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零四章 年氏逞凶,反被气死

自从谢三太爷与镇国公兄弟闹翻分家,年氏就再也没有登过王府大门,却不是因为惭愧,而是自以为从此以后能彻底扬眉吐气,再不用在老王妃面前伏低讨好,不屑再来楚王府奉承。
当然也有因为没有如愿分得大笔财产,故而怨恨镇国公与老王妃之故。
可一旦遇上烦难——三太爷一家经营不善,短短数月间就转手了几间铺子,捉襟见肘之余,一边向年家伯府求助,一边不忘让虞栋知恩图报。
小谢氏哪肯拿自己的钱财填补三太爷一家那口无底洞,无奈的是虞栋有把柄捏在三太爷手里,不敢不顾,回回逼迫着沮丧不已的小谢氏抠出钱财送去解三太爷的燃眉之急。
新岁刚过,因为胡三落网,谢琦的勾当就被揭露,这案情清楚明白,顺天府尹也只好请了谢琦过堂。
谢琦是监生,又保留了户部观政之职,虽无品阶,衙门也是不好因为这样的小案子扣押刑逼于他,三太爷起初并不以为意。
哪知被胡三那个“仙人跳”的骗局讹诈失财的纨绔们见事情揭露出来,声名受损被人言嘲笑,哪容谢琦全身而退,他们当中也不全是懦弱之辈,有的不过是当初害怕事漏,被家中长辈知情逃不过惩罚才选择破财消灾、息事宁人,却因周家状告胡三,那市井无赖受不住刑,把之前种种都交待出来,纨绔们再遮掩不住丑事,受罚的受罚,被人嘲笑的被人嘲笑,也再无所顾忌,纷纷要求顺天府严惩谢琦。
其中还是有两个家族声势尚存,顺天府尹不敢小视,这才先请了镇国公来协商。
镇国公只有落井下石的,当然不会为谢琦求情。
于是顺天府尹正式问罪谢琦,事涉监生,要将这案子上报刑部。
三太爷这才着慌,连忙筹集银两走关系,企图让诸位原告放过谢琦,只把胡三问罪,谢家愿意翻番弥补几家财银损失,期望能大事化小。
年家毕竟远在朔州,远水不解近急,三太爷“求助”起虞栋当然更加顺手,故而小谢氏又是一番心痛难忍,还不得不揣着银票恭恭敬敬地送去谢府,忍着年氏的白眼——老太太是嫌虞栋夫妇抠门儿,挤出这么点子钱银,哪里能解他们燃眉之急。
银子撒了出去,顺天府还没结案,却有御史闻风而动,弹劾的折子就递去了御案。
圣上恍眼看过,甩手就把折子扔给了两个内阁,让他们斟情处置。
于是谢琦立即就被剥除了监生之名,自然再保不住六部观政。
案子倒不用刑部插手了,谢琦却被顺天府羁押,还没用刑,就吓破了胆交待了罪行,扔进刑狱等着审结后处以徒刑。
三太爷气得险些没有中风,见寄予重望的嫡长孙前途惨淡,竟不愿再以赎金抵罪。
这也是其他几个儿子乐见的结果。
哪知嫡长子心怀不甘,领着妻子儿女日日哭求,让三太爷舍财消灾,免了谢琦的牢狱之灾。
远庆七年正月,三太爷这家人过得那叫个乌烟瘴气、家宅不宁。
说到三太爷几个儿子,长子与老三是嫡出,其余两个是庶出,年氏虽说跋扈,因为三太爷不是情种,倒也没有残害庶子,兼着两个庶子的姨娘早早就病死了,庶子们一贯尊奉年氏,年氏虽说不将他们当作亲生,也没什么怨恨——当然,这也是因为从前还住在镇国公府这个大家庭,三房内部没什么矛盾,需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却偏偏是两个嫡子子嗣单薄,长子只有谢琦一个儿子,其余全是女儿,三儿子倒有两个儿子,大的还是个结巴,脑子似乎也不太灵光,小的才七岁。
相比三太爷,年氏自然对谢琦这个嫡长孙更加重视。
三太爷一贯惧内,被年氏逼着,他也不敢对谢琦不闻不问。
于是小谢氏又得了谢府下人“通知”——三舅母有要事相商,请她立即去谢府。
又是要银子。
小谢氏心里长满黄莲,前前后后被三太爷一家讹诈了不下千两,简直就是在她心头剜肉,眼看谢琦前途黯淡,就算被捞出刑狱,将来再不可能入仕,更不会有什么回报,小谢氏哪里心甘,灵机一动,就生出一条祸水东引的计策,于是在年氏跟前一番挑唆:“凭着世子的圣眷,这么小一件案子哪需要废力,分明是他不想管……我也打听过了,那状告胡三的周家,也是国公府的姻亲,涉案的周四郎还是咱们世子妃的堂姐夫,三舅母,这事不简单,并非用银子就能平息,后头说不定是咱们世子与世子妃推波助澜。”
年氏一听这话,囫囵一想才觉醍醐灌顶,跺着脚就大骂世子夫妇心怀恶毒,挖了陷井要害她的嫡长孙,于是气势汹汹就领着几个媳妇杀去楚王府,堵在关睢苑门前兴师问罪。
旖景午憩才醒,就听说年氏杀到,又听晴空入内禀报她叫骂的那些话,晓得是因为谢琦的事,当然不会放人进来混闹,想了一阵,认为怕是劝不走那一家泼妇,干脆从后苑角门开溜,先去了荣禧堂老王妃跟前。
老王妃一听年氏闹来了王府,也气愤不已,与旖景商议怎么处置。
“事情已经发生了些时日,却在这时才闹上门,显然是因为二婶挑唆,借着这回的事,祖母也好给二婶吃吃挂落,我听晴空说三老太太是二婶领着去的关睢苑,表面上是在劝阻,却也怨怪关睢苑的侍卫们慢怠亲戚,称三老太太是长辈,我是晚辈,不该把三老太太拒之门外。”
老王妃重重颔首,一边思量着该给小谢氏什么苦头吃。
而年氏在关睢苑门前叫嚣得喉咙嘶哑,那一排铁甲侍卫却寸步不退,冷着脸看她们表演,仿佛听不懂那些话似的,气得年氏直翻白眼,手里的拐杖险些没把石阶跺出个洞来。
好容易盼得晴空回禀——世子妃并没在关睢苑,而是去了荣禧堂。
小谢氏大喜过望,看来旖景也晓得三老太太不好对付,着急去寻老王妃撑腰,却忘了老王妃最顾及的还是娘家,再说年氏这般跋扈,老王妃也从不敢招惹,忙又扶着年氏改道内宅。
小谢氏似乎也忘记了,不是所有姓谢的都被老王妃当做娘家人,谢妃因为表面良善,老王妃才将她当作姐妹,对三太爷却一直不如镇国公几兄弟亲近,再因分家的事一闹,老王妃更不可能顾及“旧情”。
年氏气性极大,才进了荣禧堂的东次间,见旖景稳稳坐在一侧没有起身见礼的意思,抡着拐杖就向旖景当头打去。
两个李婶哪容年氏逞凶,毫不犹豫欺身上前,一个扭胳膊一个夺拐杖,须臾之间就将年氏制服,当大李婶夺了凶器,小李婶才放开年氏,年氏只觉胳膊一麻须臾手中一空,竟一时呆怔,半响才斥骂出来,称旖景不敬尊长。
小谢氏抚着年氏的胸口:“三舅母息怒。”又佯作慈和的嗔怪旖景:“景丫头也真是,你也见过三舅母,怎么不起身见礼。”
“是我嘱咐的,老三夫妇狼心狗肺,不顾父亲遗言一意析产分家,不敬兄长,有什么脸面再让景儿与沨儿认他们为长辈,这里是楚王府,不是市井无赖随便撒野的地方。”老王妃一见年氏二话不说就要动手,心里也是怒火中铙,说的话十分严厉。
小谢氏不曾想老王妃竟是这般态度,微微一怔。
年氏却叫嚣起来:“你个贱妇!装了一辈子恭顺贤良,总算是露出了狐狸尾巴来,与你那生母一般恶毒,若不是你们母女污篾陷害,清娘怎么会作妾!你抢了清娘的姻缘,不知悔愧,这时还仗势欺人!”
旖景见老王妃一听这话就青了脸,小谢氏却不掩兴灾乐祸的模样,虽在假意劝阻,却并没拉着年氏张牙舞爪就要扑打老王妃,心中也是大怒,喝令出声:“大小李婶,还不将三老太太驱逐出府,这是楚王府,她竟敢对祖母口出恶言,以下犯上已是杖责之罪,祖母宽慈,不愿重惩,却也不容恶妇撒野有损宗室威严。”
两个李婶称令上前,却被小谢氏胳膊一挡拦个严实,冷笑质问旖景:“景丫头,别总拿宗室威严说话,宗室也得讲究个尊卑长幼。”
“二婶,不知三老太太是你的尊长,还是祖母是你的尊长,三老太太恶言辱骂祖母,你不加喝止反而放纵,才是不孝。”旖景据理力争。
老王妃已经怒不可遏,一声“跪下”的怒斥。
小谢氏这才醒悟过来她又做了错事,上了世子妃的当,暗暗咬牙,却不得不跪地请恕。
年氏没说一句正话,就这么被大小李婶挟制着“请”出王府。
年氏尚且不甘,在楚王府门前跳脚大骂,引来不少路人围观,连大长公主从外头回来,还亲眼目睹此事,今日刚巧有严夫人受大长公主邀请去国公府小坐,也瞧见了这出闹剧,还与大长公主打趣:“谢家这老太太一把年龄,肝火还这般旺盛,殊不知他们一家已经彻底成了笑柄,再这么闹,她那些孙女将来还想不想嫁人。”
而小谢氏这回却实打实地触怒了老王妃,罚跪在荣禧堂前,直到晚膳时分虞栋回来,听说这一桩事气得半死,连忙与小谢氏并肩跪着求请老王妃宽恕,夫妻俩一直跪到下栓的时辰,老王妃才总算是歇了火,把两人叫进去训斥一番:“我知道二爷只把三太爷当亲舅舅,从来就孝顺他,可二夫人你难道不是长兄的亲女儿?三太爷一家那般张狂,就是为了从你父亲手里分夺家财,你倒不怨恨他们,反而把他们当做亲亲的尊长来孝敬,眼看着年氏行恶,对景丫头动手,又对我恶言不敬,你还帮着……想来你们也以为我是抢了谢妃的姻缘,心里怨恨着我。”
老王妃很伤心的模样。
吓得虞栋连连磕着响头,暗骂年氏真是老糊涂,竟说出这样的话,又怪小谢氏蠢笨。
说不尽的好话,居然把死了多年的“外祖母”齐氏也牵扯出来责备,老王妃才相信小谢氏被年氏吓着了,一时疏忽顾及不周,摆摆手免了夫妻两个的罪。
却当虞栋夫妇一走,老王妃就连连冷笑,对祝嬷嬷说道:“没有齐氏,哪有他虞栋,为求自保竟然把尸骨已寒的人拿来指责,可见心有多狠。”
虞栋一回梨香院,没忍住就赏了小谢氏两个耳光,厉斥她蠢笨,招惹来年氏挑衅,又让老王妃心生嫌隙。
小谢氏心里那叫个委屈,却也晓得这回事情做得过了头,不敢半句分辩。
她今日被罚跪堂前,颜面扫地不说,又受了些风寒,膝盖更是酸痛难忍,歇了好一阵才有精神用膳,却还没填饱肚子,就见拂袖去了姨娘那处的虞栋又转身回来,说是老王妃不适,叫了良医正诊脉,紧声摧促小谢氏去侍疾。
旖景与虞沨先到一步,却被老王妃劝了回去,单留着小谢氏在跟前侍奉。
小谢氏当了这么多年儿媳,还没受过这般磋磨,一晚上不得安睡苦不堪言,好容易挨到天亮,还得发放对牌主持中馈,险些撑不住要晕厥过去,好容易安排好一日琐碎,被单氏扶持着上床安歇,还没睡着,就听说三太爷一家披麻戴孝又闹上门来,说是年氏昨天被旖景气得心口疼,一晚上不安稳,今日竟发现死在床上!

☆、第五百零五章 当真死了?不敢置信

“我竟然能把三老太太气死?”
二月还不至春光明媚时候,又才是巳初,庭院里的霜雾还未散尽,天光尚且有些阴晦,因着老王妃昨晚“不适”早嘱咐了今日不需晨省,旖景却仍是辰初梳洗妥当,才安排好关睢苑里的琐事发放了对牌,一手还拿着针线衣料,一手指向自己的鼻尖,满脸莫名其妙与不敢置信。
传话的春暮却没见主子有半点焦急,她自己倒越发不安,将晴空的话又仔细转述道:“舅三太爷在叫骂,几位舅老爷、舅太太披麻戴孝跪在门前,一帮下人拥堵着哭闹,说的就是舅老太太昨儿个被世子妃气着了,回去就喊心口疼,晚膳都没用先睡下,还不让请医,起初看着也不算严重,就给服了仁善堂的清心静神丸,哪知大早上卯正,就发现人已经绝了气息。”
祟正坊内虽只有两家,已是上昼,门前总有些行人图道敞路平打这儿经过,再者出去就是青雀大街,经口口相传,不少闲人立马赶来看热闹,甚至有的高门望族听说了消息,有的是打发奴婢来打探,也不乏唯恐天下不乱的下人自发来观望,总之已是引得许多指点猜疑。
见旖景仍是不以为意的模样,春暮险些没有跺脚:“世子妃,舅老太太到底是长辈,舅太爷又不依不饶,当众指责您,这名声可不好……怕是连王爷与世子都会被御史弹劾,宗人府也不会坐视不管。”
夏柯却还冷静,沉着声说道:“昨日可有许多人看见,是舅老太太先逞凶,想对世子妃动手不说,还辱骂责打老王妃,世子妃才令人将她驱逐,并不是无故对她不敬……女子嫁后丛夫,说句不该说的话,便是国公府的人对王府尊长不敬,世子妃也只能维护夫家,更何况舅太爷是老王妃的娘家,论来与世子妃又隔了一层,世子妃的言行并无不妥,分明是舅太爷一家无理取闹。”
秋霜微蹙着眉,见春暮急得直拉夏柯的衣袖,说了句折衷的话:“夏柯之言虽说有理,可昨日在场目睹的尽是王府的人,外人只怕也不会相信一面之辞,再说流言蜚语可不会顾及是非黑白,御史言官也能依靠风闻奏事,关系宗室声誉,怕是太后与圣上也是不好一意偏向……王爷与世子都入了宫,世子妃应当拿个章程,总不能任由舅太爷一家胡闹诽谤,让等闲人议论纷纷。”
秋月咬牙捏拳:“长史官已经出面,要请舅太爷一家入府理论,他们却不理不踩,分明就是要借人言议论让咱们难堪,诽谤污篾世子妃,依奴婢看来,莫如把他们驱赶,或者直接让审理正拘了他们问罪。”
“不能如此,大不妥当,舅老太太过世,人心总会偏向于他们,世子妃若太强势,岂非更会引人言非议。”春暮又去拉秋月的袖子,最是惊慌失措,生怕旖景冲动之下任性行事。牵涉到一条人命,又是长辈,就算世子妃有理,这般强横就先落了不是。
四个丫鬟的目光或者焦灼、或者沉静、或者忧愤,尽都看向仍盘膝坐在炕上的女主人。
世子妃在万众期待下,却仍是一句:“三老太太真被我气死了?”
春暮险些没哭出来:“舅太爷一家再大胆妄为,也不敢拿这事作假。”正猜测着看来世子妃这回也是慌了手脚,到底还是不满一年的新妇,往常虽然沉稳,这么大的事也有些扛不住,正要建议着该请谢嬷嬷与杨嬷嬷两位经过事的来商议,却见旖景总算收敛了疑惑,眉梢微微一挑。
“夏柯,三顺是不是说过恩义伯有个侄子人在景阳,打理着家族产业?”恩义伯便是三老太太的嫡亲兄弟,这位侄子是年二太爷的庶子。
夏柯连忙答了声是。
旖景再一挑眉:“既说是今早才发现三老太太亡故,三太爷领着家人忙着来王府讨公道,想来是还没来及报丧……你去一趟镇国公府,见见世子夫人,将三老太太的事知悉,再将昨日事发经过也告诉夫人,王府这头不需夫人废心,三太爷一家来了咱们这儿讨说法,留在外城谢府的都是没经事的晚辈,国公府的女眷们也该去帮衬着,恩义伯府隔着远,消息一时送不到,既然有三老太太的家人在锦阳,也该让他去上一趟。”
又对春暮说道:“嘱咐大小李婶,让她们将关睢苑里手脚灵活的下人集中,等会儿随我去荣禧堂。”
“荣禧堂?世子妃是担心舅太爷领着人冲撞了老王妃,莫不如让老王妃来关睢苑才是万全。”春暮却不像夏柯只是应诺,依然忧心忡忡。
“不是大事,让祖母回避来关睢苑反而不妥,我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祖母昨日也被三老太太气着了,今日更不能让人打扰闹腾着她老人家。”旖景胸有成竹,又嘱咐秋月:“你告诉晴空,让他遣人去正阳门,把我这番安排一一转告灰渡,说三太爷一家我会绊在王府,转告世子便宜行事。”
众人领命而去,旖景才在秋霜的服侍下换了件素净的袄裙,披上白狐皮的斗篷,捧着手炉带领着一帮“手脚灵活”的仆妇浩浩荡荡往荣禧堂去。
神情上并不见端肃,唇角反而噙着微妙。
上一世她嫁给虞沨,自然也随着老王妃去过镇国公府,对三老太太的印象倒不似这一世般领教深刻。
当年谢琦入仕并无坎坷,三太爷夫妻即使不满镇国公兄弟的“无能”矛盾却没激发到分产别居、势成水火的地步,旖景无非觉得三老太太有些阴鹜不好相与,没怎么上心,更不知道这两人的险恶猖狂。
年家是东明豪族,所谓豪族,其实前身就是地方豪强,靠着逞强斗狠起势,大多都是依靠些见不得光的营生称富一方,又勾结地方官吏起通权贵发展为招惹不得的土豪望族,不过是眼光独到,高祖起兵时就资以财帛投靠,后来才跻身贵族,这样的家世,陪养的女儿自然不比大家闺秀,旖景是认为三老太太行事不够大家风范、阴鹜狭隘些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她从来不以为三老太太会这么容易被人气死。
所谓祸害千年,就算今生对年氏的恶毒跋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旖景仍然没有改变年氏极抗得羞辱打击的看法。
那是因为上一世发生的一件事。
年氏的嫡长孙女远庆八年出嫁,很是巧合,这位表妹的夫家正是曾被平乐郡主扬着鞭子威胁过的盛兴伯府曾家。
嫁的是盛兴伯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