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umber:249

Title:戴“假壳”的新娘

作者:何彩孝

出处《读者》:总第16期

Provenance:刺黎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贵州省美丽富绕的扁担山区,与世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紧邻,那儿是布依族聚居的地区。少女们头戴彩巾;而中年以上的妇女,头上戴的却是一顶漂亮、精美的帽子。长期以来,妇女们都把那顶名曰“假壳”的帽子视若枷锁。有趣的是,这一“枷锁”,却是由丈夫在婚后亲手制作,并派人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给她戴上的。这一加冕形式名曰“更考”。

  自古以来,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婚姻,由于父母的包办,一直充满着微妙的矛盾冲突,戴“假壳”便是他们婚姻仪式中最后的一场激烈斗争。他们在经过认亲订亲之后举行婚礼时,新娘在女伴的陪同下,不仅不让新郎进入洞房,而且连眼色也不丢给他一个,只等三日大宴结束,挚亲好友散去,新娘便在伴娘们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回娘家去了。新娘回到娘家,仍然过着少女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以在娘家久居为荣,短则三年两载,长则八九年不落夫家,使丈夫在婚后独守空房!然而更使他们担心的是,新娘回到娘家后,竟可无拘无束地去参加“赶表”,与别的男子对歌谈情,这自然会引起新郎的不满和忧虑,怕新娘去另找情人,落个人财两空。为了尽早结束新娘这种不落夫家的生活,新郎在每年九月以后的农闲时,就悄悄用青布和笋壳精制成一顶状如畚箕,后沿翘着六七寸长尾巴的帽子,然后选择吉日,由母亲担任指挥,嫂子或姐妹提酒捉鸡同行,于黄昏时分上路,天黑时潜入新娘家中,隐藏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焦灼地等待时机。此时她们变得异常的沉着和勇敢,只要新娘单身一人经过身旁,其中一人就出其不意地上前将她拦腰抱紧。另一人则迅速地解开她的发辫,取掉她的头巾,将“假壳”牢牢地给她戴上。如若偷袭成功,母亲即将鸡、酒送给亲家,以表安慰。如果发辫未能解开,新娘挣扎脱逃,她们即扫兴而归,全家陷入沮丧。新郎只好同他们的亲人总结经验,以待来年重整旗鼓,再次进行偷袭。然而新郎要想一举成功确非易事,因为新娘把落入夫家视若畏途,她既怕婆婆的虐待,又怕被男人的烈火所熔解。因而每到农闲,她们便提心吊胆,坐卧不宁,有如惊弓之鸟。只要屋里一有响动,就即刻采取防御措施,甚至逃往亲友家中躲藏。尽管新娘煞费苦心,终究逃不脱新郎设下的圈套。偷袭一旦成功,新娘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即告结束,变成了循规蹈矩的少妇,忠贞于男人的妻子,操持家务的主妇。这种仪式引起的震动是出人意料的,周围人们投向新娘异样的眼光,纷纭的议论,女友的取笑,使她羞于露面见人,而躲在家中痛哭数日。与此同时新郎却踌躇满志,大宴宾客,举酒碰杯,庆祝“更考”成功。数日后,新郎即派人带着礼品将其接回同居,成为事实上的夫妻。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扁担山区的青年男女绝大多数已摒弃了这种古老的习俗,而采取自由恋爱结婚的新礼仪了。可是,这种风情,还在极少的家族中残存。已婚妇女们的头饰,迄今也还保留着“假壳”的式样。

Number:250

Title:圣诞老人的由来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关于圣诞老人的故事起源很早。约在公元四世纪,罗马天主教徒中有一个叫尼古拉的主教写了许多宗教经典著作,从而闻名于世。死后,他被推崇为圣人。在北欧的一些国家里,每年12月6日他死的那一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关于圣尼古拉的故事是各种各样的,流传很广,荷兰移民带着其中一个到了美国。他们相信每年圣诞节这个圣人都要骑着一匹白马挨家挨户地拜访,给那些驯良温顺的儿童留下许多礼物。住在附近的其他美国人非常欣赏这个故事,决定把圣尼古拉“安排”在他们自己的圣诞庆祝活动中。

  在荷兰人的想象中,圣尼古拉是一个严肃认真,威风凛凛的人,他给人惩罚,也送人礼物。到了1812年,一个叫做克莱蒙特·莫尔的美国人为他的孩子写了一首圣诞诗《圣尼古拉的来访》,从而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圣诞老人的形象。在这首诗中,莫尔把圣尼古拉描绘成一个快乐的小老头儿,驾着一架八匹白鹿拉的雪橇一家一家地驰走。雪橇在每一家门前停下来,这个小老头儿把圣诞礼物由烟囱放进这家人家的壁炉里。这首诗后来登在纽约一家报纸上,很快就流行美国,从而产生了美国儿童至今还坚信不疑的圣诞老人。

  另一个叫做托马斯·莱斯特的艺术家在塑造圣诞老人的形象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莱斯特从1860年起就为一家周刊画圣诞老人像,这些画像是凭他对童年时期在德国所认识的一个慈祥的老人的记忆而画的。在他的画笔下,圣诞老人是一个胖乎乎的,笑容可掬的老人,红红的鼻子,白胡子,穿着一身带着白毛领子的红衣服,扎着黑腰带,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这同样形象的圣诞老人在美国各地还到处可见。

 
Number : 251 

Title :圣诞节的起源和传说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6期

Provenance :历史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董友宁

  “圣诞”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诞生的日子”。经过众口流传逐渐变化,到了12世纪就成了“上帝与我们同在”。

  圣诞节为什么定在12月25日呢?人们第一次过圣诞节是在138年。当时还没有确切的日期,有时在1月份,有时则在3月份。东方的基督教徒则将1月5日定为圣诞纪念日。

  为了便于世界各地一起庆贺基督诞生,在四世纪时,教皇要求教会的学者们研究确定出一个准确统一的圣诞日。开始圣诞日被定为1月6日。后又改在12月25日。这种改动并没有什么实际原因。

  直到教皇儒尔一世(337…382)才正式将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从此,圣诞节和新年在人们心中享有同等地位,互相影响,例如,扎制圣诞树的做法就是受到异教徒在冬至里取火的习惯影响。第一次扎制圣诞树大约是在1605年。正式确定除夕的子夜弥撤是在430年。在做子夜大弥撒前还有三段晚课:晨经,感恩赞美诗和颂赞经。

  “过除夕”一词出现在十四世纪中期。就是“再醒”的意思。除夕晚上就餐之前,人们首先要在天空中数9颗星,以示纪念圣母生下圣孩的前9个月。中世纪的城堡里,在吃完除夕夜餐和做子夜弥撒前,还由吟游诗人给大家讲儿段有关圣诞的美妙动人的传说,他先描绘纯洁而善良的玛丽,当时玛丽只有15岁;然后再讲优秀的传统式的好人

  约瑟夫。

  在午夜前两小时,圣母玛丽对睡在牛栏里的约瑟夫说:“我善良的朋友,起来吧。救世主显灵说他要在天亮前诞生。我可爱善良的兄弟,为了温暖他的襁褓,请你去伯利恒取点火来吧。”约瑟夫出发取火,在离伯利恒不远的地方他看见一团明亮的火光朝星空升去。他朝火光走去,在一位铁匠的炼炉旁停了下来。

  “老家伙,你要什么?”铁匠大声嚷嚷。

  “朋友,我出来是为我的妻子寻找火的,她快生产了,急需要火,如果您能给我点火的话,我将感激不尽。”

  “啊,啊!看你这副模样,快走开,要不我就不客气了!”

  这时铁匠的妻子于插话说:“你就不能给老人家一点炭火?”

  铁匠答应了。他朝约瑟夫递过一锨炭火,约瑟夫双手接过了炭火却一点也不感到的手。这就是圣诞之夜的第一个“奇迹”。

  圣诞之夜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夜晚。人们说,在圣诞节的夜晚,一切妖魔鬼怪都失去了魔力,鸟儿在夜空下尽情歌唱,牲口也会跪下。在东方,人们还说,在这天晚上,一切树木都朝伯利恒鞠躬。

  在圣诞节里,孩子们是节日之王。在节日里孩子们都会收到一份圣诞老人的礼物。但为什么圣诞老人的礼物是放在壁炉旁或烟囱道里的鞋子里呢?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穷苦的母亲为了抚养自己半疯的独生儿子,拼命干活,历尽千辛万苦。不幸,在圣诞节前夕她病倒了。她再也不能给儿子什么了。可是,12月24日晚上,她的儿子却将自己破旧的木履放在烟消灰冷的壁炉里,然后打开窗户默默地

  祈祷。这时,耶稣诞生的钟响了,一片云彩从海上升到了空中,降临在小屋上。一阵雨过,木展里奇迹般地装满备种东西。从此,故事在村里传开,人们就有了将新年里给孩子们的礼物放在鞋子里的习惯。

Number : 252 

Title :印度的童婚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6期

Provenance :明星

Date :

Nation :西德

Translator :梁淑妍

  结婚的那一天理应是新娘一生中最美好、最激动的日子,然而,巴勃利却对此井无任何感觉。她还在酣睡着。主持婚礼的僧侣早就变得烦躁不安了。他点燃了架在尘土飞扬的场院上的火堆,喃喃地念着在结婚仪式开始时用的经文。仪式本来现在该开

  始了,可谁去把新娘叫醒呢?

  这事由她母亲做了。头上兜着锦缎面纱的新娘慢慢醒来,她开始哭了。这时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喂奶。巴勃利又睡着了。于是,巴勃利被轻轻地打了一下,现在她完全醒过来,结婚庆典可以开始了。

  这样,在一个炎热的夏夜,印度拉贾斯坦邦一个名为民伯拉的村庄里,18个月的巴勃利·拉尔和年仅6岁的巴布·拉姆结为夫妇,直到死神降临把他们分开。

  这个印度教僧侣把小女孩举起来放到一个看来象托盘似的称为“泰里”的大圆盘上,然后他把面纱的一端塞到新郎的手中。现在两人必须围绕一堆转四圈以确认他们的结合。僧侣抱着新娘、新郎在旁边跑步。在乐师们的急速击鼓声中,在摇鼓的哗咚声中,在妇女们节奏单调的高亢歌声中,礼仪结束了。参加婚礼的亲戚和僧侣都送了礼金,而这对年幼夫妻却什么也得不到。他们正在各自的父母怀抱里打瞌睡。这时已是深夜两点了。

  第二天早上,父母把这对年幼夫妻拉到村上的庙里。然后,年幼的丈夫和他的亲戚口到离尼伯拉20公里、他们居住的耶部瓦村去。巴勃利和巴布在以后的岁月里是不准见面的。当巴勃利来第一次月经时约十一、二岁父母亲就把她送到尼伯拉村。然后,她去敲巴布父母茅屋的门。于是,两人以丈夫和妻子的身份相聚。这是一种事先编排好的生活。即使这两个人以后互不喜欢,他们也不能解除婚约。

  当巴布的亲戚们和年幼的丈夫第二天早上离去后,巴勃利的父母就只能企望他们那已出嫁的女儿在往后的岁月里不要发生什么事。因为,如果年幼丈夫丧命,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寡妇,这才是童婚的真正悲剧。而这种未成妻子先成寡妇的姑娘还要永远受到谴责。

  按照印度教传统,对结婚特别吉祥的,称之为阿克。退的那一天,还有数十对男女举行了婚礼。有些农村,父母把他们2…12岁的子女婚事,一次都办理完,为的是节省酒宴的费用。在整个拉贾斯坦邦,约有一万个儿童结了婚,在邻近的中央邦也有一万个左右。

  当然,所有这种婚姻都是非法的。印度法律规定,“实行或参与重婚者课以罚款1000卢比(约250马克)或处以三个月监禁。”按照法律条文,男女结婚双方至少必须满18岁。但是印度幅员辽阔,政府也是鞭长莫及。在农村,是没有人怕警察的。

  当其他地方的孩子刚刚开始玩娃娃时,为什么这些父母会让他们的孩子在这么幼小的年龄婚嫁呢?这是因为农民们想早日为他们的女儿觅到丈夫。印度社会是重男轻女的。另外,为了能分到较好的农活,就得有通过婚姻的途径组成的大家庭。而且,在印度,儿孙们毕竟还是唯一的养老保证。还有,按照印度教的观念,一个男人去世时,如果

  有他的女儿和一个孙子在他床边祈祷,那么,这个男人的灵魂由于有过多次生儿育女的痛苦而会得到拯救。

Number : 253 

Title :中国的节日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6期

Provenance :古代汉语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元旦,正月初一日。

  人日: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依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节。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

  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 除不祥,叫做修 。但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浴佛节: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

  端午(端阳):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

  七夕: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的晚间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大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元:六月十五日。佛教传说:目连的母亲堕人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教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后代把中元看成鬼节,有施饿鬼等等迷信活动。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

  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百月都逢九,所以称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时汝南恒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

  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

  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疲。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Number : 254 

Title :海外奇谈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6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做一套男服的时间

  多快可以做好一套男服?大约两小时。而且不是从料子剪裁开始,是直接从羊身上开始。

  30年代,英国赫德斯菲尔德一家毛纺厂用熟练工人剪羊毛,把羊毛纺成绒线,再织成料子,然后由一家裁缝店缝制一套男服,一共用了二小时零十分钟。

   针锋相对

  因为没有打领带而不准谒见巴西总统的几个印第安人对报界说,他们将“坚持政府官员访问印第安村落时,必须戴羽毛头饰并在身上涂抹油彩”。

   冬天的工作

  如果你是东京的“推人员”,冬天最容易找到工作。一条城郊铁路到了冬天要多雇八十个人把乘客推上火车。因冬天衣服臃肿,占的位置太多,不使劲推人上车不行。

   安息日

  正统犹太教徒绝不在安息日接触金钱、火柴或机器。所以在安息日那天,以色列某些大厦的电梯都经过特别安排,无须按钮,自动每隔一层楼停一次。

   “求助”

  汽车在德国繁忙的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