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之坝--一部关于三峡工程纪实文学-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往舟车不便,水库壅水后亦将有利开发……

        最雄奇的新景观,当然走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了。大坝之美是无与伦比的阳刚美、壮阔美、创造美!

        千古峡江因三峡大坝而变成“湖”,湖光山色,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能说不是另-种美么?

        新城:耸成靓丽风景线

        三峡工程规划搬迁城乡总人口113万,拆房1200万平米,还建各类新房3687万平米,迁建工矿企业1599家。

        截止2002年底,库区共搬迁安置人口70。92万,还建房屋2538。23万平米,完成工矿企业1097家……

        连续多年,我无数次走访库区,自重庆下忠县,又到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等地,一路上乘船搭车,耳濡目染,深切感受着库区的巨大变化。

        这变化的契机,归功于三峡工程是勿容置疑的。

        先是看到沿江老城的萎缩,市场的衰落,居民的心被一个迁字拴着了,一度有些茫然。继尔是观摩新城的选址、勘探和施工。再便是眼瞅着跟踪着广大农村移民成,建制大规模外迁。

        2001年8月,我追随开县外迁移民至四川省乐至县,实地感受移民乔迁新居的欢乐和离别故乡的痛楚。尔后,又马不停蹄从乐至赶往忠县东溪镇,采访并为次日迁往山东的乡民送行……

        伴着岁月的流逝,伴着三峡大坝的一节节上升,一座座古老而破旧的沿江故城,在居民惊喜和眷恋的目光中轰然倒下——倒得异常悲壮,也倒得令人鼓舞!

        因为,老城居民在失却中盘点生活,乐滋滋地感叹着新城的美丽和新居的温馨。

        满脸喜色,是难以用金钱买到的。

        无论在大城市重庆、万州,还是小县城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巴东、秭归……面对崭斩的楼群、街市,扫描熙熙攘攘的人流,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湖北三峡库区所辖四县,即秭归、兴山、巴东和宜昌县(现划为宜昌市夷陵区)。

        位于坝上库首第一县的秭归,老县城在西陵峡上段香溪镇上游数公里的归州,传说是三国时期刘备抗吴修筑的土城,因状若葫芦,又名葫芦城。历史的烟云笼罩归州,我这个晚来拜谒者耳畔响起了一首陆游的诗:“江上荒城猿鸣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穿行于逼仄的街巷,流览发黄的史书,能见到故去却活着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屈原,另一个是王昭君。

        秭归是全淹县城。它迁徙的命运是注定的。

        新县城选址在距三峡大坝仅两公里的上游凤凰山,,992年底开工,1998年底落成典礼。或许是祖祖辈住得大拥挤了,新城的规模弄得有些离谱,本是山丘地域,城建规划设计与施工就该依山就势,但却照搬平原模式,搞大挖大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最宽的马路竟有50米,弄得国务院领导拉长脸责令库区新县城“下不为例”。

        但新秭归毕竟建成了,秭归个别人挨批,却换来大多数秭归人的欢声笑语。如今无论谁到秭归新城,都会感叹新城规划的大手笔和建筑群的新颖别致,亦会由衷感受到,是三峡工程给秭归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兴山县本是三期水位受淹县城,因老城面临山体滑坡危险,便提早选址,提早建设,提前搬迁了。秭归新城选址离宜昌近,兴山新县城却越搬越远——在老城以北20多公里的古芙镇。古芙四面环山,中央乃—难得的盆地,新县城座落其间,马路宽阔,街道整齐,形成几纵几横格局,模样儿也十分气派。

        宜昌县移民仅限于坝区和库区少数集镇,三峡工程所在地移民人数不多,开工之初已作妥善安置。

        隶属恩施自治州的巴东,其老城就是沿江山坡一条街,严格说只有半条街。临江面的楼房多半是长长的水泥桩支撑着,形成峡江边上异常奇特的景观——吊脚楼。巴东从古至今因地域原因,是三峡地区唯一不设防的县城。

        巴东新城选址颇费周折,说来话长。早在三峡150方案中央认可的1980年代,巴东即作为搬迁试点县城实施规划——就地后靠。这一靠就靠到了黄土坡,靠出了大麻烦:黄土坡乃古滑坡体,新建100多万平米的楼房投资1个多亿,而要想保住,还得投入巨资采用补强措施(因黄土坡附近,这些年发生三起重大滑坡事故,国内外影响甚大)。不得己,采纳长江委地质大师崔政权先生建议,依山就势,按行业和社区功能分散建设不同小区……现在的情形,巴东新城在老城以西的江岸山坡上散成—片,蔚为壮观。

        重庆三峡库区受淹的县城自下而上计有巫山、奉节、云阳、忠县、开县、丰都、万州、涪陵、长寿等15个县市。前6个县城全淹,其它县市部分受淹。

        巫山县城就地后靠,地质条件不太好,新城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高边坡。从新城之巅俯视旧城和巫峡,感觉人和城均悬在空中,是个名副其实的“悬”城。

        奉节新城建设也有波折。先是考虑“三不脱离”:不脱离故城方位,不脱离临江环境,不脱离文化背景。这样就把新城选在了草堂河,即白帝城一带。巨资投入后“三通一平”尚未完成,地质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滑坡就接连发生,新县城被迫放弃原规模,在听从地质大师崔政权的严正警告后,西撤至朱衣地段。如今新城巳建,布局亦较为分散。

        云阳县城西迁至双江镇。西区地势较为平缓开阔,布局也不赖。东区街道分层迂回,状如巫山新城。我从一街区走阶梯直奔三街区,竟有近千级台阶,爬出—身臭汗。不过登上县城制高点纵目四顾,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倘若不修三峡大坝,云阳人做梦也想不到能修这么漂亮的新县城,住上这么宽敝明堂的楼房。库区人说起住,总抑不住心头的激动与骄傲。

        忠县新城也是后靠。旧貌已换新颜,新修的长江大桥与新城联成一体,显得异常娇妍。

        开县是刘伯承的故乡,原本不在移民搬迁之列,三峡工程重新论证期间,压根没人想过躲在万州大山背后的开县会受淹没影响,而且是全淹全迁县城。这个县境内有条支流注入长江,系三期水位淹没城市。有关专家曾拟定“小江防护方案”,打算筑坝拦江,将开县保护起来。该方案后因投资巨大且效果未必理想而放弃。这样一来,时间就耽搁了好几年,移民工作无论是内安或者外迁都严重滞后,新城规划和建设亦紧锣密鼓与三期水位争抢时间。好在开县领导班子得力,诸多大事急事难事都已稳妥解决,现新县城建设己近尾声。

        丰都鬼城名山镇亦是全淹县治,现己乔迁至江南。多少年阴间与阳界混杂,如今总算是“人鬼”脱离了。

        万州老城与新城宛若“楚汉鸿沟”,径渭分明。淹没线下的旧城低矮破旧,显得丑陋不堪。二马路一带码头及街区楼堂馆所,早被夷为平地……

        总而言之,三峡库区二期水位线下的所有建筑物全都成了废墟(严格讲,是干净的空地)。所有的厂矿企业均已“关停并转”或搬迁新址;所有的居民全都搬入新居;所有的垃圾场、坟地、污水池及下水道均进行全面消毒清理;重点地面文物和地下文物实施抢救性搬迁、发掘……就连库区珍贵的植物种群,也千方百计予以保护。

        旧城的消逝,迎来了无数个靓丽新城的诞生。

        对库区人民而言,这确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建筑学专家称,就区城建而言,这新老过渡,一跃跨过了半个世纪!

        但记者在羡慕库区新城的同时,也在内心发出感叹:为什么库区各县市的新城,竟象是一个妈生的孩子,模样儿都差不多呢?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外在美和内在品质,亦即特色和风格。库区各县的老城老则老矣,却各具特色,令游人印象深刻,久难忘怀。而今的新城,能给游人留下什么呢?

        说它洋气,比不过上海、深圳等大城市。讲它土吧,却分明有若干条新街和标志性建筑。

        看来,现代化既创造美丽与欢乐,也生产平庸和制作诸多无法修改的败笔。




  欢迎您访问流行小说网popbook
        三峡,以迂回曲折的西陵峡,姿态秀丽、妩媚动人的巫峡,悬岩壁立、雄伟险峻的瞿塘峡,著称于世。

        而三峡游览区,其范围便囊括整个库区,即“高峡平湖”这个大区域了。“平湖”两岸,除了许多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

        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诗林画廊,定会如醉如痴,留连忘返。

        扫描:三峡文物知多少?

        三峡库区有哪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呢?

        经国务院三峡建委会审批的保护项目,有1087个(重庆库区752,湖北库区335),其中地下发掘项目723个(重庆段506,湖北段217),地面文物保护项目364个(重庆246,湖址118)。

        涉及135米淹没线下的文物保护项目共有723个(重庆435,湖北288),其中地下发掘项目468个(重庆276,湖北192);地面文物保护项目255个(重庆159,湖北96个),搬迁保护项目32个(重庆31个,湖北北1个),留取资料项目124个(重庆63,湖北61)。

        地面文物古迹:

        秭归屈原词、新滩古民居;

        巫山大宁河古栈道,大昌古城;

        奉节永安宫,白帝城和位于瞿塘峡口的粉壁堂;

        云阳张飞庙;忠县石宝寨和丁房阙;丰都鬼城等。

        古文化遣址有四处,它们是:

        巫山大溪遗址(新石器时代);

        大昌西坝遗址;忠县甘井口和甘井中坝子遗址;

        巫山二处早已发掘,忠县二处近年也已实施抢救性发掘。湖北库区古遗址和墓葬,包括三峡坝址中堡岛,均已发掘完毕。

        此外,有两处重点水下文物:一是云阳龙脊石,—是涪陵的白鹤梁。前者乃历代诗文书画题刻,后者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水文博物馆。

        此外,据统计的较重要地面文物还有:

        古栈道5处;

        石刻、题刻56处;

        摩崖造像5处;

        古建筑19处;古塔3处;

        古庙寺院19处;

        古桥17处。

        地下文物较重要遗址有58处,墓群45处。其中著名的有奉节草堂古人类化石点,属三峡库区淹没的唯一一处化石点。

        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后,哪些文物古迹将被淹埋呢?

        从下往上说,重点文物古迹有:

        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牌坊和屈原祠;

        重庆巫山境内的孔明碑、大宁河古栈道;

        奉节县永安宫(刘备托孤)遣址、孟良梯、瞿塘峡口的粉笔堂;

        云阳张飞庙、龙脊石;

        忠县石宝寨和汉代无名阙;

        丰都鬼城东岳殿;涪陵白鹤梁……

        将会被淹没或部分受淹,但可采取挽救或补救措施的重点文物古迹有:

        秭归屈原祠,它已是二次搬迁,葛洲坝蓄水时搬至现址,原考虑的是三峡150方案,现要按175方案第三次搬迁至秭归新县城凤凰山。

        巫山县大昌古城,亦计划择址部分复建;

        瞿塘峡口的粉壁堂,已实施部分切割,在新址复原;

        云阳张飞庙业已拆迁,在新址实施“克隆”;

        忠县石宝寨十二层塔楼,其底层约为165米,顶层为210米,现已拟定小围堰保护方案,使其在175水位不受影响;

        涪陵白鹤梁现亦拟定水下保护方案(就地采用金刚罩覆盖,罩内注水减压);

        其它诸如忠县丁房阙、秭归屈原故里牌坊、丰都东岳殿等,虽将被淹,但均可随着新城的建设而搬迁……

        难题:众多文物如何保护?

        19972001年,三峡建委会己累计拨付重庆市和湖北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项目经费23894。36万元。两省市与项目承包单位共签合同400多项,合同金额15000多万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峡工程建设,给我国文物保护和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为众多的文物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近10年来,全国20多个省市70多个单位的文物专家和科研人员,10多所高校的教授和青年学子共千余人云集三峡,满腔热忱地投入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

        截止目前,库区地下文物考古发掘面积己近百万平米。这个数据是惊人的。我手头有一份重庆1996年前60年库区地下文物考古发掘资料,该资料上汇总的发掘面积使人不敢相信:1万平米。你看,6年多时间与60年,1:100。

        1:100,客观反映出库区文物考古发掘工作的窘境:时不我待,必须与即将上涨的江水分秒相争!

        据1997年以来的资料,库区共发掘60多处古遗址,其中40处乃旧石器时代遗址,14处还保留着原生地层。在丰都县高家镇居然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露天石器制作工场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点,此乃惊世之举。有专家叹曰:它使距今10万年以来的历史文化脉络清晰可辨,亦使三峡地区从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区变成我国旧器时代考古之富集区,从而打开了另一部堪与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媲美的长卷!

        考古工作者在忠县古遗址还发现了比著名的大溪文化更早的文化——甘井沟文化,它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三峡地区已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融区。

        尤其值得骄傲的是,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发掘,为世人揭开了战国时期以前的“巴人之谜”:从已知夏商至西周时期的巴人遗址和墓地,发现了大量巴人建筑、冶金制造、窑业遗址,使巴人文化从夏商、西周至战国,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完整序列。

        如今,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巴人就是三峡地区的先民。

        据初步统计,近几年三峡库区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文物数量非以千计万计,而是将达到30万件之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物世所罕见,堪称国宝。如在巫山新县城建设中发掘的一件东汉“鎏金四神铜棺饰”,被奉为国家一

        级文物。

        专家评说三峡文物十大价值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在《关于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的几点说明》中提出,三峡文物具有十大价值:

        1、6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地点(含14个难得的未被扰动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包括罕见的丰都高家镇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露天石器制作工场。许多遗址中含大量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特征的大型砍砸器、刮削器,是解决我国旧石器文化南北分界的重要地区。

        2、8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解决长江流域江汉平原至三峡以西至四川盆地的东西两大文化系统分界线的关键地区。

        3、100多处古代巴人的遗址和墓地,包括夏商周时期巴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和战国晚期至秦代前后的巴王墓地,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主要地段。

        4、数十处可说明楚、秦文化进入三峡地区历史过程的遗址和墓地。楚文化大致在西周中晚期时已进入西陵峡地段至秭归一带,春秋战国之际则达到忠县一带;秦人在公元前278年攻下楚国郢都时,占有三峡全境。

        5、470余处汉至六朝的遗址和墓地,包括汉代鱼复县和朐忍县县城,是说明中原文化和当地巴文化如何逐渐融合的重要地段。

        6、6处古代枯水题刻和数十处宋代以来洪水题刻组成的举世罕见的古代石刻水文记录长廊,其中的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7、两处东汉石阙和数十处唐以后的摩崖造像、碑碣、摩崖诗文题刻,有些是著称于世的珍贵艺术品,有些可说明当地的重要历史情况。

        8、结合三峡自然风光特点的近300处明清建筑物,包括庙祠、民居、桥梁等,是自然风貌和传统文化的荟萃点。

        9、古代的栈道、纤道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航运遗迹。

        10、大量土家族等民族民俗文物,是四千年来巴文化等遗痕延续至今的活化石。

        10年:三峡地下文物保护一瞥

        从1997年起,由国家文物局协调,在湖北省、重庆市移民、文物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全国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