都要先削去三成。如今我军大胜,冀州战局已至尾声。接下来自是要议功论赏,往朝中多上报一些,才能多要些好处。便是父亲,他也曾向朝中报功,斩首七国之军一百一十万级呢。”
嬴冲思忖了片刻,而后了然,当下感激的朝王承恩一礼:“多谢公公提点!”
他岂不知这虚报战功之事?只因这些日子以来,担忧被朝中之人抓住了把柄,这才一直如实奏报。
这时他却忘了,如今朝中的形势,已经变局在即,自家的安国府,亦是今非昔比。
虚报些战功,别人能拿他怎样?且为自家部属谋福祉,也是他这主帅该为之事。
王承恩却急忙让开,然后又朝着嬴冲镇重回礼;“是咱家该代陛下,感谢国公才是。阪泉原之胜,国公大人一力回天,平定北境。陛下他,终可安枕无忧!”
恰在此时,周围十数里抵御。欢呼之声又如海啸般的响起,激荡澎拜,直冲霄汉!
ps:三更九点后,还是补更,补偿大家(未完待续。)
407。第407章 离别入手(补更)
当捷报发出之后,嬴冲仍有些心虚。毕竟这斩首的功绩,是直接翻了三倍!
且他思绪亦有些沉重,这次秦军的伤亡也不小,足达九万人。而五万名伤者中,估计最后能活下来的,不足三分之一。
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追击老上的残军。
阪泉原这一战,他已歼敌大半。可仍有总数达二十万的匈奴骑军,追随左贤王老上逃离。
故而这冀州战事仍未了结,还必须辛苦一段时间,用于收尾。
而就在他安排全军追击的时候,又有一个请见的消息,传到了他这里。
“冀宛义军第三暂编师的镇守使,要求见本公与王公公?事关离别钩与明教?”
嬴冲微觉讶异,不过他随即就平静了下来:“义军第三暂编师的镇守使,是叫田承嗣吧?唤他过来。”
这个田承嗣,并非是大秦世家中人,而是一位地方豪强。此人手里不但有着一个名叫‘血枪会’的江湖帮会,还另有着良田五千顷,坞堡两座。
这次嬴冲北伐冀州,此人是第一个响应的地方势力,且以其一家之力,就组织了近万人投效。于是被嬴冲委以镇守使之职,统领一师之众。
不过据王承恩说起,这人曾与百里长息有过联系,且与光明神教不清不楚,不太可靠。
可今日此战,这田承嗣不但未曾掀起叛旗,反而是全力以赴,挡住了匈奴铁骑的冲击。展现的能力,很是不俗。且一身修为,只怕不会弱于玄天位,甚至可入上柱国。并非是如其表面展现的,只有区区大天位的修为。
嬴冲很感兴趣,不论是那离别钩还是明教,都很让他在意。想要听听看,那田承嗣会给他带来什么样消息。
又或者,是真正的致命之击!在自己最得意,最放松之时到来——
很快那田承嗣,就已被人带到了他的马前。此人中等身材,却虎背熊腰,四肢壮硕。面貌堂堂,五官端正,让人易生好感。而此时这位的手中,正提着一位少女。
“国公大人,王大使!”
田承嗣放下那女子之后,就直接半跪一礼:“此女为光明神教圣女谷云舒,之前欲蛊惑末将叛离大秦,今特将其擒拿,献于国公大人!”
“明教圣女?”
王承恩轻咦了一声,淡淡的扫了那女子一眼,却没怎么在意:“你知那离别钩方位?此物如今何在?”
光明教的圣子圣女,足有十五六人之多。在明教内部虽是地位崇高,可在绣衣卫看来,地位却远远比不得那三位正副教主,四大光明使者,四位护法天王与五散人。
擒拿住明教圣女是一功,可却不及离别钩。此物关系到嬴冲的性命,他不能不在意。
如今这位安国公,已是大秦柱石,绝不容有失。
嬴冲则是定目看着那女子,发现果然是谷云舒。此女正处于昏迷状态,浑身钉着十几根镇魂钉,可见这田承嗣是真心实意,并无歹心。
看来前次一别之后,此女状况不佳——
“离别钩就在末将这里!”
那田承嗣一边说着话,一边从袖内取出一把明晃晃的云纹长钩。
此举令周围的侍卫与原半山等人大为警惕,纷纷手按兵刃。不过田承嗣却无动作,只将那‘离别钩’捧在了身前,依旧跪立不动。
“袖里乾坤之术?有意思!”
王承恩冷笑,此人被引到嬴冲面前的时候,就已被搜过了身,可却仍能暗藏兵刃。
这分明是依靠袖里乾坤之术!此人除武道之外,竟还有着一身不俗的玄法修为。
不过王承恩虽惊奇,却也没什么其他的反应。只需这位不是心存叵测,他管这人修为如何?
至于离别钩,王承恩亦未动手去接。一是因此物关涉嬴冲性命,不便接手;二则是离别钩,可算是安国府的缴获。他再怎么好奇,也不会去碰。
嬴月儿却毫不客气,探手一抓,就将那钩取在手里。只见这钩长约三尺,两面开刃,顶端则似弯刀般的弧形,那云纹亦是玄奇之至,仿佛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
略略感应了一番,嬴月儿就已微微颔首道:“是真的!”
随后她就用手在离别钩的外缘处一抹,嬴冲立时就觉那股萦绕在他脖颈处的异力,渐渐消散。
这大患解除,不止是王承恩等人眼现喜色,嬴冲同样也觉轻松。他虽不惧此物,可这离别钩若还握在天庭手里了,会使他寝食难安。
王承恩的注意力,却再次转移到了田承嗣的身上,双眼微凝:“此物从何处寻来?”
“持钩之人,就在末将第三师军中,与明教圣女沆瀣一气。”
田承嗣抱拳解释:“末将擒拿这谷云舒时,也知道了此人的踪迹。”
“原来如此,是灯下黑。”
王承恩‘嘿’的一笑。而后微一拂袖:“如今军情紧急,你可告退了。你田承嗣的功劳,本公都已记住,必定禀知陛下,重重有赏!”
那田承嗣也不废话,一礼之后,就退了下去。
看着此人背影,嬴冲却是陷入了凝思。心想这件事,只怕没那么简单。估计王承恩,也已察觉了。
不过他却暂时没空理会,如今还是追击左贤王老上要紧。
接下来的排兵布阵,嬴冲却是用心良苦。特意把那七万新降之军,安排在了最前方,作为全军先导。后方才是破虏军主力,还有十个冀州暂编师,分置于左右两翼。
此举一是令新降之军,有机会戴罪立功;二则是把这些人,当成了肉盾使用。一旦老上反击,那么这七万降军,正可待为挡刀。
人皆有私心,他没可能一视同仁,把这些冀北世族,也当成自家的亲信部属来看待。
大约一刻之后,他麾下这四十余万大军,就又井然有序的。往安沙县的方向行进。
这时却又有人来求见,而这位的身份,正是左贤王老上遣来的使者。
嬴冲没怎么细思,就直接让他的亲兵赶人。
在这个时节,他可没有与老上握手言和的兴趣。
嬴月儿曾说日后蒙古人崛起,几乎统一了北方草原。那草原天骄成吉思汗,终成为他最棘手的大敌。
可那毕竟是二十几年后的事情,他暂时理会不来。
在他看来,匈奴人如一直都保持强盛,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朝中大变在即,他现在是该给这北方强敌,寻些麻烦了。
只有将平衡打破,那蒙古人才可能对匈奴动手,
且匈奴左翼七部在冀州之地肆虐,令冀州无数秦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他嬴冲,怎可能就此罢休!又岂能不做些回报?
ps:第三更,补偿欠更!另外再求下下个月的保底月票。
408。第408章 另有收获
距离阪泉原决战一个半辰之后,嬴冲策马立在安沙县城前方,无可奈何的看着那漫山遍野的羊群。
匈奴骑军从此处逃离之后,老上将囤积在此的二百四十万头牛羊,都全数驱赶堵塞住了大道。构建出了一条由牛羊组成的城墙,拦截住了秦军去路。
“要将之驱散,至少也需两个时辰之后。此人之能,确非是左谷蠡王能够比拟——”
嬴宣娘却是颇为佩服:“不过这倒也是好消息,等于是我们手中,又多了五六百万石粮食,”
嬴冲微微颔首,面上也现出了笑意。
原本一头羊身上的肉,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到二石的。不过肉食并非米粮可比,一斤肉可以抵得好几斤小麦。
加上李靖那边的缴获,还有匈奴人强征的粮食,冀宛二州渡过这次的灾年,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