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邺城回师上党,还得走羊肠坂道,当初蜀军在羊肠坂击败司马骏之后,并没有顺势从羊肠坂道进军的的想法,没想到兵围邺城之后,蜀军反而还要从羊肠坂道返回上党,补一补当时没走这条路的遗憾。

    刘胤完全是沿袭当年曹操所走过的老路,只不过曹操进入并州还有恶仗要打,刘胤却是不用担心前方会有战事,不过蜀军一样走的并不轻松,深刻地体会到了羊肠坂诘屈的感受。(未完待续。。)

第1031章 兵临小平津

    回到上党之后,刘胤没有做任何停留,当即挥师南下,从壶关直抵高都。

    高都是蜀军目前在并州控制的最南端的城池,过了高都,就进入到了晋国所控制的河内郡。

    尽管这儿是双方的交界处,但由于目前双方交战的重心在冀州,晋国在河内的防守兵力并不太多。

    整个黄河以北都属于讨逆大都督羊祜的防区,河内郡也不例外,羊祜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邺城,河内郡这边的防守自然比较空虚。

    刘胤这次迂回上党进攻河内,做的非常的隐密,偃旗息鼓,尽可能地不向外泄露消息。羊祜的壕堑战术虽然有效地阻挡了蜀军的进攻,但却隔绝了他对外界的消息掌控,刘胤回兵上党迂回转战河内,羊祜根本就无法知晓,更谈不上调兵回防河内了。

    而刘胤一路倍道兼程,保持着较高的行军速度,为的就是在河内打晋国一个措手不及。

    并州的地势高峻,出高都向南,便是河内广阔的平原,蜀军已高屋建瓴之势,唿啸而下,一夜之间,便包围了山阳城。

    山阳城只驻守着千把来人,守将于真看到蜀军大军来袭,吓得屁滚尿流,丝毫没有抵抗就开城投降了,蜀军轻取山阳,打开了进入河内的门户。

    蜀军突然出现在河内,让晋国朝廷是惶恐不已,河内郡是洛阳北边的唯一屏障了,一旦河内失守,洛阳便危矣。所以一听蜀军攻占了山阳,司马炎便是坐立不宁,急令河内太守董艾挥师讨之,又下令羊祜派兵增援。

    河内太守董艾本来兵就不多,而且多是缺乏战斗力的郡国兵,而蜀军的虎骑军、虎步军、永安军那一个不是虎狼之师,董艾根本就不是对手,在射犬和蜀军打了一仗,结果是全军覆灭,董艾战死于乱军之中,蜀军挥师南进,夺下了河内郡的郡治怀县。

    接下来几天,蜀军在河内横行无阻,如入无人之境,连克野王、温县、河阳数座城池,直逼小平津渡口。

    洛阳朝野上下,宛如经了一场八级的地震一般,剧烈震动,司马炎坐如针毡,急调洛阳附近的兵马赶往小平津关,严防死守。

    小平津关位于黄河南岸的北邙山,距离洛阳城只有三四十里的距离,一旦失守,那对于洛阳而言,就等于是灭顶之灾,所以司马炎绝不敢等闲视之。洛阳表里山河,八关固守,这小平津关便是其中之一,与洛阳东北面的孟津关互为倚角,共扼黄河天险。

    几年前匈奴犯境,同样也曾兵临小平津渡口,当时在洛阳朝野同样引起过剧烈震动,甚至有不少大臣都提出来要迁都以避匈奴人的锋芒,直到后来,羊祜出兵河内打退了匈奴人,这才让局势平定了下来。

    现在蜀军兵临小平津,带来的轩然大波一点也不亚于当时的匈奴人,并州已告失守,冀州局势维艰,如今蜀军更是兵临黄河,整个大晋的江山社稷芨芨可危。洛阳上下,是一片哀鸿遍野,绝望的情绪在都城之中蔓延着。

    司马炎急召大臣们上殿议事,共商退敌之计。

    “诸位爱卿,如今蜀人已经是兵临黄河,洛阳危在旦夕,朕寝食不能安呐,尔等有何计策,能与朕分忧?”司马炎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张口询问道。

    文武百官你瞧瞧我,我瞧瞧你,皆是面面相觑,蜀军要是真的好退的话,晋国又何须损兵折将丢城失地,仗打到了这个份上,晋国已经是回天乏力了,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不是已经征战在前线就是已经阵亡殉国了。朝堂上面的这些大臣,平时做的都是四平八稳的官,在这个时候,谁又能拿出什么主意来,个个皆是缄默不语。

    司马炎扫了一圈,这么多的大臣竟然是无人开口,他不禁有些愠怒道:“朕高官厚禄养着你们,平日里一个个高谈阔论学究天人,这么现在个个都变成哑巴了?你们说朕要你们何用?”

    站在首位的贾充显然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是百官之首的司徒,兼领着尚书令,如果他再不开口,也实在是不象话了。贾充踏上一步,持笏拜道:“陛下休怒,蜀人兵临黄河,洛阳之兵只宜在小平津关拒守,切不可轻易渡河北击,臣以为欲退河内之蜀军,还须羊太傅从邺城出兵才是。”

    司马炎点点头,也深以为然,守洛阳的兵力那是真正的固国之本,如何敢轻易地调动,如果从小北津渡河北击的话,且不说能不能取胜,洛阳防守则势必空虚,洛阳如果无兵守御的话,司马炎就不会有安全感了,这一点司马炎当然不能接受,想退河内之敌,也只有调动外郡兵马才是。

    现在各地的兵力都相当地吃紧,晋国新募的兵力远远不及所消耗的兵力,这几年来,晋军的兵力总数是每况愈下,战斗力更是锐减,丧师失地,早已不复当年魏国之兵雄马壮了。

    现在司马炎唯一的指望就是邺城的羊祜了,虽然马隆兵败清河撤回了青州,但羊祜的手中,还握有十万大军,这也是晋军在黄河以北的唯一一支力量了,想要解决河内的危机,也只有羊祜出兵才行。

    “朕不是早已下旨给羊祜了吗,为何他到现在还没有出兵?”说起羊祜,司马炎这才想起几天前就已经给羊祜下过旨要他出兵救援河内,那个时候河内太守董艾还没阵亡,河内的局势也没有坏到如此地步,但随着董艾的战死,河内的形势彻底地崩坏了,蜀军在河内郡肆意横扫,如入无人之境,还不就是无兵抵御吗,如果羊祜能早一点出兵的话,河内的局势又何至如此?

    主管军务的兵曹尚书赶紧出班奏禀道:“启奏陛下,送往邺城的诏书几日前就以六百里加急快马送了出去,传诏之人现已经返回洛阳,诏书传达确认无误,至于羊太傅缘何迟迟未能出兵,臣就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续。。)

第1032章 三道诏书

    “羊祜他竟然敢抗旨不遵?”司马炎的脸色沉了下去。

    满朝大臣之中,也就只有郑冲和羊祜的关系算好一点,此次出督冀州,还是郑冲亲自到南阳劝说的羊祜,看到司马炎脸色不善,郑冲抢步上前奏道:“陛下,羊太傅未能及时出兵,此中定有隐情,还请陛下可以详察。”

    贾充冷笑一声,道:“有什么隐情还能比河内失守更为重大,依某之见,羊太傅这是拥兵自重,不服号令,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贾充所指的第一次羊祜抗旨之事就是一年前司马炎下令向蜀国开战,羊祜就曾以种种理由搪塞推脱,搞得司马炎一怒之下才让司马骏去代替羊祜的职务。当然这个结果大家都心知肚明了,否则羊祜也用不着从局势比较平稳的南阳急调到冀州来救火了。

    只不过这场火羊祜并没有够给它扑灭,反而有愈烧愈旺的趋势。为了能够在邺城周围站稳脚跟,羊祜提出了壕垒战术,用以克制蜀军的优势。

    当然羊祜是不可能独断专行的,在实施计划之前,就曾给司马炎上奏过此事,当时也是获得司马炎的首肯,当时不光是司马炎还有满殿的文武,他们都认为羊祜采用了一个极为稳妥的法子,都盛赞羊祜谋略了得。

    但随着河内局势的转变,羊祜却又成为了众矢之的,就连他的壕堑策略,都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本来郑冲的解释让司马炎的脸色稍微地有所缓和,贾充这一番言语,却又让司马炎的眉头再次紧蹙起来。

    郑冲俯首道:“陛下,是非曲直,自有公断,羊太傅为国尽忠,效命疆场,岂容抵毁,以臣之见,比陛下可再发诏书,说清利害,相信羊太傅定能审时度势,出兵河内的。”

    司马炎想了想,现在他所能倚仗的,也没有多少人了,羊祜便算是其中的一员,而且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员,如果司马炎不用羊祜的话,真不知道这hebei之局,司马炎还能指望谁。

    于是司马炎再次下达诏书,火速送往邺城。

    虽然蜀军控制了河内的大部分地区,但基本是都处于河内的西部,河内东部地区,尚还在晋军的控制之下,前去下旨的使者从白马渡渡过黄河,然后一路向北,便可以顺利地抵达邺城。

    ┄┄┄┄┄┄┄┄┄┄┄┄┄┄┄┄┄┄┄┄┄┄┄┄┄┄┄┄┄┄┄

    尽管邺城周围大建壕堑让羊祜的消息来源比较闭塞,但象刘胤偷袭河内这样的大事,羊祜不可能毫无察觉。就算是羊祜对河内局势真的不太了解,司马炎的第一道诏书就已经下达了过来。

    “刘胤居然会去偷袭着河内?”初接到消息的羊祜似乎略微有些吃惊。

    不过细细地想想,这也是正常不过的事了,刘胤在邺城受阻,想要打开新的局同,就必须另辟蹊径。

    看来刘胤的这个“蹊径”,还是选择在了河内郡。青州那边有马隆在沿河拒守,潼关那边一直驻有重兵,蜀军如果想要寻求突破的话,从河内郡进军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看来刘胤是准备围魏救赵了?”羊祜自言自语道。

    邺城已经成为了蜀军最难以攻破的城池,纵横数百里的壕堑成为了蜀军的噩梦,每逾越一道壕沟,蜀军都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也让羊祜对自己这项策略充满着自信。

    邺城的粮草辎重军需物资是相当充足的,晋军从冀州的中部四个郡撤退的时候,将大量的粮草物资汇集到了邺城,就算在没有任何新的补给的情况下,邺城的守军坚持个三两年,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更何况邺城的周围还有良田数万顷,就算蜀军将邺城围个水泄不通,只要他们攻不到邺城的城下,晋军和邺城的百姓自给自足丝毫不困难。

    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羊祜自然不可能为之轻弃,更何况,整个邺城是晋军在黄河以北最为重要的一个据点了,如果失守的话,晋军就只能是退守黄河一线了,这样一来,晋国的生存空间便会受到大大的压缩,完全丧失反攻的机会。

    司马炎的第一道诏书很简单,言简意骇,只有下令羊祜派出一部分的兵马来支援一下河内太守董艾,其他诸事,一慨未提。

    派与不派,这是一个大部题!

    邺城虽有十万大军,但同时要防守百十余里范围内的所有据点,兵力上也不富裕,如果遵旨派兵的话,邺城这边必将会出现防守的空缺,这很可能是致命的。

    在羊祜的战略思想中,邺城的安危是摆在首位的,除非蜀军攻破了黄河,否则羊祜是绝对不会为之所动的。河内郡也毕竟只是一个位于黄河北岸的郡,得失并不太重要,羊祜能弃蜀中四郡,为何独不能弃河内一地?

    所以羊祜接到命令之后,并没有轻易地出兵,只是派人一直紧盯着河内那边的形势变化。

    但河内的一败涂地却是让羊祜有些始料不及,还好有这么一道黄河天险,京城洛阳是有惊无险。

    看来有必要回复一下司马炎了,羊祜令人送上笔墨纸砚,准备写一封奏章,阐明邺城防御的急所,请求可以得到朝廷的全力配合。

    河内的形势虽然险恶无比,但只要晋军坚守得往黄河南岸的孟津渡口和小平津渡口,蜀军就很难逾越过黄河去,而现在的邺城,就如同是锲入蜀军阵地之中的一颗钉子,它的存在,蜀军就是如梗刺在喉,不敢轻举妄动。

    羊祜希望司马炎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尽可能地守住晋国在黄河之北的最后一方土地,只有这样,晋国的社稷才会延续。

    羊祜思虑再三,正要动笔,突然中军进来禀称,朝廷有旨!原来是司马炎的第二封诏书到了。

    羊祜只得先搁下笔,决定先把圣旨接了,看过司马炎的第二道诏书说的是什么,然后再写不迟。(未完待续。。)

第1033章 三道诏书(二)

    司马炎的第二道诏书和第一道大同小异,还是催促羊祜立刻出兵去救援河内,不过和第一道诏书比起来,司马炎的态度要强硬的多,口气也是非常坚决,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很显然司马炎对蜀军兵逼小平津很恐慌,完全是乱了方寸,如果不能解决掉河内的蜀军,司马炎估计睡觉都不踏实了。

    羊祜眉头紧蹙,司马炎连续两道诏书,简直是给羊祜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服从司马炎的旨意,羊祜的战略计划就全部前功尽弃了,现在蜀军在冀州已经完全占据了优势,晋军唯一可以拿来抗衡的资本就是邺城周围纵横百里的壕堑群,如果羊祜放弃邺城而转战河内的话,羊祜根本就没有任何把握来打退刘胤的蜀军。

    尽管目前进入河内的蜀军只有四五万人,但羊祜很清楚,这完全是邺城拖着蜀军的主力的结果,如果羊祜放弃邺城的话,毫无疑问蜀军的主力会同样紧随其后,进入河内。

    转战河内,根本就不可能解决掉河内的危机,反而让羊祜所统率的这十万大军置身于险境,野战敌不过蜀军的骑兵,守城敌不过蜀军的火器,河内之战,羊祜几乎没有任何的胜算。

    如果羊祜的十万大军折损在河内,那晋蜀之战,基本上就将结束了,晋国恐怕再也没有任何的有生力量来挡得住蜀军的进攻了。

    司马炎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只是一昧地催促羊祜回师河内,直让羊祜感到心寒,司马炎急火攻心,不知其中厉害,难道说满朝文武,就真的无人考虑此中的利害吗?

    这两道诏书,让羊祜是左右为难,抗命不从的话,那绝对是大逆之罪,但遵命从事的话,势必将晋国最后力量引向不归之路。

    羊祜思虑再三,决定还是暂缓出兵,向司马炎上表陈情,将所有利害关系一一向司马炎剖析清楚,希望司马炎可以认清形势,收回成命。

    羊祜一夜未眠,洋洋洒洒地写了数万字,直到鸡鸣三遍,东方泛白,他才放下笔来。他又通读了一遍,认为无任何的遗漏之处,这才放心的将奏章放入封套之内,用火漆封好。

    羊祜揉了揉微微发胀的太阳穴,直了直腰,一个晚上从始自终地保持着一个姿势,羊祜这时才觉得腰快要断掉了。

    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万言奏章虽然写好了,但送到京师司马炎的手中,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羊祜根本就无法预料,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纯粹是扯淡的说法,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将会左右天下形势的变化,自己的建议终归只能是建议,真正拍板的只是皇帝本人,就算是错误的决定,旁人也只有遵从的份。

    羊祜将他的心腹家将羊福叫来,将奏章交给他,千叮咛万嘱咐,命他一定要将这封奏章送达京师洛阳,一定要亲手交给太师郑冲,由他转交给陛下。

    现在河内一带局势混乱,路上并不太平,羊祜不敢将奏章交给别人,万一半路之上丢失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所以他才派最能靠得上的人,心腹家将羊福亲自前往洛阳去送奏章。

    另外,羊祜也不敢让羊福将奏章直接递到黄门侍郎的手中,毕竟羊福身份低微,根本就没有面见皇帝的资格。所以羊祜才将奏章先递给郑冲,凭借着他和郑冲的关系,交给郑冲由他来转交给司马炎,羊祜是放心的。

    羊福领命,立刻带上奏章,领命出城,率着一百多的亲兵卫队,骑上快马,向洛阳火速奔去。

    邺城离洛阳的距离并不太远,若是太平年月,快马两三日即可抵达,但现在蜀军进入河内,兵荒马乱的,原先的官道已经是无法通行了,羊福只能是迂回到充州一带,从那儿渡过黄河,多走了近一倍的路程,所幸一路之上平安无事,羊福用了四五天的时间,晓行夜宿,快马急驰,总算是安全地抵达了洛阳城。

    现在的洛阳城可谓是人心惶惶,紧张的气氛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就连城门口巡哨的御林军,都增加了好几倍,披甲持戈,往来巡查,许多的可疑人物都受到盘查,拒绝入城,稍有反抗,就会被御林军当场格杀。

    羊福出示了令牌,守城的军士挥手示意放行,很顺利地就进了城,不过羊福没有先回羊府,而是直奔郑府而去。

    郑冲刚刚上完早朝回来,现在朝廷上的事情多了起来,郑冲原本担任的太保之职乃是位高权轻之职,每日悠闲的很,但这一段时间内,郑冲却无法悠闲起来,他担负的职责明显增加了,每日的早朝,基本上午后才会散。

    郑冲饥肠漉漉,还没有等他吃上一口饭,下面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