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生活-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富即安

    说起来,林子轩和慕姗姗都不是那种有野心的人,没想过大富大贵,只想着小富即安。

    此时的华国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自从南方谈话之后,国家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允许政府官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

    这一年,辞官下海的多达12万人,停薪留职去经商的官员多达1000万。

    这意味着一个全民下海的时代已经到来。

    经商不再是投机倒把,个体和私营经济受到鼓励,打破了条条框框,带动了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改变,以前大家的生活差不多,现在有人赚钱了,有人还过着苦日子,有人喝酒吃肉,有人吃糠咽菜。

    贫富差距逐渐显现,有钱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受到了羡慕和尊重。

    在京城,大家见面不再问“您吃了么”,而是说“恭喜发财”,《华国日报》甚至刊登了一篇叫做《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

    从上到下,大家不再避讳谈论金钱,金钱正在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这对华国人固有的思想观念是一种猛烈的冲击,有人坚持以前的观念,对金钱嗤之以鼻,有人则改变了原则,成为了拜金主义者。

    两人在出国之前就看到了这种现象,却没想过要去经商,就是没有那种暴富的心理。

    能够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知足常乐就挺好。

    再说,美国不是那么好混的,尤其是对于少数族裔而言。

    通过这两三个月在纽约的生活,林子轩能明显感受到这个国家存在的种族隔阂。

    以纽约的几个行政大区为例,像曼哈顿区这样繁华的区域住的大都是白人,黑人等少数族裔基本上都住在皇后区那种贫穷和混乱的地区。

    在生活和就业等各个方面,少数族裔都会受到或明显或隐形的歧视。

    作为华人想要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非常困难,黑人争取了那么多年都没争取到平等的权利,更不用说是华裔了。

    林子轩清楚好莱坞同样不是那么好闯的。

    在他那个世界,香江电影人一直想进入好莱坞,结果呢,成功的很少,那些大导演和大明星还不是照样回来拍华语片。

    唯一不同的是在好莱坞溜达了一圈,回来后的片酬都按照好莱坞的标准结算了。

    好莱坞一向注重利益,以目前华国国内电影市场的规模,还不足以引起好莱坞的重视。

    只有等到国内的电影市场足够大,好莱坞觉得能够在华国捞钱的时候,他们才会重视这个市场,华国的演员才能有机会在那些好莱坞大片中露脸。

    就算只有几个可有可无的镜头,照样会有大把明星趋之若鹜。

    说到底,国家发展不起来,华人在美国就不会得到重视,现在留在美国意义不大,只能做一些辛苦的开荒工作,还不如回国好好发展。

    不过,如果在美国工作两年回去后就有了在海外工作的资历,肯定会更受重视。

    尤其对于慕姗姗来说,有了这个资历,以后华国电视台类似采访外国领导人的节目肯定会优先考虑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主持人。

    “想好了,可别后悔。”林子轩提醒道,“这可是在台领导面前加深印象的好机会,你应该立刻写一份表决心的电报,愿意为华国电视台在海外开疆拓土,奉献青春,无怨无悔。”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写宣誓书呢。我要是真看重这些,就留在国内主持节目了,谁跟你跑来美国啊,来了之后福没享到,倒是被当成保姆使唤了。”慕姗姗抱怨道。

    “这不是条件有限嘛,等以后咱们发达了,给你找七个小保姆伺候着,一天一个,一礼拜都不带重样的。”林子轩说笑道。

    “算了吧,找小保姆还指不定伺候谁呢,一个伺候我,另外六个呢?”慕姗姗质问道。

    “站在一边闲着呗,不然怎么显摆咱们有钱啊。”林子轩回应道。

    他们做出了决定,告诉了李虹,在美国创建电视台的事情就和俩人没关系了,华国电视台自然会选拔其他人前来美国。

    李虹对此表示支持,她内心里并不想女儿在美国发展,每年回来一趟都不容易。

    《京城人在纽约》的拍摄步入正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熟悉了美国的做事习惯,不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演员之间也找到了感觉。

    冯晓刚逐渐掌握了节奏,有了一定的权威,不像刚开始那么手忙脚乱了。

    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电视剧,以前都是协助拍摄,作为一名不懂英语的导演,来到美国拍电视剧,还要和姜闻这样的演员合作,着实不容易。

    这些林子轩都看在眼里。

    当剧组其他人休息的时候,冯晓刚还要琢磨明天拍什么,要做什么调整,到很晚才睡。

    他和姜闻两人都是单独的房间,这算是导演和主演的特权。

    也是因为冯晓刚爱琢磨拍摄的事儿,有时候想到什么半夜还爬起来,影响别人休息。

    姜闻经常在自己房间里一个人排练,谁要是和他一屋,肯定被抓到和他对台词,找感觉,还不光是对台词那么简单,你要是说台词的情绪不对,他还挑毛病。

    “你不能这样吧?”

    这是姜闻的口头禅,碰到他觉得你不对的时候,就会这么说。

    一旦他这么说了,接下来就开始对你进行说服教育工作,直到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

    刚开始还有人和他争论,后来就没有人和他争了,赶紧承认错误完事。

    整个剧组的人都很努力,这让林子轩放心不少,他是第一次单独做制片,同样犯过不少错误,大家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摸索过来的。

    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保证剧组的正常运转,无非是认真负责罢了。

    “小林,以后我要是拍片子,请你做制片。”有一次,姜闻突然说道。

    “姜哥,你太看得起我了,你肯定是拍电影啊,电影和电视是两码事。”林子轩摇头道。

    这话倒是没错,电视剧投资少,演员和剧组成员不多,容易管理。

    电影就不同了,在这个年代,只要投资超过千万的片子,剧组成员和演员加在一块就要上百人,制片人没有点威信和领导能力还真玩不转。

    “拍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做事,我放心。”姜闻认可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 美好的回忆(求订阅月票)

    姜闻自从看过《活着》后,就对林子轩产生了兴趣。

    他不是对林子轩这个人有兴趣,而是对林子轩的写作能力有了兴趣,想要和林子轩一起琢磨出一个本子来。

    平时闲聊的时候,他总会把一些脑子的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琢磨,看看能琢磨出什么结果来,这算是一种头脑风暴。

    这个时候的编剧都不是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写剧本,而是找个地方几个人坐下来闲聊。

    不论聊什么,反正就说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事儿,然后大家开始讨论,要是觉得故事还行,就把大纲写出来,几个人分工写剧本。

    所以,一部电视剧都不会只有一个编剧,而是大家共同劳动的成果。

    电影相对来说要独立一些,因为电影时间短,需要前后风格保持高度一致,最好是由一个人主笔,其他人只是参与讨论,提供意见。

    每一个剧本的产生都需要不断的讨论和修改,才能最终成型。

    姜闻现在的状态是脑子里想法太多,什么都想涉猎,却分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想拍摄一部能够表达他所有想法的电影。

    这就是聪明人的坏处了。

    他觉得自己能做到这一点,问题是怎么找一个合适的故事把他的想法都装进去,还要保持协调,不让观众觉得突兀。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演员,他对自己要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野心有点大。

    “姜哥,你这样不行。你不能把自己的经历都写进去,这没法写啊。咱们写的是电影剧本,不是你的个人传记。”林子轩无奈道。

    “怎么没法写?《活着》不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嘛。你不写的挺好。”姜闻抬杠道。

    “那是虚构的现实,你这个是对现实的虚构,还有这些影射和幻想,都太深奥了,不说观众能不能看懂,估计审查都过不了。”林子轩摇头道。

    “那些西方的大导演都要拍一两部观众看不懂的片子……”姜闻争论道。

    “停,咱们先别说那些伟大的导演,你这部片子总要找投资吧,你不能拿这样的剧本去找投资。总要是一个能让人看懂的故事。”林子轩劝说道,“等你在导演圈混出名了,大把的人愿意投资你的片子,到时候你再拍这种让观众看不懂的电影。”

    林子轩知道和姜闻争辩绝对赢不了,姜闻能说出一套套的歪理邪说,让你觉得他讲的似乎很对,但仔细一想又没有道理。

    比如,姜闻觉得《活着》里的福贵原本出身地主家庭,在土地改革的时候肯定会被划为地主。接受批斗,很可能会死于非命。

    但由于福贵先前赌博输光了家产,成为了贫农,幸运的躲过了一劫。从而活了下来。

    由此,他认定福贵非常聪明,是大智若愚的类型。

    这让林子轩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他不会和姜闻争辩,只拿现实说事。现实是作为一名新人导演,如何能拉来投资。

    姜闻是华国的一线男演员没错。演而优则导也没错,但你不能拿着一个不靠谱的故事去糊弄投资商,你还没有在导演这个行当证明自己的价值。

    投资商讲求的是利益,不做慈善。

    “那你说怎么弄?”姜闻郁闷道。

    他聪明,有想法,不过要把想法转化成文字,再把文字转换成影像,这需要一个过程。

    他找林子轩就是因为自己理不清头绪,想找人帮他捋一捋。

    “咱们先选取一个片段试试看,你最想拍摄的画面是什么?”林子轩引导道,“你回忆的时候觉得最美好的片段是什么?”

    “那应该是在五号大院的时候,那时候我在京城72中上学,整天无忧无虑,当时有个家伙弄了一把吉他和一部老式的手摇电唱机。我们一帮人就逃学出来,聚在一起弹吉他,学唱英文歌,也一起学抽烟,学着谈女人。”姜闻想了想,回忆道。

    姜闻是大院里的孩子,这个大院指的就是京城里的部队大院。

    五号大院在京城六步街很出名,院子横贯内务部街,前门开到内务部街,后门已经伸到了演乐胡同,里面不知道容纳了多少户人家和多少孩子。

    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院文化”。

    在京城,对于林子轩这种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部队大院显得很神秘。

    这些大院虽然在京城,但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城市,每个大院的面积都很大,所有的部队大院基本上都是统一制式。

    里面有自己的办公区、生活区、食堂、服务社、礼堂、俱乐部、游泳池、医院、车队、幼儿园、小学等等。

    他们有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生活圈子,不怎么和外界接触。

    大院里的孩子大多都会选择到部队上发展,也有考上大学选择别的职业,在京城的影视圈里不少明星都出身部队大院,这些人同样是一个圈子。

    而且,最好不要得罪大院里的人,他们特别的抱团。

    “那行,咱们就写这个吧,你过去的青春时光。”林子轩决定道。

    “这个能行吗?怎么感觉不靠谱啊。”姜闻疑惑道,“我想拍的可不是一个青春片,那太肤浅,没有内涵啊。”

    “姜哥,咱们讲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么一说是不是就觉得特有内涵。”林子轩调侃道,“等写出来你就知道了,不满意以后再换一个呗。”

    他心里已经有了底稿,只是让姜闻自己说出来而已,姜闻想拍的是那段青葱的岁月,那段美好的回忆,也就是林子轩记忆中的那部《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了70年代初的京城,大人们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某个部队大院里一帮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们整日沉溺于打架和闹事。

    他们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渡过自己的青春。

    在这个关于青春的故事里,有爱情和性的冲动,有幼稚和失败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长的种种烦恼,更有着对过去岁月的美好回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戏不能停(求订阅月票)

    这个世界上的导演分为两种,一种是愿意妥协的,一种是不愿意妥协的。

    这个妥协既指的是向审查机构妥协,也指的是向观众妥协。

    电影是艺术和商品的结合体,它既有艺术性的一面,也要卖出去赚取利润,所以如何在艺术和商业之间保持平衡是导演面临的一道难题。

    有的导演干脆抛弃影片的商业性,走纯艺术的路线,还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电影。

    有的导演彻底的商业化,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愿不愿意妥协,以及如何妥协。

    姜闻无疑是那种不愿意妥协的人,不过他知道自己暂时没有那么强大的号召力,这才不情愿的在林子轩的劝说下做出让步。

    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等找到资金后,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他还是要把那些念头加进去。

    他就是那种不在电影里加点私货不舒服的类型,否则就会觉得憋屈和难受。

    在这个剧组里,冯晓刚是愿意妥协的,即便在审查剧本的时候被折磨的死去活来他还是不愿意放弃拍摄的机会。

    这不是说他就没有想法,相反他的想法不比姜闻少。

    在闲聊的时候他能冒出不少的好点子,但他知道机会难得,有了就要抓住。

    冯晓刚和姜闻的起点不一样,他比姜闻要大五岁,当姜闻已经是华国的一线男演员的时候,他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剧组美工。

    姜闻是京城戏剧学院毕业,科班出身,冯晓刚在部队做宣传工作,没上过大学。

    这就造成两人的处事风格截然不同。

    姜闻接受过正规教育,对电影史知之甚详,一直是向着电影史上那些伟大的导演看齐,觉得既然要拍电影,就要和那些人一样,在电影史上留名。

    冯晓刚是半路出家,从部队复员后赶巧进入了影视圈,这么多年一直做美工。

    他没有那么伟大的理想,甚至对西方的那些大导演都不太熟悉,能叫上名字的就没几个。

    他想的很实际,有拍摄电视剧和电影的机会就要抓住,不去想这片子有什么内涵,要向哪位大导演致敬,要在电影史上占据什么位置。

    “都是瞎扯!”冯晓刚毫不客气的说道,“想那么多没用,老老实实的拍部片子出来练练手,那些大导演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就没拍砸过?就想着要一举成名,要都是你这种心态,早就玩完了。”

    冯晓刚经过这段时间的拍摄,在导演这个领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对姜闻这种新手导演好高骛远的心态进行了批判。

    以前姜闻和他谈电影,他都虚心的听着,因为人家姜闻是戏剧学院毕业,讲起电影理论来头头是道,想要反击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现在终于有了教训姜闻的机会,冯晓刚自然不会放过。

    “我说,我和小林说电影圈的事儿,你一电视剧导演瞎掺乎什么劲啊。”姜闻反击道。

    论耍嘴皮子,埋汰人,姜闻丝毫不落下风,京城人别的不说,耍贫嘴那是从小练出来的。

    这时候大家混的熟了,开开玩玩无伤大雅。

    “行,这可是你说的,说我是电视剧导演是吧,下午这条你就给我演着,我不说停,你就一直演。”冯晓刚发狠道,“让你知道咱们电视剧导演也是有脾气的。”

    “你这是惩罚他啊,我看姜哥高兴还来不及呢。”林子轩调侃道。

    下午要拍摄的正是当初在国内审查的时候被要求删掉的戏份。

    在美国发家的王起明内心空虚寂寞,就花钱找了一个白人应招女郎来他的豪华别墅里。

    这一段林子轩没打算删掉,反而认为这是一段很重要的戏份,能够表现王起明在异国他乡彻底迷失和堕落的一面。

    而且,通过这场戏,能把王起明内心的扭曲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在美国取得了成功,却失去了家庭,有了钱,心却空了,他需要填补内心的空虚,也需要发泄生活得压力。

    豪华别墅有了,这是一位华侨的住所,在纽约同样有有钱的华人。

    林子轩是从一位在纽约从事房产经纪的华人那里找到的这栋别墅,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所有别墅内的戏份都要在一个月的时间拍摄完成。

    让他们为难的是白人应招女郎的人选,一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