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04-山水文心-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人生的心情”,恰是他访山问水、采风探俗时所切记的。我仿佛溯上去数十年,看到怀卷行吟于富春江边的郁达夫,清瘦的身影缓移着,一缕江风飘起他灰色的长衫。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著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处︾︽达夫游记︾短篇小说集︽茑萝集︾等    
    ︽钓台的春昼︾见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郁达夫散文选集︾    
    


第二部分颂美的音籁

    ——徐志摩的《泰山日出》    
    沈从文称徐志摩“成就的华丽局面,在国内还没有相似的另一人”。现代风景散文里面,情感的奔放,想像的奇幻,词彩的华灿,惟徐志摩一篇《泰山日出》可说。    
    他迎着天外的风和云,孤伫于泰山的顶巅放歌,精神渐入无疆之境。他把内蕴的灵思和风景的体验幻作缤纷的艳影,飘着,飞着,舞着;他仿佛是一个披着散发的祷祝的巨人,高歌着,长啸着,畅咏着,俯仰于寥廓的天穹与苍茫的原野之间。他的长发在霞光中飘卷,他的灵魂在云海里跃动,“光明的翅羽,在无极中飞舞”,除去志摩,谁还能带着这般单纯澄明的心情,翩然做了远巅上浪漫的抒怀者?他颂美的是一阵飘风,一抹流云,一道星辉,一缕月彩,是心的赤忱,生的欢欣。他倾情而做的颂词,是拜献给来华的印度诗哲泰戈尔的,燃烧的虔敬之心,又向着古老的东方文明煌煌闪熠。    
    《泰山日出》是诗化的。目光触着发烫的字句,恍若浸入一个彩虹般的梦。灵动的文辞间,喷射笑的光焰,响彻歌的涛音。    
    徐志摩鲜明的抒情气质应是在秀美山川悄默的潜化中形成的。有论者以为,“他是一位善于抒情、巧于设喻,而拙于叙述的诗人”。摹写风景,又恰能显示他特异的笔力。《泰山日出》几无实记之句,通篇都笼在一个“情”字里。在个人化、情绪化的延展中,他突显着梦幻的诡谲和话语的驱力。黎明消纳了长夜的幽闷,眠熟了的心渐渐在曙色中苏醒,他觉得己身变成一尊超逸的天神,巍巍乎泰山,竟渺若脚下的拳石。灼灼朝旭辉映的万物,皆在花雨般的光芒中飘翔,旋舞。此刻,幻象愈显神异——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云海兽形的涛澜昂首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此刻,色彩愈显陆离——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在天边染出一片瑰丽繁艳,雀屏似的金霞,纯焰的圆颅,普照的灵光,映亮壮阔的丹霄。此刻,情感愈显炽热——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之胜利。行云中传来天狗的狂吠,流霓里浮闪女神的笑靥。飞渡的虹彩间,遍响雄浑的颂声……他精遣绮丽的词句,苦造绚烂的意象,自铸一种雕琢之美。志摩式的华丽,用在抒写景物上面,是找到了它的相谐处。    
    雄峻岱宗,古今多咏。徐志摩的这一篇,当以另眼来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日记︽爱眉小札︾等    
    ︽泰山日出︾见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游记选︾    
    


第二部分如观俗史

     ——茅盾的《新疆风土杂忆》    
    茅盾的游记,常在写实上用力。此篇《新疆风土杂忆》,一路都是平静的叙说,不抒情,而土俗物色,尽入撮录。鉴古而辨今,朴质笔墨和平凡现实交融,不弃散逸、繁碎与琐细,蜂屯蚁杂,亦从容梳理成章。探赜索隐,下的颇如朴学的功夫。风俗性和地理性的强调,使本篇的认识价值断非普通状景散文可比。    
    我因有入疆的经验,又看茅盾的这篇杂掇,就勾起了一点旧游的记忆。全文用着平缓的语调述实,并无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宣泄,说它带着古人笔记的意味也无妨,却正是我所乐读的一种。他所说到的坎儿井,创设者是左宗棠还是林则徐,似无须究问。我只记得,一日清晓行于吐鲁番的苍莽戈壁上,望见每一口井边都摇着一蓬绿枝,连成一片,远衬着雄峭的天山,气象是惊人的。就想到茫茫砂碛下那道长可六千里的暗渠。高山的积雪化为潜水,一路奔流,浇灌绿洲的田野。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这两种珍果,都由茅盾在文章中提到。前者“虽小而甜,晒为干,胜于美国所产”,后者“虽不甚大,而甜、脆、水分多,天津梨最好者,亦不及之”,皆非妄语。至于“味略酸而香冽”的新鲜马乳,我不曾尝过,只在南山的毡帐中喝过一碗煨热的奶茶,味膻而微咸,终无喝下的勇气,遑论深嗜。维、哈、蒙等族所制的马肉腊肠,虽“香腴不下于金华火腿”,我怕也不能受用。看茅盾不动声色地详写杯盘中的诸味,也能引我入胜。欲尽览一地风情,馔饮的细处又岂可省去?    
    商贸、宗教、语言、歌舞、影剧乃至物候,均为茅盾所注意,钩沉记琐,他像是在撰写一部新疆百科的考述。为求事实和史识的详悉确当,又在寻幽发微上尽心,似乎不逊于文学上的描绘与抒情。况且一切由他来写,信而有征以外,性情流露处,又多含风趣,未感枯索窒闷。如他写迪化的严霜,就不只是简单的记述,而有一番摹状:“尤其是所有的树枝,也都结起银白的彩来了。远望就同盛开了的银花。如果树多,而又全是落叶树,那么,银白一片,宛如繁花,艳的风姿,和盛开的樱花一般……据说天山最高之博格达峰为神仙所居,有冰肌雪肤之女,为怜冬季大地萧条,百花皆隐,故时以晶莹之霜花挂到枝头。”这样清丽的笔意,再进一步,就是诗了,用在景物上面,有何相差呢?    
    茅盾的记景,笔触亦粗重。所称“博格达山半腰有湖(俗称海子),周围十余里,峭壁环绕,水甚清,甚冷……山巅又有一湖,较山腰者为大。当飞机横越天山时,半空俯瞰,此二湖历历可睹,明亮如镜”,大约是写着天池了。我便想起池边茂郁的云杉,兼忆及周穆王与西王母瑶池宴乐的传说。“离迪化约百余公里,有白杨沟者,亦避暑胜地,余曾经一游。所谓‘白杨沟’,实两山之夹谷耳,范围甚大,汽车翻越数山始到其地。”这道山腹中的幽谷,直似一幅重彩油画,同中原景致相较,真是别有它的风味。我仰看峭立的高崖,远天之上的白云披着点点的阳光,随风而舞。一群羊在吆喝声里移近了。有位哈萨克牧民骑着健硕的马,歌唱着走,潺潺的山溪在蹄下溅跃雪白的水花。这个场景,是美的,茅盾先我数十年就已写过。我读这个细节,并且衍及全篇,就感到,在平实的游录深处,依然不失体物的真情。他的所述虽属陈迹,却还有清新的东西在,犹如文明的光影,永在历史的图景中闪耀。    
    茅  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集︽白杨礼赞︾论著︽夜读偶记︾等现有︽茅盾全集︾行世    
    ︽新疆风土杂忆︾见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游记选︾    
    


第二部分游者歌于途

     ——方令孺的《琅琊山游记》    
    写山难工,无从尽其貌也。故求逸笔草记印象。范成大之于峨眉,袁宗道之于上方,徐弘祖之于雁荡,莫不如此;惟以详略为异。    
    方令孺记皖东的琅琊山,笔法亦相仿佛,而性灵之美实在又印着公安派的影子。因她是安徽桐城人,就躲不开梁实秋的那句话:“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着眼文章,方望溪、姚惜抱之流对她,亦影附不去。    
    方令孺的琅琊之游,有慕古的缘由在。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四百字,抵得多少山志!他还写过一首五古,咏醉翁亭。有句云:“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纵能笑,不解与我言。”恣情山水间,醉翁安能不疏狂呢!近九百年过后,方令孺来写琅琊山,一缕浓浓淡淡的醉意仍偎紧她的心。在篇首的一长段周旋文字里,她引过一副联语:“淡怀自得梅花味,逸兴还同野鹿群。”萧散的文调已隐在其中了。逝风残梦久逐着醉翁的白头,也飘入她的文章。梁实秋在回忆方令孺时,说她“永远是带着一缕淡淡的哀愁”,这同她游山的欢畅态度真要分开来看。    
    琅琊山行,在方令孺的笔下有屐痕可寻。读,如见她遥指春山而心有所仪。以游踪为脉络,写景虽能近真,臻佳境却不容易,叙述平淡,形同记流水之账,反使山水失色。方令孺仰拜缪斯,唯美,有新月派的诗风,对景物的感觉优于常人,又迎送着多情春草、含绿山野,飞花远随流水香,恰是她用笔的地方。丰乐亭下幽谷里细竿宽叶的丛竹,有松亭边漫淌在乱石间的酿泉,薛老桥头纷垂于清溪上的草木与藤萝,园的兰花和竹林,覆野的柴胡、桔梗、何首乌,皆来装点琅琊,更有红色的野春鹃、紫色的野丁香开遍一山,入文,满纸飞香,犹似详解醉翁太守那十几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春花春草摇曳在女诗人悠恬的梦中。她说:“现在来逛滁州的人都震于醉翁亭的大名,其实琅琊山中的风景,只有比醉翁丰乐二亭胜。我们来的时候,虽说仍是山空木瘦;涧阔泉干,仍留残冬的景象;但有满树杏花,满地野花,千红万紫确又是春天,在这高岩深壑的琅琊山中,确有异样的趣味。所以不愿像别的游客,一望就走,愿意细细的探寻,把山水的神味像饮泉水一样浸到心上去。”语境清新而情调别样,读李清照、朱淑真词,所得之境差可近似吧。    
    辋川风致终难掩却心底的凄郁,月色也最易撩惹恼人的哀怨。清辉照着对面的高崖,“迎春树的枝条在月光里洒下姗姗的影子,像一个古美人拖着飘逸的裙裾一样。濯缨泉这时澄黑如墨,佛殿上的钟声已悠渺下去……楼外有栏杆可以看得很远。这时候月光照满山谷,像有一抹淡淡的蓝色的轻烟罩在树杪上,稍远山峰一层层轻淡下去,渐渐化合在白雾似的游气冥茫之中……我同××,××三人坐在悟经堂的石阶上,松树的影子筛在地下。山中的月夜真幽冷,山兰花发出一阵阵的清香。三人中间有一个人心里正填满了苦恨,说不久就要走到寥远的南方入山去了。在这寂静的空山明月下,在这天真无滓的园中,这个人把他的悲愁用轻轻地像微风拂草,又从草上悠悠的落到涧底下跟着泉水在石子中间哽咽的声音向我们诉说。月光与这个人眼中的泪光交相辉映。这正是宜于在这深山里月光底下倾听人说的心事!我好像听了一段凄凉的夜曲,默默的站起来,跑到藤萝架那边去徘徊”。月色山中,怅叹人世的苦闷,意境愈近婉约词。景致楚楚可依,方令孺内心的那缕”淡淡的哀愁”,像飘在纸面的雾。    
    琅琊山的胜处在她看,须向一山草木深处去寻。醉翁亭、丰乐亭反似不及坡岭上啸风的枫槐杉栗牵人目光(我未曾游皖东,故不识二亭面目,只在蜀中眉山苏氏故宅看过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临泉的亭影只在眼前一掠,逝去了。以方令孺的敏感和聪慧,岂会疏于不经意?过亭而默诵“风流人已远,同乐到如今”的石上诗,兼思及那位宋时的醉翁“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的放旷样子,情见乎辞,只“欧阳修的潇洒和爱的风神永远藏在这石头里”一句,就把意思写尽了。    
    由龙潭西去,方令孺和游伴各依趣味去拾凤凰山石,“有喜欢形式方重可做图章的;有喜欢状似人物的;有喜欢文理细致如水藻或树根化石的;我却喜欢嶙峋透空可作小石山玩的”。这本是闲来的一笔,我读至此处,忽然想起梁实秋说她晚年的那番话:“我来台湾后,在报端偶阅一段消息,好像她是在上海杭州一带活动,并且收集砚石以为消遣。从收集砚石这件事来看,我知道她寄情于艺苑珍玩,当别有心事在。‘石不能言最可人’。她把玩那些石砚的时候,大概是想着从前的日子吧?”我要加说一句,她或许还会长忆旧游,遥听琅琊山中远去的歌笑。    
    方令孺︵1897…1976︶女安徽桐城人著有散文集︽信︾︽方令孺散文集︾等    
    ︽琅琊山游记︾见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游记选︾    
    


第三部分独向斜阳寄秋兴

    ——王统照的《秋林晚步》    
    向来写秋的诗文中,多含着伤怨的调子,是使我感到同怅观东流之水一样的凄意,也觉得寻求一种诗似的表达是多么的难为。王统照在一篇《秋林晚步》里,是让精神之翼飞蓬般飘翔于“清脱的峰峦,澄明的潭水,或者一只远飞的孤雁,一片坠地的红叶”间,便叫深湛的哲思、奇峭的冥想随一缕诗情,浸上笔端。    
    物影稀疏,感秋的情绪虽如易逝的飘风,却是从他的心上吹过的。飞花既能点翠,只作字句间夺目一闪的灵思,无妨惹人如对含蓄的秋,低眉吟味。    
    幽静的秋林,可以抚慰寂寞的心。漫踱的王统照,用着私语的方式,默默地绘景,缓缓地做着情绪的独抒。在他那里,这被高苍晴空遥衬的疏枝霜叶,最可显出秋日的况味,落笔即静美如画:“是在一抹的密云之后,露出淡赭色的峰峦,那里有陂陀的斜径,由萧疏的林中穿过。矫立的松柏,半落叶子的杉树,以及几行待髡的秋柳……那乱石清流边,一个人儿独自在林下徘徊,天色是淡黄的,为落日斜映,现出凄迷朦胧的景色,不问便知是已近黄昏了。”读着这样的写景文字,以“韵美味永”四字赞它,犹不能尽意,自然因为其间隐伏着个人的挚情,而非单纯把无生命的画景展给人们看。在文学研究会诸多作家中,王统照表现着浓烈的浪漫气息。只看他对于风景的感悟和描画,倒很像欣赏着创造社中郁达夫的风雅。而林下的独语,则如诗的啸歌:“秋之凄戾,晚之默对,如果那是个易感的诗人,他的清泪当潸然滴上襟袖;如果他是个少年,对此疏林中的暝色,便又在冥茫之下生出惆怅的心思。在这时所有的生动,激愤,忧切,合成一个密点的网子,融化在这秋晚的憧憬的景物之中。拾不起的,剪不断的,丢不下的,只有凄凄地微感……这微感却正是诗人心中的灵明的火焰!它虽不能烧却野草,使之燎原,然而那无凭的,空虚的感动,已竟在暮色清寥中,将此奇秘的宇宙,融化成一个原始的中心。”初秋的“物谢岁微”使他抚赏着心底的怨情、疲舞的灵魂,况且如此季节实在也暗喻着年之将尽。他这段微含着哀感的文字,依稀有一种放傲的态度在,“五四”的绪风总还留于他的文字间;而风概的恣纵、文境的妍美,又颇倾近徐志摩。    
    残阳、凉风、疏林、落叶、枯草、寒虫、昏鸦、鸣鸿,交融成此篇抒情风景小品的意象,由他用了幽婉的笔调平缓地摹状出来,一片凋零的秋林,也就宛似他诗心的栖所。    
    王统照︵1898…1957︶山东诸城人著有长篇小说︽山雨︾散文集︽北国之春︾︽片云集︾︽欧游散记︾等    
    ︽秋林晚步︾见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今文观止︾    
    


第三部分摭美而行

     ——郑振铎的《访笺杂记》    
    学人散文是我喜欢的一种,郑振铎先生笔下的文字正可以归在这里面。由于有实学,每每捧读,赏美以外更能够获知,感受就成为双重。    
    我领受郑振铎的学问,始于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带着致知的志向去钩史海之沉的同时,亦醉享着他的行文的隽美风致。    
    小时,旧历正月去逛厂甸,印象今天依稀仍有。于席棚间四顾,兴趣只在斜插草捆上的冰糖葫芦和悠悠作响的风车,旁事概不留心。及长,有寻古觅旧之嗜,琉璃厂的青砖街上偶会印下我的足迹,出入各家字号,几可消磨半个白天。这也并无什么自夸的本钱,前比郑振铎在这里访笺印谱的趣味,则不免为小巫之尤。    
    郑振铎以治学之余力,对于诗画笺亦有兴致旁骛。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和刻着小幅山水或折枝花卉、蔬果的笺画,虽未尝不欣赏,也还是“都分赠给友人们当作案头清供了”。    
    郑氏谓:“引起我对于诗笺发生更大兴趣的是鲁迅先生……他很早的便在搜访笺纸,而尤注意于北平所刻的。今年春天,我们在上海见到了,他以为北平的笺纸是值得搜访而成为专书的。”这篇《访笺杂记》即是自述在京城搜求笺纸的经过。流连于笺肆之间,同闲行山水比较,近雅的种种,别有可观。    
    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