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人。
而这座莲台正是冥河将十二品业火红莲种子以秘法培育出的九品红莲,后被地藏以西方妙法祭炼成莲台。袁明见到地藏,收棍而立,神色复杂,这万余年间地藏对自己谆谆教诲,就算他只是为了培养一个佛门护法,但这份情却始终是断不了的。
地藏跌坐莲台,双手合十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尚智,你即与我佛无缘,就此离去便是,何必枉造杀孽。”(。。)
第二百三十二章 极乐世界 禹铸九鼎()
上回说到地藏说无缘让袁明离去,不要枉造杀孽
袁明冷哼一声,闪身离去,出现在太阴星望舒和素云面前,“袁明拜见二位娘娘,娘娘大恩大德,没齿难忘,日后但有差遣,万死不辞。”袁明向望舒二人躬身行礼,毕恭毕敬。
望舒伸手虚扶,说道:“将军不必如此多礼,这全都是夫君的功劳。”
袁明又遥拜星空,说道:“袁明誓为陛下肝脑涂地。”
素云看了眼阵中,说道:“将军已经脱困,怨气也出了,我们还是早些离去吧,迟恐生变。”望舒和袁明自无异议,阵图一抖,所有还活着的佛陀、菩萨、罗汉从虚空跌落,哀嚎不止。三人也不多留,直接遁离,向着洪荒星空而去。
三人刚遁走不过瞬息,还没出须弥灵山万里,便见灵山之巅空间波动,一根加持神杵从中飞出,直直砸向三人。圣人威压之下,三人神色剧变,以金乌一族赖以成名的洪荒第一遁术——离火长虹衍化而来的星辰光遁竟然如陷泥潭,寸步难行。
就在加持神杵即将临身之际,周天星辰阵图从望舒袖中自行飞出,爆发出一股霸道至极的意志气息,如大日横空,如星辰亘古。阵图一展,直接将加持神杵拍落高空,地面烟尘滚滚,万丈高山直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万里大坑,想来这里以后会成为一片湖泊吧,也许景色还不错哦。
阵图横于高空,气息霸道,如狱如岳,久不见须弥灵山有动静,方才卷起望舒三人。直接穿越虚空,回到星辰战岛之中。
西方极乐世界之中,准提伸手招回加持神杵,与接引相视苦笑,满脸的不甘、无奈。倾尽三江五湖水,难洗今日满面羞啊!说到底还是因为实力不足。不然何以让太一如此猖狂,怒恨之意使得极乐世界中众多不死不灭的佛子佛徒都惊惧不已。
原来,太一早已蒙蔽了天机,致使在极乐世界闭关的二人感应不到须弥灵山的变故。等药师进入极乐世界禀报灵山变故之时,周天星辰大阵已然布下,太一更是以阵图封锁了极乐世界到灵山的出口,暂时困住了二圣。否则,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在西方教祖庭放肆。接引二圣岂能没有动静。
西方极乐世界乃是接引准提成圣之后,以立教功德开辟的一方小世界,号称不沾因果,免堕轮回,清净极乐,无苦痛烦恼。二圣极力宣传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美好,吸引信徒、修佛之人对极乐世界心生向往。
实则信徒去世、高僧圆寂之后,灵魂纯净强大者还是被送入轮回。来世再修佛功,为佛门鼎盛而努力奋斗。灵魂不够纯净强大者则被送入极乐世界。用信仰、功德之力,施以西方妙法,使其成为一种不死不灭的特殊存在。
日日夜夜诵读佛经,源源不断地为西方教提供香火愿力。如此无自由、无思想,好似机械傀儡一般,又与圈养的禽畜有何区别?
灵山之战。洪荒震动,无数暗中观战的大神通者为之心惊,折服于星辰教的霸道无敌,洪荒的水果然深不可测。其影响也是极为巨大,就单说西方教。佛陀、菩萨还好,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但罗汉就不一样了,活下来根本没有几个,珈蓝、揭谛之流更是死伤无数。
虽然高层战力没有多大损失,但中低层佛修却是出现了断层,要知道未来的佛陀、菩萨可都要从这其中诞生啊!青黄不接、后继无力,差一点点就根基尽毁了,若无大造化、大转机,可想而知西方教是多么地前途无亮。
且不说西方教如何收拾那副烂摊子,让我们将目光再回到人族。大禹任人族共主三万年,又重划九州,重建兖州城,至此人族共有城池六十四座,合卦象之数。
根据涂山大典的规定,各方诸侯需要向大禹朝贡,而为了表示对大禹的敬意,各方诸侯也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万年下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念及西海龙宫二太子敖云的白玉神鼎之神威,又想地皇神农氏的神农鼎,以及传说中的乾坤鼎,遂决定以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鼎。
又与群臣及巫师商议,最终决定以各州所贡之金,铸各州之鼎,共铸九鼎。大禹举人族之力铸造九鼎,穷尽造化,耗时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终于功成。出世之时,天地震动,鬼神皆惊,天降祥瑞,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人族气运大涨。
九鼎呈青黑之色,古朴大成,气势磅礴,鼎上铸有各州的名山大川、珍禽异兽、奇物神怪。九鼎象征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乃是三足双耳圆鼎,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荆州鼎、扬州鼎、雍州鼎、梁州鼎则是四足双耳方鼎。
大禹任人族共主四万年,即九鼎铸成后的第一年,各方诸侯王伯前来阳城朝见,皆向九鼎顶礼膜拜。九鼎成为镇国之宝,置于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为九州之主,天下一统。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就在人族在大禹的励精图治之下欣欣向荣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却发生着这样的一幕。一位身着道袍,相貌稀奇之人正向接引、准提二圣行礼,神态恭敬。“二位圣人大德,恩同再造,燃灯没齿难忘,必结草衔环以报之。”
这道人正是阐教副教主燃灯道人,在玉京神山一战中被火麒麟打断宫灯灯芯,咬碎灵柩棺盖后神秘消失,至今已有两个半元会。身为阐教副教主,道门正统的中流砥柱,如今却对西方教二圣毕恭毕敬,真是奇哉怪哉!
原来,当初便是暗中关注此战的准提将燃灯以大神通挪移到了灵鹫山大雪峰圆觉洞之中,为其疗伤,同时以佛经授其寂灭之道。燃灯乃是先天灵柩化形,本就暗合寂灭之道,而接引、准提二人又对大寂灭之道颇有研究,教授燃灯不在话下。
灯芯断,灵柩宫灯熄灭,灵柩棺盖又破碎,燃灯可谓道基重创,若无大造化,就算伤势痊愈,也是求道无望。对于一位修炼之人来说,求道无望,这可比杀了他都难受,但是西方二圣却给了他这份大造化,所以燃灯说这是再造之恩。
燃灯现出受创的灵柩本体,在灵鹫山圆觉洞中日夜聆听佛音,终于领悟寂灭之道,死中蕴生,再点灵灯。灵柩宫灯虽无灯芯,却能点亮,以其先天灵宝之威能,帮助主人燃灯修复灵柩本体。道基之伤岂是等闲,即使有圣人佛音日夜唱响,又有灵灯相助,仍然需要极长的时间。
足足两个多元会之后,燃灯本体终于恢复,不只是如此,而且领悟了寂灭之道的他破而后立,实力大涨。感激西方二圣的他伤复之后,直接便来到了须弥灵山,求见接引、准提二圣,如此才有之前的那一幕。
“道友不必多礼,这也是道友身具慧根,悟性高之故。”准提以堂堂圣人之尊,称呼燃灯道友,可谓给足了其面子。三人只是正常交谈,并未提及什么交易、报酬、许诺,一派和谐。
片刻后,准提说道:“道友如今已然伤复,还须早些回归阐教昆仑,免教元始道友心生芥蒂。”(。。)
ps: 这章送给汨罗千裳和血泪,祝她们一个身体早日康复,一个破壳日快乐!
第二百三十三章 父子情深 落宝金钱()
上回说到准提让燃灯早归昆仑,免教元始心生芥蒂
“如此,燃灯便先告辞了。”燃灯再次行礼,方才出了极乐世界,下了须弥灵山,直往东胜神州飞遁而去。
极乐世界中,准提目光穿过小世界屏障,看着燃灯遁走过所残留的虹光,忍不住叹道:“师兄这步暗棋实在是妙啊!我西方教大兴有望!”
准提满脸的激动,永远一副苦瓜脸的接引也难得的脸上出现兴奋的红晕。这枚暗棋可是被接引寄予厚望,本来还只是打算稍稍利用就好,不欲得罪道门太深。但经灵山一战,西方教下层根基尽毁,前途无亮,逼得接引只得出此狠招,彻底压榨阐教副教主所能带来的价值。
却说燃灯回到昆仑神山,玉虚宫,前去拜见元始天尊。“燃灯伤复归来,特来拜见老爷。”燃灯并非元始弟子,又有紫霄宫中三千客的名头,是故一直称呼元始为老爷,老子自然就是大老爷。
元始何等境界,一眼便看出燃灯实力大涨,身上还有些许寂灭气息,不过只以为这是因其本体乃是灵柩之故,并未往西方教方面想。元始又询问燃灯一些这段时间的经历,燃灯只说在灵鹫山圆觉洞中得了造化,却绝口不提西方二圣之事。
“能得到灵鹫山圆觉洞这一洞天福地也是尔的机缘,汝且下去吧,安心静诵黄庭,日后光大我阐教门庭。”元始并未生疑,勉励几句便让燃灯下去了。
与此同时,龙之五子饕餮也从逍遥岛赶回了东海龙渊,因为师尊逍遥说父亲为自己准备了一份大机缘。回到龙渊的饕餮不敢耽搁,直接去向父亲请安。入殿内方知九弟貔貅也在。饕餮和貔貅都是胖子,不过饕餮要比貔貅更胖一些,圆圆的脸都快将眼睛挤没了,两人一个贪吃,一个爱财,关系倒是很好。
“孩儿拜见父亲。”饕餮躬身行礼。动作颇有喜感。
“既然回来了,就多留几日陪陪你母亲。”祖龙平淡地说道,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宠爱。其实祖龙与九子父子情深,只是双方都不是怎么擅长表达感情的人,所以才会让外人以为他们父子关系普通。
饕餮与貔貅在龙渊中逗留百年,期间又拜见青龙叔父与各位长老,还与族中俊秀切磋,当然更多的还是陪同父母。百年之后,二人方才带着父亲的嘱咐与赐下的灵宝。出了龙渊,架起云雾向人族阳城而去。
二人刚进入阳城万里范围之内,议政大厅中的大禹便有感应,下令群臣以极高规格的礼仪迎接贵客。大禹如今已是大罗金仙圆满境界,又与六子霸下并肩作战多年,龙之九子虽气息各不相同,但毕竟是同出一源,再加上二人并没有特意隐匿气息。感应分辨出来并非难事。
大禹将二位龙子迎入阳城之中,热情招待。歌舞酒宴,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当然,饕餮那永远也吃不饱的恐怖食量也是让大禹心惊不已,从酒宴开始到结束。饕餮嘴里就没有停过。
第二日,饕餮与貔貅再见大禹,一番寒暄之后方才说出此次前来的目的,原来他们是来人族推行金钱货币的。
随着人族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单纯的自给自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始了互通有无。商业刚刚开始,自然没什么货币,都是以物易物,这容易产生纠纷,不利于人族商业的发展。
而在修炼之人当中,以物易物也是大行其道,毕竟没有什么东西能衡量所有灵物的价值,全凭双方自愿。而在下层修士之间却是以仙石作为流通货币,仙石即更高一等级的灵石,仙、佛、魔、鬼、妖皆能吸收炼化,被普遍接受。而在逍遥岛中却是以贡献点作为交易货币,被龙、凤、麒麟等各族效仿。
此时的洪荒天地先天灵气浓郁,所谓的灵石、灵晶就如同废物,根本就没什么用。一直到封神之后,天地大变,灵气锐减,灵石才逐渐成为下层修士之间的通用货币,仙石则成为中高层修士之间的流通货币。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人族之中出现货币乃是大势所趋,曾有一段时间以贝壳为货币,但很快便被抛弃了。饕餮和貔貅来人族推行货币乃是顺应天命,大禹自无阻挠之理,就算会被二人分去不少的金钱气运,但人族气运依旧会大涨。
大禹心中暗喜,问二人打算以何物作为货币?如何推行?饕餮与貔貅相视一笑,取出了父亲赐下的灵宝,顿时宝光四射,耀得人睁不开眼睛。待宝光收敛,方见一瓦盆、一铜钱悬于空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蕴藏其中的财宝金钱气运。
铜钱呈圆形方孔状,金黄色,左右两边有白色飞翅,有天道铭文隐现其上,名曰落宝金钱。落宝金钱乃是一桩异宝,可落尽先天至宝之下的一切宝物,亦可演算天道玄机,只是不可落神兵。
瓦盆非石非金,晶莹剔透,四面有福、禄、寿、财四字,乃是三十七道禁制的一流先天灵宝,唤作聚宝盆。诸物置于其中,取而复生,源源不断,更可收尽先天至宝之下一切宝物。就其无明显缺陷这一点来说,比之落宝金钱更加珍贵。
大禹见此,便知二人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又商议了一些细节,以及自己所能提供的便利支持。饕餮只是按照落宝金钱的模样,去掉双翅,铸造了一枚铜钱,再放入聚宝盆中,取而复生。如此一来便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货币,根本就不需要花费气力大量铸造铜钱。
有了大禹的大力支持,饕餮、貔貅二人的金钱货币推行事业顺利了很多,先以都城阳城为中心起点,逐步覆盖人族其他六十三城。在人族六十四城之中,有人主大禹,以及各方诸侯王伯、人族大氏族的支持,铜钱货币很快便普及开来。
但人族千千万,生活在六十四城之中的毕竟还是少数,还有数不尽的部落、村庄,需要饕餮二人身体力行地去推行。二人知此乃大功德,当然不辞辛苦,行走于各个人族部落、村庄之中。铜钱货币方便坚固,减少了交易的纠纷麻烦,受到人族的欢迎热捧。
如此三千年之后,不只是东胜神州,就连南瞻部洲、北俱芦洲、西牛贺洲的人族也全都使用起了铜钱货币。至此,饕餮、貔貅二人功德圆满,而貔貅也被人族奉为招财进宝的神兽。天降功德,金钱气运加身,祥瑞之气弥漫,连带着人族也是气运大涨,各大神通者皆有所感,若有所思。
而完成了金钱货币推行事业的饕餮和貔貅却没有回归东海龙渊,而是前往了武夷山福地。两道流光划过,停于一仙山上空,现出两个胖子,正是饕餮、貔貅二人。但见此山景色优美,有诗赞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只见立于云头的饕餮取出落宝金钱,扔入口中,使劲嚼了两下,复又吐出,嘴里嘟囔道:“一点都不好吃。”
貔貅听到哥哥的喃喃自语,额头上挂满了黑线,早已无力吐槽,忍不住说道:“五哥,我们还是快点完成父亲的嘱咐,早日回龙渊复命吧!”
饕餮闻言,胖乎乎的大手抚摸着落宝金钱,说道:“宝贝啊宝贝,你且在此地待一段时间,日后我自来取你。”说罢便将落宝金钱扔入武夷山中,二人转身向东海龙渊而去。(。。)
ps: 明天考应用文写作,祝我好运吧!
第二百三十四章 山海天命 立国武祖()
上回说到饕餮将落宝金钱扔入武夷山中,向东海龙渊而去
饕餮二人如何向祖龙复命略过不表,却说时光荏苒,匆匆流逝,大禹担任人族共主已经快满五万年了,禅让大典都在筹备中了。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时间里,大禹在支持金钱货币推行之后,又与众多人族巫师共著一部奇书。
此书以大禹治水之时周行宇内的见闻为主,结合无数人族巫师多年传承,又取材巫族典籍记录,名曰山海经。共分为五藏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四卷、大荒经五卷,共计一十八卷。
不过这部奇书并没有在人族中广泛流传,只有人族圣殿修士与人族顶尖巫师才知道此书。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本书才流传出去,被士族广泛知晓,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人族阳城之中,众多诸侯王伯、大氏族族长齐聚,热闹非凡,却是大禹要举行禅让大典了。各大圣人势力也派来代表参加,以示恭贺。
大禹站于高台之上宣读祭文毕,人族气运加身,万民信仰汇聚,天降大功德,祥瑞之气弥漫,种种异象显现。功德金光一分为二,一道落于大禹身上,一道注入九州鼎之中。大禹早已是大罗金仙圆满境界,功德入体之下,顿时成就准圣境界,证得最后一位五帝果位。
随着功德金光的注入,九州鼎也被通体染成金色,成为后天功德灵宝,片刻后又恢复成青黑之色,更加恢弘大气。九州鼎既然已经成为‘天命’所在,取代了崆峒印的作用。本来作为历任人主交接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