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列强时代-第2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29日(六月三十日)咸丰帝命奕山、景淳晓谕俄人,所有乌苏里江、绥芬河等处不容该国人船游驶,三姓地方亦不准该国商人到彼贸易,黑龙江左岸系借与栖身之地,不得再来人口,亦不得再得添盖房屋。

7月31日(七月二日)肃顺等驳复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如始终不悟,即闭关罢,市。

8月13日(七月十五日)伊格那提也夫照会肃顺、瑞常,斥其出语“欲绝和好”,请详思所求三事,否则停止会谈。

8月18日(七月二十日)肃顺、瑞常驳复伊格那提也夫8月13日照会,声明一切当恪守和约。

8月29日(八月二日)以奕山办理中俄划界失宜故,革去御前大臣、黑龙江将军,命特,普钦署黑龙江将军,并令暗整军务。

8月31日(八月四日)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军机处,指斥肃顺悖礼,不合和好之道,告其必须详慎,或另派大臣商办,以维护两国和好。

9月10日(八月十四日)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军机处,请由京派员往瑷珲会勘东界。

9月13日(八月十七日)军机处照复伊格那提也夫,中俄地界,康熙年间久已分定,绥芬河、乌苏里江断不能借与居住。和约初定,不应别生枝节,无须派员会勘。

9月21日八月二十五日以穆拉维约夫将到黑龙江会商勘界,咸丰帝谕景淳、特,普钦,中俄勘界应以已借给俄之阔吞屯、奇咭为限。乌苏里、绥芬等处非俄人应到之地,无可查勘,不得再踏奕山覆辙。

9月24日(八月二十八日)军机处照复伊格那提也夫,速派人与黑龙江、吉林将军会商借与俄国居住之阔吞屯、奇咭地方,议明段落,此外无可再议。

10月12日(九月十七日)因俄人不肯撤回乌苏里人船,并于伯力聚众备械,命景淳激励团练,严密设防,但不可先行开仗。

10月20日(九月二十五日)督办夷务署副都统富呢杨阿与穆拉维约夫会晤于黑河口,告之乌苏里、绥芬不与俄连界,勿需查勘,命将人船收回。穆语言狂妄。

11月5日(十月十一日)副都统爱绅泰于海兰泡与穆拉维约夫会晤,要求撤回乌苏里、绥芬地方俄国人,三姓地方不准再往。遭穆拒绝。

11月8日(十月十四日)谕令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以城乡团练作居民不依之势,以扼制俄人势头。

12月9日(十一月十六日)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俄国人于瑷珲对岸盖房抢粮,已占据江左岸五十余屯。

12月22日(十一月二十九日)伯力俄军攻占我卡伦,驱逐中国官兵。

12月28日(十二月五日)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军机处,不满肃顺,请另派大学士会商。

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1月1日(十二月九日)军机处照复俄公使,不允另派人会商。

1月5日(十二月十三日)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军机处,坚请另派人会商,并威胁只有交良友于俄,才可免生凶迹。

1月8日(十二月十六日)军机处照复伊格那提也夫,拒绝以乌苏里江至海口为界,指出两国相交,必须不相侵占。

1月13日(十二月二十一日)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军机处,倘允准分界等事,愿劝导英国兵船回国。

1月29日(正月七日)军机处照复俄公使,再驳乌苏里江分界事。

2月19日(正月二十八日)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军机处,重提陆路通商,乌苏里江分界,北塘海口送信等事,并抗议不据情代奏。

2月20日(正月二十九日)军机处驳复俄公使照会。

2月29日(二月八日)军机处照会俄公使,命知照穆拉维约夫管束在乌苏里江岸滋扰的俄国人。

3月6日(二月十四日)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军机处,再争乌苏里地界事,拒绝查禁在该地滋扰事。

3月19日(二月二十七日)军机处照复俄公使,不允俄兵船到北塘停泊。

5月11日(闰三月二十一日)俄兵船工艘到大沽口,要求寄信北京俄公使。

5月21日(四月一日)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照会军机处,是否愿将两国东界依照和约画押办理,于3日内复知。

5月22日(四月二日)军机处照复俄公使,乌苏里、绥芬地界因军民人等坚拒,断不相让,请定期与中国钦差相见。

5月28日(四月八日)中俄北京谈判破裂。

6月8日(四月十九日)伊犁俄官照会清参赞大臣景廉,要求移修贸易圈所地基,贸易人等冬春准由霍尔果斯卡伦行走。

6月16日(四月二十七日)伊格那提也夫怂恿英、法北上打仗,并告以京津防备情形。

第533章怒其不争

公元1860年6月26日(五月八日)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告法公使愿予以外交协助。

7月2日(五月十四日)沙俄侵占中国海口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

7月11日(五月二十三日)俄船在北塘投递俄、美两公使致军机处照会,被拒。

7月21日(六月,四日)军机处接俄公使照会,愿为中国与英、法调解。

8月1日(六月十五日)格兰特和孟达班率英法联军,由俄国人引路,趁守备空虚,不战而据北塘。

9月8日(七月二十三日)允俄商赴伊犁贸易,春间由霍尔果斯卡伦行走。

9月26日(八月十二日)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与额尔金、格兰特于张家湾会晤,提供北京详图。

10月31日九月十八日尚书瑞常等与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会谈。俄方提出和约12款。

11月14日(十月二日)钦差大臣僧格林沁与俄公使伊格那提也夫于天津城外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准乌苏里江以东属俄,喀什噶尔通商,库伦设领事。

11月19日(十月七日)伊格那提也夫会晤僧格林沁,提出赠送枪炮,派俄军官来中国教导枪炮制造使用,并代运南漕。

11月23日(十月十一日)以俄国接济枪炮事,命先派人往恰克图学习。

12月30日(十一月十九日)命仓场侍郎成琦、吉林将军景淳与俄使查勘中俄东界。

这一桩桩一件件写得详细之极,让徐有壬看得好一阵目瞪口呆又大感钦佩,吴大总督得花费多大精力来搜集这些有关俄人的详细情报?

同时心中却是隐藏不着的愤怒,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徐大巡抚怎么也没想到,一直不怎么显山露水的俄国人,暗地里已经做出这么多错事!

“看到没,俄国人就是那喂不熟的白眼狼!”

吴可对徐大巡抚复杂的神情很是满意,弹了弹那一叠好不容易收集得到的情报文件,轻轻摇头嘴角满是狰狞恐怖:“特别是最近两年,徐抚台没有发现俄国人的动作越发频繁了么?”

“难道朝廷就没半点警惕?”

勉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江苏巡抚徐有壬有些不敢置信问道。

“眼下这种时局,朝廷就算有防备又能如何?”

吴可却是不屑冷笑,一语直指其中要害:“为了京畿防务,朝廷可是一直不停的从东北抽调满洲还有蒙古骑兵南下,东北留守的人马却是少之又少!”

“怎么会如此,怎么会如此!”

徐有壬一副深受打击的摸样,喃喃自语脸上神色复杂之极,显然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有些难以接受。

“怎不会如此?”吴可摇了摇头满脸嘲讽:“东北那么大地方,用地广人稀都不足以形容。别说眼下朝廷从东北抽调大股骑兵南下,就算没有抽调朝廷想要防备那么长的边境线也不容易!”

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徐有壬明白吴可话中所指,可那是朝廷的禁忌话题,他人老成精可不愿意落下什么话柄于人。

“可惜啊……”见徐大巡抚不接话,吴可明白他心中顾忌也不以为意,放下茶盏轻轻转移了话题。

“可惜什么?”徐有壬顿时来了兴趣,顺着吴可的话便问了出来,对他而言能不说那敏感话题自是最好不过。

“可惜俄人一直在东北边境招摇过市,几次天津和京畿战役都没有他们的人马,我还真想和这头北极熊的兵马交交手,看看他们的具体成色!”

吴可不耐烦拐弯抹角,官做到了他这个地步,很多时候都没必要顾忌太多。

“督台大人还嫌京畿不够乱么?”

徐有壬闻言先是一愣,而后很是好笑说道。

“我倒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吴可摇了摇头端起重新满上的茶盏,轻抿一口,唇齿留香,轻瞥了徐大巡抚一眼解释道:“俄国跟大清之间的距离可不短,他们哪有远隔万里投送大股兵力?”

徐大巡抚默默无语,事已至此再后悔气愤也无用了不是?

……

两江府衙接到《中俄天津条约》全文时已近年关,等吴可组织手下官员一齐讨论过一轮之后,咸丰十年的新年也就不知不觉过去。

这个年过得真叫没滋没味,就在咸丰十年大年三十这天,从京城方面陆续传来朝廷与美国,与英国以及法国相继签订了所谓的撤兵条约。

根据吴可的要求,留在京城的两江清军将领,第一时间将僧王与列强联军谈判的经过,已经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文以四百里加急方式第一时间动抵两江总督临时衙门。

于是,春节期间两江府衙除了互拜新年,就是集体讨论这些新鲜出炉的不平等条约,让一干两江要员明白列强国家对大清的野心,省得以后在做什么针对列强行动的时候,唧唧歪歪什么田朝上国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傻话。

“看看,大家都看看朝廷跟美国签订的这份条约,真真让人看不明白!”

咸丰十一年初二这天,常州街面上声声爆炸连绵响起,临时总督衙门大堂也是高朋满座,趁着两江各地赶来拜年的五品以上官员大部分都在,吴可干脆在衙门正堂开了个新年堂会。

在座两江官员大多知道吴大总督对这些条约的态度,一个个正襟危坐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认真仔细的聆听衙门文书抑扬顿挫的声音。

“《中美天津条约》全文如下:第一款一、嗣后大清与大合众两国并其民人,各皆照前和平友好,毋得或异;更不得互相欺凌,偶因小故而启争端。若他国有何不公轻藐之事,一经照知,必须相助,从中善为调处,以示友谊关切。

第二款一、俟大清大皇帝,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既得选举国会神耆大臣议允,各将条约批准互易后,必须敬谨收藏:大合众国当着首相恭藏大清大皇帝批准原册于华,盛顿都城,大清国当着内阁大学士恭藏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批准原册于北京都城,则两国之友谊历久弗替矣。

第三款一、条约各款必使两国军民人等尽得闻知,俾可遵守,大合众国于批准互易后,立即宣布,照例刊传;大清国于批准互易后,亦即通谕都城,并着各省督抚一体颁行。

第四款一、因欲坚立友谊,嗣后大合众国驻扎中华之大臣任听以平行之礼、信义之道与大清内阁大学士交移交往,并得与两广、闽浙、两江督抚一体公,文往来;至照会京师内阁文件,或交以上各督抚照例代送,或交提塘驿站赍递,均无不可;其照会公,文如有印封者,必须谨慎赍递。遇有咨照等件,内阁暨各督抚当酌量迅速照覆。

第五款一、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或与派出平行大宪酌议关涉彼此利益事件。但每年不得逾一次,到京后迅速定议,不得耽延。往来应由海口,或由陆路,不可驾驶兵船;进天津海口,先行知照地方官,派船迎接。

若系小事,不得因有此条轻请到京。至上京,必须先行照会礼部,俾得备办一切事款,往返护送,彼此以礼相待。寓京之日,按品预备公馆,所有费用自备资斧;其跟从大合众国钦差人等,不得逾二十人之数,雇觅华民供役在外,到处不得带货贸易。

第六款一、嗣后无论何时,倘中华大皇帝情愿与别国,或立约、或为别故,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即毋庸再行计议特许,应准大合众国钦差一律照办,同沾此典。

第七款一、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申报大宪,用“申陈”字样。若平民禀报官宪,仍用“禀呈”字样。均不得欺藐不恭,有伤友谊。至两国均不得互相征索礼物。

第八款一、嗣后大清国督抚与大合众国大臣会晤,或在公署,或在行辕,均须彼此酌定合宜之处,毋得藉端推辞。常事以文移往来,不可烦琐会面。

第九款一、大合众国如有官船在通商海口游弋巡查,或为保护贸易,或为增广才识,近至沿海各处,如有事故,该地方大员当与船中统领以平行礼仪相待,以示两国和好之谊;

如有采买食物、汲取淡水或须修理等事,中国官员自当襄助购办。遇有大合众国船只,或因毁坏、被劫,或虽未毁坏而亦被劫、被掳,及在大洋等处,应准大合众国官船追捕盗贼,交地方官讯究惩办。

……

两江府衙正堂鸦雀无声,只有衙门文办抑扬顿挫的声音,一干两江五品以上要员沉心静气,将衙门文办所念条款全部听入耳中静静思量,心头沉甸甸的满脸沉重,正堂气氛越发沉重压抑,感觉呼吸都有些不畅……

第534章哀其不幸

常州两江总督衙门正堂数十官员齐聚,却是鸦雀无声安静之极。

大堂气氛凝重压抑,并随着衙门文办抑扬顿挫的声音越来越甚。

在座官员心情沉重之极,虽然之前看过的清俄所签条约就已经让他们心生恼怒,在吴大总督的撩拨下早积了一肚子火气,此时突闻朝廷与美国所签条约细则,不知怎么的心头闷闷的如大石压下堵得慌。

越听在座官员的脸色越差,如果没有之前吴大总督的提醒,可能他们还真听不出这些条款背后隐藏的险恶,不过现在嘛越是清楚心头的火气便越是隐藏不住,或咬牙切齿或攥紧双拳心中憋气已极。

也不知道僧王是干什么吃的,明明清军在京城保卫战中与列强联军打成了平手,怎么一番谈判下来签订的都是这些玩意?

这些条款真的不经推敲,仔细品味其中之险恶让人心惊。

在座官员都是官场老油子了,怎么可能相信僧王受了列强联军的蒙蔽才会如此不管不顾?

明明没有战败却偏偏签订如此有如城下之盟的条约,真不知道朝堂一干大佬到底是何作想?

朝堂大佬作何感想?

自然气得够戗,直接对负责谈判的僧王开炮了。

只有吴可心中才明白,此时的京城局势到底有多混乱。

伴随着这些条约详细内容一起送到两江总督衙门的,是一干京中留守大佬的书信,信中大多表示对僧王谈判结果的不满和愤慨。

正如两江官员们所想那般,一干京中大佬也角色他们又没有战败,凭什么跟列强联军谈成这个摸样,还签订了让人不耻之极的城下之盟?

当然,相比两年前列强联军确实有进步,不仅拿下了天津和通州这两座京畿要城,甚至还一度威胁京城盘踞皇家园林圆明园。

可不要忘了,清军各路援军已齐聚京畿,所部兵马加起来比两年前多上许多,就算列强联军实力强横也不敢轻视。

也是吴可在京城时努力的结果,他当时跟恭亲王和桂良等京中大佬没少念叨,给这些土包子们普及了列强的行事方法准则,让他们明白了列强以利益为先的各种卑劣手段,有时候看似没有危害的方面却是万万不能相让的。

只要朝廷不自乱阵脚,其实列强联军真的拿朝廷没辙。

至于说他这些知识哪学来的,一部分自然是后世的记忆,一部分就是这么多年搜集的列强报纸以及信息所得。

加上一干留守京中大佬与僧王之间的间隙,眼见僧王越过他们跟列强联军就谈出这么个结果,不下死手找僧王麻烦才叫希奇。

身在承德行宫的跑路皇帝咸丰这个年其实过得不怎么样,先不是带头跑路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就够他好好喝一壶的。

无论是激烈万分的京城保卫战还是之后的谈判,都牢牢吸引了跑路皇帝享乐之余的所有空闲。

好不容易等谈出了个结果,一干留守京中大佬跟僧王又互掐起来,最后官司打到他这儿闹得好一阵鸡飞狗跳。

吴可倒是猜得出跑路皇帝咸丰头疼的摸样,为了协调留守京中大佬与承德行宫随驾大佬之间的恶劣关系,估计少不得头疼一阵子了。

堂下一众官员脸色越发沉重,正堂的气氛也越发显得压抑沉闷,吴可收回心思继续聆听衙门书办抑扬顿挫的声音,虽然早就看过好几遍与美国签订的条约,可再次听一遍依旧免不得心头怒火乱窜憋屈得很。

只有他知道,这些玩意具体代表着什么,列强诸国正是通过此等手段,一步步吸干大清的血液壮大自身,好进行下一步的殖民行动。

“第十款一、大合众国领事及管理贸易等官在中华议定所开各港居住、保护贸易者,当与道台、知府平行;遇有与中华地方官交涉事件,或公,文往来,或会晤面商,务须两得其平;

即所用一切字样、体制,亦应均照平行。如地方官及领事等官有侮慢欺藐各等情,准其彼此将委曲情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