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因为上一世发生的一件事。
年氏的嫡长孙女远庆八年出嫁,很是巧合,这位表妹的夫家正是曾被平乐郡主扬着鞭子威胁过的盛兴伯府曾家。
嫁的是盛兴伯世子,宗室女儿出身的伯夫人之嫡长子,却是继室。
这门亲事不同于平乐庶姐嫁给曾二郎那回,是曾夫人亲自看好择选的,毕竟镇国公府虽大不如前,好歹还算公候勋贵,又没有分家,三房嫡长孙女仍可算作公府千金,与人做继室还是有些委屈的,毕竟盛兴伯府也不算显赫。
可笑的是这位谢表妹却在三朝回门时被盛兴伯府退回——还是从前流传下来的俗规了,新妇出嫁经过三朝回门才算礼成,被夫家承认,若回门礼时退亲,连休弃都算不上,只作男方毁婚定论,让女方抬回嫁妆而不追讨聘礼以为对女方的补偿,不过遭此厄运的女子处境却比弃妇更加悲惨,受不尽的人言嘲笑,别说再觅良缘,能留得一条命在被家族送去庵堂清修已经算是家中长辈的爱惜了。
联姻是联两姓之好,若闹出迎娶后回门退亲的事,两家可算是势不两立、生死之仇再无修好的可能,故而这类匪夷所思的事实在是百年罕见的奇闻。
可想而知当年这事在锦阳京掀起的沸反盈天。
楚王府做为镇国公府的姻亲,当年又未与三太爷翻脸,老王妃对这事自然是十分关注的,旖景纵使漠不关心,却也听说了其中的仔细。
原来这位谢表妹自幼被祖母年氏养在身边,又是三房嫡长女,一贯认为阖家只靠她三房养活,济济一家人也只有她兄长入了六部任职,顿时就觉比起镇国公世子的嫡女还要金尊玉贵,又有祖母这根上梁作为标榜,闺阁时就养就了一身刁蛮跋扈,非常不满意嫁给个死了老婆还有嫡子嫡女的男子。
洞房那日一见曾世子的形容,谢表妹的心里更是拔凉,倒不说曾世子有多猥琐,不过是有些五短身材,不够高大挺拔,与谢表妹翩翩贵族子弟的期许天上地下。
曾世子又喝多了酒,沾在枕头上就睡了过去,于是洞房花烛就成了谢表妹独守空闺。
所以元帕上也就干干净净,纯白无染。
其实贵族之家新婚没有圆房也不算稀罕,毕竟是大喜之日,新郎饮得一塌糊涂昏睡不醒也不是新娘的责任,夫家多数还是宽容的,不会因为这样的事就质疑新妇的清白,兼着依据惯例,洞房之内还有丫鬟侍候,有没圆房也是能够察问追究的,新妇是否清白大可证明。
不过清晨管事嬷嬷来领元帕,见这般纯白无染还是会过问一声。
谢表妹回答的话很彪悍:“问我?嬷嬷还是自己看世子爷吧,昨儿个一回来睡得跟头死猪样,现在还没清醒。”又当着伯夫人亲信嬷嬷的面,一巴掌打在曾世子脸上:“没这么大的酒量就别逞英雄,再不起来,误了今日的上茶礼,看我不揭了你的皮!”
那嬷嬷被吓得不轻,到伯夫人面前脸还白着,把大早上惊魂经历仔细交待了出来。
伯夫人可不是个温软人,听说后显然没气得翻着白眼晕死,想着那时相看,谢表妹尚还温婉贞静,怎么娶回来就变成个河东狮!
心里存了气,上茶礼时伯夫人自然要“提点”谢表妹,手一抖一杯热茶就倒在了谢表妹的脸上。
若这时谢表妹晓得服个软,事情还不会一发不可收拾,可她偏就不是服软的人,登即爆发,像头母豹子般扬着爪子就冲伯夫人上去,两巴掌扇在伯夫人脸上,留下了森森血痕,还哭喊着曾家要迫害新妇,吵着要回娘家!
结果被直接关进了柴房,回门礼那日不待镇国公府的车驾来接,盛兴伯府就把谢表妹送了回去——连着嫁妆。
年氏可是忍得的?她且不管谢表妹是否有错在先,领着人就上了曾家闹事,曾夫人又是“恶名在外”仗着自己有理又是宗室出身,根本不把年氏看在眼里,也不管年氏长着她一辈儿,压根没放年氏进门,只打发了个下人出去交待,硬说谢表妹不是处子之身,把那条元帕甩在年氏脸上,那下人还两手叉腰,当着往来行人的面,一桩桩数落着谢表妹的恶行,因被勘破不是清白身,恼羞成怒下辱骂夫君,又对婆母动手,指责年氏管教无方,谢家家风败坏,还有脸上门质问。
年氏一气之下,冲上去对仆妇动手,曾家却半点没顾她的颜面,一窝风仆妇上前对年氏拳打脚踢,打得她鼻青脸肿。
这事还闹到太后跟前,孰是孰非难以断定,太后最终还是顾及宗室,斥责谢表妹跋扈不洁,镇国公府家教无方,却也责备了盛兴伯府不该蛮横伤人,让伯府陪银子了事。
年氏受了这等屈辱窝囊,还活得健健康康,连咳嗽都不曾有一声,这回竟能被旖景不过阻止了她逞凶活活气死?
世子妃一边回忆前事一边坚决摇头——年氏之死大有蹊跷啊!

☆、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当,洗脱污名

因着世子妃压根没有把皮糙肉厚、老当益壮的年氏生生气死的自信,故而她的一番安排就不是为了息事宁人的做法——年氏肯定是死了,但只不过死因不明,旖景先是想到凭着她家阁部的谨慎机敏,一定会在三太爷宅子里安插耳目,倘若年氏之死另有缘故,三太爷一定会有所防备,世子又入宫早朝,怕是耳目一时也没办法脱身报讯。
所以先通知了谢夫人,眼下谢四表妹与韦家郎君婚事已经议定,正走六礼告成,谢夫人必定会领世子妃大义相助的情份,今后谢四表妹在夫家的日子是否顺畅,还有耐世子妃照顾提携,旖景对谢夫人没有太深厚的亲情,却也并不厌恶,她看出谢夫人处事稳当,料到谢夫人当得夏柯报信提点,必会先带着谢家女眷去三太爷府上“帮手操持”。
三太爷虽分家别居,又不是出族,年氏亡逝,镇国公府女眷上门合理合法。
谢夫人这一去,必然会让有些人措手不及,虞沨的耳目就大有行事之机。
世子妃想得更周道的是,因着分家一事,谢家兄弟反目已是街知巷闻,旖景顾虑着年氏死因蹊跷一闹开,三太爷狗急跳墙会把镇国公府也狠咬一口,极可能说出镇国公与楚王府串通脱罪反诬的话来,所以意会谢夫人通知年氏的侄子到场作个见证。
年家虽不至于帮着楚王府,却也不会无理取闹开罪宗室,又是三老太太的娘家人,这个旁证十分适当还让人信服。
另外旖景虽没明说让谢夫人援手,却强调了让“女眷去帮衬”“王府这头不需费心”的话,再有夏柯转告年氏昨日登门逞凶的详细,谢夫人想必也能转过弯来,哪能当真不费心,必然会劝说镇国公与谢世子赶来楚王府“劝和”。
有谢家自己人镇慑着,不怕三太爷一家寻死觅活浑闹。
当然,旖景也明白不能让三太爷在楚王府门前吵闹太久,引得越来越多的闲人围观猜疑,到底不是好事,始终伤及王府体面。
不过她可不想亲自出面,也没有自信能说服三太爷一家罢休,堂堂世子妃哪能抛头露面当着众人与三太爷那无赖理论争辩,说不定越发坐实了仗势欺人、不敬尊长。
赶到荣禧堂,却见老王妃已经急得团团转,显然也是得了禀报。
燕儿没往里通禀就迎着世子妃入内,刚刚进了东次间,老王妃一个箭步上前就握了旖景的手:“景丫头别害怕,一切有祖母呢,必不会容得那伙混帐以大压小诽谤责罚你,我一听说,就想出去和他们对质,阿祝劝着我别心急,硬阻着我不让出去。”
旖景感觉到老王妃掌心发冷,指节僵硬,显然惊慌失措,连忙笑着把老人家扶去炕上:“我不怕,我行得端坐得正,又有祖母与父王维护,才不怕外人无端指责……祖母昨晚就有不适,今日因‘抱恙不起’不能见客也是情理当中,祖母若是放心,一切交给我来处理。”
老王妃这才镇定了几分,连连颔首说不出太多话来,只紧紧拉着旖景的手臂:“你别出面,没得因为那些泼皮无赖被人看笑话。”
旖景安慰般地拍了拍老王妃的手,径直对祝嬷嬷嘱咐:“祖母昨儿个就受了惊,被三老太太气得胸闷,一晚上没睡安稳,二婶在跟前侍疾想是也晓得,今日祖母起不来,二婶掌着中馈,自然该把这事处理妥当,嬷嬷去梨香院一趟,问二叔是否去了衙门,若二叔不在,只好让二婶把三太爷一家请进来劝慰着,有什么话,等王爷、世子回来好好商量,嬷嬷记得转告二婶,三太爷是谢妃一母同胞的兄长,不顾及别人,一定还念着谢妃的情份,必然会听二叔二婶的劝告……倘若二婶劝不住三太爷,让人冲撞来荣禧堂扰得祖母病情加重,便是二婶的不孝失职。”
楚王府里,大概也只有虞栋夫妇能“降伏”住三太爷,这时不用更待何时?
老王妃也反应过来,心下大赞旖景果然伶俐机智,紧声追加一句:“跟老二媳妇说,若她这回再不尽力,干脆就跟了谢老三走,那才是她和虞栋的亲舅舅,该他们去侍奉尽孝。”
祝嬷嬷听了旖景的话正想应诺,却因老王妃追加的一句又添尴尬为难,旖景却认为有这一句更像老王妃的声气,二婶必然胆颤心惊不敢怠慢,笑着颔首:“嬷嬷去吧,就按祖母的嘱咐,二婶应当明白该怎么做。”
待祝嬷嬷出去,旖景料到有虞栋夫妇诚意劝言,三太爷至少不会置之不顾依然堵在王府门外骂街,便让大小李婶把从关睢苑带来的人布置在院门处:“若二婶真劝不住,让人贸然进来打扰祖母静养,你们也别有顾忌,祖母身子为重,切莫让人冲撞进来。”
不多时,祝嬷嬷回来,已见旖景同两个丫鬟陪着老王妃打牌,次间里一片其乐融融半点不见紧张,心下倒赞了句世子妃果然沉得住气,禀报道:“二爷今日一早就去了西山卫所,夫人才刚歇下,听说这事连忙起来梳洗,已经打发了人去请二爷回来,不敢半点怠慢,亲自到外头请三太爷与几个舅老爷到前院花厅安坐,请了舅太太们到梨香院奉茶,紧声地告罪。”
旖景冷笑:“二婶疼我,真能替我揽罪,祖母这儿有我服侍,嬷嬷总该出面招待一番,礼数上虽要讲究,可不是咱们的责任也不能让二婶只为息事宁人就大包大揽,嬷嬷一贯是稳妥人,当晓得怎么处理。”
祝嬷嬷闻言非但不觉得为难,反而一阵欣喜,心说世子妃果然把她当成了自己人,在王府“危急时刻”让她出面周旋,这是给她信任与体面。
意气风发地去了,时不时就打发个小丫鬟来通风报讯,让旖景及时掌握事态发展。
又说小谢氏,她也早得报了年氏生生气死,三太爷一家堵在门前骂街的事,体乏心累之余又觉兴灾乐祸,压根就没打算理会,以为旖景这回可算捅了天大的篓子,年氏也算死得其所,一时睡不着觉,靠着引枕冷冷地笑了一阵,才觉得心里略微舒畅几分,哪知就听了祝嬷嬷来转告的嘱咐,仿若一盆冷水当头泼下,小谢氏满面青灰。
一定又是世子妃这只狐狸,见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打算当缩头乌龟,却挑唆得老王妃把她推在前头挡箭!
明明是世子妃捅的漏子,凭什么让她出面善后!
尽管心怀不甘,可想到老王妃的警言与虞栋昨天那两个毫不留情的耳刮,小谢氏只好拖着周身疲惫起来,一边打发人快去请虞栋回府,一边收拾妥当劝解三太爷一家,受了许多围观者的冷眼与起哄,胸膛里一团怒火憋得旺盛,却觉得背脊上一忽灼烫一忽阴冷,整个人就像在冰水里浸了个透湿又被架在火上烤一般。
有了老王妃的警告,小谢氏压根就不敢把三太爷等往内宅前,让长史官在前院陪着,宽慰着王爷与二爷正往家赶,必会给个交待,转身交待侍卫们严盯紧防,千万别让三太爷冲进内宅。
女眷们被小谢氏请去梨香院,自然又说了回“生生气死”的缘由,小谢氏陪着抹了阵眼泪,毫不犹豫地承认了“罪责”又说了一遍定会给个交待。
哪知祝嬷嬷去而复返,竟铁面无私地说世子妃并无错失,三老太太无故挑衅在先,虽因气血闷胸遭遇不幸让人唏嘘,也不该横加指责。
谢家这几个媳妇被年氏压制惯了,性情大都有些温软,跟着年氏倒还能狐假虎威,没了年氏在前,竟都认了怂,只知哭哭啼啼,连吵闹一句都不敢。
故而旖景一边陪着老王妃说笑打牌,一边不住地收到事态回报——
“没多大事儿,几个舅太太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今日是强不过三太爷才跟着一同来了王府,她们都晓得是三老太太有错在先,自觉理亏。”
“二爷先赶回来了,陪着三太爷在前头说话,也没怎么吵闹,不过三太爷没有听劝先回府上,依然一口咬定是世子妃的责任,要等着王爷与世子回来讨个说法。”
“镇国公与世子来了,被请去前院,这下又吵了起来,像是镇国公怒骂三太爷无理取闹,三太爷还口说镇国公胳膊肘子往外拐,二爷在当中调解,不知怎么挨了镇国公一个耳光。”
旖景微微一笑,看来她与虞沨的一番示好并没白费,谢世子夫妇显然已经不再鼎力支持虞栋夫妻,并说服了镇国公“投诚”把谢三太爷一家择了出去,镇国公府就成了自己一方的助力。
老王妃也很满意长兄的“明理”笑意盎然:“该得挨打,这么个不孝不悌的东西,不是景丫头提醒,我当时还疏忽了,三太爷闹着分家,老二媳妇一昧帮着他们说话,反而指责她嫡亲嫂子的不是,这才是胳膊肘子往外拐,谢家养出了白眼狼。”
一直到了将近午时,大厨房已经把老王妃的午膳送了过来,旖景陪着一起用膳,老王妃自然不让旖景站在一旁侍候,一把拉了往炕上坐,祖孙俩有说有笑地品尝热膳,一时兴起还喝了两盏酒。
祝嬷嬷的消息还是每隔片刻就送进来——
“王爷与世子都不见人,三太爷与镇国公吵得疲累了,这时却不说回府举丧的话,镇国公与谢世子也没说走,二爷仍陪着在前院用膳。”
“夫人也陪着几位舅太太在用膳,打听得王爷与世子这时还没回来,有些不满,可笑的是几位舅太太仍旧赖着不走,夫人也没认真劝说她们回去。”
旖景又是一笑,谢三太爷好容易盼得这个机会,既能打击楚王府的声名,又能讹诈一笔钱银,哪会轻易被劝说回去,虞栋与小谢氏只让他们不闹腾起来就算能够交差,当然也不会多事认真把人往外头劝。
不过几个舅太太的表现像是有些忐忑呀,应是没得三太爷的令下又不敢贸然撤离,却是不想太久耽搁的迹象。
也不知她家阁部是不是正如所料在三太爷家里安排了耳目,掐算着时辰,这时应该得了报讯,拖延到现在还不见人影,不知是被公务绊住了脚,还是别有打算。
旖景偏向后者,以虞沨的谨慎,倘若一时走不开,也会让灰渡回来知会一声儿。
果然,刚刚用完午膳,祝嬷嬷就亲自回来了——
“禀老王妃、世子妃话,世子刚刚才到家,却不是一人回来,还有顺天府尹带着一帮衙役,竟将三太爷一家都上了枷锁带走,连几个舅太太都没放过!”

☆、第五百零七章 诸子弑母?人伦悲剧

远庆七年二月,让整个景阳京议论纷芸的有三件大事——
圣上诏令恢复又经革新完善的科举制总算在万众期待下进行了首回尝试,大隆朝第一届童试顺利举行,据说各地报名参与的学子共有二十余万人。
四皇子侧妃邓氏诞下女儿,当今圣上在继位八年后总算盼来了孙辈降生,龙颜大喜,破例恩封为隆庆公主,赐湘州、宝庆为其封邑,普通民众们引为幸事,贵族们却悄有议论,有自负嗅觉敏锐者诸如秦相及其党羽认为是圣上对四皇子“寄以重望”的征兆,相比旁人更是喜形于色,言行却越发谨慎。
第三件才是让京都民众聚讼纷芸、尤其关心,无论贵族抑或布衣,盛宴聚会还是街市偶遇,都会毫无顾忌地品头论足、嬉笑怒骂一番的奇闻大事——谢氏兄弟弑母,阖家阴谋串通欲嫁祸宗室以图讹诈钱财一案。
各大茶楼酒肆聚集的闲人大多以“听说了没……”做为话题开头,或者窃窃私语、或者高谈阔论,最后招致的无非轰堂一笑。
无论什么悚人听闻的版本,真相只有一个,谢氏兄弟弑母是不庸置疑,扑朔迷离的是当中缘由与凶案详细。
“据说年氏性恶暴戾,并非我空口胡说,她遇害当日就先去了楚王府闹了一大场,楚王府是什么门第?王爷与世子都是天子信臣,可是既有兵权又涉朝政,那年氏竟敢在楚王府门前破口大骂,我可是亲眼目睹!若非年氏闹出那一场风波,谢家父子也不会异想天开嫁祸世子妃气死了长辈。”
“你们还不知年氏为何闹事?还不是为了她那个不成器的嫡长孙,谢三太爷虽早被剥夺了官职是个白身,好歹也是名门望族的子弟,那个谢琦……嘿,竟学着市井无赖用仙人跳的骗局讹财,可惜了镇国公谢晋的赫赫威名,竟被这么几个不肖子孙败坏沦为笑柄。年氏是为了救谢琦出牢狱,还妄图保全孙子的监生之质,不说好好求情,被拒后恼羞成怒还欲逞凶打人,楚王府到底念着亲戚一场没有追究,好生把人‘请’了出来,那老太太还不收敛,堵在门前叫骂。”
——高谈阔论这位穿着一身朱氅绸衣,头上带着带着镂金冠,一看就是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