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狐说刘邦-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剑雄《泱泱汉风》说:
    就拿刘邦来说,汉朝的史官记载了他很多得天命的征兆和事迹,实际上都经不起深究……说他左腿上有72颗黑痣,就更玄了,因为当时不兴在公共场所穿三角裤或裸体,除了他的父母妻妾,谁能看到这些痣并数一下究竟有几点?

    这可算是妙语,似乎要认真考究了。
    关于刘邦的这一系列神话,自然不是科学的说法,只不过反映出古人的一种文化观念而已,可是这对于鼓舞刘邦的斗志,树立他的信心,无疑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在后来刘邦争雄的过程中,对于巩固他的地位,更是发挥了不少作用。以至于刘邦浪漫得宁信神而不信医,因此送了卿卿我我的小命,真是可笑可叹!
    这种神话可说是中国民间文化之一,从古至今,一直缠着中国人的心。刘邦这只狡猾的狐狸借助神话,得到了百姓将领的支持,自己也获得了自信的资本……

打造关系网,增强凝聚力

    一只狐狸失足掉进了井里,无论如何挣扎也出不去。
    一只山羊口渴了,来到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井水好喝不好喝。
    狐狸说:“这是天下第一好泉,清凉爽口,快下来一起痛饮。”
    山羊信以为真,不假思索跳了下去。咕咚咕咚痛饮之后,山羊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商议如何出去。
    狐狸说:“我有一个好办法:你把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去,然后我再把你拉上去,不就行了!”
    山羊同意了。狐狸踩着山羊的后脚,跳到山羊的背上,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之后,哈哈大笑,山羊在井里大吼大叫,狐狸很快溜走了……

    井成为了狐狸的陷阱,也是因为井,狐狸才骗得山羊跳下来喝水,自己才得以逃出这个陷阱。弱势的狐狸能在优胜劣汰的世界中生存下来,因为他不仅依靠自身能力,还懂得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
    一个小小的亭长算不了什么,可是刘邦当上了这样的亭长,居然自在得很,他更能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了。他因此与官府攀上了关系,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关系网。
    亭长这个职位只不过为官府跑跑龙套而已,大多数时间里无所事事。刘邦仍然四处吹牛,四处游逛,有人把他当成无赖,有人却把他当成了宝贝。吕公把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了他,用时下的话来说,真是一枝鲜花插在牛屎上。刘邦刚和吕雉洞房花烛,夫妻恩爱,在家缠绵数日,就回到了泗水亭去做他的亭长。
    刘邦耐不住寂寞,又勾搭上了一个曹氏女人。男有情,女有意,两人成了露水“夫妻”。曹氏居然比吕雉怀孕还早,后来生下了长子刘肥!这个刘肥就是后来的齐王。
    不能说刘邦不喜欢吕雉,但是吕雉不过是个女人,曹氏也是个女人,在刘邦的身上,谈不上什么爱,也不知道什么是爱,在他的眼里,爱与肉欲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只要自己喜欢,只要自己快乐,他才不管那么多。与大多数农民一样,天黑上床睡觉,天明出门干活,日出而作,日没而歇,他被完完全全地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里。
    刘邦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和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模一样,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从他的左邻右舍中,就可能找到一个个和刘邦一样的人。刘邦性格上的这种大众化特征,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与环境相一致。
    他为什么不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呢?
    人们知道这样一句名言,叫做“刘邦从来不读书”!
    刘邦的文化水平低下,他不可能从所见所闻之外获取更多的信息,他的眼光最先盯在社会现实的荣辱毁誉之上,他最先看到的是功利。刘邦缺乏足够的自我意识,干事情往往情绪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跟着感觉走”。他兄弟四人,时时注意着协调,并且还有一个跟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他的大哥们儿、小哥们儿,他能够和他们一团和气。他之所以很善于听高人的意见,与这些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不管怎么说,当上了泗水亭长这个职位,既可以吃点小小的俸禄,又可以干一些自己愿意干的事,刘邦这样的人,自然喜欢干这样的差事。虽然是一位小小的亭长,但是,他因此可以结识更多的人士,特别是县衙里的那些县吏。这期间,刘邦与萧何、曹参、夏侯婴、任敖等人更是打得火热。而且,这些人还甘愿替他背黑锅,为他两肋插刀。
    夏侯婴与刘邦关系很好,经常到泗水亭和刘邦一起饮酒。
    一次,刘邦与夏侯婴饮酒之后戏耍。由于刘邦做事情的随意性很大,戏耍居然也不知轻重,出手打伤了夏侯婴。有人将此事告到了县衙。县令正好报一下刘邦“夺妻之恨”。按照秦法规定,差官伤人,应该重罚。刘邦被传到了县衙,县令升堂,审理此案。
    县令问跪在堂下的刘邦:“刘邦,你怎么将夏侯婴打伤,从实招来!”
    刘邦一口否定说:“回大人话,夏侯婴昨天的确在小人那里喝过酒,但是从未发生打架斗殴之事,请大人详查。”
    县令传令:“传夏侯婴堂下问话!”
    夏侯婴被传了进来,头上带伤,跪在堂下等侯县令问话。
    县令问:“夏侯婴,刘邦是如何将你打伤的,从实说来!”
    县令的确是有意为难刘邦,否则,怎么使用这种带有前提的问话呢?
    夏侯婴也一口否定:“回大人话,我昨夜酒醉后撞在树上受伤,不是刘邦打的。”
    县令知道夏侯婴替刘邦开脱,但又苦无证据,只得迁怒夏侯婴,把他“掠笞数百”(《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语),关了一年多。
    夏侯婴为刘邦受过,可见他与夏侯婴交往之深。刘邦呢,伤了朋友还不承认,可谓是无赖一个。
    刘邦由于私放骊山民夫后逃往山里,杳无音讯,县令大怒,派人去捉刘邦家小。刘太公已跟刘邦分家另居,“分家三年如邻居”,未被株连,只得将吕雉抓到牢中。秦朝素以严法苛刑闻名,吕雉又无钱打通关节,在牢中受尽了各种凌辱。
    有一牢卒,看见吕雉姿色秀丽,顿起歹意,准备调戏,正好被刘邦好友任敖碰见。任敖本是侠义心肠,一阵拳打脚踢,把这个牢卒打得鼻青脸肿。两人的打斗,被其他牢卒制止,一起送至县令面前。
    县令开堂审理,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指责。
    萧何正在旁边,有心护着任敖,进言说:“牢卒执法犯法,应该重罚;任敖出自侠义之心,行为虽然粗鲁,但是尚可谅解。”
    县令本来断不清此等两人对质的案件,觉得萧何言之有理,把这个牢卒打了四十竹杖,开除回家;把任敖申诉一顿,不准今后再如此粗鲁。
    过了不久,经过萧何等人的活动,吕雉也被释放出来。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没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古到今,无不如此。刘邦结识的这些朋友,成了后来刘邦打天下的班底。    刘邦一个小小的亭长,正是编织了这样一张关系网,后来才成了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项羽残暴坑杀降卒,刘邦仁爱约法三章

    项羽就像一匹猛狮,横冲直撞,很少顾忌后果,他坑杀降卒20万,因此落下了残忍的骂名。同样是征战沙场的刘邦却如狐狸般的狡猾,他屁颠屁颠的跟在项羽的后面收拾残局,耍点手段,给百姓一些小恩小惠,因而博得了仁厚长者的美誉。
    项羽杀了宋义,夺了军权,实际上成了起义军的首领。他立即派英布和蒲将军率兵二万渡过漳河,自己随后又破釜沉舟,与章邯交战,《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羽)至则破王离围,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粮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堡垒),莫敢纵(进)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惊天动地,诸侯军士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羽最终能够臣服诸侯,不是靠牛皮吹出来的,不是靠运气捡来的,更不是祖宗遗传下来的,而是靠他的武勇,靠他的力量……
    正当刘邦攻入咸阳之际,项羽收降章邯,声势大振,率领大军准备西进入关,去消灭他心目中那杀死他祖父项燕和他叔父项梁、消灭他的祖国楚国的秦国。
    大军迅速推进,不久来到新安(河南省渑池县东)城南。在这里,项羽做了一桩50多年前白起所干的坑杀降卒的残暴事件。不过,那一次是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余万,而这次却是楚将项羽坑杀秦国降卒20余万。坑杀秦降卒的原因,与白起坑杀赵降卒起因相差无几。
    项羽所带领的起义大军,很多都曾经服过劳役,曾经受到秦卒的虐待。而今跟着章邯等人投降的20万秦军,虽然不是阶下囚,但是却成了项羽大兵的出气筒,因而秦降卒与楚兵的关系很紧张。
    项羽巡视兵营,听到秦卒一堆一堆窃窃私议:“我们被章邯等人诱哄错降项羽。如果能够破关入秦,我们尚还可以回家;如果不能破关入秦,我们将被项羽掠虏到东方,现在我们尚且受此恶遇,不知那时将受到何等虐待,而秦国又必然杀尽我们父母妻子……”
    项羽听到这些议论,心中大怒,回到中军帐,立召英布等大将说:“如今秦军降卒20万,都想谋反。我刚才在军中巡哨,听到他们正在那里私下谋划。如不抢先下手,恐怕哗变,为害不浅。你等率30万楚军,趁其措手不及,全部斩首,只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
    范增苦劝,项羽决不同意。英布于是率30万楚兵,夜半突入秦兵营地,将20万降卒,杀得干干净净。
    汨汨的血浆,塞阻沟渠……英布独带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来见项羽。
    三人叩头请免。
    项羽说:“我不会杀害各位将军,秦军降卒企图谋反,所以杀之。章将军仍是雍王,司马将军仍是上将军,董翳将军仍是都尉,诸位不要多疑。”
    这三位秦国降将的官位是投降项羽后,项羽叫楚怀王加封的。
    白起、项羽杀戮降卒的暴行,受到了后人的不断遣责。但是有人却对其真实性加以怀疑。
    《剑桥秦汉史》说:“以掌握的技术手段来说,真要把一支20万人的军队斩尽杀绝,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可见,这次残杀这么多人,的确让人怀疑。
    与项羽相反,刘邦进入关中时,他没有烧杀抢掠,而是“约法三章”,向民众拉选票。安民告示一出,“秦人大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刘邦为自己拉来不少政治选票,从此具备了“人和”的条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规矩不在繁杂,而在于简单明了;制胜不在骁勇,而在人心所向。
    秦始皇兼并六国,秋风扫落叶,用战争的手段去治理天下,后人骂他“暴政”!霸王灭秦国,狂焱风卷残云,以武力压服天下,后人咒他“逆楚”!刘邦吞八荒,蚂蚁啃骨头,让人民休养生息,后人赞他“仁义”。
    可谓是顺民者昌,逆民者亡。
    刘邦进入武关,直抵峣关(又名蓝田关,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位于咸阳东南,是进入咸阳的最后关口。如果峣关失守,咸阳不攻自破。刘邦在这里与秦军一战!
    《史记·高祖本纪》载:
    (刘邦)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虐。秦人喜,秦军懈,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司马迁用此寥寥数笔,写下了秦王朝覆灭前的挣扎,让人意犹未尽。如果细加构造,自可成一段精彩故事。
    刘邦隔河遥望,看见巍巍然的秦王朝都城咸阳。
    当时,秦王朝已经油干灯草尽。不久前,赵高诬陷并杀死李斯之后,又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丑剧,还杀死了那位莫名其妙,昏庸残暴,只有23岁的秦二世胡亥。赵高此时本想自立为王,派人联络快要进入武关的刘邦,“欲约分王关中”(《史记》语),但是刘邦惟恐赵高行诈,继续向咸阳挺进。转眼之间,赵高这个阴谋家就被子婴设计杀死。子婴即位,去帝号,当秦王。
    刘邦大军击破峣关后进兵灞上(陕西省西安市东),与张良、萧何等人商议,决定先礼后兵,给秦王子婴送去一封劝降书。子婴看到刘邦兵临城下,朝中官员也纷纷逃亡,自知已到山穷水尽,回天无力,只得答应投降。
    秦王子婴只当了46天秦王,就坐在用白马拉着的一辆白色丧车上,用绳索套住自己的脖颈,代表曾经统一中国的赢秦氏家族,向世界服罪,向人民忏悔。这是一幅多么悲惨的景象,好端端的一个大秦王朝,几年之间就灭亡在赵高、胡亥等人手里。
    轵道(陕西西安市东北)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地点,它因旁边有一个小亭子而得名,如今却成了大秦帝国历史的终点,成了历史的见证。
    丧车载着子婴(他本是一个活人)缓缓地沿着轵道滚来,滚向这个历史的终点。
    ……
    子婴投降了,成了刘邦的俘虏!
    刘邦说:“怀王命我入秦,就是因为我宽容大度,不滥杀无辜;况且子婴已降,杀他有失仁义!”
    历史在这里飞快地翻了一页,刘邦的大军开进了咸阳城。将士打开府库,分金取银;萧何带人进入丞相府中,把秦朝的有关档案资料,运到军营里;刘邦走进秦王宫中,只见雕梁画栋,精细无比……
    刘邦和那些抢钱拿物的将士们,自然不会有人称道,唯有萧何抢书,倒是得到后人好评。萧何就是凭借这些抢来的资料,掌握了秦朝的法律制度、关口要塞、全国户口、各地经济等情况,为后来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李贽在《史纲评要》中称萧何是宰相之才。
    刘邦经过张良的劝阻还军灞上,自然是一件明智之举,翦伯赞《秦汉史》说:
    咸阳城里,烧杀淫掠,已经闹得不成世界,张良觉得不大妥当,才劝刘邦还军灞上。
    看来,刘邦的胜利,离不开他的部下,这得益于他谋人用人策略的正确。
    刘邦走出了秦宫,回军灞上,才清醒过来,自己虽然拿到了“王关中”的执照,但离挂牌开业还远着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张执照缺乏应有的实力支持。既然准备“开业”,得有所表示,于是刘邦回到灞上之后,发表了这样一篇讲话:
    (刘邦)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灭族),偶语者弃市(杀头)。吾与诸侯约,先入关中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全)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安居)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史记·高祖本纪》)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约法三章,这是刘邦的政治宣言书,也是刘邦笼络秦民的利器!
    葛剑雄在《泱泱汉风》中说: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三条法令实际上是无法执行的。因为一方面,要确定杀人、伤人、盗窃罪并非易事,伤人与盗窃程度相差很大,如何抵罪?不同的罪执行什么刑罚?另一方面,社会上的犯罪行为很多,远非上述3种,百姓犯其他罪怎么办?现在能看到的秦律还很多,难道当时都废了?
    我们认为,刘邦注重维护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是“约法三章”真要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从本质上说,“约法三章”只是一个政治口号,并不是真的只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过度追究,把它当真,难免拘泥。何况,古人也常常以“三”这个虚数表示多的意思,也不见得这里就表示一个实数。
    我们知道,竞选总统要拉选票,企业发展要充分激励员工,革命要跟劳苦大众搞好关系,就连抗击和治疗“非典”,也必须全民动员,何况刘邦要当“关中王”?这是刘邦的匠心独具,还是他谋臣们的功劳,正史无法考证。《西汉开国演义》说是萧何的建议,也算是合理的推测。无论如何,也是在刘邦的旗帜下所采取的举动。
    刘邦的这一篇政治宣言书,是给父老、豪杰的一个定心丸,拉拢了秦朝的劳苦大众!
    和平“解放”咸阳之后,刘邦并不轻松,要当“关中王”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还面临着许多难题,集中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秦王子婴杀不杀,秦朝的官吏如何处置。如果子婴负隅顽抗,处死他名正言顺;如果投降的不是子婴,而是秦二世胡亥,处死他顺理成章。可是这位主动投降的子婴,偏偏在秦人心目中印象不错,不久前又设计杀死了人见人恨的赵高。但不处死他,诸将不服气。可是刘邦几句话,把诸将给挡了回去。
    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