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害。英国的总督伯尔纳曾这样形容他:“该死的亚当斯,他的笔锋的每 

    一划,都像带角的蛇一样。” 

          1765年,北美殖民地风传英国将派军队和舰队前来镇压。“自由之 

    子”便决心以武力来对付。他们成立军事组织,秘密准备武装斗争。到 

     1766年,康涅狄格殖民地上的“自由之子”武装了1万名会员。马萨诸 

    塞和新罕布什尔两个殖民地有4万人武装起来了。 

          在人民群众反对印花税斗争的推动下,各殖民地的立法议会也进行 

     了抗议斗争。弗吉尼亚立法议会在1765年5月30日通过决议,指出英 

     国国会关于印花税的决定是非法的。一星期后,马萨诸塞立法议会也通 

    过了这样的决议,并且发出倡议,邀请各殖民地在10月举行各殖民地间 

     的代表大会。同年10月7日,9个殖民地的28位代表在纽约召开大会, 

    其余几个州也致信表示赞同。这是殖民地联合反对英国暴政的第一次会 

    议。大会通过的《权利与自由宣言》宣布: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本土居民 

    享有同等权利;只有殖民地的议会才有权决定征税,而殖民地在英国国 

    会里没有议员,因此,英国国会无权在殖民地征税;必须取消印花税法 

    和各种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法令。在这次会议上,南卡罗来纳的克里斯托 

     弗·加兹登提出:“这个大陆上不应当有人称为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 

                                           ① 

    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这一观点在此后的反英斗争和独立 

    战争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北美殖民地人民的赞同,对后来各殖民地互相支 

    援、联合行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大会的影响下,殖民地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抵制英货运动。他 

    们不穿英国丝绸,不饮英国茶,不买英国货,妇女们提出“宁穿土布衣, 

    不愿失自由”的口号。 

          抵制英货运动使得英国对殖民地的出口额大幅度下降,沉重地打击 

     了英国的工商业。许多企业甚至被迫停工,商业也出现巨大亏损。英国 

    30个城市的商人和制造商联合向国会呈递请愿书,要求废除《印花税条 



① 莫里森、康马杰、洛伊希滕堡合著:《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第1 卷第1 分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年 



10 月版,第298 页。 


… Page 58…

例》。在殖民地人民的坚决斗争和英国商人的强烈要求下,英国政府不 

得不在1766年3月18日废除《印花税条例》。据统计,从《印花税条 

例》颁布到废除期间,北美殖民地没有正式使用过一张印花税票。 

       《印花税条例》废除后,英国政府为继续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 

和压榨,将本国因降低土地税而出现的40万英镑的亏损转嫁到殖民地。 

根据财政大臣C·唐森德的提议,议会于1767年下半年一连通过4项向 

北美殖民地征税的法案,总称《唐森德法》。是年6月29日通过的《唐 

森德税法》是其中的第2项。税法规定,自英国输往殖民地的纸张、玻 

璃、铅、颜料、茶叶等均一律征收进口税。还规定,为杜绝走私,英国 

税吏有权随时进入殖民地民宅、货栈、店铺和船舶搜查违禁物品和走私 

货物。为执行这项法令,英国政府在波士顿设立了海关税务司总署,并 

于1768年在波士顿派驻了军队。 

       《唐森德税法》的施行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根据这一税法征收来 

的税款,并不是完全用于支付英国驻扎在北美殖民地军队的费用,而是 

要付给英国的殖民地官员。这样一来,这些官员就可以不再依附于殖民 

地议会,因为在此之前,殖民地包括总督在内的各级官员的薪水是由议 

会决定的,而议会对付那些强硬的总督的主要武器就是停发他们的薪 

水。 

       《唐森德税法》使北美人民刚刚平息下去的反英情绪又高涨起来, 

从而导致了殖民地人民的第二次反抗高潮。 

      1767年10月,波士顿的市民大会通过了关于反对《唐森德税法》 

的决议。同年12月,马萨诸塞的立法议会通过了致英国国王和议会的呼 

吁书,表示英国国会无权征收殖民地的关税。1768年2月,马萨诸塞议 

会又向各殖民地议会发出巡回信件,重申“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原则。 

宾夕法尼亚的律师J·迪金森以农民名义发表的《来自宾夕法尼亚农民的 

12封信》影响最大。他说,英国议会没有向殖民地征税的权利,他号召 

殖民地人民起来用当年抑制 《印花税条例》的那种革命精神去反对《唐 

森德税法》。 

      殖民地人民还用武力反抗英国税吏的搜查与压迫。在纽波特附近, 

一艘英国税关巡逻船被群众焚毁。在费城,当英国官吏没收漏税货物时, 

一群人上前把英国官吏痛打了一顿,夺回了货物。在纽约,有3个人由 

于告发走私而被群众涂上柏油,插上羽毛,拖到大街上示众。 

      波士顿成为群众斗争的中心。1765年,英国政府驻兵条例颁布后, 

英军第14团和第29团驻扎在波士顿。他们胡作非为,奸淫妇女,酗酒 

闹事,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人们将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国军队蔑称 

为“红虾兵”。波士顿人民对于驻在该市的英军进行了顽强的抵制,拒 

绝为英军提供宿营的房舍,并时常与之发生冲突。1770年3月5日,因 

英军士兵凌辱学徒,冲突再起。人们走上街头,高呼赶走可恶的“红虾 

兵”。愤怒的人们聚集到驻扎英军的英王街上,向凌辱学徒的士兵投掷 

雪球。英驻军长官浦瑞斯顿上尉下令开枪,打死5人,6人受伤。这就是 

 “波士顿惨案”。事发后,杀人者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处分。为了抗议英 

军的暴行,群众为殉难者举行了庄严的葬礼,并且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 

威运动。 

      波士顿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其他城市,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起来声 


… Page 59…

    援,到处举行大会抗议英军的暴行。新英格兰甚至表示要用武力驱逐英 

    军。在强大的压力面前,英军被迫撤出了波士顿。 

          殖民地人民又再度掀起更大规模的抵制英货运动,弗吉尼亚成立了 

     “抵制英货委员会”。殖民地大规模的抵制英货运动,使英国对北美的 

     贸易额大幅度下降。据统计,英国对殖民地的出口额在1768—1769年下 

     降了近60%。 

          1770年3月,英国政府被迫废除了《唐森德税法》。但为了表明英 

     国有对殖民地的征税权利,仍保留对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的进口税。这 

    即成为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导火线。 

          殖民地人民并没有由于英国政府的让步而放松了警惕。为了准备未 

    来的战斗,他们进一步加强了革命组织。1772年底,在萨缪尔·亚当斯 

     的倡议下,波士顿成立了“通讯委员会”,以后在全国80个城镇中,都 

    建立了同样的组织。“通讯委员会”将各殖民地的反英力量联合起来, 

    沟通各地的情况,统一指挥,筹措军火,准备武装反抗英国的统治。它 

    们所发出的指示和命令,立刻可以变成群众的革命行动。在后来的独立 

    战争中,通讯委员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773年,为了帮助濒于破产的东印度公司卖掉库存的茶叶,以缓和 

    其财政危机,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 《茶叶税法》,准许该公司在北美殖 

     民地廉价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并只对东印度公司征收轻微的茶税。 

     因此,东印度公司输入的茶叶价格,较走私的茶价便宜50%。为了贯彻 

     实施这一规定,英国政府重申,禁止北美殖民地人民买卖走私的茶叶。 

          当时,人们习惯于每天喝两次茶,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的税,也不 

     是什么大负担。各殖民地走私商人以爱国主义为号召,引导群众认识到, 

    未经纳税人代表同意的税收就是专制暴政。如果交纳茶叶税,就等于承 

    认宗主国在殖民地有征税权,自由比喝便宜茶更为重要。因此,从1770 

    年起,殖民地人民发起了不饮茶运动,拒绝饮用进口的茶叶,以示抗议。 

    费城、纽约、查理斯顿等港的人民反对英国茶船卸货。 

          1773年12月,东印度公司的3艘货船运载340余箱茶叶先后抵达 

    波士顿港口。12月16日,波士顿举行了有8000人参加的集会,要求东 

     印度公司的货船驶离港口。当要求遭到拒绝后,抗税斗争的领导人萨缪 

     尔·亚当斯向集会群众说道:“这个大会没有任何办法来拯救这个国家 

     了。”这句作为行动暗号的话一出口,一群早已埋伏好的化装成印第安 

    人的青年直奔海港,他们用利斧把木箱劈开,将价值1。8万英镑的340 

                                                                   ① 

    余箱茶叶全部倾入大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萨缪尔·亚 

     当斯的堂弟、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事件发生 

    后的第二天写道:“昨夜有三船武夷茶被倒入大海。……这是独一无二 

     的壮举。我无限钦佩爱国者的这一崇高的行动。销毁茶叶的行动如此大 

    胆、果断而坚定,必然会产生深远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不禁视之为历史 



① 据 《美国万花筒》一书介绍,美国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教育。如今,他们在波士 



顿倾茶事件的发生地专门将当年装载茶叶的货船之一“海狸”号按原来大小复制出来,还为中小学生安排 

了一个两小时的节目,不但容许学生钻进船舱,而且还备有木箱,让学生模仿当年的勇士,把箱子投进海 

里。 


… Page 60…

     上的一个里程碑。”    ② 

          此后,纽约、新泽西等地,也都相继发生倾茶事件。倾茶事件,是 

    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暴政的又一反抗行动,“它使殖民地形成了反对英国 

     的统一意见。”③ 

          波士顿倾茶事件并没有使英国统治者真正考虑让步,反而从 1774 

     年3月起连续颁布了5项高压法令,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报复:一、封锁 

     波士顿港口,在波士顿人民未赔偿茶叶损失以前,断绝波士顿的对外贸 

     易。这一措施实际上是想使波士顿人民屈服。二、取消波士顿所在的殖 

     民地马萨诸塞的自治,改组当地政治机构,参议院议员从州议会选定改 

     由英王任命,法官、治安维持官、地方官吏均由英王特派的总督任免。 

    这项法令还规定,不经总督许可,不得举行任何市民集会。三、英国官 

    吏在殖民地的权利,除受英国政府监督外,不受任何限制;英国官吏或 

     军人在殖民地犯罪,必须送到英国或英属加拿大东部的殖民地诺法斯科 

    西亚去审判。四、扩大1765《驻兵条例》中所规定的英国驻军的居住范 

     围,规定英军可自由地在殖民地任何地区、任何房屋驻扎。五、颁布《魁 

    北克法令》,宣布俄亥俄河以北、密西西比河以东、阿巴拉契亚山以西 

     的广大地区划归英王直辖殖民地魁北克省,禁止北美人民向西占地等。 

    这项法令使大批移居此地的殖民地人民受到巨大打击,也使在这里拥有 

    地产的业主蒙受了巨大损失。由于这五项法令极大地损害了北美殖民地 

     人民的利益,因而被称为5项“不可容忍法令”。 

          为了保证这些法令的实施,英国政府任命驻扎北美殖民地的英军司 

    令盖奇为马萨诸塞总督,并不断增派军队到北美殖民地,公然以武力相 

    威胁,以使北美殖民地人民屈服。 

          丘吉尔在多年以后写道:“英国政府企图以此孤立反抗势力,结果 

                 ① 

    适得其反” ,从前相互竞争、互不关心、分散的13个殖民地反而走上 

     了团结斗争的道路。北美各殖民地人民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集会、 

     罢工、罢市,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当波士顿港口被封锁,粮食来源断 

    绝,各地人民纷纷起来支援。一种同仇敌忾的气氛,使北美13个殖民地 

     的人民联合在一起。当时著名的活动家帕特里克·亨利再次强调了克里 

     斯托弗·加兹登的观点:“我们不可以认为我们还是弗吉尼亚人、宾夕 

    法尼亚人、纽约人和英格兰人,我不是一个弗吉尼亚人,却是一个美国 

     人。”① 

          1774年5月27日,弗吉尼亚议会呼吁各殖民地联合起来,共商反 

    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计,得到了各殖民地的响应。1774年9月5日,各 

    殖民地的代表会议在费城召开。出席会议的共有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 

    表,只有佐治亚殖民地由于总督百般阻挠而未派代表参加。这次会议在 

    历史上称为“第一届大陆会议”。 

          会议代表绝大多数是地主、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代表。按照他们 



② 东印度公司所经营的茶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引自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下册,新华出版社1985 



年2 月版,第147 页。 

③ 丘吉尔: 《英语国家史略》下册,新华出版社1985 年2 月版,第146 页。 

① 丘吉尔: 《英语国家史略》下册,新华出版社1985 年2 月版,第147 页。 

① 黄绍湘: 《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 年12 月版,第52 页。 


… Page 61…

    在会议期间的政治观点,大体可分为3派。一派是以帕特里克·亨利为 

    代表的民主派;另一派是以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为代表的温和 

    派;还有一派是以约瑟·盖洛韦为代表的保守派。代表们主要围绕着民 

    族独立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民主派积极主张殖民地与英国决裂,并 

    要求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帕特里克·亨利在会议上慷慨陈词:“英国的 

    暴政抹去了我们各殖民地的界限,弗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纽约人 

    和新英格兰人之间的区别已不存在,我现在不是弗吉尼亚人,而是美利 

    坚人”。民主派在大会上占少数,但他们的主张有很大的影响。 

          保守派盖洛韦提出一个 《不列颠与殖民地联合的计划》,其要点是 

    建立一个北美议会,与英国国会共同管理一切北美事务。非经北美议会 

     的同意,英国国会的任何法令均不得在殖民地施行。北美议会有权处理 

     印第安人事务、西部土地的授予以及战争时期的征兵筹款。会议期间, 

    收到了马萨诸塞的 《苏伏克决议案》。《苏伏克决议案》是经波士顿周 

     围各镇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议案,这一方案充分显示了殖民地人民要求 

    独立的强烈愿望。它号召人民起来坚决反对五项不可容忍法令,建立13 

    个殖民地的联合政府,抑制英货,与宗主国断绝一切商业往来,以武力 

    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经过反复辩论,大会以1票多数的表决结果搁置 

     了盖洛韦的计划,对《苏伏克决议案》表示赞同,随即通过了一系列对 

    英报复的措施,包括停止同英国的贸易,抑制英货等。为保证决议的执 

    行,还决定在各地设立检查委员会。 

          会议还通过了致大不列颠和各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宣言》,提出要 

    实行内部自治,取消宗主国对北美殖民地工商业的各种限制,废除对北 

    美殖民地的各项税收法令及高压政策。但是同意由英国管理殖民地的对 

    外贸易。根据这些内容,会议向英国国王发出了请愿书。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莫里森、康马杰等人合著的《美利坚共和国的 

    成长》一书在叙述这一时期的形势时说:“即使到了这个时期,英国国 

    王也还是有可能同殖民地持保守意见的一大批人结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