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相生起贪、瞋、痴,又不依‘法次法向’远离、离欲、灭尽、向于舍朝向
法流去升进,所以不能远离贪、瞋、痴。
    不能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的缘故,就不能得出世间的果报,依次第自知自
证初果须陀洹(离断身见、戒取、疑三结)、二果斯陀含(离断身见、戒取、疑,
贪、瞋转薄)、三果阿那含(完全离断五下分结贪、瞋、身见、戒取、疑)、四
果阿罗汉(贪、瞋、痴永断不再生起)。不能证阿罗汉,就不能灭尽一切有续的无
明冲动,此世业报身尽,‘我执’未断的神识立即执取一个受精卵为‘我’,形成
名色现象,而有下一世的受生、得身。有生必有老、病、死,所以衰老、生病、
死亡的现象就不能断除。”
    “若能断除三种现象,就能离断衰老、生病、死亡。是那三种现象呢?就是

253 修道次第缘起

254 正见缘起断生死

贪欲、瞋恚、愚痴。这三种现象断除后,就能离断衰老、生病、死亡了。”
    “又,若能断除三种现象,就能离断贪欲、瞋恚、愚痴。是那三种现象呢?
就是身见、戒禁取见、疑见,这三种现象断除后,就能离断贪欲、瞋恚、愚痴。”
    “又,由于断除了三种现象,就能离断身见、戒禁取见、疑见。是那三种现
象呢?就是不正确的思惟、习近于邪道、生起懈怠憍慢的心理。这三种现象断除
后,就能离断身见、戒禁取见、疑见。”
    “又,由于断除了三种现象,就能远离不正确的思惟、习近于邪道、生起懈
怠憍慢的心理。是那三种现象呢?就是不正念、不正知、心散乱。这三种现象断
除后,就能远离不正确的思惟、习近于邪道、生起懈怠憍慢的心理。”
    “又,由于断除了三种现象,就能远离不正念、不正知、心散乱。为那三种
现象呢?就是掉举、不守律仪、犯戒。这三种现象断除后,就能远离不正念、不
正知、心散乱。”
    “又,由于断除了三种现象,就能远离掉举、不守律仪、犯戒。是那三种现
象呢?就是不信、难教、懒惰。这三种现象断除后,就能远离掉举、不守律仪、
犯戒。”
    “又,由于断除了三种现象,就能远离不信、难教、懒惰。是那三种现象呢?
就是不想拜见圣者、不想听闻正法、好说人是非。这三种现象断除后,就能远离
不信、难教、懒惰。”
    “又,由于断除了三种现象,就能远离不想拜见圣者、不想听闻正法、好说
人是非。是那三种现象呢?就是不知谦让恭敬、说话粗暴、习近恶知识。这三种
现象断除后,就能远离不想拜见圣者、不想听闻正法、好说人是非。”
    “又,由于断除了三种现象,就能远离不知谦让恭敬、说话粗暴、习近恶知
识。是那三种现象呢?就是无惭、无愧不知反省、行为放纵。”
    “为什么呢?因为于己知惭、对人知愧,就会欲愿增上,远离欲恶不善法,
时时警觉自己的身、口、意行,所以行为举止有分寸、不放纵。
    行为举止不放纵的缘故,则态度谦虚恭敬,说话柔软和顺,且能成为一位善

255 修道次第缘起

256 正见缘起断生死

知识。
    成为善知识的缘故,所以乐于拜见贤圣的人,乐于听闻能导向解脱的正法;
因为听闻正法,所以对生命的实相有正见,了知‘苦、集、灭、道’的真谛,明
白自己内在的种种痛苦,缘自无明、贪爱、执取,而要解脱必须反求诸己,向内
去下功夫,在生活中落实八正道,断除痛苦聚集的原因,所以他不会对外攀缘、
迁怒于人。他看到别人和自己一样,都在炽热的无常火中受苦、学习离苦的智慧,
所以他不会强求于人,动不动就找别人的缺点,说人不好。
    听闻正法、不求人短的缘故,他透过自身反覆的思惟和检验,确定如来所说
‘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依止自己的身心现象作为修行的所
在,依止如来所说的正法、正律自知作证完全解脱,除此之外,别无他人、他法
可让自己解脱是唯一的修行方式,所以对于佛法产生信心,相信依照‘法次
法向’修行可以觉悟;因此,对于贤圣的教导,言语谦逊和顺,欢喜信受,精进
修学:于已生恶法令速断、未生恶法令不起,于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
广。
    精进修学的缘故,故心神专注不掉举,守护六根不随着境界流转;他知道必
须持戒才能让心更安止、寂静,所以学习持守戒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学习持守戒律的缘故,所以他对于自己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保持
正念(觉察当下)、正知(知道它们是否适当及导向何方),心安止不散乱。
    心安止不散乱的缘故,故能以正见(依据正法所建立的知见缘起法、四圣
谛)建立正确而坚定的人生导向(让自己和他人都能离苦少苦,朝向清净安乐、
永断贪瞋痴的目标精进),学习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正念、正定)的生活方式,心精勤向法不懈怠。
    心精勤向法不懈怠的缘故,所以他能修习正定,并在禅定的支持下转成禅观,
以智慧之光照见身心现象生灭迅速、无常变异。因为他如实知见身心生灭、无常,
所以断除了身见、我见,不再执着色身为我、或我所有;他明白解脱的道路要如
何走,所以不可能再迷信盲信种种与解脱无关的戒禁取;他亲证依正法、正律修

257 修道次第缘起

258 正见缘起断生死

行是唯一的解脱道,所以对于佛、法、僧、戒净信不动摇,内心没有一丝疑惑(称
‘四不坏净信’)。离断身见、戒取、疑三结,证初果须陀洹,最迟七往人、天,
就能证阿罗汉。
    得四不坏净信的缘故,他见法,入法流,依止如来所教授教诫的正法正律而
修行,永不堕恶道。他正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依‘三依一向’
远离、离欲、灭尽、向于舍调伏内在的贪瞋痴念,贪、瞋、痴一现起,马上
就能觉察、离断、转向‘无常、苦、无我’的根本作意,所以不会任由贪欲、瞋
患、愚痴起伏于心。三结断,贪、瞋转薄,证二果斯陀含;身见、禁戒取、疑、
贪、瞋‘五下分结’俱断,证三果阿那含;最后贪、瞋、痴永断,证四果阿罗汉。
    离断贪、瞋、痴的缘故,心意识明觉不动摇,识不执取‘我、我所’,灭尽一
切有续的无明冲动,此生尽,不复受生。无生,则无老、病、死,所以衰老、生
病、死亡的现象,也就永远断除了。”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信受奉行!

'提要'

    佛法是为“正尽苦,究竟苦边”的法。为了离断生死轮回、灭尽忧悲恼苦,
是否能听闻到正法,以及听闻到正法之后要如何修习,之于解脱是十分重要的。
众生种种类,业识习性各各不同,佛陀为了引导众生向于正法,因此先说明
不能离断生死轮回之缘起(苦集之因):无惭、无愧→放逸中不恭敬、戾语、习近
恶知识→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不信、难教、懒惰→掉举、不律仪、
不学戒中失念、不正知、乱心→不正思惟、习近邪道、懈怠心→身见、戒取、疑
→不离贪、恚、痴→不离老、病、死。
    其次,说明修道次第之缘起(苦灭之道): 知惭、知愧→不放逸→恭敬、顺语、
习近善知识→乐见贤圣、乐闻正法、不求人短→生信、顺语、精进→不掉举、住
律仪、学戒→不失念、正知、住不乱心→正思惟、习近正道、心不懈怠→不着身
见、不着戒取、度疑惑→不起贪、恚、痴→离断老、病、死。

259 修道次第缘起

260 正见缘起断生死

    故知,修道之首要,在于知惭知愧,而后能修不放逸,习近善知识、乐见贤
圣、乐闻正法,对于生命现象建立正确的知见(正见);再以正见为基础,建立正
确的人生导向(正思惟);不求人短、顺语、学戒、住律仪、不掉举,所以言语、
行为、职业都能导向自己和他人的少苦、离苦,不会造作不好的业行(正语、正
业、正命);而不失念、正知(正念)、精进(正精进)、住不乱心、心不懈怠(正
定),故能觉察身、受、心、法的一切状态,导向“苦、集、灭、道”如理思惟。
如此,依八正道而修行,又能入法流。
    为什么知惭知愧这么重要?
    佛陀时代,有比丘向佛陀请法时,会如是说:“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修不
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法服,信家非
家,出家学道,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
    佛法修行的导向,在于出离轮回,证阿罗汉,“自知不受后有”。而要达到自
知不受后有的境界,必须“所作已作”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
而这些都又须“修不放逸”才能办到。无惭无愧,则不能如实而真心的面对自己、
面对别人,自欺欺人的过日子,甚至连听闻正法的机缘都没有,即使听了也不相
信,如何修不放逸?唯有知惭知愧,如实地臣服于真理,才知道正法的可贵,在
听闻正法、如理思惟之后,确实依照八正道来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精进不
放逸,才能正向灭苦,成为四双八辈之士。

261 修道次第缘起

262 正见缘起断生死

【第二十篇】
圣弟子直见成就
    如实知善法、不善法、善根、不善根,
    如实知食、食集、食灭、食灭道迹,如实知漏、漏集、漏灭、漏灭道迹,
    如实知苦、集、灭、道、如实知十二缘支及其集、灭、灭道迹。
    若圣弟子断除无明而生明,何须更求!

263 圣弟子直见成就

264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二三经、大正本三四四经、佛光版三四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住耆阇崛山。
    时,尊者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定起,诣舍利弗所,共相庆慰,共相庆慰已,
退坐一面,语尊者舍利弗:“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舍利弗语尊者摩诃拘絺罗:“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言:“多闻圣弟子,于此法律,成就何法,名为
见具足,直见成就,成就于佛不坏净,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尊者舍利弗语尊者摩诃拘絺罗:“多闻圣弟子,于不善法如实知,不善根如实
知,善法如实知,善根如实知。
    云何不善法如实知?不善身业、口业、意业,是名不善法,如是不善法如实
知。
    云何不善根如实知?三不善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是名不善
根,如是不善根如实知。
    云何善法如实知?善身业、口业、意业,是名善法,如是善法如实知。
    云何善根如实知?谓三善根:无贪、无恚、无痴,是名三善根,如是善根如
实知。
    尊者摩诃拘絺罗!如是多闻圣弟子,不善法如实知、不善根如实知、善法如
实知、善根如实知故,于此法律,正见具足,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
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尊者摩诃拘絺罗语尊者舍利弗:“正有此等,更有余耶?”
    尊者舍利弗言:“有!若多闻圣弟子,于食如实知,食集、食灭、食灭道迹如
实知。
    云何于食如实知?谓四食。何等为四?一者、粗抟食,二者、细触食,三者、

265 圣弟子直见成就

266 正见缘起断生死

意思食,四者、识食,是名为食,如是食如实知。
    云何食集如实知?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着,是名食集,如是食集如
实知。
    云何食灭如实知?若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着,无余断:舍、吐、尽、
离欲、灭、息、没,是名食灭,如是食灭如实知。
    云何食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
正念、正定,是名食灭道迹,如是食灭道迹如实知。
    若多闻圣弟子,于此食如实知,食集如实知,食灭如实知,食灭道迹如实知,
是故多闻圣弟子,于正法律,正见具足,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
得此正法,悟此正法。”
    尊者摩诃拘絺罗复问尊者舍利弗:“正有此等,更有余耶?”
    尊者舍利弗言:“尊者摩诃拘絺罗!复更有余。多闻圣弟子,于漏如实知,漏
集如实知,漏灭如实知,漏灭道迹如实知。
    云何漏如实知?谓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是名漏,如是漏如实知。
    云何漏集如实知?无明集是漏集,是名漏集如实知。
    云何漏灭如实知?无明灭是漏灭,如是漏灭如实知。
    云何漏灭道迹如实知?谓八正道,如前说,如是漏灭道迹如实知。
    若多闻圣弟子,于漏如实知、漏集如实知、漏灭如实知、漏灭道迹如实知故,
多闻圣弟子,于此法律,正见具足,……乃至悟此正法。”
    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正有此等,更有余耶?”
    尊者舍利弗语尊者摩诃拘絺罗:“亦更有余。多闻圣弟子,于苦如实知、苦集
如实知、苦灭如实知、苦灭道迹如实知。
    云何苦如实知?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苦、怨憎会苦、所欲不
得苦:如是略说五受阴苦,是名为苦,如是苦如实知。
    云何苦集如实知?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着,是名苦集,如是苦集如实
知。

267 圣弟子直见成就

268 正见缘起断生死

    云何苦灭如实知?若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着,无余断,……乃至息、
没,是名苦灭,如是苦灭如实知。
    云何苦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如上说,是名苦灭道迹,如是苦灭道迹如
实知。
    多闻圣弟子,如是苦如实知,苦集、苦灭、苦灭道迹如实知。如是圣弟子,
于我法律,具足正见,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
正法。”
    复问尊者舍利弗:“正有此法,复有余耶?”
    尊者舍利弗答言:“更有余。谓多闻圣弟子,老死如实知,老死集如实知,老
死灭如实知,老死灭道迹如实知。
    (老死),如前分别经说。云何老死集如实知?生集是老死集。生灭是老死灭。
老死灭道迹,谓八正道,如前说。
    多闻圣弟子,于此老死如实知,……乃至老死灭道迹如实知。如是圣弟子,
于我法、律,正见具足,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
此正法。
    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圣弟子于行如实知,
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行有三种:身行、口行、意行,如是行如实知。
    云何行集如实知?无明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
    云何行灭如实知?无明灭是行灭,如是行灭如实知。
    云何行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如前说。
    摩诃拘絺罗!是名圣弟子,行如实知,行集、行灭、行灭道迹如实知。于我
法、律,正见具足,直见成就,于佛不坏净成就,来入正法,得此正法,悟此正
法。”
    摩诃拘絺罗复问尊者舍利弗:“唯有此法,更有余耶?”
    舍利弗答言:“摩诃拘絺罗!汝何为逐?汝终不能究竟诸论,得其边际。若圣

269 圣弟子直见成就

270 正见缘起断生死

弟子断除无明而生明,何须更求!”
    时,二正士共论义已,各还本处。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那时,尊者舍利弗及尊者摩诃拘絺罗,都在耆阇崛山(灵鹫山)。
    一日,尊者摩诃拘絺罗,约于午后三五时出禅定,起身,去拜访舍利弗。
两人见面互相庆贺、慰勉彼此精进于修行,而后尊者摩诃拘絺罗在一旁坐下,问
尊者舍利弗:“我有些问题想请教,不知道您是否有时间回答?”
    尊者舍利弗回答尊者摩诃拘絺罗:“贤仁的朋友,请尽管发问,知道的我一定
回答。”
    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多闻圣弟子,于世尊所教授、教诫的正法当
中,应当学习到什么,才堪称具备完全正确的知见,能够直接照见实相,对于生
命能够完全净化觉醒确信不疑,因此将生命导入正法,领纳正法的法义、法味,
证悟正法而究竟解脱?”
    尊者舍利弗告诉尊者摩诃拘絺罗说:“多闻圣弟子,应当对不善的现象、不善
的根源、善的现象、善的根源,都如实知见。
    什么是不善的现象如实知?一切导向增加烦恼、不清净的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