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瓦解。
评估一个策略成功与否.一个常见的方法是衡量它有多大能力来克服自
厶9 I
丫4.*#☆∞自}
f}
己的不足。如果我们从发展的、演进的角度思考.就会发现撮有利于成长的
策略才是真正的优势策略。不同的策略会经常相互较量。除非一个策略能够
保证压倒对手,否则任何最初阶段的成功都将转变为自我毁灭。
楚汉战争的结局证明,项羽的策略是失败的,他的一场场胜利慢慢消耗
掉了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使他最终一败涂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背后.实际
上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段看似奇特的历史启示我们,即使每一次合作中最优策略都带来损失.
它最后还是能赢得全局的胜利。换句话说.就是你辖掉了每一个战役,却依
然能赢得整个战争。反之,即使你赢得了每一个战役,也不一定能赢得整个
战争。这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实际上又是租容易理解的:因为这种策略
是善于合作的,对手虽然可能在和他的每一次交锋中都相对得利,但是在全
局上的优势积累上却无法胜过最优策略。要做到辖战役,赢战争,就必须有
全局优先的观念。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哈里逊小时候家里程贫穷,他沉默寡言.家乡的
人们甚至认为他是个傻菝子。有一次,一个人跟他开玩笑,拿一枚五美分的
硬币和一枚一美元的硬币放在他的面前让他挑,说挑哪个就送他哪个。哈里
逊看了看.挑了五美分的硬币。这一举动逗得人们哈哈大笑,都以为哈里逊
是个傻小弦。
这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了,很多人都饶有兴致地来看这个“傻小孩”,并拿
来五美分和一美元的硬币让他挑。每次,哈里逊都是拿那枚五美分的。而不
拿一美元的。一位妇女看他这样可怜,就同他:“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哪个更值
钱吗?”哈里逊回答说:“当然知道,夫人,可是我拿了~美元的硬币.他们
就再也不会把硬币摆在我面前,那么,我就连五美分也拿不到了。”
如果从某一次合作的局部看可能是吃亏的,但是这些合作对全局发展却
起到极大的作用,那么这种亏是值得吃的。这正是俗语所谓“吃小亏占大便
宜”.细细~想的确十分传神。
顾维钧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有一段关于吃亏的论述十分精彩。
颐维钧以为中国的事情难办,尤其外交难办。他以为内政的对象是人民.外
交的对象是与国。在内政上有时候可以开大价钱.可以开空头支票。反正人
150
报还一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民无知无力.对你也莫可如何。至于外交,那就得货真价实,不能假一点,
不能要大价钱.否则就会自讨没趣,自食其果。他曾经不无惋惜地说:“中国
的外交,从巴黎和会以来.我经手的就很多。所犯的毛病,就是大家乱要价
钱,不愿意吃明亏,结果吃暗亏;不愿意吃小亏,结果吃大亏。”
虽然说的是国际交往.但是事实上也颇适合很多生活中的事情,分辨明
亏和暗亏、小亏与大亏,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智慧。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剐毕业就进入出版社做编辑,他的文笔很好,但更可
贵的是他的工作态度。那时出版社正在进行一套丛书的出版,每个人都很忙.
但上司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编辑也被派到发行部、业务部帮忙。整
个编辑部几乎所有人去一两次就抗议了.只有那个年轻人心情愉快地接受指
派。事实上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因为他要帮忙包书、送书,像个苦
力工一样f他真是个可以随意指挥的员工.后来他又去业务部参与销售的工
作。此外.连取稿、跑印刷厂、邮寄…一只要开口要求,他都乐意帮忙!两
年过后,他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很不错。
原来他在吃亏的时候。把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发行、直销等工作都摸熟
了。现在.他仍然抱着这样的态度做事,对作者,他用吃亏来换取作者的信
任;对员工,他用吃亏来换取他们的积极性;对印刷厂,他用吃亏来换取品
质…·由此看来,他这下真的占到了便宜!
如果吃亏能会让休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经验,更多的发展机会.那
么吃亏也就是占便宜!这个年轻的大学生,在最初工作的时候.随意地被老
板和其他员工指派,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工作经验、人脉关系.
在短短两年之后成功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在工作中,我们不要总是计较工作的轻重,比别人干多了,还是干少了,
重要的是能否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尤其是年轻人.这样的吃亏实际
上恰恰是输战役而赢战略的积累,因为它使你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
的做事能力,扩大了人际关系网络。
第5章
第J章
人质困境:多个人的囚徒困境
拥挤的人群和孤独灵魂
空洞的眼脚步夜光星展
人与人的竞争你和我的追连
究竟如何分出胜负
——《心如止水》歌词
赫鲁晓夫在哪里
囚犯困境作为博弈论中的一个基本的模型.可以解释很多与此类似的杜
会现象,如寡头竞争、军备竞赛等。但是社会中的博弈往往并不止有两个参
与者,这时的博弈还会出现囚徒困境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形成的囚犯困境又称为人质困境。从
两个囚犯到一群人质,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巨大冲突能够更真实地反映
出来。
1956年2月14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24日,大会
闭幕。这天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向大会代表们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的报告(即所谓《秘密报告》),系统揭露和批评斯大林的重大错误,要求肃
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报告一出,顿时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由于赫鲁晓夫曾是斯大林非常信任的人,很多人心里都有个疑问:你既然知
道他的错误,为什么在斯大林生前和掌权的时候,你不提出意见.而要在今
人质困境:多个人的囚徒困境
天才放“马后炮”呢?
后来,在党的代表会上,当赫鲁晓夫又就这个话题侃侃而谈时,有人从
听众席里传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当时你在哪里?
可以想像,当时赫鲁晓夫是何等尴尬和难堪,回答必然要自暴其短,而
如果不答,把纸条丢到一边,装做什么也收发生.那只会表明自己怯阵了,
结果必然会被在场的人们看不起.丧失威信。从台下听众的一双双眼睛中,
他知道,他们也有同样的疑问。
赫鲁跷夫想了想,便拿起纸条,大声念出了上面的内容.然后向台下喊
到:“写这张纸条的人,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并走到台上。”台下鸦雀
无声。赫鲁晓夫再重复了一遍,但台下仍然是一片死寂.投有人敢动弹一下。
赫鲁晓夫于是淡淡地说:“好吧,就让我告诉你,当时我就坐在你现在所坐的
那个位置上。”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改革家赫鲁晓夫的机智和率直,而且
还可以知道,在一群人面对威胁或损窨时,“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决定是很难
做出的,因为它意味着惨重的代价。这就是人质困境。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对比一下1939年苏共第十八次大会与五年前
代表大会的代表情况。五年前的2000名党代表在这次大会上还能出席的仅剩
下区区35人,有1100人因为“从事反革命活动”而被捕,131名中央委员中
有98人遭到清洗,3/5的红军将领、所有11名副国防委员、所有军区司令、
最高军委会80名委员中的75名,也无一例外落得同样的下场。
这个故事像极了给猫拴铃铛的童话故事,那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老鼠
们意识到,假如可以在猫脖子上拴一个铃铛,那么,它们的安全就会大有保
障。问题在于,谁会愿意冒赌掉小命的风险给猫拴上铃铛呢?老鼠所面临的
这个问题同样摆在人类面前:人们在直接面对威胁或损害时.也面临着同样
的心理困境。
最常见的例子是:一辆长途车上的几十名乘客,面对两个持刀劫匪无计
可施,任其把所有人的钱包洗劫一空。这种冷漠与软弱的报道屡见报端.对
在场者的指责甚至是谩骂也充斥于各大网站。人们多用“无情”等来指责他
们。但是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对他们的指责确实有些太过苛刻。
耶I
人质困境:多个人的囚徒困境
天才放“马后炮”呢?
后来,在党的代表会上,当赫鲁晓夫又就这个话题侃侃而谈时,有人从
听众席里传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当时你在哪里?
可以想像,当时赫鲁晓夫是何等尴尬和难堪,回答必然要自暴其短,而
如果不答,把纸条丢到一边,装做什么也收发生.那只会表明自己怯阵了,
结果必然会被在场的人们看不起.丧失威信。从台下听众的一双双眼睛中,
他知道,他们也有同样的疑问。
赫鲁跷夫想了想,便拿起纸条,大声念出了上面的内容.然后向台下喊
到:“写这张纸条的人,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并走到台上。”台下鸦雀
无声。赫鲁晓夫再重复了一遍,但台下仍然是一片死寂.投有人敢动弹一下。
赫鲁晓夫于是淡淡地说:“好吧,就让我告诉你,当时我就坐在你现在所坐的
那个位置上。”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改革家赫鲁晓夫的机智和率直,而且
还可以知道,在一群人面对威胁或损窨时,“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决定是很难
做出的,因为它意味着惨重的代价。这就是人质困境。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只需要对比一下1939年苏共第十八次大会与五年前
代表大会的代表情况。五年前的2000名党代表在这次大会上还能出席的仅剩
下区区35人,有1100人因为“从事反革命活动”而被捕,131名中央委员中
有98人遭到清洗,3/5的红军将领、所有11名副国防委员、所有军区司令、
最高军委会80名委员中的75名,也无一例外落得同样的下场。
这个故事像极了给猫拴铃铛的童话故事,那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老鼠
们意识到,假如可以在猫脖子上拴一个铃铛,那么,它们的安全就会大有保
障。问题在于,谁会愿意冒赌掉小命的风险给猫拴上铃铛呢?老鼠所面临的
这个问题同样摆在人类面前:人们在直接面对威胁或损害时.也面临着同样
的心理困境。
最常见的例子是:一辆长途车上的几十名乘客,面对两个持刀劫匪无计
可施,任其把所有人的钱包洗劫一空。这种冷漠与软弱的报道屡见报端.对
在场者的指责甚至是谩骂也充斥于各大网站。人们多用“无情”等来指责他
们。但是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对他们的指责确实有些太过苛刻。
耶I
人质困境:多个人的囚徒困境
只要多数人同时采取行动,确实很容易成功地捉住抢劫者。但是问题在
于,统一行动少不了沟通与合作.偏偏沟通与合作在这个时候变得非常困难。
抢劫者由于深知乘客联合起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必然会采取特殊的措
施,阻挠他们进行沟通与合作,其中包括危害首先发难的人。
有人认为,一个人基于公民道德和责任的而应采取的行为,不能掺进成
本利害计算的杂质。这实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担当这个任务的领头人
意味着要付出重大代价.甚至可能付出生命。他得到的回报也许是人们的感
激和怀念,而且也确实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比如徐洪刚。但是付出
生命的代价还是显得过于沉重,沉重到并非多数人所能够承受。
这就是赫鲁晓夫要告诉大家的真理,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需要
协调和个人牺牲才能有所收获的事情,做起来可能具有人们难以想像的难
度。如同童话里的那些老鼠,它们如果要去拴那个铃铛,就必须基于现实危
险考虑。
束手无策的人群
有这样一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生活中的人质困境。
旅行社的中巴将于下午一点返回.可是临发车时,导游却发现还有三个
人没到。一车人等到下午两点半.三个人优哉游哉地回来了。大家松了一口
气,司机发动了车准备出发。不料那三人转身旁若无人地钻进了路边的一个
小饭馆。车上的人愤怒了:素质太差!快开车吧,太晚了不安全!可是愤怒
了半天.只有一个女人独自下车前往交涉。
那女人进了饭馆,言词激烈地劝阻他们点菜,可是迟归者冷冷地反驳道:
“大家都没说什么,你一个人就代表大家了々”那女人满脸通红地回到中巴
上搬救兵,可是大家只是在车内嚷嚷一通,算作一种远距离的声讨。三点钟,
三个迟归者吃完饭上车,中巴启动了。那女人提议.由迟归者向大家道歉。
可是全体游客鸦雀无声,过了半天才有人小声说:“得了,出门在外,都不容
易。”一些人随声附和。那女人冷笑着自言自语:“听说当年一个日本鬼子能
管中国一个县.原来我不信,现在算是信了。”
的I
博弈论的蘑舻
把三个缺德的游客与日本鬼子相比,看上去有些小题大做,但实际上这
里面的机制是一样的,因为二者所赖以成功的东西,都是人质困境。只不过
后者的威胁是明显的暴力,而前者则是人情社会中的面子。
人质困境在生活中虽然十分普遍,但其实也不是不能克服。我们来探讨
一下怎样才能破解这个困局。
1945年,德国牧师马丁·尼莫勒说:“刚开始时.纳粹镇压共产主义者,
我没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然后,他们开始迫害犹太人,我也没说
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接着纳粹把矛头指向商业工会,我还是没说话,因
为我不属于商业工会。当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时,我仍然没说话,因为我是个
新教教徒。后来他们开始镇压新教教徒…可那个时候,我周围的人已经被
迫害得一个不剩,没有人能为新教说话了。”
面对邪恶却明哲保身的人,最后也会成为受害者。
希特勒是怎样通过规模相对较小的力量一步步控制了包括“共产主义者、
犹太人、商业工会、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这样一个数目不断增大的人群呢?
整个德国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劫持国家机器的人面前无计可施而柬手就擒
呢?不仅是在德国,在很多极权社会中的人们都面临类似的问题。
就像上一节所说的,只要大多数人同时采取行动.就很容易取得成功。
不过,统一行动少不了沟通与合作.而压迫者由于深知群众的力量有多大,
会采取特殊的措施,阻挠人们进行沟通与合作。一旦人们不得不单独行动,
希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个问鼯就出来了:“谁该第一个采取行动?”
仅仅用道德的呼唤来让人们挺身而出与邪恶作斗争是不现实的,而且.
要任何一个人在人质困境中首先采取行动并独自承担报复的后果都是不公平
的。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平台,能把斗争的代价和风险降到最低,并能把人
们从人质困境中解救出来?
《北京晚报》报道,在该报与北京市公安局公交分局于2004年舍办的“我
为反扒支一扭”活动中,“短信报警”这一建议荣获一等奖。实际上在此之前,
南京公安局已经推出了短信提醒服务.还将开通短信报警。
在犯罪分子制造的人质困境之中,报警者可能遭到犯罪分子的报复。那
么相应的对策,也就应该从减轻报警者可能遭到的报复和提高报警的回报两
I弘
人质困境:多个人的囚徒困境
方面着手。短信报警能在提大程度上帮助报警者摆脱报复的困境。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作为一种新*传播方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短信
报警擐大的优点在于其隐秘性,使人们能在不动声色、不惊动他人的情况下
报警,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犯罪分子直接冲突。短信报警的匿名特征
也使得报警者没有后顾之忧,从而降低了对遭到报复的预期。
我们通过对短信报警的考察,再来回顾德国纳粹的例子,似乎可以有一
个相对比较乐观的假设。如果互联网旱出现七八十年,也许可以为反对希特
勒的德国人提供一个风险较小的沟通平台,能够把自己从极权的劫持中拯救
出来吧’
两种理性的矛盾
明崇桢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白成攻陷北京,陪都南京府部官员开
始商议由谁来监理国家政事。五月十五日,督师风阳总兵马士英联合江北四
总兵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和高杰拥立朱由崧称帝南京,是为南明政权或
称弘光政权。
当时,南明诸将以镇守荆楚的左良玉实力最强。南明弘光二年(1645年),
左盎玉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沿江东下九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