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仲等人一听,这话可不是能随便承认的。大惊失色,连忙跪下,“大王息怒,大王息怒。”
纣王怒火未消,大袖一拂,转身离去。费仲尤浑连忙跟上。留下一群大臣大眼瞪小眼。
商容叹息一声,问道,“太师,这可如何是好?”
闻仲道,“罢了,便去下令,让各地诸侯自行负责赈灾之事吧。”闻仲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让各地自行处理。
大旱之后,饿殍遍地,那些诸侯又怎能负担得起这么大的消耗。东南西三镇伯侯向有清名,号召了各自手下小诸侯,总算将民众安置下来。那北伯侯崇候虎,却天性残暴不仁,就算遇到这种大的旱灾,他依然故我,借着这个机会,打死压榨盘剥手下小诸侯。凡是不能按照他要求的数量拿出钱粮的,就被他以反叛的名义抓走,斩首示众,乘机铲除异己。
北地百姓雪上加霜,就是那些诸侯也有不少被逼得家破人亡。那些诸侯无奈,只好联合起来,准备反抗崇候虎。
七年春二月,北海共有七十二路诸侯起事,以袁福通为首一路往崇候虎的老巢崇城进逼。那些依附在崇候虎手下的诸侯,尽是残暴不仁之辈,吸尽民脂民膏,百姓恨之入骨。袁福通这一打,当地百姓纷纷呼应,打开城门迎接义军。
崇候虎手下那些诸侯平时欺负百姓还行,一旦打仗,就没有一个能摆上台面。一个接一个的城池被攻克,最后只好缩回崇城固守,一面以加急文书禀报朝歌,请求援兵。
纣王得知北海反了七十二路诸侯,急忙下令,让太师闻仲奉敕征北。
第三卷 劫数再起看封 第一一七章 进香 暗战
自从走了闻仲,纣王没有管束,更是夜夜笙歌,沉迷酒色,往往旬日不上早朝。这一日,商容等人半夜进宫,一再督促下,纣王方才早朝登殿,设聚文武。
大臣觐见之后,便有近侍喝道:“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乃是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三圣宫降香。”
纣王灵智被蒙蔽后,许多事都没了印象,问道:“女娲有何功德,要孤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知道纣王如今的毛病,暗暗垂泪,奏曰:“女娲娘娘乃大功德圣人,昔时仅有巫妖二族,娘娘与圣父造人,得功德成圣。后来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娘娘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
纣王听了,方才明白,道:“准卿奏章。”纣王还宫。旨意传出:次日天子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女娲宫进香。
次日纣王带着满朝文武,驾出朝歌南门,家家焚香设火,户户结彩铺氈。三千铁骑,八百御林,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随行,前至三圣宫。纣王离开辇车,走上大殿,跪拜焚香;文武大臣随班拜贺。纣王观看殿中,只见:
殿前华丽,五彩金妆。金童对对执幡幢;玉女双双捧如意。玉钩斜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婆娑,万对彩鸾朝斗。碧落床边,俱是舞鹤翔鸾;沉香宝座,造就走龙飞凤。飘飘奇彩异寻常,金炉瑞霭;袅袅祯祥腾紫雾,银烛辉煌。
纣王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三圣圣像,那玄天圣人暂且不说,女娲与后土却是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便要命人取来笔墨,题诗以记。
首相商容在一旁见纣王神色不堪,又要去笔墨题诗,想起纣王胡闹之时在宫中四处乱题艳诗,心中一惊,急忙上前启奏曰:“三圣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圣庙之处,不容亵渎。老臣请驾拈香,乃是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既然祭祀完毕,这就回宫吧。”
纣王冷哼一声:“孤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
这时忽然脑中一个声音冷哼一声,纣王猛地打个激灵,随即一阵绝大得威压从神像传来,纣王以及众臣身不由己,屈膝跪下,连连磕头。
等那威严散去,纣王才知道厉害,乖乖息打消了心中的胡思乱想,由众臣簇拥着返回朝歌。
且说那女娲娘娘三月十五日降诞之说,本来就是无稽之谈,人间凡人谁人能知道女娲何时生辰,便是三届之中,也唯有伏羲一人而已。只是第一代人族觉得女娲是造人那天成圣,故而将那天就当作圣诞之日,日后代代流传下来,便成了女娲的诞辰了,却也实在好笑。
那女娲也不计较,在每年三月十五日,便与娲皇宫中接受三界人族的跪拜。这天白石和女娲也前来娲皇宫中,为女娲“祝寿”,便在纣王跪拜之后,白石忽然冷哼了一声,并将神念分一股往人界而去。
女娲和后土见白石忽然如此,不知是何用意。自从会商封神榜之后,因为鸿钧蒙蔽了天机,所以圣人的演算天机之法也不能随意运用了,除非接触到了某人才能算出与他有关的一些事。
很快白石便惊醒了纣王,并将此事向二女说明。女娲眉头一皱,喃喃道:“却又是何人在算计?又是何用意?”后土也一脸迷惑。
白石便将人间商周的形势解释一番,二女顿时恍然大悟,同时也猜出背后使坏的不是原始就是准提。
那准提自从得知封神榜以后,便趁机布置了不少的棋子,而纣王进香正是关键的一环。以女娲的脾气,只要纣王失德,亵渎圣人,惹怒了女娲,女娲就一定会让他好看。如此一来,殷商衰,西周代商,必然大战迭起。
截教虽然现在借殷商之势大盛,但只要商周开战,便能大肆削弱截教势力,同时又能凑满封神之数,自己还可以从中度化一部分人去西方,真是一举三得。况且日后等周朝得了天下后,散宜生乃是开国之臣,位高权重,少不得会宣扬西方教义,如此一来,西方教大兴之日不远亦。
准提得打算确实不错,现在天机一片迷茫,任何圣人都不能算出纣王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亵渎圣人。想当然得就是殷商当灭,西周当兴。还顺便离间了截教与玄天教之间得关系,如此一来,通天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通天如果想要保殷商,便是与女娲交恶,白石也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通天四面树敌,哭都哭不出来。如果不是白石前世就知道一些封神得细节,还真的让准提得逞了。
准提机关算尽,但是在纣王进香的时候也不敢用神念在一旁窥视。殷商乃是人间宗主国,纣王进香之时,女娲说不定就会用神念查探,如果自己不小心被她发觉,起了疑心,后面的手段就不好用出来了。
等到纣王进香完成离去之后,准提用神念前去三圣庙查探,却发现本来计划好的事并没有发生。准提大惊,难道是有人坏了自己的计划?准提想来想去,也不能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所有的圣人里面,最有可能的只有白石,但是就算白石也不能参透天机啊。何况,如果是白石的话,他会这么好脾气的不找上门来?
准提无奈,既然算计女娲出手不成,只好启动另外的计划,让殷商大乱起来。
第三卷 劫数再起看封 第一一八章 苏护反商(上)
那纣王进香之后,虽然当时被圣人威严惊醒,打消了亵渎圣人的念头,但是自从看见了女娲与后土的美貌之后,人世间的女子便成了粪土,每见六院三宫,真如尘饭土羹,再也不能看的入眼。
那费仲、尤浑最擅长揣摩纣王心思,看出了纣王整天无精打采的原因,便上前启奏道:“陛下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配尧、舜,天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何思不得,这有何难。陛下明日传一旨,颁行四路诸侯:每一镇选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忧天下绝色不入王选乎。”(八百真各一百名,真不好养活。看《封神》时只好如此感叹)
纣王大悦,“卿所奏甚合孤意。明日早朝发旨。卿且暂回。”
次日早朝,纣王破天荒的早早就来到,等文武百官朝贺完毕,纣王便下令:“即传孤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孤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情性和婉,礼度闲淑,举止大方,以充后宫役使。”
纣王话音刚落,就有一人应声出奏,道:“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君有道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后宫美女,不啻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妃后。本朝以来,选秀之时,皆有定例。若擅开此例,恐失民望。臣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此时水旱频仍,乃事女色,实为陛下不取也。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杀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于庭,芝草生于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昼晴,稻生双穗;此乃有道兴隆之象也。今陛下若取近时之乐,则目眩多色,耳听淫声,沉湎酒色,游于苑圃,猎于山林,此乃无道败亡之象也。老臣位列朝纲,侍君三世,不得不启陛下。臣愿陛下:进贤,退不肖,修行仁义,通达道德,则和气贯于天下,自然民富财丰,天下太平,四海雍熙,与百姓共享无穷之福。况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爱其民,惜其财费,重其使令,虽尧、舜不过如是;又何必区区选侍,然后为乐哉?臣愚不识忌讳,望祈容纳。”
纣王经进香一行之后,似乎又清醒了不少,沉思良久,“卿言甚善,孤即免行。”
到了纣王八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朝觐于商。那四镇诸侯乃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此时太师闻仲尚在北海,剿灭袁福通,纣王宠用费仲、尤浑。各诸侯俱知二人把持朝政,擅权作威,少不得先以礼贿之以结其心。
内中有冀州侯苏护,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刚方正直,哪里知道奔竞夤缘;平昔见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执法处分,不少假借,故此二人俱未曾送有礼物。也是合当有事,那日二人查天下诸侯俱送有礼物,独苏护并无礼单,心中大怒,怀恨于心。
等到大朝之日,四镇诸侯整齐朝服,轻摇玉珮,进午门,行过九龙桥,至丹墀,山呼朝拜毕,俯伏。纣王慰劳完各位诸侯之后,命首相商容、亚相比干于显庆殿治宴相待。四臣叩头谢恩,离丹墀前至显庆殿,相序筵宴。
天子退朝至便殿,宣费仲、尤浑二人,问道:“前卿奏孤,欲令天下四镇大诸侯进美女,朕欲颁旨,又被商容谏止;今四镇诸侯在此,明早召入,当面颁行,俟四人回国,以便拣选进献,且免使臣往返。二卿意下若何?”
费仲俯伏奏曰:“首相谏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容纳,即行停旨,此美德也。臣下共知,众庶共知,天下景仰。今一旦复行,是陛下不足以取信于臣民,切为不可。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淑性,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役使。况选一人之女,又不惊扰天下百姓,自不动人耳目。”纣王听言,不觉大悦,命人宣来苏护。
苏护即随使命至龙德殿朝见纣王之后,纣王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孤闻卿有一女,德性幽闲,举止中度。孤欲选侍后宫。卿为国戚,食其天禄,受其显位,永镇冀州,坐享安康,名扬四海,天下莫不欣羡。卿意下如何?”
苏护见费仲尤浑也在场,便知道是二人的诡计,正色而奏曰:“陛下宫中,上有后妃,下至嫔御,不啻数千。妖冶妩媚,何不足以悦王之耳目?乃听左右谄谀之言,陷陛下于不义。况臣女蒲柳陋质,素不谙礼度,德色俱无足取。乞陛下留心邦本,速斩此进谗言之小人,使天下后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纳言听谏,非好色之君,岂不美哉!”
苏护与其铿锵,不卑不亢,纣王顿时心有所感,眼中时而迷茫,时而清明。费仲、尤浑一见,心中大呼不好,尤浑悄悄上前一步,挡住纣王眼光,费仲却掏出一个锦盒来,悄悄打开,里面乃是一粒珠子,一缕清淡之极的香味飘出。
纣王闻了这香味,顿时眼中清明散去,大笑曰:“卿言甚不谙大体。自古乃今,谁不愿女作门楣。况女为后妃,贵敌天子;卿为皇亲国戚,赫奕显荣,孰过于此!卿毋迷惑,当自裁审。”
苏护闻言,不觉厉声言曰:“臣闻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昔日有夏失政,淫荒酒色;惟我祖宗不迩声色,不殖货财,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克宽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邦乃其昌,永保天命。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败之道也。况人君爱色,必颠覆社稷;卿大夫爱色,必绝灭宗庙;士庶人爱色,必戕贼其身。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业,必自陛下紊乱之矣。”
要说苏护既然能做到一镇诸侯,怎么能愚蠢到这种地步?王宫之内,如此顶撞君王,如果惹得君王发怒,岂不是有死无生?再说了,女儿嫁给当今王上,也不算辱没了自家,就算不愿意,也大可委婉一点说出来啊。
这里面确实有蹊跷之处,那便是费仲手中的那粒珠子。书中暗表,那珠子有人用一只麝妖的麝香以左道之法练成,若是不曾防备,闻到这香味,便迷失了本性。然邪法之类,最怕的便是那浩然正气。所以费仲、尤浑只能让那香味慢慢散发出来,就和慢性毒药一样,让纣王神智不轻。对苏护虽然也有影响,但是这等忠烈之人,却是仍然能坚持本心。至于二人从何得到这珠子,却是大有来头,日后自知。
纣王本来就被蒙蔽了灵智,听了苏护的话,勃然大怒,就要下令将苏护拿下,费仲、尤浑二人,连忙阻止道:“苏护忤旨,本该勘问;但陛下因选侍其女,以致得罪;使天下闻之,道陛下轻贤重色,阻塞言路。不若赦之归国,彼感皇上不杀之恩,自然将此女进贡宫闱,以侍皇上。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纣王闻言大喜,这才放过苏护。
那苏护回到驿亭,心气难平,又被那邪物所惑,一时失了计较,取来文房四宝,就在午门墙上题诗,“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然后领家将迳出朝歌,奔冀州而去。
第三卷 劫数再起看封 第一一九章 苏护反商(下)
那纣王见苏护当面劝谏一番,不能遂愿,心中不悦,也不去想费、尤二人日此作法到底是什么用意。只要稍微聪明一点的人就能发现费仲、尤浑的作为不妥,先是提起苏护的女儿,然后又让自己放过苏护,在纣王和苏护那里都是当了坏人,如果说没有更大的图谋,那是谁也不会相信,可惜的是如今的纣王却没有半点往昔的精明。
这时,有人前来禀告,苏护午门题反诗之事。纣王听了,怒不可竭,就要亲征冀州,活捉苏护。
那些文臣武将都知道了这事的因果,那苏护乃忠良之士,素怀忠义,如今触忤天子,自欲亲征,冀州休矣。
将军鲁雄启奏道:“苏护得罪于陛下,何劳御驾亲征。况且四大镇诸侯俱在都城,尚未归国,陛下可点一二路征伐,以擒苏护,明正其罪,自不失挞伐之威。何必圣驾远事其地。”
纣王道:“四侯之内,谁可征伐?”那崇候虎又败在袁福通手下,急需立功,费仲收了崇候虎诸多好处,奏曰:“冀州乃北方崇侯虎属下,可命侯虎征伐。”纣王即准施行。鲁雄知道崇侯虎乃贪鄙暴横之夫,大军所过,黎庶不安,便又推举姬昌。纣王准奏,令二侯即日出兵,擒拿苏护。
那四镇诸侯与商容,比干饮宴未散,忽然接到旨意,虽然姜恒楚,鄂崇禹,姬昌尚有疑问,但是纣王既然下了旨意,也只能听命。姬昌让崇候虎先行前去,自己却要先回西歧。
苏护在回冀州的路上,也为自己的莽撞感到不解,心中也有了悔意。回到冀州家中之后,苏护将朝歌之行说罢,道:“也不知为何,竟然做出这等冲动之事。想必随后就有大军前来,若是好言相商,便将妲己送到朝歌,若是来人想要威逼我等,却是要先胜上两场,让纣王也不敢小看我冀州。”诸将同仇敌忾,日夜防备,不敢稍懈。
话说崇侯虎领了人马,即日出兵,离了朝歌,望冀州进发。到了冀州,早有探子将军情报告给苏护。
苏护得知来人后,大怒曰:“若是别镇诸侯,还可商议;此人素行不道,断不能服软。不若乘机大破其兵,以振军威,且为万姓除害。”便点兵出城,
那崇侯见苏护与他见礼,也不理睬,问左右:“谁与我擒此逆贼?”崇候虎手下,尽是些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