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督军-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自烟台方面发来的报告。孙桂良于烟台设伏,大破葛明党的后援部队。葛明党在南洋招募了一批华侨担任选锋,又募集了大笔的起义经费,为占领山东所用。这些人由于距离的关系,并不知道起义已经失败之事,依旧按照约定前往烟台增援。

孙桂良以烟台炮台的大炮轰击,击沉来援的船只两艘,阿尔比昂海军也出海助战,将试图逃离的选锋全部抓捕。是役或杀或擒,足有三百余人,缴获武器一百余件,另有炸蛋百枚。

赵冠侯进京之时,山东得此大功,足以为他在京城赚足脸面,也提高了身价。这样辉煌的胜利,固然有读书会里内应的配合,但是阿尔比昂海军的协助也同样密不可分。

“感谢公使阁下与贵国舰队的慷慨帮助,贵我两国,今后将有更好的合作……”

朱尔典打断了赵冠侯的话“恰恰相反,我国海军在很多时候,都会严守中立,你……明白的。只有在山东问题上,我国海军才会公开助顺,至于原因,除去我们之间的友谊外,也是我国正府的意见,我们不认为贵国朝廷,能够长期的维持下去。即使我们帮助朝廷,也是一样。何况,在贵国朝廷内,向来有着强大的顽固守旧力量,拒绝着其他人的慷慨相助。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未来的中国,将属于有魄力有能力的人,来担任主导,我们认为兴中会比起贵国朝廷,更有可能获得胜利,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不与他们为敌。可是,在山东一点上看,则宫保比葛明党更有前途,所以我们愿意帮助你。”

他喝了一口咖啡“山东自制虽然是一场闹剧,但原因不在于自制,而在于没有力量的人,妄图主导自制。按照贵国哲学家的观点,这样的行为,属于给疯子以宝剑,于谁都没有好处。但是如果是由有力者主持的山东自制,则局面完全不同。我们在山东,看到了文明与开放的潜力,如果……如果阁下愿意给山东带来更大的改变,阿尔比昂方面,愿意提供全力的协助。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比普鲁士方面更多。”

“感谢阁下的慷慨,这个问题,我想我会慎重考虑。”

朱尔典点头道:“我相信,宫保是个聪明人,知道该如何选择。另外,我还要以私人身份提一个建议,伏尔铿造船厂虽然优秀,但是他们制造的战舰,并不适合山东。山东虽然是沿海省份,但是没有必要武装这种兵船,事实上,即使是泰西,也并不怎么看好锅炉蒸汽舰,你要知道,锅炉出故障的概率太大。而一旦锅炉出了问题,你将失去所有的动力,结果成了标靶。基于朋友的立场,我的建议是,购买一艘二手的蒸汽明轮船,就足以在山东跑航运。至于你想拥有一支水上力量的话,阿尔比昂舰队可以随时为你护航,而且我在皇家造船厂认识一些朋友,他们会卖给你一些非常不错的风帆船。我保证,这些风帆炮艇的威力,足以保证你在国内的战争中所向无敌,贵国没有任何一支海军,能是你的对手。阿尔比昂会帮助你培训军官,训练船员水手,并且你会发现,一艘铁肋木壳舰的造价,足抵的上数艘风帆船。而在战场上,几艘船永远比一艘船更为有力。”

赵冠侯心知,这是阿尔比昂不愿意在国内,出现一支可以与阿尔比昂舰队抗衡的水师,而进行的限制。想要购买蒸汽战舰的事,多半不能成功。即使自己坚持,对方也会多加阻挠,最后的船还是买不成。便只笑着点头,表示诸事好议,只是款已经付给普鲁士,这便不好换家。

朱尔典道:“这不是什么问题,在酒会上,我会和雷克斯好好谈谈,相信,他们不会压下这笔款不给。”

“那样总归是治一经,损一经,也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贵国与普鲁士,都是我的朋友,我不想让两个朋友之间生出嫌隙。我倒是觉得,与其这样,不如两国合造,各得一部分合同,工价款,自普鲁士划拨。”

“合办……这倒也是个办法,这些问题,就交给那些船厂的人去沟通,我相信,他们肯定可以讨论出一个彼此都满意的结果。我们不需要对此过多关注,还是为了长久的友谊,好好喝一杯。虽然世界元帅夫人已经离开京城,但是我想,这个舞会,我们也不会太寂寞的。”

第四百六十二章 宗室基金

第二天赵冠侯刚起床,泰晤士报就已经出现在案头。上面用一整版介绍着昨天晚上的舞会,以及几国公使对于赵冠侯的夸奖与赞扬。毓卿伸出胳膊,接过报纸看着,得意地笑道:

“果然是我的额驸,这么多洋人能夸一个人的时候可不多,上次得到这么高赞扬的,还是章爵相呢。有了这份报,我看看,京城大小衙门口,谁还敢动你!”

“没这报纸,他们也不敢动我。”赵冠侯哼了一声“我又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带着警卫营呢,惹急了我,把京城闹个天翻地覆也不在话下。再说,我的第五镇不是吃素的,他敢动我,就是自己找死。穿好衣服,我带你出去转转,买点衣服首饰,好好玩玩。反正我来京城,也没有明确的公事可办,就只当散心。”

军咨府内,承涛眼前也放着这份报。赵冠侯虽然进京,但还是没来军咨府投公事,似乎不准备跟他这个名义上,能够管理全国陆海军的大臣,交代第五镇与第二协的公事。

北洋六镇,理论上全归军咨府管理,经费军火,也由军咨府统一调拨。可是第五镇自行其是,经费固然不讨,军火也是自行购买。仗着和普鲁士人的关系,根本不肯买军咨府的帐。

山东有海口,朝廷的兵船既不能侵入租界也不敢阻拦洋船,封锁是锁不住的。山东方面又靠着这个自养士兵的借口,拒绝税费上解。自慈喜死后,山东报解京饷一文不见,现在进京更是不曾投名刺拜见,让他的怒火已经烧到了脑门子。

在他对面,坐的是其倚为臂膀的禁卫军训练大臣良辅,承涛于军事上造诣平庸,一切全靠良辅赞画,对其言听计从。良辅出身宗室,又留学过扶桑,气度上颇为雍容,微笑着开解

“七爷,别恼。这件事也在意料之中。他敢进京,一来是那琴轩等人的面子,二来,就是他仗着有洋人撑腰。我们若拿他,洋人必要干涉,再说山东那事一出,他一被拿,第五镇与第二协立刻就要哗变。现在我们手里没有兵费,想要武力解决山东,怕是办不到。”

承涛本来筹措了一笔款,准备用在对山东进攻上,可是却因为受道胜倒闭风波影响,而血本无归。不但如此,他自己名下的财产,也在道胜银行倒闭里损失惨重,自然更恨及了赵冠侯。

“自古来纵虎容易擒虎难,这回要是不办了他,将来这山东,可就说不上是谁的了。各地兵弁都听他的话,不肯给朝廷解款,也不服从朝廷调遣,这不是成了藩镇了么?”

良辅道:“比这更严重的是,其他各省如果有样学样,则天下就不复为我们完颜家所有了。我知道,您家和小恭王闹意见,可是这就是一家人闹家务,不是大事。这偌大的家业,要是落在外人手里,那才是真正要紧的。”

承涛不住点头“贲臣,你说的很对,这是真正的肺腑之言。我也知道,像这种督抚挟兵自重的风气断不能涨,他的可恶,不亚于之前的增其。可问题是,增其好拿,他可难办,正如你所说,我们手上没有实力,根本不敢动他。听说他今天带着十格格在京里大肆采买,招摇过市,没有一点闭门悔过的意思,可见,他根本没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朝廷的威仪,骨子里就没在意过,这样的人,就是祸根。要想动他,可是又难,要不然……咱找几个好枪手?”

“七爷,这事万万使不得。”良辅忙阻拦着“五爷被刺那事,已经在京里闹的沸沸扬扬人心不安,若是再有督抚大臣被打黑枪,咱们京城就没有个首善之地的样子了。您别忘了,前几年闹拳的时候,也是因为京里乱的不成话,接着就出了那么一场大祸。再者,他既与洋人交好,若真是中了枪弹,洋人也不会罢休。”

“那就这么放他?”

“自也不能。”良辅微笑道:“盛补楼那个办法倒是不错,让他到四川做铁路督办,等于是撤水拿鱼。可是按我想,这个办法多半成功不了,洋人这报纸上写着,要合作开发山东,你让他到四川,洋人必然要问,你这是不是有心破坏邦交?这么大一顶帽子下来,谁也戴不起。下官倒是想了个办法。您还记得,当年世宗爷拿年羹尧的办法么?”

“你是说?明升暗降?”

“正是,我想是咱们上一道折子,保他做陆军部的帮办大臣,再多给一些赏赐,先把他稳在京城。十格格是京里人,家人也都在京,比起来,自然愿意在京城,不愿意在山东。她一准是赞成的。何况以督抚而为部堂,等于是升官,接下来还可能进内阁,这没有不当的道理。只要他留在京里,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切断其与部队的联络。到时候再炮制他,也不为难。”

承涛听的频频点头“好办法,就是这么个主意,我这就写折子。”

庆王年事已高,在内阁虽然任总办,但是不能长期坐班,到了下午三点一过,就回了府。

见了女儿女婿,自然少不得一番询问,毓卿这次也带了孝慈来。孝慈虽然是初见庆王,却不怕生,乖巧的叫着外公,随后就坐到庆王腿上。看着美丽可爱的外孙女,庆王的两眼有些模糊,低声说着“像……真像老十,简直是一个模子里抠出来的。”

伸手,把自己戴的玻璃胎翡翠扳指摘下来,递到孝慈手里。

“真是个讨人稀罕的小丫头,来,外公赏你个这个。”

毓卿心知,那是庆王心爱之物,即使自己也不敢讨要。而且在京城里,见了这扳指,几乎等于见到庆王,是个身份象征。连忙道:“不行,阿玛,这个我们不能要。”

“闭嘴,我给我外孙女的,有你什么事,别跟着掺和。长者赐,不能辞,好好收着,等孝慈将来出阁的时候,这个就是个陪嫁。”

他又看看毓卿“你啊,给我多生几个外孙,还有的是好东西赏他们呢。冠侯,你跟我过来,我这有点事跟你说。”

翁婿两个转到书房,庆王自袖子里,把承涛的奏折给拿了出来“老七跟我斗,他还嫩点,他阿玛活着的时候,还差不多。这折子想要瞒过我的眼进宫,白日做梦!你且看看。”

赵冠侯看了两遍,冷笑道:“七爷对我倒是不错,我这岁数就保我当陆军帮办,督练全国陆军,等我到五十岁的时候,是不是就得摄政监国了?”

“这帮混账东西,真是不让人省心,好不容易把局面维持下来,他们一来,就要坏事。算了,我也是看开了,我都这个年纪了,还能活几天?不定哪天,就去伺候老佛爷了。随便他们怎么折腾,我不管了不行么。冠侯,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用考虑我,我也不会再管这些破事,到时候,我去胶州养老,天塌地陷与我无干。我倒是承振跟我说,你打算成立个宗室基金?”

赵冠侯点点头,基金分红,乃至个人理财之类,在眼下的大金还是个新生事物,所知人不多。他一张好嘴,能说的死人翻身,说服庆王自不为难。等他描述了这基金的未来前景之后,庆王道:

“好是好,不过有点太好了,凭什么啊?你费力去为他们经营,他们就要平地分肥,这也太过容易了。这样,基金跟他们说明白,有亏有赚,自己算计着走。利息么,明是六厘,暗是七厘,另外一厘,是承振给他们牵线的好处。你在六厘给付的时候,自己扣一份水钱,也不能让你白白忙和。”

“多谢岳父的厚爱,只是这事还不一定成不成功,先说水钱,未免想的太远。”

庆王微笑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我带头把钱交给你这个基金,他们又怎么会不相信我?你再怎么坑人,也不会坑自己的岳父,有我领头,自然有的是人跟上来。”

“可是振兄跟我提的……”

“我知道,他是想把钱存到华比,要一个八厘利息,那是他不会办事,成心让你为难。我知道,那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你无非是贴自己的钱出来,补这个窟窿罢了。你有孝心是好,我却不能让你为难,这个钱我不能拿。再说,这个存款一办下来,还有谁会去买基金?还不都想着把钱存到银行里吃高息,你又能贴补几个?”

庆王说到这,又有些惆怅“我知道,大金的官场上,都说我是饕餮,贪得无厌。实际上,他们是不明白我的难处。承振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也很清楚,我活着的时候好办,将来我没有了,难道要他指望你这个妹夫养活?怎么着,我也得给他留下一份吃喝不尽,享受不完的家当,由着他折腾,也能够他养老。再者说,这江山好比一间破房子,我不拿点东西,它也会塌下来。与其将来塌了什么都没有,我还不如先拿点东西回家,总比便宜了外人好。老十也是我的骨血,我虽然当初给了二十万,可是不能说就此一刀两段。等到我百年之后,还得有她一份产业。再说还有三代,像是孝慈,她将来出阁,嫁妆绝对不能寒酸,等你们有了儿子,娶妻也要一份极风光的聘礼。我不多弄一点,又怎么行?我的存款是大概四百万镑,古董字画不算,在直隶,我还有一些田地,我准备把它们都卖了,大概还能卖上百十万的银子。”

赵冠侯打坍道胜,也不过是三百万镑,比较起岳父,自是望尘莫及。心里佩服,岳父果然是清廉典范,几年军机没有白当,但还是建议道:“这……不好操之过急,这么多田地,都卖了?”

“自然是都卖,留着不知道便宜谁。钱存在银行里,房子在租界,谁来也拿不走。地和庄稼,都在华界,将来江山易主,不都是拱手送人?我还不如趁早脱手,搞一笔现金在手里呢。”

“局势……或许还不至于这么坏……”

“当今太后,效法慈圣故智,也想垂帘,又要两宫共治。一个她,一个瑾太妃,两人一人弄个帘子,在宫里学老佛爷。可惜啊,两人捆在一起,才能都未必比的上孝贞显皇后,就别说比老佛爷了。外面,又是北府一干人当家,而孙帝象的才具不提,单是格局,就不是洪火泉所能相提并论的。两下对比,又怎么能赢的了?”

“那个行刺老五的刺客我也看到了,审问的时候,面无惧色,侃侃而谈。再看看咱们自己,温生才刺孚奇,本来倒没什么奇怪的。可恨者,堂堂广州将军的小队子,遇到一名刺客,居然四散奔逃。温生才去而复返,给孚奇补枪,都没人拦他,事后那卫队长居然吓的得了疯癫之症。彼此对比,这江山还怎么维持?大水未来先筑坝,我是得早做个准备,免得到时候抓瞎。我现在都怕,时间上来不及。”

赵冠侯想了想“如果说拖延时间,倒未尝没有个办法。小婿这里倒是有个想法,我们不如,再组织一次会操。如今葛明党活动猖獗的地方于南,而不在北。我们这次会操,以北洋六镇为骨干,再命令东南各省,将所有的米尼步枪及大炮、手留弹、地雷,都集中到六镇手里。使其手中失去利器,就算是生变,战力也要打几分折扣。放心的部队,手上都有精良军械,至少,可以保存一分元气,多耗一些时间。再者,我们以兵威示之,葛明党心生畏惧,或许就此罢手,不敢作乱,也大有可能。”

庆王听着不住点头“好!你且把这事仔细拟个说贴给我,我回头给你递到宫里去。进一次京,不能白来,怎么着也得露个脸。也让人知道知道,我义匡的女婿,不是个无用之人,是朝廷里尽是一干混账东西,才让贤才不能施展抱负。等露完了脸,你就回山东,什么陆军帮办,督练全国新军,全是虚衔头,我们可看不上眼。”

这份说贴拟起来并不为难,赵冠侯这两年也随着瑞恩斯坦读了不少著作,接受了培训,制定一份演习计划毫不为难。等到说贴递上去,没过两天,庆王忽然提前回府,直接叫来赵冠侯

“你准备一下,咱们这就进宫,面见太后和太妃。”

第四百六十三章 奏对

慈喜死后,隆玉占了慈宁宫,瑾妃则紧随其后,占了永和宫,复形成两宫并立的局面。只是这两宫既缺乏才具,也缺乏手段,无论声望与威信,都不能比当年那东西两宫。

于朝臣之中,两宫权威甚弱,压不住北府醇王,只有承泽及小恭王等人,以两宫为手段打击北府。太后太妃,只不过是竞争中的工具,自身的权威不彰。

召见的地方,是在东暖阁,刚一进宫,小德张就迎出来,先给庆王请安,又喊一声兄弟,与赵冠侯见礼。他如今已经是大总管,地位一如当日之李连英。

两宫虽然权柄不重,但有名位在,他靠着隆玉,也能卖出些官职,或是为人开脱免罪,很是发了笔财。

赵冠侯进京之后,虽然没去看他,却给已经成为小德张外室的凝珠,送了一笔颇为可观的银两。一有交情,二有银子,小德张自然就倾向于赵冠侯一方。

因此两人见面,寒暄没几句,小德张就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