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说庄子(三)-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十二个小时就行了。但现在的人忙起来,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连续工作的都有,在古代,哪有这种现象呢!

    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一定要把现在人的生物钟扭转过来,真正承认我们的能与不能。面对我们的肉体,我们是不能,病了还是要找大夫,大夫是不是就是神医呢,有谁能有办法自罚代众呢?或能像扁鹊、华佗一样手到病除,像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一样吃了包治百病?没有这样的人。火神这样的医生已经是很厉害的人了,但是还要通过漫长的医疗过程,还要病人自己在生活上、饮食上配合,才能把病料理好。这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你要想身体好,就必须去掉社会上很多需要料理的事,修身养性,就是对社会上的事情进行舍弃。

    从佛教来说,你首先就要发〃出离心〃,出离心都没有,就没有资格进入佛门。出离心不容易啊,我们在功名利禄之中,为尘世中忙碌的饮食男女,哪有心思去玩三十七道品,哪有时间去玩〃四念处〃,哪有资格修〃四念处〃?首先你的心是乱的,蹦蹦跳跳的,另外自己的欲望又很重,整天忙外边的事。

    古代纯印度的原始佛教,南传佛教,就是与世隔绝,天天坐在蒲团上,山边水下,山边林下,主要的工作就是打坐、诵经,修养自己的身心。出世之人、出家的人并不仅仅是一个离开了自己小家庭的人,离开社会后,他还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想求得解脱的,一个是自然生命的解脱,一个是社会生命的解脱。不到生死关头,不到大病一场时,我们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可贵。当我们病了,病到无能为力,丧失了生活能力时,才感觉到这个身体可贵。另外一个,我们在被功名富贵牵着走时,没有感觉到它是对我们修身养性很大的障碍。就我自己来说,尽管修行了这么多年,自己有一点成绩,但是我也不敢自大,不敢到外边去包装、去运作这个事。如果你成了明星、名人,每天的应酬都把人累死了。

    所以〃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我们一定要承认这个现实,从这个现实抽身回来,老老实实地修行,老老实实地认命,少去炒作。并不是说我们不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我们也要去做,但应该遵循《黄帝内经》说的那几个原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劳作。只要遵循这三条,我们就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活到一百多岁。如果没有遵循这三条,或者违背了这三条,我们就很危险。

    为什么香港五分之一的人都有抑郁症呢?抑郁症只是一个现象,还有其他的疾病,不仅仅是心脏病、脑溢血、中风,还有各种癌症,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对一般的常人来说,对不知道的人来说,当然就难免了,但向道的人、修道的人还在违背这个法则,自己就犯傻了。赵州和尚有一首《十二时歌》,严格来说,丛林里的作息也都是很科学的,亥、子、丑三个时辰非得要守好。

    《庄子》里边一层层的推论,一层层地向上提持,就是要使我们生起道心。有了道心,我们再来看周敦颐的《通书》里所说的:〃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这个时候读《通书》的感觉,又不一样了。所以〃而况其真乎!〃真即大道、真理、一真法界,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珍爱的,所以我们要投身于道!

第三部分 4。不要随便践踏好因缘

    下边,庄子又给我们举例子了:〃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举的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你想嘛,河干了,这个鱼呢,躺在河床上。我们也经常看到《动物世界》,看到非洲的那些场景。旱季一来,河也干了,池塘也干了,一大群的鱼儿在塘里面涌过来蹿过去,就在那一点点的泥浆里挣扎,看起来惨不忍睹!一会儿,秃鹫也来了,豺狗也来了,大家都来饱餐一顿……其实,我们人也经常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啊!

    当我们处在顺境中的时候,自己还不觉得;当我们处在逆境里的时候,你就明白了。有些人同得患难,同不得富贵。患难的时候,能够吴越同舟。太平的时候呢,就会内耗不断。当外患来了的时候,就是庄子说的泉涸,就是池塘干了的时候,所以鱼呢,就〃相以湿,相濡以沫〃。

    你在江河时,浑然不觉有水。我们在大道里生活,我们知道〃道〃吗?我们不知道啊。当我们健康时,不知道健康的可贵;当我们身体糟糕时,才知道身体的可贵。《庄子》里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忘足、忘履〃,如果我们走路时,忘记了脚的存在,那么我们穿的鞋一定合脚;如果走路时,总是感觉到不舒服,那么这个鞋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忘腰带之适也〃,我们走到街上去,如果忘记了腰带,那么腰带一定合适。如果我们忘记了五脏,那么我们的五脏就一定太平,没有病。实际上,只要身上哪里有病了,我们就会把哪里念着,心里处处都把它放不下。有胃病的人,就把胃捂着,心脏病的人天天就把心脏处捂着,腿痛的人就天天揉腿。

    〃忘是非心之适也〃,如果我们心里没有是非,就会处于一个非常自在的状态。所以这个〃泉涸,鱼相与处于陆〃,引申说就是我们要珍惜现在存在的优势。我们本身就在大道之中,不能弄到了〃泉涸,相以湿,相濡以沫〃的时候,没救了的时候,才开始后悔身在福中不知福。怎样使我们自己能够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报,不去随意地消耗它?一旦失去的时候,才觉得好可惜啊!因缘也是这样的,因缘来得也不容易,大家在一起,很投缘,干事干得也很好,但是后来为一点点是非,大家就吵架,分手以后,大家都很难堪,我看到好多例这样的事。

    有的人说:〃冯老师,你看我们两个好哥们儿,第一从来不为钱吵架,他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他的;第二我们不为女人吵架,他喜欢的女人,我也喜欢,我可以让给他……这样的朋友能够长久下去吗?〃我说不行,这是意气呀。你们都有脾气,脾气化不了,都很刚,很自以为是,如果有一天你们的意见不和了,就是你们分手的日子。我说这个话还不到一个月,他们为一个生意,一个人要这样做,一个人要那样做,结果就发脾气,分家了。以前配合得很好,这一分家,两个都做不好。后来到我这里来哭,我说:〃我早给你们说了,要把自己的脾气收拾住,如果收拾不住,自己任性,把自己以前大好的局面破坏了。〃一个杯子在没有摔破以前,很好用,但是有了一条裂缝之后就不能装水了。感情的事,只要有一条裂痕,不管是朋友之间,还是夫妻之间,都很难弥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珍惜因缘,不要随便践踏自己很好的因缘。

    这里〃泉涸,鱼相与处于陆〃这一段,对我们的人生很有警示作用,尽管庄子已经说了两千多年了,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厉害?我们常常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常冒犯这样的因缘,冒犯事情的福报,很不好。

第三部分 5。相忘于江湖

    上面说了这么多,紧接着庄子就来了一个转语,〃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一句?历来这一句有很多的注解,很多的翻译,但都并没有把它的意思敲准。

    实际上庄子在前边早就有答案了:〃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还有这一句:〃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这些你能够改变吗?不能嘛,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安时处顺,用不着与命运两个抗争。并不是说我是软骨头,无所作为,并不是这个意思。你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该作为还是得作为,该去吐泡泡,就还得去吐泡泡。但是呢,要把这个道理作为准则。〃死生,命也〃,如果不懂得这个,你去怨天尤人,天天去发牢骚,发怨气,是没有用的。

    圣人们说了那么了不起的话,不管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孔夫子也好,说了那么多,都很对嘛!只要大家遵而行之,就天下太平啦。但人呢,不管你怎么说,就是听不进去。比如〃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讲得那么好,为什么梁惠王就是听不进去?因为眼浅皮薄,被眼前的利益驱动,看不到长远的东西,看不到真正人类社会的真实的运行,当然更看不到大道的运行。自己都想称王称霸,称王称霸又怎么样,还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到时候还不是要你转换角色。没有谁会永远胜,也没有谁会永远负。像春秋战国,那么多诸侯王,那么多强豪,包括周天子,到最后接他们班的,包括刘邦、陈平等人,汉家天下,全都是些下层民众,就把西周八百年的传承全部取而代之了!所以有首打油诗说得好:〃茅屋出公卿,公卿出庶人。风水轮流转,谁也别当真!〃任你谁也把这个摊子守不住。

    〃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这些语言真是妙不可言!我们在大道之中生活,我们并不知道大道给我们带来的益处;鱼在江湖中生活,它也不晓得有个江湖让它能够乐在其中。都是突然失去原有的环境了,就会觉得恼火了。我们身强力壮的时候,谁都不觉得自己会老,会进医院,会被人下病危通知书,会进太平间,都觉得自己精精神神的。真正进了太平间,才晓得什么都晚了。当得到癌症的病危通知书,自己也恼火,家里边的人也恼火,那么你如果把这个〃死生,命也〃看破了,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天。所以庄子说〃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个感觉大家要好好去找。我刚才说的,这个是庄子给前面〃泉涸〃一事所下的转语。

第三部分 6。但尽凡情,不求圣解

    后面还有〃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尧,唐尧,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圣君;夏桀,包括商纣,这些人呢,都是昏君、暴君。〃誉尧而非桀〃,这个呢,是以人类的荣辱、是非观念来评价的。对于这个问题,庄子《齐物论》中的几句话,我们还要反复地留意:〃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辨。〃为什么庄子会有这样的眼界,会这样的心胸,会这样说呢?

    什么是六合之外?就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知的这个时间与空间之外的世界,用《大宗师》的话来说,就是不知。既然不知,那还去论它干什么?睡觉时,无梦无想无觉时,主人公在何处安身立命?既然都是无梦无想无觉,那就在六合之外了。只要你还有知觉,那就是有,就有梦有想有觉,这个是认识的必然。有些人还想要去承载它,你哪里能承载得了嘛!所以,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在感观的范围之内,你看到了,可以说两句,但是也没有办法说得太深层。比如我们天天在喝茶,那到底你喝下去的这个茶是个啥东西,你能说得清楚吗?当然,那些专门的茶叶专家、营养学家,他们可以说清楚这个茶叶有些啥营养成分,他可以深入地剖析这茶叶的成分对人产生啥作用,有人吃了有好处,有人吃了就有害处,各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嘛。但茶倒底是什么东西?根本的还是说不清。所以,你怎样看待这些问题?论而不议,议而不辨嘛。包括孔子整理《春秋》,也是议而不辨的。

    所以,〃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前面已经说了,〃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嘛。〃誉尧而非桀〃就是不一,就是以人为徒。这个,当然就〃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了。两忘而化其道,就是以天为徒嘛!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自有好人,自有坏人,自有明君,自有昏君,这个是大道运行的自然现象,你要想舍彼取此,你可能吗?上世纪60年代初,大家都在饿肚子,你不想饿肚子,可能吗?你想15年超英赶美,你能办到吗?这个是没有办法办到的!那个时候,大道的运行在中国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呢,要把这些看开,要〃两忘而化其道〃。什么是〃两忘而化其道〃?就是说对尧桀,对圣凡,要两忘;另外一个呢,对天,对人,也要两忘。天之所为,人之所为,同样要两忘嘛。只有做到两忘,前面〃天之与人,不相胜也,是谓真人〃,真人他就两忘了。所以佛教里面经常说〃绝能所,泯感应〃,〃非凡非圣〃,〃但尽凡情,不求圣解〃。尽凡情,就是把凡情忘了;不求圣解,就是把圣解也忘了。

    所以我们在看《庄子》的时候,它真的是高明得令人吃惊!因为庄子在写这个的时候,佛教还根本没有传入中国嘛!能达到庄子所说的这个境界的,也就是隋唐之后的佛教了。庄子在两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有如此之高的境界,确实使我们在今天看起来也很吃惊!

第三部分 7。只怪老天爷把我生下来

    下面继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块〃,就是指自然。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里面的〃大块〃也是指自然。〃夫大块载我以形〃,我们的这个肉体,就是大块(自然)赋予我们的嘛。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四大和合而成。自己从娘肚里出来,为什么出来?说不清楚。有些娃娃发脾气,说哪个让你把我生出来的呢?当父母的,个个都希望自己的娃娃生出来,既聪明又漂亮,八字也好,长大了升官发财,长命百岁,但自己生下的娃娃究竟如何,只有天晓得!

    天下事都这样,可能如愿,也可能不如愿。所以我们要看到,〃大块载我以形〃,这个就是身不由己,也是天之所为。但是呢,还〃劳我以生〃,再用佛教的话来说,人一生就烦恼集聚,贪嗔痴慢疑,七情六欲,是是非非,终其一生都得拼搏与辛劳。确实是如此,当皇帝有皇帝的苦处,当宰相有宰相的苦处,当亿万富翁有亿万富翁的苦处,当乞丐也有乞丐的苦处,当白领有白领的苦处,当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苦处,总之不管干哪一行,都有各自的苦处。就算你赋闲了,像有些老革命,刚刚一退休下课,没有两个月,就与世界拜拜了!他闲不住,一闲就完蛋。像这些,又怪谁呢?要怪,就只有怪老天爷把我生下来,〃劳我以生〃。所以基督教说,人一生下来就有原罪,就要受苦,没有道理可讲;佛法也讲,生老病死就是苦,生下来就是苦!要不苦,好好念阿弥陀佛,就到极乐世界去,就入涅去。

    但是呢,庄子对这个事情,也不是把这个事情说得过于不能忍受。生只是一个劳字,有苦,但是也有乐在其中。我们看庄子,他不像佛教,特别是小乘佛教对生死的那种深恶痛绝,强烈的出离心。庄子也有出离心,但不像佛教有那么强烈的沙门思想,那么极端。

    庄子给自己留够了空间。虽然老天爷〃劳我以生〃,但还要〃佚我以老〃的嘛,人老了,还是要安养一下。中国古代的福利,就像《德充符》里面授机宜的那位支离疏先生,小儿麻痹后遗症,既不当兵又不服役,国家发救济时他总有份,从来就很安逸,不为服劳役发愁,这也说明中国古代的这个福利制度也是有的。上了六十岁,县大老爷要给你送米,上了七十岁要给你送肉。现在社会到了春节,领导同志们也还是要到基层访贫问苦,这个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所以〃佚我以老〃,老了呢,就可以养老,就可以不下田,也可以不服兵役与劳役,所以到了老来,也还是可以一天优哉游哉的。

    〃息我以死〃,死对道家来说,是没有恐惧的。息说的就是安息。这个词语也是从庄子来的。他说〃息我以死〃,我终于可以把一切都放下了!我看佛源老和尚那些关于火化的法语就是这样的。他说这个就是本来面目,这就证了无生法忍了!

    〃息我以死〃,安息,就很乐观。既然你活了一辈子,苦也吃了,福也享了,这下子苦乐两忘,棺材里一躺,多舒服啊!这也还是很了然,息我以死嘛,这下子我就把一切烦恼,一切是非,一切荣辱,什么是与不是,天啦人啦什么的,都丢到一边去了。一睡到土堆堆中,就与天地合一,完全回归于道了。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所以对生,我们也要善待,不能因为我生了,苦了,我就怨天尤人。我的生,可能有顺与不顺,富贵贫贱,穷达荣辱,都在我们的生之中表演。但是我们要用善待的眼光来对待我们的生命,对待我们的生活,乃至我们的命运。用《中庸》的话来说,就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不要去操那么多心,就算对于死,也要去善待。死之前丢不下,放不下,拖泥带水的,就会死得很难堪,死得很狼狈。

第三部分 8。实践庄子学说的禅师

    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