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约名人坊-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务实了,觉得科学的探索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原来在国内的时候,放假的时候从北京坐火车回西安,在火车上戴着清华的校徽,都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别人会认为我很不错、很优秀。可是到美国之后,我就彻底处在一种边缘人的状态当中了,没有人在乎你到底是谁、或者你是干什么的。这是一种长期的孤独感。    
    梦:当你开始比较务实的时候,你为自己的将来打算过吗?    
    张:刚开始是想做一个教授,榜样就是我们的导师。后来就读报纸、看杂志,发现美国有很多篮球明星、还有好莱坞的明星、或者是商界的一些有名的人,都开始钻进我的脑子里去了。    
    梦:这个时候你觉得自己原先的那些理想还有价值吗?    
    张:没什么价值!但是,那种精神是很可嘉的。如果要说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我的那种精神的强度,非常集中,就像激光一样特别集中。现在的小孩儿脑子里想像的东西可能比较平和一些,或者他们就根本没有想什么。但是我想的东西虽然方向可能不对,强度非常集中、非常执着。如果把这种强度逐渐转到正确的事情上来,就会产生效果。    
    梦:现在的孩子在读《穷爸爸,富爸爸》,都在思考《谁动了我的奶酪?》,他们很多人都希望将来能成为张朝阳。你对他们有哪些忠告?    
    张:首先我对小孩儿的父母以及我们的教育制度有一些忠告:我觉得首先是中学和小学一定要废除排名制度。每个学期把学生的成绩和名字放在班上排名,这种排名制度是对小孩儿幼小心灵的一种残酷摧残。    
    梦:你曾经受过这样的摧残?    
    张:对!虽然我是佼佼者,但是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我看到过很多被排到后面的学生,他们一辈子就此彻底没有信心了。这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在早年的某个时期他们受到了这样的摧残。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在一种比较自然的、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学习,那样会接受得更快、更多。我觉得年轻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自信心,另外就是要严肃认真地来对待自己的这一生。    
    相关链接    
    张朝阳1964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底,张朝阳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4年,任MI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1995年底,张朝阳回国任美国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    
    1996年,张朝阳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在张朝阳先生的领导下,搜狐历经4次融资,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2002年,搜狐逐步建立起具有搜狐特色的2C业务发展模式,即:包括在线广告、网站设计和技术服务在内的面向企业客户的服务以及包括手机短信、搜狐商城、搜狐在线、搜财网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搜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新媒体、电子商务、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中文世界强劲的互联网品牌,对互联网在中国的传播及商业实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张朝阳先生现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98年10月,张朝阳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1999年至2001年,他又被《中国青年报》连续3年评为“年度IT十大风云人物”之一。1999年7月,张朝阳被《亚洲周刊》选为封面人物。    
    2001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明日领袖”之一。    
    2002年10月,张朝阳领导搜狐公司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实现全面盈利,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里程碑。    
    2003年5月5日,张朝阳在第二次适应性训练时到达了珠峰海拔6666米。5月7日,由于公司事务等多方面的原因,他提前打道回府。尽管因为大风天气不得不提前结束珠峰之旅,张朝阳仍然感觉最舒适和兴奋的时刻是在6200米左右的时候。看着周围的冰雪和云海,躺在一个石碑上看着珠峰,坐那儿歇了一会儿,来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五部分汪 延

    编导手记    
    汪延是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互联网时代的时间概念的人。一年多以前,我在北京采访了他和茅道林。当时茅道林临危受命,接替王志东成了新浪网的CEO,汪延当时任新浪网总裁。那时正是互联网的多事之秋,网络经济正经受着泡沫破裂后带来的剧烈阵痛,支撑不住的网站纷纷关闭,勉强支撑的网站正在苦熬。那一年,汪延刚刚过完30岁的生日。    
    和许多从事IT业的人一样,汪延年轻。但IT业本身也是一个容易让人过早衰老的行业。在和汪延谈话的过程中,我很难想像他刚过而立之年。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总裁,汪延身上少了许多这个年龄里的人应该有的锐气,多了些谨慎。毕竟,以新浪总裁的身份接受采访,使他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就在我整理这篇谈话的时候,2003年的5月12日晚8时零6分,一条关于新浪的新闻出现在新浪网的主页:新浪董事会决定由现任总裁汪延接替茅道临担任新浪首席执行长,并任董事一职。而这时的新浪已经不是我一年多以前见到的那个苦苦支撑的新浪了,虽然赢利不多,但毕竟走出了亏损的低谷。    
    对于汪延来说,这一刻他是喜是忧?    
    历史总是以一种恢弘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没有采访过茅道林、没有采访过汪延、没有近距离地和这些人交谈,那么他们的名字对我来说或许只和互联网有关,只是时尚、资本、信息、财富的代名词。但现在,在我阅读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所感受到的却是另外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感受过——世事如棋盘,人生如棋子。    
    访谈    
    梦:人们都说现在是互联网的冬天,你怎么来评价这个阶段?    
    汪:两三年以前,有成千上万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广告来盈利、来收费?但是今天我需要靠注意力经济、要靠更多的眼球,把我的网站的知名度打开,把收视率打开。问题在于中国到底有多大的一个互联网广告的盘子,可以供这些玩家、可以供这些互联网企业去分割?今天我们看到,如果按照去年的4千万美金的广告的盘子来算的话,可能不足以养活其中的两家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要用一个更传统的、更稳重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    
    梦:网络经济在大众的印象当中一直都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可是现在新浪已经提出来要向传统经济模式靠拢,这是为什么?    
    汪:我想是因为经过了网络大潮的一起一落以后,所有的人都在重新审视网络新经济,或者说是它所代表的一个新经济模式。我们这些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在经历着一个重新审视、重新思考、重新定位自己的过程。我觉得,新经济也好、旧经济也好,实际上有一些它们自身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基本的市场准则,这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对于我们来说,我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新浪网必须找到一个在传统价值链上能够盈利的环节。    
    梦:你上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玩游戏机,听说你曾经说过:要是清华大学有游戏机专业的话,你一定要报考这个专业,但后来你为什么又选择了法律专业?    
    汪: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在大学里念了4年的法律,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刚刚读完法律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真的能够应用我所学到的这些知识,还不清楚我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怎么运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那4年的训练不光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思维的训练、对我的逻辑的训练,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是非常需要的。    
    梦:互联网造就了许多个人英雄,像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还有新浪以前的CEO王志东,都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但是你却比较低调,这是一种策略还是你个人的风格?    
    汪:我觉得我就是我,很自然的一个我,这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你从一楼走到四楼,从进入这个公司的门槛开始就会看到,到今天为止,我们经过几次人员精简之后,仍然有300多位员工在这个楼里工作,在广州和上海还有五六十位员工。新浪这个企业发展到今天,每一个人的热情、每一个人的智慧都参与其中,而不应该是以一个人为代表。对于个人英雄主义,我不想做过多的评价。一个网站是需要有一个人来面对我们的网民、面对我们的投资人、面对我们的媒体,来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沟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我不认为这个对外界的沟通人是所谓的个人英雄。    
    梦:你29岁就担任了新浪总裁,靠的是实力还是机遇?    
    汪:我和我所有的同事们讲过,我说我在念中学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真理,上大学的时候更是如此,明白得更深了。什么真理呢?全班有30多个同学,汪延是这个班里最笨的孩子!这就是我所认识到的一个真理。当然我是夸大了点儿。我尽可能地告诉大家我走过这段经历其实是一个体验,其中没有任何一步不是在和我的同事们一起配合的过程中走到今天的。实际上,真正走到今天的并不是我个人,而是新浪。我觉得我是搭载着这条船走到今天的。如果新浪至今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公司,大家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不会用它的产品,它还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一个公司的话,我想我即便是总裁或者是其他的什么负责人,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认为重要的并不是我个人,而是整个企业和我们所做的这个事业真正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梦:作为新浪的总裁,你的管理信条是什么?    
    汪:我们的每一个目标、我们的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一个很直接的量化的考核,让我们更明确每一个人在这个公司里的位置,同时也让每一个人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公司的发展和他个人的发展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否则的话,公司发展到这么大,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都很有热情、每一个人都很有心劲儿,但是每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和每一个人用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一个系统把他们协调和统一起来的话,这个企业的发展可能就会止步不前。    
    梦:从当初玩电脑游戏到现在投身IT行业并且身兼要职,从当初的兴趣变成了现在的工作,游戏变成了责任,乐趣会不会变成压力呢?    
    汪:就像你所说的,每一个人都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说实在的不仅仅来自于严谨,更主要的是来自于未来。我们背负着盈利的责任,同时我们自己也相信新浪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里第一个真正能够靠互联网来盈利的企业。对于新浪来说,我们有8年的历史,可是到今天为止一直是亏损的历史。我们要想办法在未来很短的时间里扭转这个局面,对于一个行业,这个意义是重大的。但我想有一点是绝对不会变的,就是激情不会变。    
    梦:你对自己目前所在的这个位置有安全感吗?    
    汪:每一个人在这个企业的发展中都会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是相当明确的。公司要发展,就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创业到发展,再到成熟,然后继续扩张。在不同的阶段里企业里所需要的养分也是不一样的,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以我的能力,在这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相当长的路可以去走。我希望能够亲手推动这个企业,从创业的阶段和发展阶段走向一个逐步的成熟阶段。当然我非常清楚,再往下走的路需要更多的人一起配合,那么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什么样的企业、在企业的哪一个阶段,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相关链接    
    汪延1972年出生在北京。199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当年回国创建四通利方公司国际网络部,任部长,并于同年6月创办了国内的商业中文网站之一——利方在线。    
    汪延在网站策划、管理运营与市场拓展等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经过他与四通利方同事的共同努力,利方在线在1998年成为中国地区最受欢迎、访问量最高的中文网站之一,并于1999年成功地完成了与华渊资讯网的合并,成立新浪网(SINA.com)。    
    1999年到2001年6月,任新浪网中国区总经理。    
    2001年6月,出任新浪网总裁。2003年5月,出任新浪网首席执行官。    
    汪延接任新浪CEO,也许是目前的最佳选择。但是,汪延必须避免重蹈前两任的覆辙,在管理上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创新之路,而且能尽快为新浪带来更大的盈利。就在他走马上任的同时,已经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了:汪延是否能走稳、走好、笑到最后?


第五部分茅道林

        
    编导手记    
    新浪网在2001年6月3日宣布,执行长王志东已经因个人原因辞职,新浪网董事会立即指派现任营运长茅道林接任执行长。    
    新浪网的内部纠纷在此之前被炒成了中国2001年年度事件,也成了茅道林出任新浪网CEO最主要的背景画面。更大的背景更不理想:刚刚经历过风险投资的狂潮后,各种媒体几乎是在用质问的口气拷问着CEO们网站的收入来源和发展计划,互联网公司大幅度裁员已经算是好消息,更多网站公司不得不选择关门大吉。作为上市公司,新浪面对着更大的压力和质疑,在这样的时机上任,并不是谁都愿意尝试的事情。    
    按照茅道林四舍五入的算法,1998年35岁的他应该算成是40岁,这可是他早已有之的退休年限,他不是该进新浪主持业务,而是应该去做“不赚钱但是自己最喜欢干的事”去。比如说,去山村里做教育、去大学里做研究、或者干去非洲考古等更带劲儿的事。这样的退休,正是硅谷众多高手所选择的光荣体面却不显山露水的最佳退隐方式。可是“退休年龄”转眼过了整整5年,休没退成,却从COO升到了CEO。    
    从摄像机的取景框里看去,特别是从右下方的角度仰拍,茅道林极像葛优。但因为压力,茅道林的表情并不轻松。拿他和葛优比,只是想让气氛轻松一些。    
    访谈    
    梦:作为新浪网的首席执行官,从你上任以来就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这个职位是不是给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茅:还好!因为新浪网在我看来是一个团队,我从1999年初加入新浪网,作为新浪网的首席营运长筹建了它所有的销售、业务拓展以及财务部门,大概新浪一半的业务功能都是从零开始,由我跟几位同事一起筹建的,所以这个过程就比较自然了。主要的压力是来自于去年,在整个市场环境剧烈变化的时候,作为一个新型的、年轻的公司,又是一个上市公司,如何有效地进行转型,又不能停止现有的业务,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想压力对我来说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挑战是主要的。    
    梦:你曾说,要把压力带到新浪团队里来,这是为什么?    
    茅:要让我们所有的员工、要让所有的管理层、要让大家都能够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首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同时我们又面临一个危机。机遇在于尽管资本市场有大的变化、广告市场开始放慢,但是互联网的用户数还在继续上升。从基本面上来讲,这个市场是在发展。但是危机呢?是一个公司,特别是一个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公司,它的成功和失败就取决于一个点击之间。所以,假如我们自己今天不能求变、不能创新、不能跟上市场需要,可能这一点点击明天就点到别人的公司去了。到那个时候,可能就不仅仅是一个危机了,可能导致的是一个公司的消失。    
    梦:你是学计算机出身的,但是从计算机技术到风险投资是一个很大的跳跃,你后来为什么选择了风险投资这个领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