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虫,无所不言。虽对古希腊古罗马经典作家广征博引,实行的却是既来之则 

  安之,合用者则取之,无须者则弃之的方针,并不考究所引文字有多少背景 

  和体系。他好用比喻,比喻使他的文章更活泼也更易传播,能以生动的例子 

  讲明的问题他就绝对不用理论公式。他的某些文章,内容冗长,文笔不甚严 

  谨,这与其说是他文章的缺点,不如说是他文章的特点。实在的,一个以平 

  常之心而作“闲话家常、抒写情怀”的人,他就难免兴之所至,不知所之。 

  况且他生性不喜卖弄,更反对寻章雕句傻用功,别人挑灯夜战,他还要以埃 

  拉斯谟式的口吻讽刺几句。他说:“您以为他是在书中寻求一条通向更健全、 

  更快乐、更聪慧的道路吗?没那回事。他会把普劳图斯的诗律、拉丁词的正 

                                                      ① 

  确拼法教给后人,他甚至会为此而赔上老命。” 用语刻薄。但对那些只会读 

  死书,死读书,为着一个逗号不惜用尽三瓶墨水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剂良 

  药。学问本是寻常事。非把学者弄成不食人间香火的神仙模样的人,若非故 

  弄玄虚,就是成心和自己过不去。 

       蒙田博学,因为他好学。他尤其喜欢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经典作家。对 

  于苏格拉底自是一往情深。对普鲁塔克、塞尼卡、西塞罗、卢卡莱修、贺拉 

  斯、拉尔修、凯撒、希罗多德、塔西佗等也都非常喜欢。他喜欢他们,但不 

  迷信他们,而是像与身边的老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和交流。他有时还要和 

  他们开点玩笑,比如对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们常常引用的普罗泰戈拉的那句名 

  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就调侃说:“真是的,普罗泰戈拉给我们编了 

  个难以置信的故事,把人当作万物的标尺,却从来不曾量量自己。”① 

       一般地说,蒙田所敬佩的学人都是古人,但他绝非一味好古,比如,他 



② 同上。 

① 《蒙田》,工人出版社1985 年版,第34 页。 

① 《蒙田》,工人出版社1985 年版。第35 页。 


… Page 59…

  谈到儿童教育时,就断然认为:儿童首先应该学会的是“认识自己,知道生 

                          ② 

  得其乐、死得其所” 。 

        蒙田博学而又好学,但他对学习本身却另有新解。他说:“学习是一种 

  伟大的修饰,一种可提供奇妙的帮助的工具,那些藐视学习的人们仅仅暴露 

  出自己的愚笨。然而我也不像其他某些人士一样给予它过高的评价。举个例 

  子说,哲学家海里留斯认为学习非常有用,主张仅仅学习本身就可提供我们 

  以聪明和满足,我并不相信这一说法,正如我们相信人们所说的:学习是一 

  切美德之母,而罪恶则出身无知。就算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也要加以充分的 

  注释。”③ 

        说学习是一种伟大的装饰,纵非奇思怪想,也不免令人惊奇。 

        与学习相比,他更热爱生活。他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而又十分推崇享 

  乐的生机勃勃的智者。他说:“一个能够真正地、正当地享受他的生存的人, 

                                                  ① 

  是绝对地、而且几乎是神圣地完善的。” 不仅如此,他还一反旧说,认为人 

  不是为他人生活,而是为自己生活。他说:“我们为他人生活已经够多了; 

  让我们至少在这余生中为自己生活罢。……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去学知 

  我们怎样归依自己。”② 

        为他人还是为自己生活,这是一个争论了几千年也没有结束争论的话 

  题。许多理论界人士认为:如果你只为自己活着,就是活得没有意义。但现 

  实生活却常常教育我们:一个连为自己活着都不肯的人,你让他为别人活着, 

  也近乎一句空谈。更不屑说,还有些是专唱高调的伪君子。 

        因为他热爱生活,所以他看不过那种毁坏生活的行为,尤其看不过那种 

  毁灭人性的行为。他对肉体惩罚尤其深恶痛绝。他认定:“刑讯是一种危险 

                ③ 

  的创造。”他说:“我觉得,这与其说是追查真相,倒不如说是考查体力。 

  因此,能够顶得住刑讯的人便可隐瞒真情,而受不住刑罚的人则会胡供乱 

  认。”④ 

        对于宗教迫害,他更是义愤填膺,忍无可忍。他把宗教迫害者看成是食 

  人生番,而且专门写了一篇题为《论生番》的文章。他写道:“我认为,吃 

  活人比吃死人更为残酷,非刑拷打和折磨一个仍旧具有高度感觉的人,把他 

  零烤碎炙和让他被猪狗咬得血肉模糊,总比等他死去以后再烧了吃更为残 

  忍。”⑤ 

        唯有出离悲愤之人,才有出离常情之语。 

        因为他热爱生活,所以他特别厌恶不平等尤其是人格不平等现象。他认 

  为确定一个人价值的,不是他的职位、地位、财富和                      门第,而是看他具 

  有怎样一种品行。他说,作为农民和国王,贵族和奴仆,有什么区别,作为 

                                                                                     ① 

  个人,他们根本没有区别,他们的区别充其量“只是在他们的袴子上”。这 

  真是至理名言。孙皓是个混蛋,当了皇帝,谁见谁怕;阿Q成了革命党,连 



② 同上书,第32 页。 

③ 转引自《冒险的时代》,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版,第193 页。 

① 《西方伦理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219 页。 

② 同上书,第220 页。 

③ 《世界思想家文库》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年版,第2 页。 

④ 同上。 

① 转引自《西方伦理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219 页。 


… Page 60…

  不准他姓赵的赵老太爷都敬他三分。其实,作了皇帝的孙皓还不依然是个混 

  蛋,当了革命党的阿Q也依然没半点出息。但是衣服一换,猪八戒马上成了 

  登徒子。你对此大惑不解,封建文化则认为这是天经地义。蒙田不信这一套, 

  他偏要以冷嘲热讽的态度,以辛辣刻薄入木三分的语言揭穿这事情的不合理 

  性。 

       蒙田不同意等级观念,主张人际交往理应平等相待。他绝不因为对方是 

  个大人物就把自己变小。实在他也是一个大人物,但即使并非如此,按照他 

  的价值观念,他也一样会憎恶那些高居人上的超人,憎恶那些卑居人下的小 

  人。他说:“我对大人物既不恨之入骨,也不充满深情。”② 

       因为他热爱生活,所以他热爱自然。在他的笔下,不仅有对大自然的种 

  种精美描绘,而且还有许多奇妙的比喻,这些比喻是不曾亲近大自然的人很 

  难想象的。他热爱自然,甚至有些崇尚自然,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深沉的敬意。 

  在他心目中,自然有如宗教,且比神学家们所信仰的宗教更其圣洁,更能打 

  动人心。他说:“科学不得不每时每刻向自然借鉴,这样才能向科学的信徒 

  提供坚定、纯洁、可靠的榜样。”① 

       因为他热爱生活,所以他对人类“性”行为能采取一种客观的类乎生物 

  学的观点。他既不像文艺复兴早期薄伽丘那样宣扬和肯定情欲的宣泄和泛 

  滥,更不满意中世纪守旧派对于性行为所采取的畏之如虎讳莫如深的态度。 

  他的性观念既冷静又坦率。他干脆把性行为称之为“生殖行为”,他有一篇 

  题为 《论想象力》的散文,但文章的内容却主要是讨论性无能的蒙田将性视 

  为平常人的平常事,这在他所生活的时代,没有足够的勇气是很难想象的。 

       因为他热爱生活,所以他反对战争。战争是历史的怪物,战争就其存在 

  方式而言,它是一切生命的敌人。蒙田从他具体的价值观念出发,面对战争, 

                                                                   ② 

  坚持反对。他说:“战争是人类最盛大、最有声势的活动。”这话貌似称赞, 

  实含讽刺挖苦之意,因为接下去他又说道:“我真想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据 

  此说明人类的长处,抑或相反,从中看出人类的软弱和缺陷。说实在的,我 

  们相互厮打、彼此残杀的技能看来远胜于没有掌握这种本领的禽兽。 ‘几时 

  曾见百兽之王,残害过柔弱的幼狮? 

       何处森林的野猪,死于凶猛同类的獠齿?’”③ 

       真的,虎不食虎,而人要杀人,不知这是人类的骄傲还是悲哀? 

       蒙田哲学思想的另一大特点,是他对人生、对宗教、对政治、对不同民 

  族的风俗习尚,所采取的宽容和解的态度。 

       蒙田自认为是个天主教徒,但他不因为自己是个天主教徒就把新教徒看 

  成异教,对他们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他不一定同意新教徒的思想, 

  但以他的处事原则看,没有新教徒的时候,就是没有的好;现在既然已经有 

  了新教徒,也应该给他们一席生存之地,也就是有了的好了。 

       即使对于低宗教一等的方术,他大体上也持同样的宽容态度。蒙田本不 

  相信神学奇迹。在他看来,所谓神学奇迹,纯属无稽之谈。纵然别人认定这 

  奇迹出于无意,他也同样不予相信,而且一样要讽刺一番。他说:“奇迹建 



② 《世界思想家文库》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年版,第12 页。 

① 《世界思想家文库》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年版,第12 页。 

② 同上书,第13 页。 

③ 同上。 


… Page 61…

                                                                             ① 

  立在我们对大自然的无知这一基础上,而不是大自然所固有的。”他的宽容 

  有时使得他缺少哲学家气质,有时又使他显得富于睿智者的聪明,但实际上 

  这只不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人生态度。 

       蒙田的政治观念,大抵如是。他并非不关心政治,而且他还真算得上一 

  位政府要员,但他实际上从来也没提出过什么系统的政治主张。他也不是政 

  治改革家,确切地说,他内心并不喜欢变革,而且不问这变革是好是坏。他 

  甚至对政治没有持久的兴趣,虽然他也曾两度当选为市长。他对于君主制、 

  民主制和贵族没有明显的情理倾向,他可以称为一个货真价实的政治宽容 

  者,尽管他思想的实质并不能与各种不同的政治体制相谐同。他认为:“一 

  个民族的最佳政体就是能够使本民族得以延续下去的政体。它的重要形式和 

  作用取决于习惯。我们很容易对现存的制度不满,但我却认为在民主制度下 

  要求少数人的专制或是在君主制度下要求另一种政体,皆是愚蠢有害的。”② 

  这理论颇不合改革者的口味,也不合守旧派的心愿。但蒙田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他心目中,只消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利,无论民主也好,专制也好,都是无 

  可无不可的。可惜这理论只能在特定的阶段性条件下才有其某种合理性,从 

  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看,它至少是肤浅的,甚至是荒谬的。蒙田虽讲政治宽 

  容,但他并非政治大家。 

       蒙田的宽容哲学,表现在对不同民族的习俗时尚方面,尤其富于特色。 

  他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时尚,都有它的合理性。你不能因为自己爱扎领带就 

  反对别人穿圆领衫,也不能因为自己有赤膊习尚便指责别人的精心打扮。他 

  宁可把各个民族的奇异行为理解为习俗时尚,而不愿把它们看成与道理或不 

  道理有关。他说:“处女将其最隐私的部位公开袒露……男妓……女人去打 

                                                 ① 

  仗……女人站着小便,而男人却蹲着。”这一切令欧洲人惊异莫名的行为, 

  都是习俗使然。他的论据是:“我们认为道德法来源于天性,其实是来源于 

                                                                               ② 

  习俗……应当这样看:超出习俗之外的东西也不属于理性的范围。” 因为他 

  如此重视各民族的习俗,又有这样杰出的见解,难怪当代一位研究家要称他 

  为“现代人类学的先驱”。 

       蒙田之所以成为蒙田,也有其诸种原因。 

       首先,他所处的时代启发和教育了他。他生活在欧洲宗教战争年代,30 

  年战争,对社会破坏严重,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灾难。更重要的是:事实证 

  明,用武力不能解决宗教之争,只有通过和解,才能使国家取得安定,得到 

  发展。虽然从历史的宏观空间考虑,战争——某些战争也是历史进步的必然 

  行为,但至少在蒙田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渴求和平。蒙田的和解精神,既受 

  到社会的启发,又得到社会的响应和肯定,而这一点正是他与其他许多人文 

  主义思想家的区别所在。 

       就他出身考虑,他的家庭也有着相当宽松的生活气氛。当时的欧洲,宗 

  教信仰是个极大的问题,因为信仰不同特别是教派不同,国可动荡,族可分 

  裂,家可败亡。但蒙田的家庭却是一个例外。他一家人的宗教信仰其实各不 

  相同。他父亲是个坚定的天主教徒,他妹妹却参加了加尔文教派;他弟弟也 



① 《蒙田》,工人出版社1985 年版,第55 页。 

② 同上书,第74 页。 

① 《蒙田》,工人出版社1985 年版,第91 页。 

② 同上。 


… Page 62…

曾加入加尔文教派,但很快又退出了。而他的家庭气氛和谐,亲情关系良好。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蒙田,自有一种平和专注宽容和解的风格。 

     就蒙田本人的性格而言,他也是一位性格偏于孤独的思想家,他对于古 

希腊古罗马许多经典作家都有很深的了解,但他内心最为敬重和钦佩的还是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伟人,他伟大、博学、智慧,但不 

致力于著述;蒙田虽有著述,但不作理论文章。蒙田对苏格拉底情有独钟, 

大约就和他本人的文化性格有某种内在联系。 

     蒙田一生,游历不甚多,经历不甚复杂。他1533年出生于一个贵族特色 

的商人家庭。他是长子。他父亲是一位绅士,他母亲自称西班牙人的后裔, 

也有人认为是犹太人。他家境宽裕,受的教育也好,他的希腊文和拉丁文都 

有很高造诣。他年轻时曾作过一段波尔多法院的顾问,但他看不惯主要是受 

不了法庭对异教徒的肉刑惩罚。所以在37岁时便到乡下退隐,过一种半是学 

者半是乡绅的生活。 

     他一生的成就,尽在散文创作方面。他的散文既是文学,也是哲学,但 

他喜欢讲自己祖上的军功,而且不喜欢别人称他为学者。但因为他有很大名 

气和影响,不管本人愿意与否,他还是两度当选为波尔多市市长。虽然他一 

生中也曾受过教会的迫害,但总的来讲,他的一生是平和顺利的。他确确实 

实是一位具有独特性格和经历又具有绅士风度的人文主义思想家。 

     蒙田的哲学思想,没有体系,而他也根本不关心体系为何物。他一生著 

述颇丰,但都是散文笔法。于是就有人怀疑他的文章是否有理论价值。实在 

说,他文章的特色不在理论思维方面,但他绝不是只会追逐时髦、讨好读者 

的庸俗畅销书作家。他的思想并非没有深度,而是不以理论追求为己任。虽 

不刻意追求竟然无意得之,则是蒙田创作的一个特色。就他的思想内涵分析, 

他的文章不但涉猎极广泛,甚至可称为博大精深,其于后世的影响,更是多 

方面的。据他的传记作家研究,蒙田思想对于后来的政治观、宗教观、人文 

观,以及心理学、人种学、历史学、美学和散文创作都产生重要影响。他的 

散文,不但影响了莎士比亚和培根;他的哲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