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发,穿上袈裟,跟随佛陀到“毗舍离”(Vesali),又连续二次
      向佛陀提出出家修行的要求,但是都被佛陀拒绝。最后,由阿难向佛
      陀求情,佛陀便说‘八尊师法’,女众必须遵守八尊师法,才能出家。
1054。 舍夷:巴利文为“Sakyani”,意思是“诸释迦族女人”。 
1055。 阿摩提:巴利文为“Nadika”,又译“那提迦、那摩提、那
      地迦、那罗、那陀”,是“鞞陀提”(Videha)国的一个村庄。 
1056。 揵尼精舍:巴利文为“Ginjakayasatha”,又译“繁耆迦精舍、
      揵祁精舍、揵椎处、揵提、耆尼舍、深谷精舍”。 
1057。 跣:音ㄒㄧㄢˇ,光着脚踏在地上。 
1058。 坌:音ㄆㄣˋ,灰尘、集聚。 
1059。 涂跣污足,尘土坌体:对应之巴利文为“sunehi padehi 
      rajokinnena gattena”(AN。 IV。 p。275),中
      文译为“双脚肿胀,尘土覆体”。
1060。 八尊师法:巴利文为“attha garudhamma”,又译“八敬法、
      八不可起法、八尊重法”。传说为佛陀所制定,要女众光接受这八尊
      师法,才允许她们出家。在不同的经律中,八尊师法的内容有所不同,
      详见印顺法师着《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六章第一节。此处《中
      阿含第一一六经瞿昙弥经》作:(1)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2)
      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3)比丘尼不得于无比丘处受夏坐,
      (4)比丘尼受夏坐讫,应于两部众中,求见、闻、疑,(5)若比丘
      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则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6)比丘尼
      不得说比丘所犯(7)比丘尼若犯僧残,应于两部众中,行半个月的摩
      那埵(即忏侮灭罪),(8)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应向始受具足比
      丘问讯顶礼。 
1061。 坞:音ㄨˋ,四面高而中间低的地方。 
1062。 僧伽婆尸沙:巴利文为“sanghadisesa”,又译“僧伽婆施沙、僧残、
      众余、众决断”,是仅次于“波罗夷”(parajika),的重罪。犯此
      戒者,必须在大众之前忏侮,才能继续留在僧团。在《四分律》中,
      比丘僧残有十三条(大二二。五七九上)比丘尼僧残有十七条(大二二˙
      七一八中)。 
1063。 不慢:对应之巴利文为“manattam ”(AN。 IV。 p。277),
                                                                                 205

                                                                                 206
      中文译为“摩那埵”,意思是“犯僧残者于僧众面前发露忏悔之治罪
      法”。 
1064。 为从优游、从容闲乐、极柔软来:对应之巴利文为“Sukhumalo
      aham … paramasukhumalo accantasukhumalo。”(AN。 I。 p。145),
      中文译为“我〔的生活〕 是奢华、很奢华、极度奢华。” 
1065。 春殿、夏殿及以冬殿:对应之巴利文为“eko hemantiko eko
      gimhiko eko vassiko”(AN。 I。 p。145),中文译为“一个〔适用于〕
      冬季、一个〔适用于〕夏季、一个〔适用于〕 雨季” 
1066。 提帝逻和吒:巴利文为“tittira”,意思是“松鸡”。 
1067。 劫宾阇逻:巴利文为“kapinjala”,意思是“野鸟”。 
1068。 奚米何犁泥奢施罗米:语意不详。 
1069。 于夏四月升正殿上:对应之巴利文为“So kho aham … 
      vassike pasade vassike cattaro mase … na ……orohami。”
      (AN。 I。 p。145),中文译为“在雨季的四个月期间,我不离
      开宫殿。”。 
1070。 我有是如意足,此最柔软: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mayham …
      evarupaya iddhiya samannagatassa evarapena ca 
      accantasukhumalena”(AN。 I。 p。145),中文译为“我具足如此
      的福报,如此极度的奢华”。 
1071。 若因寿:从本经《中阿含第一一七经柔软经》的上下文及
      对应之巴利文经典来看,此处似乎少了一段关于死亡的经文。
1072。 东河:巴利文为“Pubbakotthak”,靠近东园鹿母讲堂,是
      一个沐浴场。 
1073。 龙象:巴利文为“naga”,意思是“蛇(即龙)象”,也可用
      来表示阿罗汉或佛陀。“摩诃能加、摩诃能伽”(mhanaga),
      意思是“大龙、大象”。 
1074。 念:对应之巴利文为“Seta”(AN。 III。 p。345),中以文译
      为“白色”。他是波斯匿王的大象,因为全身 白色,故名之。
1075。 是龙中龙,为大龙王,为是谁耶:对应之巴利文为“abhirupo
      vata bho ranno nago; dassaniyo yata bho ranno nago; 
      pasadiko vata bho ranno nago; kayupapanno vata bho ranno
      nago; nago vata bho nago”(AN。 III。 p。345),中文译为“各
      位!国王的大象真是漂亮!各位!国王的大象真是美丽!各位!国
      王的大象真是令人欢喜!各位!国王的大象有美妙的身体!各位!
      这的确是象中象!”
1076。 胸行:对应之巴利文为“uragam”(AN。 III。 p。345),中文译
      为“以胸行走者、蛇”。 
1077。 是龙中龙,为大龙王,为是谁耶:对应之巴利文为“nago vata
      bho nago”(AN。 III。 p。346),中文译为“各位!这的确是龙中
      龙!” 
1078。 二功德:对应之巴利文为“upekkha”(AN。 III。
                                                                                 207

                                                                                 208
      p。346),中文译为“舍、内心平衡”。 
1079。 思惟分别法:对应之巴利文为“vimamsa dhammacintana”(AN。 III。
      p。346),中文译为“法思惟为观”。这是比喻象以鼻子感觉物品。
1080。 乐远离双臂:对应之巴利文为“viveko tassa valadhi”(AN。
      III。 p。346),中文译为“远离是他的尾巴”。 
1081。 是谓龙常法:对应之巴利文为“esa nagassa sampada”(AN。
      III。 p。347),中文译为“这是龙的圆满”。 
1082。 是龙之所知,龙中龙所说:对应之巴利文为“vinnissanti
      mahanaga nagam nagena desitam”(AN。 III。 p。347),中
      文译为“大龙将会了知由龙所说的龙”。 
1083。 说处:巴利文为“kathavatthu”,意思是“说话的论点、原
      因或根据”。 
1084。 比丘!因过去世说,而说如是过去世时有:比丘!因未来世说,
      而说如是未来世时有;比丘!因现在世说,而说如是现在世时有:对
      应之巴利文为“Atitam va bhikkhave addhanam arabbha katham
      katheyya…evam ahosi atitam addhanan ti; anagatam va
      bhikkhave addhanam arabbha katham katheyya…evam 
      bhavissati anagatam addhanan ti; etarahi va bhikkhave
      paccuppannam addhanama rabbha katham katheyya…evam etarahi
      paccuppannan ti。”(AN。 I。 p。197),中文译为“诸比丘!如果要
      谈论过去之事,则说:过去是如此;诸比丘!如果要谈论未来之事,
      则说:未来是如此;诸比丘!如果要谈论现在之事,则说:
      现在是如此。” 
1085。 一断一法、修一法、一法作证:对应之巴利文为“abhijanati
      ekam dhammam parijanati ekam dhammam pajahati ekam
      dhammam sacchikaroti ekam dhammam”(AN。 I。 p。198),中文译
      为“证知一法、遍知一法、断除一法、证悟一法”。 
1086。 一向论不一向答者,分别论不分别答者,诘论不诘答者,止论
      不止答者:对应之巴利文为“Sacayam bhikkhave puggalo panham
      puttho samano ekamsa…vyakaraniyam panham na ekamsena
      vyakaroti; vibhajja…vyakaraniyam panham na vibhajjavyakaroti;
      patipuccha…vyakaraniyam panham na patipuccha…vyakaroti; 
      thapaniyam panham na thapeti”
      (AN。 I。 p。197),中文译为“如果有人被问一个问题,应该一向〔即
      直接明确〕 答的问题,他没有一向答;应该分别〔即详细解说〕 答
      的问题,他没有分别答;应该反问的问题,他没
                                                                                 209

                                                                                 210
      有反问;应该搁置的问题,他没有搁置”。 
1087。 若使此贤者于处、非处不住者,所知不住者,说喻不住者,
      道迹不住者:对应之巴利文为“Sacayam bhikkhave puggalo panham
      puttho samano thanatthane na santhati parikappe na santhati
      annavade na santhati patipadaya na santhati”(AN。 I。
      p。197…198),中文译为“如果
      有人被问一个问题,不确定〔结论〕 对或错、不确定所假设之事、
      不确定智慧之语、不确定道迹〔即达到目的之方法〕 ”。 
1088。 当知聪达者,非倒非常说:对应之巴利文为“Etad annaya
      medhavi na samusseyya mantaye ti。”(AN。 I。 p。199),中文译为
      “如实知道之复,聪慧者不会夸大言词〔与人〕 论说。” 
1089。 苦则非神:对应之巴利文为“yam dukkham tad anatta; Yad anatta
      tam netam mama neso ham asmi na meso attati。”(SN。 III。 p。
      82…53),中文译为“凡是苦,就是无我;凡是无我,就不是我的,
      不是我,不是我的我。” 
1090。 九众生居:是指众生居住的九处,又作“九有情居”,即欲
      界的人天、色界的梵众天、极光净天、遍净天、无想天、无色界的空
      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参考注解99;100;529;
      530; 897)。
1091。 境界七善法:对应之巴利文为“sattasaddhammagocara”(SN。 III。 p。
      83),中文译为“以七正法为所行的范围”。其中,“七正法”是信、
      惭、愧、真理、精进、念、慧。 
1092。 大雄游行处,离一切恐怖:参考对应之巴利文经典,此句应
      与“妙称上朋友,佛最上真子”对调,以使文句通顺。 
1093。 三种学:即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参考注解1012)。 
1094。 十支道:巴利文为“dasahanga”,意思是“十支分”,可能
      是指“+力”(dasa balani),即(l)处非处智力:如实知道合
      理与不合理的一切道理;(2)业异熟智力:如实知道过去、未来、
      现在三世业报的因果关系;(3)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如实知道
      一切禅定、解脱的次第深浅;(4)根上下智力:如实知道众生根机
      的差别;(5)种种胜解智力:如实知道众生的种种意乐;(6)种
      种界智力:如实知道众生之种姓及行为;(7)遍趣行智力:如实知
      道达到人天一切处的方法;(8)宿住随念智力:如实知悉过去世种
      种事;(9)死生智力:如实知见众生所造之业及其业报;(10)漏
      尽智力:如实知道诸漏已尽,不受后有。 
1095。 众事不移动:对应之巴利文为“vidhasu na
                                                                                 211

                                                                                 210
      vikampanti”(SN。 III。 p。84),中文译为“于慢不移动”,意思是
      “没有傲慢”。其中,“慢”(vidha)有三种,即比他人好、与他人
      同等、比他人差。 
1096。 上下及诸方:对应之巴利文为“uddham tiriyam apacinam”
      (SN。 III。 p。84),中文译为“于上下四方”。注释书作三种解释,
      “上”是(1)从头顶到脚底,(2)过去,(3)天上;“下” 是
      (l)地面,(2)未来,(3)地狱;“四方”是(1)身体的中间
      部分,(2)现在,(3)人间。 
1097。 相请请:巴利文为“Pavarana”,意思是“自恣、满足”。这是
      僧团在雨安居的最后一天晚上举行的仪式。在三个月的雨安居之后,
      僧团集会时,僧众可以不必顾虑,尽量举发彼此的过失,不论是看见、
      听说、或怀疑都可以,目的是检讨在雨安居的期间内,个人在身口意
      行为上的抉失,并且忏悔灭罪。 
1098。 唯然: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佛陀先邀请比丘众举发他的过
      失,尊者舍梨子回答说,佛陀没有过失。接着,尊者舍梨子赞叹佛陀,
      并且请佛陀举发他的过失。  
1099。 尽得无着,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重担已舍,有结
      已尽,而得善义,正智正解脱:对应之巴利文为“araham khinasavo
      vusitava katakaraniyo ohitabharo anuppattasadattho 
      parikkhinabhavasannojano sammadanna vimutto”(AN。 III。 p。
      376),中文译为“烦恼已断尽、尽苦之道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
      重担已放下、中妙义已达成、有结已遍断、正慧解脱的阿罗汉”。其
      中,“有结”(bhavasannojana)是“存在的束缚”。
1100。 唯除一比丘:《杂阿含第一二一二经》(大二˙三三○中)
      作:“除一比丘,谓尊者阿难”。
1101。 此众无枝无叶,亦无节戾,清净真实:意思是“没有人只
      得到佛法的枝、叶、节,全部都已得到佛法的真髓”(参考《中阿
      含第一○四经优昙婆逻经》及《中阿含第一一三经诸法本经》)。 
1102。 傍耆舍:巴利文为“Vangisa”,又译“婆耆舍、鹏耆舍、
      多耆奢、取善”,是佛弟子中“善闲法义,结集伽陀第一”的比丘。 
1103。 如是勇猛伏,无上商人主:对应之巴利文为“evam vijtasangamam
      satthavaham anuttaram”(SN。 I。 p。192),
      中文译为“他是〔贪瞋痴〕 战场上的战胜者,也是我们〔八正道
      的〕 商队中无上的领导者。” 
1104。 沙门憎:对应之巴利文为“samanakarandavo”(AN。 IV。
      p。171),中文译为“修行人的垃圾、废物”。 
1105。 二十亿:巴利文为“Sona Kolivisa”,又译“首楼那二十
      亿、室路拏二十俱胝、守笼那、输轮、亿耳、二十亿耳、听聪”。
      他出生于“瞻波”(Campa)城的
                                                                                 213

                                                                                 214
      长者家,从他母亲怀他开始,他父亲的财富便一直增加。由于他前世
      布施一位辟支佛,所以他的身体是金黄色,手脚极为柔软,而且手脚
      上有极为细致、卷曲的软毛,就像是耳朵的装饰品一样。出家前,他
      极为擅长于调弦弹琴。出家后,因为过于精进,不得解脱。后来,佛
      陀为他说弹琴的比喻,他才因此调整修行的态度,得到解脱。 
1106。 分别此时,观察此相,莫得放逸:对应之巴利文为“viriyasamatam
      adhitthaha indriyanam ca samatam pativijja tattha ca nimittam 
      gaphahi”(AN。 III。 p。375),中文译为“确定适当的努力,洞
      察〔使用〕感官的适当方法,把握住那样的相”。 
1107。 乐于无欲,乐于远离,乐于无诤,乐于爱尽,乐于受尽,乐心
      不移动:对应之巴利文为“nekkhammadhimutto hoti; paviveka…
      dhimutto hoti; avyapajjhadhimutto hoti; tanhakkhayadhimutto
      hoti; upadanakkhayadhimutto hoti; asammohadhimutto hoti”
      (AN。 III。 p。376),中文译为“愿乐于离欲、愿乐于远离、愿乐于无
      瞋、愿乐于渴爱的灭尽、愿乐于执着的灭尽、愿乐于无痴”。
1108。 作己不观,无所求作:对应之巴利文为“katassa paticayo
      natthi karaniyam na vijjat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