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中华再起-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二月二十九日,法国神甫马赖进入广西西林传教,被知县张鸣凤处死,因此引起法国与中国的外交冲突,张鸣凤也因此被朝廷切责。

    当然,举国上下除了张华轩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成为了法国向中国大举动员兵力的借口。

    五月时,沙俄军队一千五百多人进入黑龙江,设立军屯,而黑龙江将军奕山只是说要阳抚阴防,相机驾驭。

    这显然是沙俄在配合英法,预备在中国火中取栗。

    同月,美国人克宁汉在福州被殴打至死,美国公使因此提出严重抗议,不过接着又要求与中国互相派驻使节,并向清廷递交国书。

    清廷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下令将国书送还。当然,就算没有淮军,清廷也会把国书送还地。

    总之进入一八五六年后,洋人深入内地渐渐增多,而且来华的军舰与军队也日渐增多,光是海州一地,就明显看出异常来。

    周攀龙身为知州知道厉害,暗中不知道向张华轩禀报了多少次,而得到的指示当然都是与对方友好相处,不要生出事端来,今日骤然出事,而主事者不论是丁宝桢还是左宝贵,却都不是他能驾驭得了的。当下心中叹息,知道此事必定引发极大的争端,却只得向丁宝桢回道:“这是英夷自印度来的舰队,好象有一个司令官,军衔还不小,说是前来海州停泊,并要与海州和淮安的领事们会面,这些事对英夷来说也是常事,反正他们守法便是,所以和下官打过招呼后,就让他们在军港内停泊了。”

    看到丁宝桢不置可否,周攀龙忧心忡忡的接着道:“英夷在军港里有三艘大船,每艘都有三千吨的吃水,而且是帆船和轮机动力,英夷海军训练有素,咱们地水师学堂开办才一年多点,学员们还跟着教官们厮混,到目前为止,出海不过几次,最大的行动是去封锁长江,而且没有象样的对手。还有,咱们的军舰是买自美利坚淘汰的军舰,已经老旧的很,而且我们的军舰火炮只有三十几门,而英夷地军舰每船配给膛线火炮多则九十余门,少则七十余门,一舰就当得咱们四舰地威力了。而且,英夷在广州和香港也有军舰,随时可以调至海州…”

    说到这里,周攀龙几乎要绝望了,他再也顾不得上下级的礼仪,几乎是向丁宝桢吼道:“我们地军舰被那个英夷教官带出海了,是大帅吩咐,前去天津威胁满清海防,现在海州已经无可战之船,咱们只能被动挨打!”

    他转头看向左宝贵,怒道:“左军门,这一次你闯的祸事大了!”

    周攀龙说的这些,丁宝桢身为军令部长当然也是清楚,眼看着左宝贵被周攀龙说的目瞪口呆,他却是形若无事,看着激动万分的周攀龙,丁宝桢下意识的抖了一下自己的衣袖,先做出一副相臣模样来,然后向着周攀龙极为镇静的道:“英夷船太强也上不来岸,淮军又不比清兵那么没用,老哥也不必太过担心了。况且大帅知道这件事,也会说左冠廷做的对,并不会当真责怪的。”

    看着仍然愁眉不展的周攀龙,丁宝桢微笑道:“周老哥想必是担心打起来会影响海州的贸易吧?这个仍然不妨,等打下北京,咱们的出海口就多了,地盘也大了,区区贸易之利,也并不太过放在眼里。”

    身为一个进士翰林出身的淮军重臣,丁宝桢的思想其实仍然停留在小国寡民男耕女作的传统思维方式上,虽然他也知道世界大势再不可逆转,不过无论如何,他不会真正从心底里认同贸易利国的说法的。

    如果能与英夷彻底交恶,然后打上几场恶仗——丁宝桢不认为淮军会输,身为军令部长,他对英国士兵的装备训练和士气都有所了解,他相信英军一个连队与淮军一个队之间对决的话,百分之百是淮军获胜,因为淮军的武器装备略胜一筹,而训练与士气,更是远在对手之上。如果是大军团会战,淮军的胜算仍然极大,因为淮军这些年来极重火炮的铸造,虽然在开始时是因为造炮比造枪更加方便快捷,而到了这个时候,放眼全球,能在火炮配给上与淮军相比的列强陆军寥寥无已,反正英军是不在其中的,而英军唯一的机会,当然就是军舰上的炮火支持。不过丁宝桢并不认为淮军会蠢到在海边敌舰射程内与英军交战。

    他抚须微笑道:“海州有炮台之利,这两年来就没有停修过,敌舰想要如虎门那般逞威,在海州则一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而他们的陆军,嘿,绝不是我淮军的对手。”

(202)急报

    周攀龙也知道丁宝桢的话多半是事实,只是身为海州的地方官,这些年来眼看海州由一个内地普通州府一跃而至今日繁华,若是一启战端,英国有海上霸主之利,陆地打不过,海上却是麻烦的很,若是长期争战,怕是贸易断绝,为祸甚大。

    当下仍然向着丁宝桢紧持道:“虽然如此,不过战和大事当由大帅做主,下官认为,还是早些禀报大帅知道的好。”

    丁宝桢有些不悦,觉得这知州太过迂腐,也太小瞧了自己。不过既然对方把张华轩这顶大帽子压了过来,他也只得勉强答道:“这也是正理,交给大帅料理吧。”

    说罢,他看一眼四周寂寥的城市,没来由的也是一阵心乱,当下又摆手道:“城内出了这么大乱子,左冠廷你与警察部和内卫多行巡视弹劾,并派兵到水师学堂、海边岸炮炮台那里知会巡防,海州这里有不少炮台,岸炮大约有三百多门,大帅留下了一个炮兵团驻防,一时半会的就是打起来也不妨事,不过小心没过逾,万事小心的好。”

    “是,请大人放心。”

    左宝贵此时也知道自己惹了大祸,不过身为海州镇总兵就算让他重新选择一回,怕也还是如同刚刚那般处理,所以倒也不有什么可后悔的。

    当务之急,当然还是迅速把事态稳定下来,至于下一步的交涉,当然还是由大帅掌总负责。

    一想到张华轩会总责此事,左宝贵原本有些慌乱的心情立刻安定下来,他向丁宝桢敬了一个军礼,又向周攀龙等人颔首为礼,然后便带着自己的手下匆忙离开,赶往水师学堂和岸防炮台去做准备。

    丁宝桢眼见他离去,自己也无心思继续前往水师学堂,反正学堂的老生和精英都跟随着教官前往北方了。这时候闹出事来继续前往,看着那些留守的英夷心里未免不是味道…

    周攀龙待丁宝桢回到住处后便匆忙告罪离开,今天的事丁宝桢和左宝贵还有城内的内卫都会向大帅行辕禀报的,不过无论如何他身为海州的主官也必须提出自己地看法,而且他极有信心,大帅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向自己的建议上倾斜。

    写完信后,这位中年州官叫来一个满脸干练之色的家人。将封好的信件交给对方,吩咐道:“连夜骑双马走,一路换马不换人,到徐州后就到帅府投递,等回来后我好生赏你。”

    按常理来说,地方官府有事禀报张华轩时一般使用的是公家的邮传驿道系统,明清之际驿站当然是**地由来,崇祯皇帝因为驿站糜费银两且又扰民而毅然罢废,结果失业的驿卒李自成逼的他到景山上吊,而到了清朝…驿站显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

    淮安的改革从一开始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想象建立了淮安那样高效的现代政府与军队之后,张华轩还会耐心使用老旧不堪的封建时代的残留。驿站系统早就被在全境内取消了,代之而起的,就是营务处和未来内阁管辖下的邮传部了。

    这个部门按说要在下个世纪才会由清廷设立,现在它出现在中华大地早了几十年有光阴,不过这并不妨碍这个新兴地部门成为淮军境内公文通报人员书信往来的重要机构,它的快捷方便与实用性早就得到了检验,而在部门之内。也有专门为官员和地方密探们准备的秘密直达通道。

    至于淮军,当然还是有军中特有的渠道,并不与民用相混淆。

    原本周攀龙也可以使用邮传部的邮车,等第二天一早邮车起行时赶往徐州。不过心急如焚的他根本不可能采用这样的办法,因为邮车后面载有信件,车身内还搭坐着出行地百姓,沿途总会有人上下,而信件当然也不全部是寄到徐州府…这样显然是太慢了。

    他希望大帅能接受他的建议,迅速赶到海州来与英国人接洽议和,虽然海州的英国领事李泰国没有在淮安的领事赫德好打交道,为人显地傲慢自负,不过周攀龙相信。这种大事不是一个小小的李泰国可以一个人做主的,而英国方面肯定会派出一个明智而又有决断力的使节来与淮军大帅会谈。

    不论是赔银子还是关掉甚至杀掉几个海州镇的将士,周攀龙都认为是值得的。身为海州的最高长官,他深知海州这个欣欣向荣的港口城市花掉了多少白银,而现在这个城市刚刚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承担巨大地商业活动而创造出可观的利润来,如果让战火毁掉这一切,那么实在是让他无法接受…绝不可以。

    哪怕是赔上他自己的性命。杀掉他这个地方长官来谢罪议和。周攀龙也觉得是值得的。

    海州的乱子在两天后的清晨传到了徐州城内,周攀龙的做法果然是有先见之明。他地呈报比海州镇左宝贵地呈文要快了半天。比丁宝桢的邮传车要快上整整一天地时间。

    送信的只是个州官的小厮,所以还在帅府外耽搁了小半个时辰,直到帅府的中军镇值星官听闻有州官送来急件,这才出来接了信,然后打量了那个送信人半天,再看看信封上的海州州衙的印信,这才带着怀疑之色向着那个送信人吩咐道:“等着吧,一会大帅见完了人,就给你呈上去。”

    送信的只是周攀龙的家仆,在来徐州之前每天见到最大的官儿就是自己家的主人,此时呆在帅府门前,张华轩早晨有习惯会见人说事,这时候一队队淮军的军官一片将星闪耀鱼贯而入,然后就是那些身着新式官服的大人们…他当然不敢多话,只是带笑哈腰点头,然后退向一边。

    他当然想象不到这一封急件给帅府带来了多大的震动。那个拿了信的值星官在第一波客人会见结束出来后,张华轩按惯例吃早点的时候悄然入内,然后将信件呈上,笑道:“海州那里不知道出了什么乱子,那个周知州不循常理,派了个家人过来送急件…”

    “周攀龙那里?”张华轩一征,打断了这个本家值星官的嗦,一手把信接了过来撕开,面色已经很是郑重:“周攀龙此人向来稳重,不出大事他不会这么做的。”

    他一边吃着粥点,一边拆看信件,待一封信读完,眼前粥点已经冷透,却是再也不管不顾。

    那送信的军官知道眼前这封私信必定干系极大,心中也极是紧张,只得侍立在旁,等着张华轩吩吩。

    这边还在等候,张华轩已经在拍桌大骂了:“左冠廷混帐,当真混帐,十几条人命,老子拿什么给他去扛!”

    大帅气的脸红脖子粗也算常见,不过拍桌骂脏话,眼前这个张华轩的本家值星官已经伺候他两年的时间,却还是头一回看到。张华轩一向算无遗策,事事都在掌握之中,就算小有纰漏也影响不到大局,而且着手从团练开始谋夺天下,大局一向顺遂,所以偶遇挫折也一笑罢之,并不值得他伤肝动火。然而今日周攀龙的一封急信,却是让他怒火中烧。

    不是时候啊!哪怕左宝贵和丁宝桢在十年后引兵西向,把欧洲烧成白地,让白金汉官做马厩,克里姆林官做茅坑,卢浮官改成窑子,这些张华轩都没意见,反正他们也烧过咱们的圆明园,算是一报还一报,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在这个时候儿却与英国起了这么大的争端,一下子杀掉十几个英国兵这样大的乱子,以张华轩对这段历史与现在英法两国走向的分析研究,淮军与英法两强的争斗与战争,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再也没有转圆的余地了!

    “老丁真是糊涂,太糊涂了。还说出贸易无关大局的话,当真昏聩!”

    张华轩拍桌打板的骂:“老丁也是混蛋,我让他背个小黑锅,他一转身,就还我这么一个大的!”

    值星官的脸色都发白了,他送信的时候当然不敢偷看,这会子张华轩一脸郁闷这么叫喊,他急忙回转过身,把房门关的严严实实,唯恐让外面的人听到大帅在拍桌子骂淮军的军令部长。

    张华轩怒了半天,环顾房内除了一个唯唯诺诺的上尉值星官外再无旁人,他心知此事旁人也帮不上手,丁宝桢跟了他这么久,对海外贸易的重要性根本没有根本性的体会,淮军上下,只管打仗,政治上的事当然不懂,对英法在这个年代觊觎中国的实质原因根本不懂,也无从防范,而张华轩这几个月来密切关注,眼看英法可能在广州那里闹腾起来,给风雨飘摇的清廷最后的重重一击,结果这一击没有击到北京,却是被自己的地方防守部队把麻烦拉到自己头上来了。

    至于阎敬铭与沈葆桢等人,甚至是留在身边的那帮大员幕僚,真正能开眼看世界研究世界大局的人才寥寥无已,魏源的海国图志也只是纸上谈兵,并不能深入实质,而他自己的著述虽然在求是学堂已经成为教材的一部分,学生们已经不同于这些旧式的人才,然后,这些年轻的学子还需要时间,很长的时间…

(203)盘算

    既然无人分忧,张华轩索性把饭桌上的那些杂乱的东西推到一旁,然后把周攀龙的书信摊到桌子上,仔细研究。周攀龙的信件写的很详细,把事件发生的经过,左宝贵的处理方法,甚至通事翻译的经过,然后丁宝桢与四周人的态度,还有海州方面对下一步处理的办法,都详细的一一书写清楚,甚至是相关人等的话语和神态,也都一一写明。

    张华轩一边看一边感慨,攀龙老哥如果不是一个良吏的话,倒是适合到军统干一下,凭着他这一封书信的水平,可比一般的军统干部要强悍的多了。

    看到丁宝桢他们决定立刻加强岸防守备,张华轩倒是松了一口气。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说是有八十万大军,其实在任何一个战争上,清军都没有集结起超过两万人的军队。

    因为英军掌握了制海权,而清军的行动速度原本就是与乌龟差不多,他们的行军速度连两千年前的秦军都远远不如…更不要说和在海上调动的英军相比了。

    当英军在攻击浙江的时候,道光皇帝从四川调度了两千精锐,等这些精锐好不容易从四川爬到战场附近投奔奕山大将军的时候…浙江的战事已经结束了。

    然后就是福建的五百兵丁从山地里往江苏进发,而等他们赶到浙江时,南京条约都要签订完结了。

    所以清军说起来是一个庞然大物,八十万人马说起来也能吓人一跳,而这个老大的帝国糟糕的后勤能力与制海权的完全丧失酿成的直接恶果就是它没有能力调配驻扎在全国各地的军队来做战,财力,物力,糟糕的后勤与低落的士气,再加上愚昧的指挥系统与落后两百年的武器装备,八十万败给四千,也就成为一件并不稀奇地事情。

    而反观英军。他们一直掌握着制海权,朝在广州晚到浙江,几千里的中国岸防线等若虚设,他们克虎门克舟山,每到一地反而都是以多打少,因为任何一地的清朝驻军都来不及调动人马形成人数上的优势,所以每一个英军的死伤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知道如果英军和中国换人命的话。那是无论如何也换不起的。

    所以张华轩有鉴于此,在淮军领地内唯一方便大规模登陆战地海州狂修炮台,这几年来就几乎没有断过往海州投银子,哪怕是财政极度紧张时暂停对海州的建设,而对岸防永固炮台的修筑却是一直没有停止过。

    与清朝那些暴露在炮火中的炮台相比,海州炮台因山而建,四周全是坚固的岩石,炮台修筑的比岩石还结实,按真正的历史走向来说,要等几十年后才会在旅顺出现这样的炮台。而俄军守备的旅顺炮台把日本人的庞大舰队阻隔在外,而日本地所谓战神乃木希典在付出了几万人的伤亡后才把那个钢铁要塞凿开…海州炮台虽然还不能和旅顺炮台比,不过在这个时代的火力输出来看,海州炮台已经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了,除非英军愿意和乃木希典那个老疯子一样愿意在海州填上几万人的人命,不然是不要想从正面突破的。

    这样一来,淮军把最需要防范的港口已经修治停当,至于境内其余地方要么没有深水良港。要么并不适合登陆做战,而仅有的几个港口防备起来就很方便,英军当年用来打败清军地方法用在淮军身上显然并不适合,这无疑就会使得张华轩大大的松一口气。放松许多。

    按照目前的态式来说,英法两国并没有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野心和胃口…蛇吞象虽然过瘾,不过没有相应地消化能力是一定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