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你一个清华梦-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下半学期的崛起和超越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和体能储备。    
    我当时的心态特别的好。高三上半学期,许多同学已经很紧张了,像背着定时炸弹,每天拼命地学习,不给自己留一点儿空闲。而我除了课堂上相应的练习和作业外,没给自己多大的压力;还曾傻乎乎地上书班主任反对提前3分钟进教室,还说“即使高三,我们也要生活”。那时我还常常在活动课上到操场去看球赛,甚至站在窗口无所事事地看人来人往。许多人说我活得很潇洒,其实该学习的时候我还是很用功的,我只是想保持快乐的生活,不想把我的神经扯断。高三上半学期我还一直坚持晨练,这是被初中时班主任逼出来的习惯,后来便坚持了下来。每天早上去操场跑圈,直到上早自习才回教室。不懈的锻炼使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使我一天的学习都充满了活力,而且为难熬的高三下半学期的体力战做好了准备。更重要的是,长跑让人学会坚持。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许多时候只有靠毅力来支撑,而长跑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5圈都能跑下来,还有什么不行呢?如果说我高三上半学期做得最好的一点,我觉得应当是为高三下学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模式。我开始使用日志本,订立好计划——学着把生活安排得有条理,形成良好习惯;学会硬着头皮学不喜欢的科目,均衡安排各科时间。当时,我觉得自己最厉害的是练就了一节课做完一张英语卷和一张语文卷(除了作文)的硬功夫。    
    高三上半学期有一件事改变了我整个高三的态度。那是2003年12月25日,圣诞节,大雪,同学们大多都出去玩雪了,我在教室里十分郁闷地做数学题,因为期中成绩很烂,期末考试又快到了,我心里特别烦闷。突然收到一张贺卡,是在哈工大就读的表哥寄来的,上面只有一句话:“老妹,你是全家的骄傲!”当时我特别感动,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我忽略了身边一直关爱我的亲人,他们给了我那么多的支持,他们以我为荣;我应当让他们感到幸福,感到骄傲!我应当为了他们而努力学习——为了爸妈,为了所有关爱我的人!老师常说:“你们不是为了爹妈学,是为你们自己。”可表哥的一句话唤醒了我长期忘却的责任感。光荣与梦想,是支持我走过高三的精神支柱。    
    我不得不承认,高三下半学期真的是很苦,说得夸张点就是身体上的摧残,精神上的折磨。同学们对此有个极好的比喻:“我们就像铁架台上的试管,脖子被吊着,屁股被烧着。”老师说:“高考不仅是对一个人知识的考试,也是对整个人素质的考试。”我很赞同这一说法,经历了高考,我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学会承受压力,承受挫折,学会坚持和满怀希望。    
    此时,明显觉得生活紧张忙碌起来了,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日志上的计划总是满满地记了一行又一行,没有尽头。班主任又一次强调:“同学们,现在晚上一两点睡觉都是很正常的,你不学别人学,你就落下了。”我真的很努力了,我觉得我实实在在地用心了。我开始每天都给自己定了很多任务:一般语数外各做一套卷子,还要把文综3科的作业做完。这样实在是很累,有时会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就睡过去了。还记得当时可怜的样子: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书包,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总结本和练习册;手里提着巨大的提袋,装满了所有的教科书。整个人精神恍惚,晃晃悠悠的。每天有许多总结要写,语数外文综等4个改错本、英语阅读生词本短语本、语文字词成语本,我总是认认真真去做。同学们甚至给了我这么一个评价:“优点:勤快;缺点:太勤快”。勤快给了我极大的好处:写得多,记得也牢固,总结得巧,形成一套系统,为考前快速复习做好了准备。    
    紧张有序,整日整日地做题,有时觉得自己忙得麻木,就像一台为考试而生产的机器,但是为了高考,为了考完之后的解脱,我在拼命。早上醒来,还未坐起,便先去把贴在床边的地图看一遍。来到学校便摆开架式学习,连课间也要拿出生词本来背一背。活动课时我是阅览室的常客,自习课上我把老师都问怕了。那段时间,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疯狂。其实每个高三人心里都苦闷,时间不够用,真的特别希望一天可以有48个小时!老师说:“你们要利用一切时间,到这个时候了,哪还有时间天天洗头洗澡?”这并不夸张,我真的想把洗澡睡觉吃饭的时间都节约下来去读书做题。到了高三末,许多时候,我做题所追求的已经不再是会做,而是力争做得准确、迅速、完美。对这种不能量化的东西的追求是无止尽的。    
    


矢志不渝篇一切皆有可能(2)

    偶尔从书堆中抬起头来,不经意地瞥见鸽子在蓝天中飞翔,心中就几多惆怅,我何时也能起飞?我何时能够看到希望?    
    一切改变发生在“一模”前的一次大考。为了准备“一模”,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次仿“一模”的考试。在这次考试中,奇迹出现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一名,离年级第一名只差0。5分——我从未想到自己会考这么好。有一天,老师找我和另几个同学谈话,鼓励我们要相互支持不断努力。老师鼓励我,说我虽然基础比起他们几个差一点,但我是最有潜力的,因为我是文综比较弱,数学成绩好。在那天她还对我们说:“到这个时候了,你们都该有些想法吧,也要想着奔北大、奔状元啊!”北大?状元?我哪里想过呀!我还逍遥在“考上北师大就完事”的快乐之中呢。对北大,那是怎样的不敢想啊!然而,老师的话却在我内心深处悄悄萌芽了,虽然我压抑这种想法,但我明白我应该奔点什么——更好的前程。父母的想法也明显地在变;虽然他们并不说,但是从他们看的资料就看得出。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这样保持着和谐的沉默。    
    接下来是“一模”,一片黑暗——考了个第7吧,成绩又回去了。父母没说什么,只是说:挺好。我明白的,他们心中是充满期望的。他们虽然说着“考试什么样就上什么样的大学,凭咱这成绩次不了”,但我知道他们心中的期望早已抬升到那回的第一名。我有压力,我很郁闷。我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真正水平。那段时间经常学不进去,真的是强迫自己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晚上郁闷的时候,便拿来信纸大段大段地抄歌词,一抄就一两个小时。    
    爸妈看到的我永远是在奋笔疾书,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在难过;我知道他们很操心,不断变样的菜、切好的水果、端到桌旁的水、新的转椅、软乎乎的枕头被子,都在替代他们在无声地诉说着期待与焦虑,父母对我的关注是无声的,如果我不主动地提起我的学习,他们很少主动问。以前烦闷的时候最喜欢逛书店,淘一本好练习册,然后回家开始鼓起斗志好好学习。现在,书店也不愿意去了,练习册基本都做过了,出名的、不出名的,翻两页不用看完题,就知道选ABC,没劲。家里的习题册成了灾,书柜、书桌、床边、窗台上全是……烦,真烦。我觉得无聊,生活像一张黑白照片,停滞不前,没有颜色。每天支撑我不断学习的只是长久养成的惯性。班上很多人开始逃课了,但我明白,越是临近考试越不能浮躁,得稳得住。我一直在学。    
    这一个月真难熬。“二模”终于到了,应该说我考了个好成绩吧。数学考了年级第一,但我长期以来的懒于背记、只喜欢做题的习惯终于惩罚了我——地理考了40多分,不及格。班主任又找我好好地叮嘱了一番,让我好好地学文综,说文综进步是很快的。还有一个月,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不敢松劲。订了计划,把历史和地理从头背记了一番。当时各省的模拟考试卷已在网上登出来了,爸爸都给我打印下来;我每天要认认真真地做两份,一直坚持到高考。    
    最后的一周,学校放了假,我们回家学习,我却没有什么特殊的高考感觉,将要被释放的喜悦充斥着我。除了每天按高考正常时间模拟考试外,我就看看历史地理。依旧6点起床,一点睡觉,老师说过不要打乱生物钟。    
    终于到了高考。这天风和日丽,我快乐极了——不管怎么样,要结束了,要问心无愧地结束了。我做了一切我可以做的。语文异常简单,英语亦然。晚上我失眠了,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想到明天就结束了,我可以……可以……    
    第二天数学是我最自信的科目,本想交个漂亮的答卷,却搞得自己太紧张了,考臭了。而考文综却异常顺利。现在看来,考试还是最好不要给自己太高的要求,无欲则刚。    
    成绩出来了,我是全自治区第7名,超出预料;更没想到的是我还拿了文科的英语状元。我成了全家的骄傲,也实现了二中人的口号——“今天我以二中为荣,明天二中以我为荣”。带着无比的幸福,我走进了清华大学。    
    这是我的幸运,更是我努力的结果。在高三上半学期,我又怎么敢想我能走到清华?借用一句广告: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努力。    
    


矢志不渝篇魂牵梦萦清华园

    张  驰    
    高考对于我来说,似乎已成遥远的过去。或许现在我可以用很多诗意的词汇来描述它,但事实上,我的高三始终痛苦。而今,我也始终感激那种痛苦,是那种在痛苦中升腾出来的希望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支撑着我,一直走到现在……    
    我一直都觉得高三应该有一个信念。中考失败后的那个夏天我来到北京,来到清华园。至今没有淡忘那场清华之行留给我的震撼,我从那时起就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要考入清华大学。高三那一年也一直都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我——即使是在我一篇完形填空会错到14个的时候,即使是在我5篇英语阅读稳定地错在8个以上的时候,即使是我的数学成绩挣扎在及格线边缘的时候,即使是我无数次地在黑暗的楼道里流泪的时候,即使是所有人都不相信我能考上清华的时候——我从没有放弃过这个梦想。    
    在很多的时候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梦想的勇气。梦想可以支撑我们做出我们原本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因为梦想让我们相信自己,梦想让我们坚持。    
    当然,仅仅有梦想是绝对不够的。成功的高三生活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高三整整一年,我反反复复地对自己说:无论什么事,做比不做好;早做比晚做好,现在就做。    
    刚走入高三的时候,我清醒地认识到清华离我真的还很遥远,而我无论如何都不忍心放弃这个梦想。痛苦地思索后,我对自己说:冷静下来,不论什么样的努力,坚持半年之后,再问自己有没有成绩。    
    那是我过得最艰难的半年,而我也在这半年里迅速地成长起来。我从一开始就对自己说,忘掉你曾经取得过的成绩,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当自己什么都没有学过,认真地听每一堂课。我开始热爱试卷上密密麻麻的红色叉叉,热爱我自己每一次的错误;我对自己说,我现在犯这些错误是为了高考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开始把自己想像成一块投入水中的海绵,一点一点地吸收知识,每一天哪怕最细微的进步都让我欣喜。    
    高三就像一场长跑,从慢跑到加速到冲刺,我不可能跳过任何一个阶段,也不可能提前就想要跨越现在的阶段。我对自己说——慢工出细活,我等待着水到渠成的一天。    
    整整一个学期,我的学习节奏都很慢。我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我明白我下一步要做什么。所以接下来的那一个寒假,我的学习进程开始加速了。那是我过得最紧张的一个寒假,我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看春节联欢晚会没有走亲访友——别人欢欣鼓舞地过年,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一想到高考,我就心如止水。那时候所有的都沉淀下来,偶尔抬头看到窗外的蓝天就觉得无限美好。    
    高考的前3个月,我和父母搬到离学校很近的地方住。那是个狭小又临街的房子,即使是白天也要开着灯才能看书。我原本对那里是没有感觉的,只是觉得很方便,后来却慢慢地喜欢那里。在那些简单的设施中,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宁静。因为临街,深夜里依然会有汽车经过时发出钝响,会有汽车灯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再悄悄隐去——我清晰地感觉到这个城市这么近距离地从我的窗前经过。    
    那3个月我过得简单而有条理,感激地享受着父母带给我的一切便利,然后安静地读书学习。我开始准备冲刺了,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弃。深夜里我会想起已经过去的日子,想起我在那些日子里做过的努力、流过的眼泪,想着想着就沉沉地睡去。此时,我已经不再需要用语言安慰我自己,我已经从内心的平静中找到了坚持的勇气。    
    3个月的时光,在我清晨与深夜步行上下学的路上,悄然流逝。3个月后我坐在考场里,在考试铃声响起之前,想起我高三一整年的时光,不禁黯然神伤——可是无怨无悔,相信所有的艰难和痛苦都会得到补偿,不会有让汗水白白流过的惋惜。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在高考面前能保持良好心态的自己却会在高考之后分数出来之前整整瘦了6斤。我们那边是分数出来之前估分填志愿,如果第一志愿落空,就失去了进入任何一所重点大学的资格。而我估出的分数,用清华招办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父母已经开始犹豫——那时复旦已经表示可以让我任选专业。我上网去了复旦的网站,那里有很多风景图片,真的很漂亮。我看着它们,心情就有些恍惚,我要去那里么?一想到我要放弃清华,我的心就很疼很疼。那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那是我无数次想像过的地方,那是我这么久以来的梦想——我最痛苦迷茫的时候依然没有放弃过的梦想呵,难道我在最后一刻要放弃了吗?    
    我最终还是把“清华大学”4个字填入了志愿表。抬起头来,看到父母忧伤的眼神,我给了他们一个微笑——让我再任性一次吧,让我再为自己这么长久以来的梦想做最后的努力吧,让我再最后一次毫不犹豫地相信自己能考上清华吧!如果真的考不上,那就复读吧;至少,在我白发苍苍的时候,不为年轻时候缺乏勇气而叹息……    
    现在的我,怀念并且感激我的高三——我曾经痛苦迷茫过的心情、我曾经从痛苦中努力昂扬的勇气……    
    如今,眼见得清华园里,天还没亮时就开始晨读的那些身影,节假日离教学楼下面密密麻麻的自行车群,秋日里落叶铺满校园静谧而美好……清华永远是一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永远令人热爱,魂牵梦绕。就像那张薄薄的通知书上写着的:“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    
    


矢志不渝篇考清华 从高一开始(1)

    姜晓魏    
    高中是个什么?我在高中结束时取得了别人看来都不错的一个成就:考上清华大学。也许我可以被人拿来作为反对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例子,如果我同意的话。    
    16岁读高中应该是个老家伙了,心理大概也有点成熟了,虽然善良的老师依然认为我们并不成熟,但是走在街上绝对是小朋友的叔叔了——凭着嘴角毛茸茸的胡须,也敢给自己做一个计划了,或者说偶尔做些出格的事情。其实这种事情对我来说不是偶尔,而是家常便饭——只不过老师够善良,没有很激烈地阻止,让一切都自生自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一代学生的棱角鲜明在老师的眼里都构成了一个共性,不过是一群有点想法却彼此差不多的学生的集合。    
    中考时我考上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并且作为全县城成绩最好的60名学生组成的一个所谓“奥林匹克班”中的一员开始高中生活。如果我在高中有些收获,那这些收获的大部分都是在高一得到的,而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我高一的班主任王老师。在这里,我主要也是讲讲我的王老师和我的高一(1)班。    
    我家在小山村,16岁之前我一直在那个小村子度日。农村出来的孩子少有大志向的,即使有,也是那么的简单和直白。如果用“朴素”来称呼,显然有些侮辱这个词汇;但是用“功利”来描绘也有失公允,因为我很难想像一个孩子会为了什么高尚的事业而盲目地接受一些教化。而我恰恰就是一个还没有弄明白学习是怎么回事,就知道必须好好学习的人。在我现在能够回忆起的幼年,我就知道读书好的孩子是很令人羡慕的。我有一个非常讨厌学习的姐姐,小时候我对她的记忆大部分是我母亲催促她快点上学和埋怨她学习上多么的懒惰。母亲说这些的时候总是以恨铁不成钢的神情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