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他的预计,如果事情顺利,他将在今年十月份,或者十一月份之前返航,在今年年节之前,应该可以回到长生岛。

此时,私盐生意碰到麻烦,李元庆也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到海洋贸易上。

这东西虽然风险大,但收益却也同样巨大。

而且,这是跟世界接轨,能够更多的了解此时世界的贸易行情,并可以接触西方已经开始下了大力气的航海技术和火器技术。

也是未来的趋势。

只不过,此时因为时间问题,李元庆只得暂时耐住性子。

李元庆又询问起铁匠铺的工作状况,商老六忙解释道:“将军,铁匠铺现在月产合格鸟铳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50杆左右,长枪200杆左右,铠甲大概在80套左右。各项消耗,每月维持在5000两左右。”

李元庆点了点头。

这消耗银两的数量跟产出实在不成正比。

但现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长生岛没有所需的各种战备物资,想要购进,只能从关内。

这漫漫海路,成本自然要高上不少。

最关键的,此时生产技术低下,长生岛虽然已经完成了纯人工的流水作业线,但想要效率更进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元庆又询问了一些杂事,商老六和马管家一一作出了回应。

这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李元庆也有些疲惫了,正要打发两人走人。

商老六却和马管家相视一眼,马管家小心道:“将军,还有一件事情。”

李元庆看了他一眼,“你们两个搞什么把戏?有事直说便是!”

“是!”

马管家不敢怠慢,忙道:“将军,大夫人预计将在七八月份生产,您看,这婚期……”

根据李元庆的点头,长生岛内府内,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张芸娘是大夫人,渠敏秋是二夫人,彩子则是三夫人。

听到此时马管家提起,李元庆这才想起来,他的小女孩,此时已经六七个月的大肚子了,婚期绝不能再拖了。

此时,只是五月,按照行程估计,进京封赏的事情,最迟一个月,便能定下来。

正好,也借着他这如日中天的势头,给小女孩一个完整的婚礼。

“这件事,就定在七月中吧。凡是与我李元庆有交的人,都要发去请帖,一个也不得拉下!还有,这件事,你们要好好运作。不说让天下人皆知,但该知道的,必须让他们知道!”

“是!”

…………

舒舒服服的在家里陪着几个大小老婆几天,勤奋的开垦了自己的荒地,视察了铁匠铺等岛上的几处重要设施,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末。

李元庆也不敢再贪恋温柔乡,带着100亲兵,前往了复州城。

来到复州城,正好是五月二十七,陈忠已经到了。

此时,张盘旅顺留下的那近万人口,一直都在广鹿岛上,吃他的,喝他的,陈忠已经有些不堪重负,急需得到朝廷的封赏。

两人简单商议一番,直接将鞑子首级装船,由海路,前往京师。

但刚刚启航不久,李元庆却想起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忙对陈忠道:“大哥,你走大沽口,先去京师,我要先去辽西一趟,面见阁老。”

陈忠知道,两人要想获得总兵之位,就算有这弥天大功,却也绝没有这么容易。

他也不多问,“元庆,功绩是咱们两个的,我一人去报功有啥意思?这样,咱们一起走辽西吧。由山海关入关。”

李元庆却笑着摇了摇头,“大哥,咱们带着五千鞑子首级从辽西走,你让关宁的那些大爷们该如何自处?”

陈忠也反应过来,不由一笑,“这他娘的,我倒是忘了这事儿。那些狗杂碎,还不得把咱们哥俩生吞活剥了啊!这样,元庆,我在天津等你一段时日,你从辽西回来,直接去天津,咱们一起去京师报功。”

去孙承宗那边,有快马帮忙,并需要浪费多少时间。

李元庆点了点头,“大哥,也好,咱们就这么办。”

***********************************************************

第296章 宁远城!

跪求订阅,红票。小船多谢!

~~~~~~

李元庆一行人赶去前屯,却被告知,孙承宗此时正在宁远城,李元庆只得飞马前往宁远,面见孙承宗。

历史上的宁远城,大概是在天启三年下半年才开始修筑。

但此时,李元庆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的脉络,东江的不断壮大兴起,使得关宁的位置开始变得有些模糊,孙承宗履任辽西之后,大刀阔斧的对辽西进行了改革。

像是赵率教、祖家、吴家,这些新兴的实力派将门,得到了迅速发展。

关宁将门也不再像是历史上那般懒散,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尤其是宁远城,更是整个关宁的核心。

李元庆赶到宁远城时,正值六月初一傍晚。

不远处,高大的城墙已经耸立起来,虽然还没有完善,到处都是工地,但在夕阳的余晖下映衬下,这座雄伟的全军事军城,已经露出了他的第一步峥嵘。

李元庆在宁远倒不缺没有熟人,亲兵早已经提前赶来,通知了正在宁远城北驻守的满桂。

李元庆一行刚到宁远城下还没有一分钟,不远处,满桂带着近百骑兵,便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

这个标准的蒙古大汉,用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惊险的从骏马上直接翻身跳下来,热情的朝着李元庆奔过来。

李元庆赶忙翻身下马。

满桂一个热情到极限的大力拥抱,用力将李元庆抱起来,哈哈大笑,“元庆,兄弟哎!可是想死哥哥了!今晚,啥也别说,哥哥做东,咱们不醉不归!”

李元庆虽然力气不小了,但跟满桂这厮比起来,却还有差距,这厮简直就像是蛮牛一样强壮。

好不容易才从满桂身边挣脱开,李元庆有些无语道:“桂大哥,你他么再用点劲,兄弟别说喝酒了,怕是要被你勒死了啊!”

满桂不由哈哈大笑,“我说兄弟,你敢不敢直接叫大哥,叫桂大哥,我怎么听怎么都觉得别扭呢?”

李元庆也笑起来。

忽然想起了当年小郡主好像就是这么称呼韦小宝的……

与满桂寒暄一番,李元庆直接说出了正题,“大哥,喝酒的事儿先不忙。兄弟这次来辽西,是有重要事情,要面见阁老。还请大哥为我引路。”

辽西的将门错综复杂。

尤其是李元庆刚刚在复州立下弥天大功,便更不想与这些辽西将门纠葛,由满桂来引路,直接找孙承宗本人,最合适不过了。

满桂忙拍着胸脯保证,大笑道:“阁老现在就在城内,我今天早上还见过阁老。走,咱们直接去面见阁老!”

这倒不是满桂嚣张。

从李元庆送给这厮鲸肉之后,满桂的运气也来了。

孙承宗对他极为欣赏,方震儒和孙元化对其也非常赏识,虽然袁督师对这个粗鄙的汉子并不感冒,但满桂现在已经成为了可以在孙承宗面前说上话的人。

由满桂带路,一行人直接来到了城门。

守门军士一看是满桂,根本没有二话,直接便放行了。

满桂得意道:“这帮龟孙子,老想欺负俺这老实人,上次军演教训了这帮兔崽子一下,现在都老实了。”

李元庆笑着点点头。

满桂这性子啊,还真是……

不过,在辽西,在关宁将门的天下里,若是没有点性子,恐怕根本混不下去啊。

宁远城是纯粹的军城,完全是因为军事需要而构造。

此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型,但大架子已经起来,城头上,已经修建起了高高的炮台,数门红衣大炮,盖着红布,在夕阳的余晖下,熠熠生光。

满桂不屑的啐道:“那袁蛮子就会弄这些虚货,浪费银子。草,让俺看来,还不如多搞点战马,多发点饷银,给弟兄们来点实在的。”

袁督师是宁远城的主要负责人。

满桂这句话一出,李元庆也有点满头黑线。

这位爷,真是什么话也敢说啊。

怪不得以后与袁督师水火不容。

不过,对袁督师这守城策略,李元庆还真不好评判。

在军事角度上来讲,他的所作所为,很难找到缺点。

宁远城布局周详,纵贯四面,城墙宽阔厚实,墙内并没有太多民居,有足够多的空地,可以在战时,为战兵、辅兵提供空间。

尤其是城头上摆的几门红衣大炮,更是点睛之笔。

不愧为‘要塞’之名。

但在大局上而言,这一作坚城,又有什么意义?

难道只是为了所谓的‘宁远大捷’么?

不能出城野战,就是在辽西构架一道‘马奇诺防线’,又有个鸟用?

按照宁远城现在的规模,这其中的消耗,恐怕,已经不能按‘百万两’来计算了……

而历史也证明,这他么就是个无底的黑洞,关键时候,还他么鸟用没有一点……

但此时,这事情,李元庆说不上话。

满桂可以大骂解恨,但李元庆非关宁系统出身,自是也要慎言。

只不过,他跟满桂在一起,已经被关宁的将官们贴上了‘异类’的标签。

但本就是异类了,李元庆对此也毫不在乎。

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还指望他真对关宁这帮大爷怎样么?

伴随着满桂骂骂咧咧的介绍,很快,一行人来到了城内的官厅。

满桂这时神色也郑重了起来,他可以骂赵率教、袁蛮子龟孙子,却绝不敢对孙承宗不敬。

在官厅院外下了马,满桂道:“元庆,你先在这等着,我去给你通秉一声。”

满桂因为孙承宗的厚爱,有了可以直接觐见孙承宗的权利,李元庆也是因为知晓这点,才找他来带路。

不多时,满桂兴冲冲跑出来,大笑道:“元庆,咱们来的正好。那帮龟孙子刚散了会离去,阁老在里面等着你。”

李元庆重重点了点头,一抱拳道:“大哥,晚点咱们再好好整一场。”

满桂嘿嘿直笑,“元庆,让我的几个亲兵在这等着你,我现在就回营去准备。”

宁远城倒是有几座酒楼,不过,那都是各家的产业,满桂可不想让这些人赚了他的银子,好在他从前屯招了两个不错的厨子,现在回营准备酒宴,还不算晚。

看着满桂风风火火的离去,李元庆一笑,片刻,神色却郑重起来,大步走进了官厅之内。

在一个官厅亲兵的带领下,很快,李元庆便被引到了正堂,又看到了孙承宗身边那个熟悉的小厮。

宰相门前七品官。

对这小厮,李元庆也不敢怠慢,笑着一拱手。

小厮一笑,“李将军,您稍等下,阁老马上就出来。”

李元庆忙笑道:“多谢小哥了。”

本来,李元庆还想塞给他张银票,但想了想,此时此地,李元庆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多时,孙承宗笑着走屏风后走了出来,“呵呵。元庆,你来了。”

李元庆不敢怠慢,赶忙对孙承宗磕头行了礼。

孙承宗笑着将李元庆扶起来,“元庆,你在复州这仗打的不错,老夫甚是欣慰啊。”

孙承宗对李元庆很慈祥,仿似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帝师、阁老,而是一个宽仁温和的长辈。

李元庆也注意到,孙承宗的鬓角间,白丝更多了,虽然脸上挂着笑意,但与李元庆上一次见他相比,明显苍老了不少。

看得出,他在辽西的工作,压力绝对不小啊。

“阁老,您,您要保重身体啊!”李元庆看着孙承宗的眼睛,真诚的道。

孙承宗一笑,“老夫虽是老了,但身体还不错。建奴不灭,老天爷也要不了老夫的命啊。倒是你,元庆。”

孙承宗笑眯眯看着李元庆,“不错,比上次结实了,也更稳重了。”

李元庆一笑,“阁老夸赞了。”

小厮给两人端上了茶水,孙承宗笑道:“元庆,听闻,你还未去京师报功,此次前来,也是为这事儿吧?呵呵。在老夫面前,你不要太拘谨,有什么话,可直接告诉老夫。”

李元庆喝了一口茶水,思虑片刻,这才道:“阁老,报功,卑职倒真有一件事儿,要麻烦您老。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卑职有一个计划,要对阁老汇报。”

孙承宗很感兴趣,点了点头道:“元庆,说下去。”

李元庆一笑,“阁老,卑职此次来,是为了蒙古。”

“蒙古?”

孙承宗一愣,看向李元庆的眼睛,“元庆,你有什么想法?”

李元庆道:“阁老,这是卑职考虑了很久的一个想法。此时,林丹汗示弱,根本无力掌控蒙古各部。若要后金再这么发展下去,我大明将完全失去对蒙古的控制,与大局,非常不利啊。”

孙承宗重重点了点头,“广宁失守,对我大明而言,元气大伤啊!”

李元庆继续道:“阁老,所以,卑职想出一支奇兵,深入蒙古腹地,奇袭蒙古。”

“什么?”

孙承宗不由大惊,“元庆,这,这怎的可能?你部没有骑兵,若万一陷入纠结,这……”

他说着,用力摇了摇头,“元庆,此计实在不智。你还年轻,完全没有必要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冒险。再者,辽南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现在的好局势,你切不可冲动啊。”

李元庆却不着急,笑道:“阁老,卑职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就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届时,如果不出意外,卑职可为阁老奉上优良战马3000匹。”

“嗯?”

孙承宗的眉头不由皱起来,直勾勾看向李元庆。

李元庆不慌不忙道:“阁老,当然,此事,卑职也有一些私心。因为,卑职需要阁老帮我一个大忙。”

************************************************************

第297章 战马换总兵?

~~~~~~

无风不起浪。

孙承宗静静看着眼前这个充满了朝气和刚毅的年轻将领,心思流转,却沉吟不语。

事实上,从李元庆以一己之力,生俘后金辅政大臣扈尔汉开始,孙承宗便盯上了这个辽南的新锐将领。

而在这几年间,李元庆也着实没有让他失望。

去年的金州、旅顺,今年的复州,天启二年、三年,辽地最主要的战事,李元庆几乎全都亲历,并且是其中最关键的核心,数次直面后金主力的威胁。

孙承宗也曾动过心思,想将李元庆招致他的麾下,好好培养,但几次开口,却都被李元庆拒绝了。

但孙承宗虽与李元庆接触并不多,但在辽西这些时日,关于李元庆的战报,他每封必看,有时甚至一封要看多遍。

李元庆也相当懂事,每逢有大战事的战报,都会及时给孙承宗来一份,方便孙承宗研究、分析。

这一来,即便没有太多时间面对面的接触,但孙承宗自认,他还是非常了解李元庆的性子的。

这个年轻人,有勇有谋,又沉稳果断,端的是‘言必行,行必果’,善出奇招,却又丝毫不拖泥带水。

此时,看着李元庆充满了神采的目光,孙承宗心里已经有了数。

李元庆既然敢夸下这个海口,必定是已经有了精心的准备。

沉吟片刻,孙承宗盯着李元庆的眼睛道:“元庆,你想要老夫帮你什么忙?”

李元庆一笑,并没有回避孙承宗的目光,恭敬道:“阁老,卑职想要长生岛总兵官。”

“长生岛总兵官?”

孙承宗一愣,没想到李元庆竟然会这么直接的提出要求,半晌没有回过神来。

这,这简直是有点粗暴的直白了。

李元庆脸色却并没有太多异样,恭敬的看着孙承宗,静静的等待他反应过来。

如果按照常理,不论做人还是做事,绝不可这般鲁莽,甚至是粗暴。

但此时,李元庆深深明了,孙承宗需要的是什么。

这位老爷子,身为当今皇帝的老师,内阁最有资历的阁老,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

他一心忠于大明,恪守儒学之道。

他本身而言,该有的,已经都有了,几乎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但此时的后金之患,却是他最不能放下的一点。

也幸得是李元庆横空出世,在辽南,帮助东江打下了这么一大片基业,使得现在大明在辽地应对后金的局势,比历史上要优越几倍。

只不过,即便如此,大明对阵后金军,依然只能采取守势,想要克复故土,打到辽阳、沈阳,还有极为长远的路要走。

而此时,东江虽然名义上依然在孙承宗这个辽东经略的治下,但实际上,毛文龙领导下的东江集团,基本上自成一体,与辽西这边,纠葛很少,就算是饷银物资,也是走登莱一线,而并非辽西。

在大义上,孙承宗的确可以指挥毛文龙,但在实际中,他很难像是对他麾下的关宁军一般,熟悉如手脚。

从王在晋从辽西去职后,辽西之事,基本上完全就是孙承宗以一己之力在撑着。

宁远城的建立,大凌河、锦州防线的构架,已经使辽西的防御体系逐渐稳固。

这一来,组织一支可以与后金野战的精锐骑兵,便是此时孙承宗最大的追求,也是他要留给后来人最宝贝的财富。

只不过,失去了广宁,他要再从蒙古采购战马,就算能买到一些,也是以歪瓜裂枣居多,而且价钱还贵的离谱。

但此时李元庆居然……

虽然这有些过于粗暴了,却也正中了孙承宗的心事。

“元庆,说说你的计划!”

孙承宗并未急于回答李元庆,而是转移了话题。

李元庆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