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和生命-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尘世本性迷 仙人伴亦无益

  太平 整理

  荥阳人郑又玄出身名门,住在长安城中,从小和邻舍闾丘氏的儿子一起师从师氏。又玄性情骄傲,因自己门第声望尊贵,而闾丘氏贫寒低贱,常戏耍、嘲骂闾丘子:“你闾丘氏不是我的同类,却和我一起师从师氏,我即便不说,你难道不觉惭愧吗?”闾丘子面露愧然之色。几年后,闾丘子因病而逝。

  过了十年,郑又玄以明经科考中,其后调补到唐安郡任参军。郡守命他代理唐兴县尉。同舍有个仇生,是大商贾之子,刚二十岁,其家产数以万计。他每天与又玄见面,赠送了许多金钱财物给又玄,并常与又玄出外游历和参加聚会。由于仇生只是商贾子弟,所以郑又玄从不以礼待他。有一次,又玄设酒席聚会高朋,却没有邀请仇生。等到酒宴近尾声时,有人对又玄说:“仇生与你同住,常一道参加宴会,而仇生却没被邀请,你有没有觉得不应该啊?”又玄感到惭愧,就去召仇生来。仇生到了,又玄用大杯斟酒给仇生,仇生推辞说不能全饮,坚持辞谢。没想到仇生的行为惹得又玄发怒,他骂道:“你只是个市井之民,就知道锥子和刀,为何逾越本分而住在官舍呢?我和你为伍,你应该感到荣幸,又怎敢辞酒呢?”仇生羞愧难当,俯身低头而退。回去后,他立刻辞去官职,闭门谢客,不与人往来,几个月后就病死了。

  第二年,郑又玄被罢了官,在蒙阳郡的佛寺侨居。郑又玄平素喜好黄老之道。当时有个以道艺闻名的吴道士居住在蜀门山。又玄仰慕吴道士,去拜见他,希望做吴道士的弟子。吴道士说:“您既然敬慕神仙,应当在山林里居住,不要在尘俗之中混日子。”又玄高兴地拜谢说:“先生真是有道之人,我愿为您差使,可以吗?”道士同意了,把他留了下来。十五年后,又玄修道的志向渐渐松懈下来。吴道士说:“你既然不能坚定修道之心,住在山林中也是徒然。”又玄告辞而去。

  又玄后来途经褒城住在旅馆时,遇到一个十多岁、相貌清秀的小童儿。又玄与童儿说话,那个小童的智慧和辩才千转万化,又玄自谓不能及。童儿对又玄说:“我和你是故人,还记得我吗?”又玄说:“忘了。”童儿说:“我曾经生于闾丘氏门中,住在长安,与你一同读书,你认为我贫寒低贱,说我不是你的同类。后来,我又作仇家的儿子,与你同舍。你接受我许多馈赠,然而你从不以礼待我,骂我是市井之民。为什么你骄傲得如此过分呢?”又玄很惊诧,于是拜了两拜道歉说:“这实在是我的罪过啊。然而你不是圣人,怎么会知道三生的事呢?”童儿说:“我是太清真人。上帝认为你有道气,特意派我降生人间,与你为友,将要授你真仙之诀,可是因为你性情骄傲,终不能得其道。唉,可悲呀!”言毕,童儿忽然不见了。

  又玄明了那些事之后,非常惭愧怨恨自己,最后竟然忧愁而死。

  (资料来源:《宣宝志》)

  能预知未来的孙登

  朱月明 整理

  孙登的籍贯不详。他隐居在山林,以山洞为家,喜欢弹琴,好读《易经》。无论酷暑寒冬,他都只穿一件单衣。数九寒冬时,人们看见他用长发披盖在身上御寒。他长得年轻漂亮,历经几个朝代,一点都不显衰老,容貌依然如故。他常到街上行乞,一旦乞得钱物,他马上就转送给更穷的人,从不留下一分一毫。也从未见他吃过饭。

  当时作太傅的杨骏把孙登请去,问他话,也不回答。杨骏赠与他一件布袍子,他也收下了,可当他一出杨骏家的大门,就借了把刀,把袍子割成两半,扔在杨骏的门前,又把袍子给剁成了碎片。人们都认为孙登疯了,然而后来人们得知杨骏犯罪被斩首时,才明白孙登剁碎杨骏的袍子是在预告杨骏的死。当初,杨骏得知孙登剁碎了他送的袍子后,就一怒之下把孙登给抓了起来,没料到孙登突然就死了。杨骏买了一口棺木,把孙登埋在振桥。几天后,有人在董马坡又看见了孙登,就将此消息告诉了洛川的朋友。

  嵇叔夜有修道的志向,曾向孙登请教,孙登不理他。嵇叔夜就提出一些问题,故意诘难他,但孙登竟毫不在乎地只顾自己弹琴。过了很久,嵇叔夜只好走了。孙登说:“嵇叔夜这人年轻有才,但孤陋寡闻,不善于保护自身。那才华难道能保护他吗?”不久,嵇叔夜果然犯了事而被斩首。嵇叔夜琴艺高超,可孙登却能用一根弦弹出一首完整的乐曲。叔夜因此对孙登的琴技佩服至及。

  (资料来源:《神仙传》)

  因心善获仙人赠画

  欧阳子云 整理

  唐代宗大历初年,在钟陵郡西住着一位叫崔希真的人。他善于操琴,工于绘画,喜好修养之道。

  大历二年十月初一夜里大雪纷飞。希真清晨出门,见一位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他家屋檐下避风雪。希真感到诧异,就请老人进屋暖暖身子。脱了蓑衣,摘去竹笠后的老人,神色毛骨,非同常人,崔希真对老人更加敬重。他问老人:“我家里有大麦面,全靠它当饭吃,不知老人家你能吃得下这样的东西吗?”老人答道:“大麦受四时之气,在谷物之中算好的食品,如果用豉汁佐用它的话,更有益于身体。”崔希真就让家人为老人备饭。其间又奉上松花酒。老人说:“这种花酒涩而无味。我能令它变得醇美。”只见老人从怀里取去一色黄而坚硬的药丸来。他用石头把它敲碎,放到酒里,酒顿时变得甘美。老人将一粒药丸送给了希真。老人还取出素绢,好象在其上涂抹了几下,瞬息即作罢。崔希真不一会儿就备好了饭食,呈给老人,老人也无推辞就接受了。崔希真后来进到屋里,发现老人已经走了。

  崔希想知道过究竟,就踏着雪,寻找老人的行迹,走了数里,追到江边,走进芦苇丛中,发现有一条大船,船上有几个人,相貌都很奇特。有一个砍柴人站在旁边。那人回头笑着说:“葛三是被这个人给留住了!”又回身对崔希真说:“不必拘尊道严师之礼。”崔希真赶忙下拜致谢。他回家后,到屋里一看,得到一张图。图上画有三个人、两棵树、一只白鹿和一只药箱。其中有两人象世外异人,是手拿玄芝的采药人。另一位是仙人。画上的树似柏树,枝干全已被折断。药箱亦为风雨所败。两棵树显得枯槁,树根相连。画上的一切皆非世人所能想到。

  后来崔希真拿着画和丸药去到茅山,请教于李涵光天师。李天师说:“这是真人葛洪的三儿子画的。”天师又说:“在朽木下画神仙,是说,若是得道的人,其寿比松柏还长。那药则是千年的松胶。”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李阿

  欧阳子云 整理

  李阿是四川人,历经几世也不见他衰老,总是一个样。李阿常在成都的街头行乞,他一旦讨得东西,就马上散给穷苦人。

  他每天晚上离开成都,早上回来,人们不知他到底住在何方。如果想问李阿什么事,李阿从不正面回答,但只要仔细察看他的表情就会知道答案。如果李阿的脸上有喜色,那么问的事一定是吉利的;如果李阿面容悲戚凄惨,那么问的事就一定凶险;如果李阿面含微笑,就一定是大喜之事;如果李阿有轻轻的叹息,那么一定有让人深忧的地方。人们就这样向李阿问事的吉凶,屡试不爽。

  一个叫古强的人,觉得李阿肯定不是凡人,就经常照顾李阿,并跟随李阿回家,这才知道李阿住在青城山里。古强后来想跟李阿进山修道,可又不会道术,恐怕在山中遇见虎狼,就偷偷带上父亲的一把大刀。李阿看见后,非常生气地对古强说:“你跟着我走,还用怕虎吗?”说罢夺过刀,将刀摔在石头上,把刀折断了。古强见刀坏了,心里直犯嘀咕: 这样进山时如果遇见虎狼可怎么办啊。第二天早上古强跟着李阿出山时,李阿问道,“你是不是还在为你的刀发愁呢?”古强回答说实在是怕回去后被父亲怪罪。李阿就取来断了的刀,用左手在地上敲了一下,刀即合好如初。在古强跟着李阿回成都的途中,一辆飞驰的马车直奔他们而来,李阿把脚伸到车轮下,试着停住飞驰的马车,结果车轮子硌坏了,李阿的脚也被压断,他倒在地上即刻就死了。古强吓得不知所措,只好守着李阿的尸体。不一会儿,李阿突然翻身起来了,用手轻轻地揉了揉压断的脚,脚立刻完好如初。

  古强十八岁时,看见李阿也就五十来岁,到古强八十多岁时,李阿仍然是五十岁的样子,一点也没变。后来李阿说昆仑山的神仙召他马上就去。于是李阿进了昆仑山,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 资料来源:《神仙传》)

  阳平谪仙

  史珂 整理

  阳平谪仙,从不说他的姓名。当初,九陇人张守硅在仙君山有一个茶园,每年都要雇用一百余名采茶人,在茶园里一起采茶的有男有女。有一个被雇来采茶的年轻人,说自己没有亲戚家人,很勤快也很聪明。张守硅很喜欢他,认他做了干儿子。又有一位女子,二十岁,也说没有亲族,愿意嫁给这个干儿子为妻。这女子孝顺贤惠,张守硅对她很好。

  有一天山洪泛滥,街市上的道路被阻断,食盐、奶酪等食品短缺;张守硅非常担心将吃光库存。新媳妇说:“可以买到这些东西。”她于是拿着钱走出门,把钱放在离门十几步的树下,用棍子敲打树,就可以得到食盐和奶酪。后来如果需要什么,只要让她敲树求取,没有得不到的。她的这种道术,她丈夫也会。

  一次年轻人和十几个邻居妇人在市场上相遇,他就买了一碗酒给妇人们喝,她们都喝得大醉,而碗里的酒却一滴不少。这件事在当地传遍了,人们都感到惊奇。张守硅问他是谁教他道术的,年轻人说:“我原是阳平洞中的仙人,因为有一点小的过失,被谪贬到人间来,不久就得回去了。”张守硅说:“仙人洞府的大小,和人间的城郭差不多吗?”年轻人回答说:“仙人洞府有二十四种,各有一个大洞,或方圆一千里,或方圆五百里,或方圆三百里。其中都有日月那样飞在空中的光华,叫作‘伏晨之根’,向下照着洞中,和人世间没什么两样。洞中都有仙王仙官和辅佐仙王的卿相,与人世间的官署职位没有什么差别。得道成仙的人,以及积功德升为神仙的人们,都住在里面,成为那里的庶民。每年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三大节日,各洞天都有上界的仙人下来,来察看他们是行善还是作恶。人世间的生死兴衰和旱涝风雨,都能在洞中预先看到。龙神祠庙,祭祀,都受洞府统管。二十四种洞府之外,在青城山、峨嵋山、益登山、慈母山、繁阳山、嶓冢山,也都有洞,但不在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内。洞中的神仙官署,象人间的郡县村落一样,难以一一说尽。”

  十多天之后,这夫妻二人就都忽然消失了。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韦仙翁

  史珂 整理

  唐朝大历年间,唐代宗白天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人对他说:“在西岳太华山中,有一个皇帝坛,如果你派人寻访到了,祭拜它,你就能得到极大的福荫。”代宗当天就派监察御史韦君骑马到太华山寻访。

  韦君来到山下,州县令把山下一个客店摆设齐整,在店中准备好饭,命令店里其他客人搬走。有一个老人对店主说:“韦侍御吃一顿饭就走,我又老又病不能走远,我只在屋里坐着不出来,可以吗?”店主答应了他。不多时韦君来到店中。过了很久,忽然听到屋里有咳嗽的声音,韦君便问:“有什么人在这里?”并派人去查看。看的人回来说:“有一个老父。”韦君就去见老人问他姓什么。老人回答说:“姓韦。”韦君说:“咱们是同一宗姓,应该叙一叙辈份。”于是邀请老人和自己同席而坐。老头就问韦君的祖父叫什么名字。又问他的高祖是谁。韦君说出祖父叫什么名,做什么官,又说高祖信奉道教不做官,隋朝时进到这山里,不知如今在哪里。老头感慨地叹道:“我就是你的高祖。我叫韦集,有两个儿子,你就是我小儿子的重孙子。哪知道能在这儿与你相遇!”韦君泪流满面地跪拜。老人制止他,对他说:“你祖母还在,你有两个姑奶奶也在山中。现在到寒食节了,所以我进城来给她们买些脂粉。我这里有一个布包,包里有茯苓粉片,想卖了这些茯苓片再买脂粉。”老人又问韦君:“你现在要到哪儿去?”韦君说:“我奉皇帝的旨令在这山里寻找真坛。州县和山里的人都不知道它在哪里,不知道您老人家是否知道这个地方?”老人说:“莲花峰中峰西南的上边,有一个古坛,好像就是你找的地方。这应当就是真坛,但是我不能很肯定。”当晚老人和韦君住在一起。老人不吃饭,只喝少量的酒和人参茯苓汤。

  第二天,韦君要进山,老人说:“我和你一块去。”韦君就要把自己的马让给老人骑。老人说:“你自己骑吧,我得拄着拐棍儿先走了。”韦君骑着马奔跑,竟追不上老人,老人总是在马前三十步的地方。到了山脚下,道路险峻,马不能前进了。韦君就下了马,跟着老头走进山谷。走了一里来地,来到一个屋里,看见三个老太太。老人说:“这就是你的奶奶和你的两个姑奶奶。”韦君洒泪跪拜。他的奶奶有七、八十岁了,姑奶奶各都四十多岁的样子,都披散着头发,穿着用树叶做的衣服。她们见了韦君非常高兴,对他说:“时间过得真快,现在都见到了重孙子!”她们高兴了许久。于是韦君与老人上山寻访真坛。攀登险山峻岭,韦君几乎支持不住了,老人却走得飞快,回头看着韦君笑。他们来到中峰西南角,果然有一个坛。韦君把坛洒扫一番,拜祭之后立上标志,又回到老人的石屋,向老人说自己要出山谷了。韦君对老人说:“等我到京城奏报完了,我就请假回来探望您。”老人说:“你要努力,好好辅佐皇帝。”

  韦君下了山,回到京城,详细地向皇帝讲述了经过。代宗惊异感叹,就派韦君带着他的亲笔诏书入山,让韦君按照礼仪把仙人邀请来参政。韦君到山里寻找,找不到原来的道路了,找了好几天也没有结果。他访问山下的老人,老人们都说:“从我们年轻的时候至今,每隔二、三年就看到这个老人进一趟城,相貌总是不变,但不知他住在哪里。”韦君望着山峰恸哭一场就回来了。代宗感到怅惘遗憾,让史官把这件事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益州老父

  刘新宇 整理

  唐朝武则天当朝的末年,益州有一个老头,带着一把药壶在城里卖药,赚了钱就用来救济贫困的人,自己平常不吃东西,时常只喝一点清水。如此过了一年多,百姓们都很信赖他,凡是有病买到他的药的,没有治不好的。有时他独自在江边游玩,久久地凝神远望;又有时登高远眺,一整天不说一句话。

  每当遇到有认识的人,他一定告诉人家说:“人的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国家。人的心就是帝王;心旁边排列的脏腑,就是宫内的辅臣;身体表面的九窍,就是宫外的臣子。所以,心有了病,内外都不能救它,这和国君在上面胡作非为、臣子不能改正他没有什么两样。要想让身体没有病,必须先正他的心,不使心有胡乱的追求,不使心有狂妄的思想,不使心有过分的欲望,不使心迷乱糊涂,那么,心首先要没有病。心首先没有病,那么,作为心的宫内辅臣的脏腑,即使有了病也不难医治,体外的九窍,也就没有得病的因素了。况且药也有君臣之分,还有‘佐’有‘使’。如果要治病,用‘佐’药当作‘使’药去使,把‘使’药当‘佐’药去用,一点不起作用,还必然会扰乱自己,又怎么能治好人的病呢?这又像治理国家。我用药,常常这样考虑。我常常遇到有人的心起不到心的作用,脏腑起不到脏腑的作用,致使九窍全都不正,全都受病,以至于让好医生见了都会吓跑,好药自然也起不了作用,还不知道自己已病入膏肓。可悲啊!士人君子们一定要记住!”

  忽然有一天,他独自到锦川去,脱了衣服洗净了身子,伸手到药壶里只选了一丸药,自己吞了。他对众人说:“我的罪期已经满了,现在要回到岛上去了。”顷刻间他变成一只白鹤飞走,衣服和药壶全都沉没到水里,人们寻找了很久也没寻见。

  迷中的人又有谁知道人类的疾病和痛苦的根源是人心不正呀!人心不正才会行恶,行恶就会造业,有了业力人类就会有疾病、痛苦及各种灾难乃至劫难。只有救人心才是从根本上救人!

  (资料来源: 《太平广记》)

  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