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4-本草乘雅半偈-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茶录) 
握茶手中,俟汤入壶,随手投茶,定其浮沉。然后泻以供客,则乳嫩清滑,馥郁鼻端, 
病可令起,疲可令爽。(茶疏) 
酾不宜早,饮不宜迟。酾早则茶神未发,饮迟则妙馥先消。(茶录) 
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巡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余尝与客戏论,初巡为婷 
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所以茶注宜小,小则再巡已终。 
宁 
终南僧亮公,从天池来,饷余佳茗,授余烹点法甚细。余尝受法于阳羡士人,大率先火 
候,次汤候,所谓蟹眼鱼目,参沸沫浮沉法皆同。而僧所烹点,绝味清乳,是具入清净味中 
三昧者。要之此一味,非眠云 石人,未易领略。余方避俗,雅意栖禅、安知不因是悟入赵 
州耶。(茶寮记陆树声,字与吉着) 
凡事俱可委人,第责成效而已。惟瀹茗须躬自执劳,瀹茗而不躬执,欲汤之良,无有是 
处。(茗笈) 
【评】曰∶法四气三投,度众寡器宇,此点瀹之尝则。因人以节缓急,随时而制适宜, 
此又点瀹之变通。还得具有独闻之聪,独见之断,乃可以尽人之性,尽茗之性,尽水火之性, 
正 
十、辩器 
以生铁为之,洪州以磁,莱州以石。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 
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茶 
传) 
山林逸士,水铫用银,尚不易得,何况 乎。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茶笺) 
贵则金银,贱恶铜铁,则磁瓶有足取焉。幽人逸士,品色尤宜。然慎勿与夸珍炫豪者道。 
(仙牙传苏 ) 
金乃水母,锡备刚柔,味不咸涩,作铫最良。制必穿心,令火易透。(茶录) 
茶壶往时尚龚春,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所重,盖是粗砂,正取砂无土气耳。(茶疏) 
茶注茶铫茶瓯,最宜荡涤燥洁。修事甫毕,余沥残叶,必尽去之。如或少存,夺香败味, 
每 
(茶疏) 
茶具涤毕,覆于竹架,俟其自干为佳。其拭巾只宜拭外,切忌拭内,盖布 虽洁,一经 
人手 
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茶录) 
人各手执一瓯,毋劳传送,再巡之后,清水涤之。(茶疏) 
茶盒以贮茶,用锡为之,从大坛中分出,若用尽时再取。(茶录) 
茶炉或瓦或竹,大小与汤铫称。(茶解) 
宜铁,炉宜铜,瓦竹易坏,汤铫宜锡与砂,瓯则但取圆洁白磁而已。然宜小,必用柴 
汝宣成,贫士何所取办哉。(茶笈) 
【评】曰∶付授当器,区别得宜,各称其用,各适其性而已。亦不必强以务饰,亦不必 
矫以 
十一、申忌 
采茶制茶,最忌手污膻气,口臭涕唾,及妇女月信,痴蠢酒徒。盖酒与茶,性不相入, 
故制茶时,少有沾染,便无用矣。(茶解) 
茶之性淫,易于染着,无论腥秽,及有气息之物不宜近,即名花异香,亦不宜近。 
茶性畏纸,纸于水中成受水气多,纸裹一夕,随纸作气尽矣。虽再焙之,少顷即润。雁宕诸 
山,首坐此病,纸帖贻远,安得复佳。(茶疏) 
吴兴姚叔度言茶叶多焙一次,则香味随减一次,余验之良然。但于始焙极燥,多用炭箬, 
如法封固,即梅雨连旬,燥固自若,唯开坛频取,所以生润,不得不再焙耳。自四五月,至 
八月,极宜致谨。九月以后,天气渐肃,便可解严矣。虽然,能不弛懈,尤妙,尤妙。(茶 
笺)不宜用恶木敝器,铜匙铜铫,木桶柴薪麸炭,粗童恶婢,不洁巾 ,及各色果实香药。 
(茶录) 
不宜近阴室、厨房、市喧、小子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热斋头。(茶疏) 
【评】曰∶茗犹人也。超然物外者,不为习所染,否则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矣。圣 
人致 
十二、防滥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淡,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夫珍 
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 
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茶传) 
按经云∶第二沸,留热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者,名曰隽永。五人则行三碗,七人 
则行五碗,若遇六人,但阙其一,正得五人,即行三碗,以隽永补所阙人,故不必别约碗数 
也。(茶笺) 
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 
泛,七八曰施。(茶录) 
煎茶烧香,总是清事。不妨躬自执劳,对客谈谐,岂能亲莅,宜两童司之,器必晨涤, 
手令 
三人以上,止 一炉;如五六人,盒饭两鼎;炉用一童,汤方调适,若令兼作,恐有参 
差。(茶疏) 
煮茶而饮非其人,犹汲乳泉,以灌蒿莸。饮者一吸而尽,不暇辩味,俗莫甚焉。(短剧) 
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但资口腹,何论品赏, 
何知风味乎?(茶疏) 
【评】曰∶客有霞气,人如玉姿,不泛不施,我辈是宜。其或客乍倾盖,朋偶消烦,宾 
待解 
十三、戒淆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 
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 
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漂尘,非末也;操艰扰遽,非煮也;夏兴冬废, 
非饮也。(茶传) 
茶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渎间弃水耳。( 
茶传) 
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更杂蔗霜椒桂, 酥酪,真不啻一鼓 
而牛饮矣。(茶谱) 
茶中着料,碗中着果,譬如玉貌加脂,蛾眉着黛,翻累本色。(茶说) 
花之拌茶也,果之投茗也,为累已久。唯其相沿,似须斟酌,有难概施矣。今署约曰∶ 
不解点茶之俦,而缺花果之供者。厥咎悭,久参玄赏之科,而 老嫩之沸者。厥咎怠,悭与 
怠,于汝乎有谴。(茗笈) 
【评】曰∶茗犹目也,一些子尘砂着不得,即掌中珍果,眼底名花,终非族伴,亟宜屏 
置,敢告司存。 
十四、相宜 
煎茶非漫浪,要须人品与茶相得,故其法往往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块胸次者。 
( 
茶候凉台净室,曲几名窗,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七类) 
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 
人言矣。(茶解) 
凡士人登临山水,必命壶觞。若茗碗薰炉,置而不问,是徒豪举耳。余特置游装,精茗 
名香 
茶熟香清,有客到门可喜。鸟啼花落,无人亦自悠然。可想其致。(茗笈) 
宜寒宜暑,既游既处,伴我独醒,为君数举。(茗笈) 
【评】曰∶人繇意合,物以类从,同异之门绝,偏倚之形化矣。大凡攻守依乎区域,向 
背视其盛衰,若无畛可分,谁附坚瑕之敌;无膻可逐,谁开去就之场。任曲直于飘瓦虚舟, 
藩篱何妨孔道;等爱憎于浮烟飞沫,渣滓不碍太虚;转从前执滞之枢,于人何所不容;留尺 
寸安闲之地,于力何所不有。吾宁降心以循物,物或适理以从类矣。 
十五、衡鉴 
茶有千万状,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帮牛臆者兼 然,浮云出山者轮菌然,轻 出水者涵 
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 之。又如新治地者,遇豪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 
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 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阻,易其状貌, 
故厥状萎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者 
上,叶舒者次。(茶传) 
茶通仙灵,然有妙理。(茶解) 
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茶录) 
茶之色重、香重、味重者,俱非上品。松萝香重,六安味苦,而香与松萝同。天池亦有 
草莱气,龙井如之,至云雾则色重而味浓矣。尝啜虎丘茶,色白而香,似婴儿肉,真精绝。 
(茶记) 
茶色白,味甘鲜,香气扑鼻,乃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浓亦白,久贮亦白,味甘 
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则俱得矣。近来好事者,或虑其色重,一注之水,投茶数片,味 
固不足,香亦 然。终不免水厄之诮,虽然,尤贵择水。香似兰花上,蚕豆花次。(茶解) 
茶色贵白,然白亦不难。泉清瓶洁,叶少水洗,旋烹旋啜,其色自白。然真味抑郁,徒 
为目食耳。若取青绿,则天池松萝,及 之最下者。虽冬月,色亦如苔衣。何足为妙,莫若 
余所收洞山茶,自谷雨后五日者,以汤薄浣,贮壶良久,其色如玉,至冬则嫩绿,味甘色淡, 
韵 
熊君品茶,旨在言外。如释氏所谓水中盐味,非无非有,非深于茶者不能道。当今非但 
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茗笈) 
肉食者鄙,藿食者躁。色味香品,衡鉴三妙。 
【评】曰∶蹙缩者靴,牛臆者帮,昔之精腴,今之瘠老矣。宁复能礼明月当空,睹芝芬 
浮荡 
十六、玄赏 
其色缃也;其馨钦也;其味甘, 也;啜苦咽甘,茶也。(茶传) 
试茶歌云∶木兰坠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又云∶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 石 
人 
饮茶觉爽,啜茗忘喧,谓非膏梁纨 可语,爰着煮泉短剧,与枕石漱流者商焉。(短剧) 
茶似翰卿墨客,缁衣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中超轶世味者。(七类) 
茶如佳人,此论甚妙。但恐不宜山林间耳。苏子瞻诗云∶从来佳茗是佳人是也。若欲称 
之山林,当如毛女麻姑,自然仙丰道骨,不浼烟霞;若夫桃脸柳腰,亟宜屏诸销金帐中,毋 
令污我泉石。(短剧) 
竟陵大师积公嗜茶,非羽供事不乡口,羽出游江湖四五载,师绝于茶味,代宗闻之,召 
入内供奉,命宫人善茶者,烹以饷师。师一啜而罢,帝疑其诈,私访羽召入,翼日赐师斋, 
密令羽供茶。师捧瓯,喜动颜色,且赏且啜曰∶此茶有若渐儿所为者,帝由是叹师知茶,出 
羽相见。(薰 跋陆羽点茶图) 
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僧采造得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蔡君谟,以四饼遣人 
走京师,遗王禹玉。岁余蔡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笥中,选精品饷蔡。蔡持杯 
未尝,辄曰∶此绝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以得之?禹玉未信,索贴验之始服。(类林) 
东坡云∶蔡君谟嗜茶,老病不能饮,日烹而玩之,可发来者之一笑也。孰知千载之下, 
有同病焉。余尝有诗云∶年老耽弥甚,脾寒量不胜,去烹而玩之几希矣。因忆老友周文甫, 
自少至老,茗碗薰炉,无时暂废,饮茶日有定期,旦明、晏食、禺中、 时、下春、黄昏, 
凡六举,而客至烹点不与焉。寿八十五,无疾而卒。非宿植清福者,乌能毕世安享视好,而 
不能饮者,所得不既多乎。尝畜一龚春壶,摩挲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 
如碧云,真奇物也。(茶笺) 
人知茶叶之香,未识茶花之香。余往岁过友大雷山中,正值花开,童子摘以为供,幽香 
馥郁,绝自可人。惜非瓶中物耳,乃余着瓶史月表,插茗花为斋头清供,而高廉瓶史,亦载 
茗花,足以助吾玄赏。(茗笈) 
茗花点茶,绝有风致。人未之试耳。(茗笈) 
【评】曰∶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矣。诗云∶人生几见月当头,不在愁中即病中。明月 
非无,佳茗时有,但少闲情,领此真味。公案云∶吃茶去,唯味道者,乃能味茗。 
【 】曰∶茗谐名。名,自命也。从夕从口。夕者,冥也。冥行无见,从口自名,失自 
明矣。茗晰而 ,与热脑肥膻反,故尝食令人瘦,去人脂,倍人力,悦人志,益人意思,开 
人聋瞽,畅人四肢,舒人百节,消人烦闷,使人能诵无忘,不寐而惺寂也。聊四五啜,真堪 
与醍醐抗衡矣。神农氏主 疮, 疮本在脏,末在颈腋间,膏粱味,肥膻变也。亟返其本, 
逐其 
茗谱题辞仆少而习茗,亦止谓涤烦止渴,醒睡明目,非此君不能策勋耳。至天台所记,乃云 
服之可生羽翰,则又未敢轻信也。今读子繇核 评语,而以六义之比体求之,则台记所云, 
与陶弘景轻身换骨之说,大相符合。盖人方在大梦中,令旁一人,沃以佳茗,果能清其神魂 
否。故知子繇之意,正欲先使人涤净烦恼,蠲除心渴,扫却黑暗,远离颠倒。然后如法点瀹, 
领略瓯牺,两腋生风,岂非羽翰,实以形骸中既空一切,原是轻身换骨之人,茗碗策勋,理 
实可信。读子繇茶谱者,当作如是观。 
x丁亥夏五李玄晖漫笔x 

第八帙
黄精
内容:(别录上品) 
黄精一名戊己芝,当与黄芝交相匹配。充九土之精,以御八风之侮。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核】曰∶隋羊公云∶黄精,芝草之精也。五符经云;黄精获天地之纯精,故一名戊己 
芝。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佳。三月生苗,高一二尺。一根只一茎,茎梗柔脆,本黄末 
赤。叶如竹,不尖而短,或两叶三叶,四、五、六叶,俱两两相对,若偏生不对者,偏精也。 
四月开花青白,状如小豆花。结子白色如黍粒,即名垂珠,言象形也。根如嫩姜而色黄,亦 
如鬼臼黄连辈。一年一节,节大不平,大者如拳,小者如拇指。一种茎叶根形俱相似,但茎 
不紫赤,叶尖有毛钩二枚者,钩吻也,误服杀人。博物志云∶黄帝问于天老曰,天地所生, 
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对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之精名钩吻,不可食, 
令人立死。今人但信钩吻杀人,不信黄精益寿,不亦惑乎?修治,以溪水洗净,蒸之,从巳 
至子,薄切曝干,可入药用。服食宜生,初时只可食一寸半,多则刺人咽喉,渐渐增之,十 
日不食,服止三尺五寸。三百日后,尽见鬼神,久则轻身飞行矣。忌梅实。 
【 】曰∶无缘自生,独得土大之体用,故名黄精。一名戊己芝也。土位乎中,故补中 
而益中气。为风所侵而土体失,濡湿泥泞而土用废者,黄精补土之体,充土之用,即居中府 
藏,亦借以咸安矣。形骸躯壳,悉土所摄,轻身延年不饥,总属土事耳。 

第八帙
升麻
内容:(别录上品) 
上行即将来之生之升;真气即成功之藏之入。 
【气味】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 
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痛。久服不夭,轻身长年。 
【核】曰∶出蜀汉、陕西、淮南州郡,蜀川者佳。春生苗,高三尺。叶似麻,并青色。 
四月着花似粟,穗白色。六月结实黑色。根如蒿,多须,紫黑色。细小极坚,削去皮,青绿 
色者,谓之鸡骨升麻,功力殊胜也。虚大黄白色者不堪用。一种外黑里白,质虽紧实,谓之 
鬼脸升麻。嵩高一种纯青色,质亦坚,功力俱不如蜀川青绿色者为重也。一种落新妇根,形 
似色非,今人呼为小升麻,亦能解毒,取其叶, 作小儿浴汤,主惊忤。其他用力则殊,大 
小亦别,不可不辨也。修事,刮去粗皮,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曝干锉蒸,再曝用。 
先人云∶人身气机,升出降入,谓之一周。能升则气机无不周矣。又云∶生阳之气发扬, 
邪僻之阴自死。入口皆吐出,此其外征。又云∶长升即是长生,下者举之,此为要药。从混 
浊散漫之中,拔其精微之妙,的是枢机之剂。但上行须有真气在,否则是煮没米粥矣。又云∶ 
雷公炮制,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即炼已筑基,大裨体用,上行者有根可据矣。 
【 】曰∶升即四气之先机,时令之首兆也。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者是矣。设无成 
功之藏之入,亦无将来之生之升矣。所谓柔以时升,积小以高硕,实非决骤之比。故十龠曰 
升,登合之量也;大 曰麻,群阴之长也。是以允升,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勿杀,予勿 
夺,赏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主治百疾,以及变迁,皆向晦入宴息而冥升。功能 
用晦而明,仍利于不息之贞。 
(世以顿为升,此以升为渐,顿渐殊途,各宜体认。升麻禀天地清阳之气以生,故能升 
阳 

第八帙
豆蔻
内容:(别录上品) 
【气味】辛温涩,无毒。 
【主治】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核】曰∶豆蔻生南海,及交址,今岭南、八闽亦有,生成已详 内。南人采花作果, 
尤贵嫩者。并穗入盐淹治,叠叠作朵不散。更以木槿花合浸之,欲其色红耳。广中人,入梅 
盐汁浸令红,曝干荐酒,名红盐草果。初结小者名鹦哥舌。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南 
人用火杨梅,伪充豆蔻,形圆而粗,气辛而猛,山姜也,入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